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麗
小陳是一名高一女生,她來心理門診的原因是遇到了選擇困難,糾結自己是參加藝考還是參加高考。選擇的背后,既有對自我的迷茫,更有對未來結果不確定的擔心。
第一次在心理診室見到小陳,她衣著得體,彬彬有禮,簡單自我介紹后,就開始講述自己的困惑。原來,最近一周她生活和學習狀態(tài)不是很好,白天上課聽不進去,下課后完全記不得老師在說什么,整個人處于一種異常焦慮的狀態(tài);作業(yè)也不想做,晚上很難入睡,早上醒得早,剛升入高中兩個多月,生活的平靜就這樣被打破了。說完,向我投來委屈的眼神。
“你最近是遇到了什么煩心事嗎?”聽到我的問話,小陳肯定地點點頭。原來,一周之前班主任開始向班里同學征詢是否藝考的意愿,同學們都議論紛紛,她平靜的內(nèi)心一下子就被擾動了。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多次登臺表演,同學和老師也都認為她很有藝術細胞,但是之前她一直壓抑著,現(xiàn)在又被重新點燃了。但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是否真的要選擇藝考,她覺得這是一項關乎以后人生的重大選擇,一定要慎重,否則會后悔一輩子,于是內(nèi)心非常糾結,不知道該選哪一個。
聽完小陳的講述,我既認同了小陳在選擇面前的慎重,也共情了她在選擇面前的糾結?!袄蠋煟阏f我真的適合參加藝考嗎?”我微微一笑:“我說了不算,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幫助你看見自己?!蔽沂紫葞ьI小陳進行了自我探索,包括興趣探索、能力探索、性格探索和價值觀探索,從自我探索角度分析,小陳較適合的職業(yè)發(fā)展和藝術領域密切相關。小陳的表情沒那么緊張了,之后指導她完成了一份“生涯決策平衡單”,讓她在藝考和學考之間進行權衡?!坝绊懩氵x擇的因素都有什么?”“有興趣,難易度,性格,家人支持等”,對每一項因素進行相應的加權打分,最后算出總分,根據(jù)“生涯決策平衡單”的結果,小陳藝考生選擇得分較高。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陳笑而不語,但看得出來,她其實早就心有所屬,每次她談到和藝術相關的信息時,眼睛總是閃耀著星光,滿心期待,滿臉憧憬。而來之前,她也做了好多充分的工作,已經(jīng)向老師和高二高三的同學了解了一些情況,比如考試要求、大學所學的課程以及以后就業(yè)等。她來心理診室只不過是為了得到一份支持與確定。
一切貌似都很順利,小陳似乎已經(jīng)堅定了藝考的選擇,但是堅定的背后似乎隱藏著一絲不安,我隱約覺察到她的問題似乎還沒有解決,于是將我的觀察反饋給了她。“老師,你說的對,其實我內(nèi)心知道我的選擇,我不想讓自己后悔,我的家里也很支持我,但問題就出在家里的支持上?!薄芭叮俊蔽页脵C問道:“可以具體談一下嗎?”
原來小陳是家里的獨生女,家庭不是很富裕,父母是公司普通的職員。最開始老師征詢意愿時問過家里,因為參加藝考要花一筆錢參加培訓,她以為家里不會同意,本來還想著父母不同意自己要怎么想辦法爭取,沒想到爸媽竟然都同意了,他們都同意后自己反而沒主意了。
外界的障礙是沒有了,但是內(nèi)心的障礙卻冒了出來。一系列的擔心開始涌現(xiàn)出來:小陳說她擔心自己辜負父母的支持,擔心自己萬一花了家里好多錢以后卻沒有好的發(fā)展,擔心自己不好好學習,擔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擔心多年以后自己后悔現(xiàn)在的選擇,等等。
當說到這些擔心的時候,小陳的神情明顯開始變得慌張,語速也快了,仿佛這些擔心在明天就會實現(xiàn),仿佛一旦發(fā)生,自己的人生就徹底毀了。小陳皺著眉頭說道:“老師,我這是怎么了?我該怎么辦呀?”
通過和小陳的溝通,我發(fā)現(xiàn)小陳有以下方面需要調(diào)整:
1“糟糕至極”“絕對化”等不合理信念。絕對化的要求,指個體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fā)點,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fā)生或不會發(fā)生的信念。糟糕至極是一種對事物的可能后果感覺非??膳?、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種災難性的預期的非理性觀念。她的糾結背后也在要求自己要做一個“絕對正確”的選擇,而“萬一花了錢最后沒有好的發(fā)展,將是一件多么不值得饒恕的事情”。
2對家庭的支持存在不合理的認知。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本案例中,家庭的支持這一事件本身不是導致小陳焦慮的來源,小陳對家庭支持的看法及解讀導致了她的焦慮,小陳沒有將之看作自己成長路上的資源和助力,反而看作壓力,甚至是阻礙。
3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生活本身充滿著大大小小的不確定,對不確定的解讀影響個體的生活和社會適應。小陳沒有看到今后及職業(yè)發(fā)展本身存在的不確定一面,反而期待現(xiàn)在有一個確定性的答案,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接下來的咨詢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小陳培養(yǎng)積極、開放及發(fā)展變化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選擇。
第一,相信自己的選擇,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沒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沒有哪一種選擇是絕對正確與絕對錯誤的,只有當下最正確的選擇。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以開放的心態(tài)來面對自己的選擇。
第二,用積極心態(tài)看待家庭支持,將其看作資源而非阻力。
自己家境雖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既然決定對自己的藝考進行投資,也是在家庭經(jīng)濟承受范圍之內(nèi)的,而且其中飽含了父母的滿滿的愛,自己應該接受并好好體會。
第三,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待職業(yè)發(fā)展。
生活中充滿很多不確定,不確定帶來迷茫和焦慮,但同時也意味著機遇與可能性。未來職業(yè)的發(fā)展的確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且是我們沒辦法掌控的,我們唯有把握住現(xiàn)在,把握住自己,在不確定中尋求確定?!?/p>
小陳點點頭,表情舒緩了很多,眼神更加堅定了,長長地呼了口氣,說道:“老師,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謝謝老師。”我欣慰地看著她,投以溫暖的微笑。
過了兩天,在校園里遇見小陳,她臉上早已不見了愁容,她大方熱情地給我打招呼。雖然并無過多的交談,但是能感受得到,她的內(nèi)心有了選擇,她的心中有了目標,她的腳下有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