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軍隊離退休干部醫(yī)院(410007)鄧勇
長沙市中心醫(yī)院(410018)劉競芳
胃潰瘍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容易導致其患者發(fā)生出血等急腹癥,對其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對于胃潰瘍出血患者,藥物治療是患者常見治療方法之一,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消化內鏡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治療中也發(fā)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也有研究[2]指出胃潰瘍出血患者治療后依舊存在一定再出血風險,容易增加患者病死概率,因此為進一步分析四聯(lián)療法治療胃潰瘍出血的效果及再出血影響因素,本研究將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回顧性分析長沙市軍隊離退休干部醫(yī)院和長沙市中心醫(yī)院在2015年2月~2020年12月時間段中收治的100例胃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分別50例,納入患者均符合胃潰瘍出血相關診斷標準[3]。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區(qū)間為24~76歲,中間值(52.15±10.36)歲;病程區(qū)間為2.5~10年,中間值(5.84±1.35)年。觀察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區(qū)間為25~73歲,中間值(52.18±10.31)歲;病程區(qū)間為3~11年,中間值(5.87±1.31)年。組間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均在消化內鏡基礎上分別聯(lián)合三聯(lián)療法和四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選取冷生理鹽水借助消化內鏡對出血部位進行沖洗,出血點有效暴露后以套環(huán)套扎法止血,對患者局部組織進行仔細觀察,待其變白后可以停止手術,同時囑咐患者禁食24h,觀察組于術后第2d服用枸櫞酸鉍鉀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服用劑量分別為110mg/次,4次/d;10mg/次,2次/d;400mg/次,3次/d;0.5g/次,3次/d。對照組治療藥物除去枸櫞酸鉍鉀膠囊,其他藥物用法用量和觀察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評估標準[4]如下:患者治療3d之內得到有效止血,且治療14d之內沒有發(fā)生再出血情況同時潰瘍消失則視為顯效;患者治療5d之內得到有效止血,且治療14d之內沒有發(fā)生再出血情況同時潰瘍面積較治療前縮小超過50%則視為有效;若達不到上述標準則視為無效??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半個月的隨訪,觀察其治療后的再出血情況,再出血評判標準如下:患者治療14d內再次發(fā)生出血情況,同時在對患者進行止血后患者2d內出血量大于1000mL。根據(jù)患者再出血情況對可能影響其再出血的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表示為(±s),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n(%)],行χ2檢驗,影響因素行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組間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48/50)比對照組的84.0%(42/50)明顯更高(P<0.05)。
2.2 影響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單因素分析如附表1所示,100例患者治療后共計11例發(fā)生再出血,再出血發(fā)生率11.00%,其中年齡、性別以及出血量和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無明顯關系(P>0.05),潰瘍AI期、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紅蛋白含量和患者治療后再出血密切相關(P<0.05)。
附表1 影響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單因素分析
2.3 影響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如附表2所示,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分別為潰瘍AI期、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紅蛋白含量低(P<0.05)。
附表2 影響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胃潰瘍作為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多以腹部疼痛、返酸以及噯氣等為常見臨床癥狀,會對其生活質量帶來一定影響。藥物治療是胃潰瘍出血患者常見治療方法。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于對照組明顯更高(P<0.05),提示四聯(lián)療法在胃潰瘍出血的治療中具有良好治療效果,而由附表1以及附表2可知,100例患者治療后共計11例發(fā)生再出血,再出血發(fā)生率11.00%,和張麗娜等[5]研究報道之一,通過對其再出血原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性別以及出血量和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無明顯關系(P>0.05),潰瘍AI期、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紅蛋白含量和患者治療后再出血密切相關(P<0.05)。同時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患者治療后再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分別為潰瘍AI期、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紅蛋白含量低(P<0.05)。既往也有相關研究[6]指出,潰瘍AI期者相較于其他分期者,其再出血幾率會明顯更高,同時血小板水平和其再出血呈負相關,血紅蛋白含量和其再出血呈負相關,均和本次研究結果一致,但是也有學者指出高齡患者再出血風險要明顯更高,和本次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是由于研究樣本數(shù)量不同有關。
綜上所述,在胃潰瘍出血的治療中四聯(lián)療法治療效果良好,潰瘍AI期、血小板水平以及血紅蛋白含量低是影響其再出血的危險因素,臨床治療需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