楊鑫
“潘西”是地道的南京話,是用來形容年輕女孩子的,漂亮女孩、女朋友都被稱作“潘西”。
南京話里有很多“有音無字”現(xiàn)象,比如“腳”叫做“jue巴子”,“擇菜”讀作“ze菜”等,“pan xi”也是典型的“有音無字”。而這兩個字到底怎么寫,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在先秦時期的詩歌《詩·衛(wèi)風(fēng)·碩人》中,有這樣一段話:“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边@是衛(wèi)國人對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的贊美,后來被廣泛用來形容美女。所以便有一種觀點認為,“盼兮”是“pan xi”的正確寫法。
南朝宋劉義慶在《世說新語·容止》中曾寫道:“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边@里的潘岳,指的是古代十大美男之首的潘安。清代的名劇《桃花扇》里也有這樣一句:“紅綃裹下櫻桃顆,好待潘車過巷西?!庇谑怯械膶W(xué)者就推斷,此句中的“潘”同樣是潘安,“過巷西”指代愛慕英俊男子而等在路上的女子,直到后來,“潘”和“西”被結(jié)合起來,被引申為女孩子的含義,畢竟在南京話里相對應(yīng)的還有潘東,是指年輕的男孩。
其實,另一個家喻戶曉的說法,是根據(jù)《水滸傳》里的閻婆惜這一人物而得來。閻婆惜是宋江的小妾,為鄆城縣有名的妓女,容貌姣好,能歌善舞,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另外,不管是在宋元話本《大宋宣和遺事》,還是在元雜劇《黑旋風(fēng)雙獻功》中,都曾大量出現(xiàn)“婆惜”一詞,書中曾經(jīng)這樣寫“年方一十八歲”“長得好模樣,又會唱曲兒,省得諸般耍笑”。從這些描述中可以大致推斷出,“婆惜”這個稱呼,與當時民間巷陌中的藝伎密切相關(guān),她們才藝出眾,也十分善于交際。雖然當時“婆惜”這個稱謂具有一定的輕佻之意,但經(jīng)過時代的沖刷,一些舊的詞意逐漸褪去,如今被賦予了更加積極正面的含義。
南京大學(xué)教授周秋明先生也在文章中證實過這一觀點。他說:“南京話中的‘潘西其正確發(fā)音實則為‘盤西。”
顯而易見地,不管是哪一種讀法,其實都是人們對“婆惜”的轉(zhuǎn)讀、轉(zhuǎn)寫或者“音譯”。對于“婆惜”這一俗語,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即音求義”。在唐宋時代,“盤”“婆”的聲母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韻母不同,隨著古代語音的演變,也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這樣的情況也十分常見:例如古音為“fan”,現(xiàn)在念“pan”;以及“盤”繁體字實則為“盤”,“婆”異體字為“媻”;包括許多古代文獻里也有把“婆娑”寫作“媻娑”的情況。因此,把“婆惜”讀作或?qū)懽鳌芭宋鳌薄氨P西”也是有極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