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龍王塘村里的“小橋老師”們

      2021-07-26 01:30李陽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龍王小橋學校

      李陽

      龍王塘小學地處渤海和黃海交界處,擁有獨特的海洋文化。學校絕大部分學生來自不同地域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他們文化多元,流動性大,教育教學難度大。可我從“小橋老師”們的身上,分明感受到了樂觀、自信和進取。他們童心未泯,懷揣夢想,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有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有個性化的教學策略,有主動、迫切的學習愿望和能力……最難得的是,他們能把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與自己明確的人生規(guī)劃緊密結合,努力實現(xiàn)從“入門”到“入行”的轉型,讓個人專業(yè)成長與學校持續(xù)發(fā)展相得益彰。

      在我的“村小人生”系列采訪中,龍王塘中心小學算不得嚴格意義上的村小——它隸屬于大連高新區(qū),雖區(qū)內偏遠,緊鄰旅順,交通卻方便,高速公路、輕軌都從門前穿過;它位于山坳之中,雖被山巒環(huán)抱,可依山而建的,并非簡陋散落的平房,而是鱗次櫛比、有著萬家燈火的高層住宅;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14年的龍?zhí)翆W堂,雖年代久遠,可眼前的教學樓卻看不出百年滄桑,那是幾經(jīng)易址后的新建筑,寬敞明亮、設備齊全、年輕現(xiàn)代、滿是朝氣……不過,在當?shù)厝说囊庾R里,它就是農(nóng)村小學。這不光因為它處于城鄉(xiāng)接合部,遠離繁華的市中心,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也不光因為其所在的龍王塘街道組成上有點特殊——既有城市標志的8個社區(qū),也有包括龍王塘村在內的3個行政村;還因為75%以上的學生來源于當?shù)鼗蛲鈦韯展まr(nóng)民或漁民家庭,學生多數(shù)是農(nóng)村的孩子,家長多為當?shù)鼗蛲獾卮迕?。重體力勞動、季節(jié)性工作,使這樣的家庭隨時遷徙,居無定所,孩子轉學頻仍,學業(yè)無法穩(wěn)定,成績難以保證……單就英語學習而言,轉學來的學生幾乎都是零起點,一學期過后,隨著家長打工轉走再轉回,本來已經(jīng)有的基礎又回到了零起點。家長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不足,孩子教育的責任幾乎完全由學校來承擔。

      就是這樣一所在2012年時只有330多名學生、教師平均年齡46歲、結構性缺編嚴重、被大連市教育局確定為均衡化發(fā)展待改造的所謂“后發(fā)展”學校,近年竟“后”來居上,有了飛速進步。學生增長近3倍,達910人,學校先后在國家、省市獲得多個榮譽。“后發(fā)展”學校真的發(fā)展了,有什么秘訣嗎?校長范立霞笑而不語,只答我一句:“來看看這里開始發(fā)力的年輕人吧,你會找到答案的。”為了早一點到學校,顧不得天氣預報說大連第二天將會有1951年以來同期最大的一場降雨,我從沈陽乘火車一路向南,趕往大連。

      11月下旬的大連,已進入一年里最冷的季節(jié),不過跟必須要穿上厚羽絨服才能出行的干冷的沈陽相比,零度左右的氣溫、撲面而來的濕潤,感覺還是暖的、舒服的。出了大連北站,坐上通往龍王塘的輕軌,天果然是陰的。大雨前的大連,倒也沉得住氣:輕軌在起伏的山間按既定速度穿行,車窗外公路上大大小小的汽車不緊不慢地開著;沒了陽光,景色暗淡模糊,仿佛隱身,含蓄地醞釀詩意和故事;近處的山上殘存著星星點點的綠色,也許是秋天留給冬天的紀念;遠處的大海安靜得只見微瀾,或許在歷經(jīng)了春、夏、秋三季驚濤拍岸后此刻正短暫休整。龍王塘小學浸潤在這山海之間,會不會就此形成一種文化,涵育一種胸懷?

      到了學校,已是下午。校園靜悄悄的,孩子們在上課,范校長忙著去教育局開會,只有年輕的教導主任丁輝老師剛好有時間跟我聊。我明白范校長的心思,這是給我的采訪創(chuàng)造機會,她對青年教師的欣賞和厚望,我早就感受到了。

      跟丁老師不是第一次見面,算這次,是第三次。第一次大概是一年多前,我受范校長之邀跟學校的幾個年輕教師座談,那時丁老師剛到這所學校,還帶著幾分生疏。不過,眼睛里有光、語氣中有自信的他還是給我留下了印象。第二次是半年前,我來學校拜見一位教育前輩,剛好趕上青年教師讀書交流會。新裝修的會議室寬大敞亮,即便全校二十幾個年輕人悉數(shù)到場,也不過占了一小部分座位,室內略顯空蕩冷清。好在活動熱烈,幾位有備而來的老師在臺上“火力全開”,或講述,或吟唱,或PPT演示,侃侃而談影響自己的一本書,那種對專業(yè)成長的熱切期待,令人振奮。輪到丁輝,與眾不同。他彈著吉他上場,用歌聲切入話題“世間美好,與你環(huán)環(huán)相扣”。他的PPT以黃色和黑色為主色調,還加了配樂,注重美感與詩意,連演講的細節(jié)都與美好“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過他讀過的書,書名聽起來卻理性而有格局:《中國教育的覺醒》。這本書讓他懂得,教育是人點亮人的事業(yè),每個孩子都是星星,而課程的本質就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稟賦,使其熠熠發(fā)光。他的讀后感因與那次活動的主題“一起做讀書的種子”有著巧妙且深度的契合而令我難忘。

      讀書本來就是一件美妙的事,也是身為教師必須堅持的功課;若還能“一起”——跟學生、跟老師,相互促進、彼此賦能,那就更美好;而最美好的,莫過于一起做讀書的“種子”,讓更多的人愛讀書、會讀書,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智慧,為人生積聚更多破土而出、開枝散葉、碩果滿枝的能量。

      半年過去了,丁輝老師撒了多少顆讀書的種子?屬于他的那一顆,發(fā)芽長葉了嗎?我的采訪,就從上次的讀書交流會開始。

      “還記得你在臺上自彈自唱,很有專業(yè)范兒呢!”我回憶道。

      “我大學的專業(yè)就是音樂教育?!倍≥x的回答讓我意外,因為來之前聽范校長介紹,短短一年多,31歲的他已經(jīng)是學校的骨干教師了,不僅當班主任,教語文教音樂,還承擔了學校的管理工作。我好奇,音樂專業(yè)出身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丁輝告訴我,他來自河南,畢業(yè)于周口師范學院。雖然學的是音樂,可他從實習起,就沒打算把自己限定在音樂學科,而是不斷嘗試多學科的教學,努力拓展自己作為教師的能力邊界。他在江蘇南通教育培訓機構實習了9個月,跨了兩個學段——初中和高中,教了3個學科——初中物理、化學和高中地理。2013年8月,教過中學的他又來到小學,在河南沈丘縣紙店鎮(zhèn)中心小學教語文。3年特崗教師期滿,2016年,他調到沈丘縣南關小學當班主任,兼任語文教師。2019年,他從河南應聘到現(xiàn)在的學校,同時教五年級語文和二年級音樂……7年之間,丁輝從河南到江蘇,又到遼寧大連;教過初高中和小學,涉及理科、文科和藝術。短短幾年,就有如此豐富的體驗,就能進行廣泛的跨界,實在難得。已經(jīng)結了婚、做了父親的他,完全可以在家鄉(xiāng)學校安分地做個老師,過著令人羨慕的穩(wěn)定生活,為什么一定要來大連?

      丁輝沒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給我講了他在之前工作學校的經(jīng)歷和感受。那所學校相對閉塞,只有校長的電腦連著網(wǎng)線,其他老師連手機都不是智能的。大家工作態(tài)度是認真、嚴謹?shù)?,有情懷,甘于奉獻,可也安于現(xiàn)狀,似乎習慣了日復一日沒有變化的工作狀態(tài),對業(yè)務學習和提高沒有需求。開會時沒人認真做記錄,看報紙看教案、心不在焉、一心二用的是多數(shù)。盡管在那里從未參加過教研活動,甚至不知道教研員是做什么的,但他迷蒙中意識到,這不是學校該有的樣子。于是,他決定自己先做起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通學校與外界。他先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連上路由器,讓老師們的手機都能上網(wǎng);又幫學校建立了電子圖書館系統(tǒng),只需一個老師就可以輕松管理;把塵封已久的國家專項扶持配備的電腦、電子白板等設備拆封,安裝了各種應用軟件,教會全校老師制作和使用課件,啟用錄播教室;從未用過的電子琴、架子鼓等音樂器材開始發(fā)揮作用,校園里有了歌聲、樂曲聲……視野被互聯(lián)網(wǎng)打開的師生們都有了改變:校長的管理思路從此被打開,老師們發(fā)現(xiàn)同樣做教師,境界大不同,學生直呼“丁老師給我們的改變太大了”……

      “其實,我改變了學校,學校也改變了我?!痹凇案淖儭睂W校的過程中,他也慢慢展示自己,得到了很多鍛煉的機會。學校經(jīng)常安排他上公開課,參加演講、培訓等各種校內外活動,他結識了很多優(yōu)秀教師,視野更開闊,成了學校的教學骨干。不過,他也意識到,自己的發(fā)展遇到了天花板,渴望突破自我。恰好這時,在大連工作的同學告訴他高新區(qū)招聘的信息,于是,他抓住契機,跨省應聘,來到了龍王塘。

      “高新區(qū)招聘的學校很多,為什么最后決定來龍王塘中心小學?”我問。

      “因為范校長的一句話。她說這所學校是‘后發(fā)展學校,有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希望年輕人跟學校一起成長。而這,正是我渴望的?!倍≥x肯定答道。

      “從2019年9月至今,到龍王塘大概有一年多了,自我感覺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丁輝說,學校結構性缺編,人手不夠,剛到學校,校長就安排他跨兩個年級教兩個學科——五年級語文和二年級音樂;兩個月后,又讓他參與學校的行政工作,包括組織活動、培訓教研、檢查教案、研究教學計劃、進行試卷分析、整理學校管理標準化材料……

      把這么多工作交給一個入職不久的年輕人,看得出范校長在用人上的不拘一格。不過,她在把壓力一股腦拋給丁輝的同時,也把發(fā)展的空間和機會給了他。好在,丁輝不懼壓力,努力在壓力中蛻變。

      “范校長告訴我,在學校做任何事,都要想著‘育人二字,這徹底顛覆了我做老師以來的邏輯起點。到了這里,我才開始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師?!倍≥x清晰而肯定地表達,自己最大的變化來自觀念的改變。

      “當你時刻想著‘育人的時候,在教育教學上與從前有什么不一樣嗎?”我追問。

      “當然,出發(fā)點、過程和心態(tài)都不一樣了。比如過去工作時只想著完成任務,讓領導滿意,現(xiàn)在會想著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過去上課,就是教書,重視分數(shù),強調機械練習;現(xiàn)在重視素養(yǎng),關注學生關鍵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提問,因為那是他們積極思考的表現(xiàn),不會因一次考試成績的高低而糾結。其實,這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不僅要像以前那樣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而學生是有差異的?!倍≥x認真地分析著自己脫胎換骨般的改變。

      難得他能從范校長簡單的一句話里悟出教育的真諦,也難得范校長的引領能在一個剛剛邁入職業(yè)生涯新起點的年輕教師那里得到了回響。應該說,這對他們彼此、對龍王塘中小學、對教育,都是幸事。

      本來下午的時間就不多,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到了下班的時間。丁輝在旅順租的房子,要半小時車程才能回到那個臨時的家。到家后,他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備課、準備第二天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角色轉換,變教師為父親,通過視頻,給在河南家里的女兒講睡前故事。

      第二天早上,果然如天氣預報,陰云密布,風雨交加,溫度驟降。不到7點半,師生們陸續(xù)來到學校。五顏六色的雨傘搖晃著,從校門一直延伸到教學樓,傘下背著書包的孩子們歡快地招呼著,井然有序地走向自己的班級。雨越下越大,操場上空無一人,紅綠相間的塑膠跑道上只有雨點蹦蹦跳跳,發(fā)出若有似無的滴嗒聲。

      教學樓里同樣安靜,孩子們沒有喧嘩吵鬧,見到老師,都主動行禮,然后自覺地把雨傘放在教室門外固定的地方,走進班級。班主任早早迎候在教室門口,拿著體溫檢測儀,給所有孩子量體溫,并記下來。疫情還沒有結束,看得出來,老師們一刻也沒有放松,孩子們也都戴著口罩。

      丁輝開始了每天早上的例行巡視,從一樓到四樓,半小時內,每個教室都要走到。我跟著他,邊走邊聊。他告訴我,學校有早讀時間,語數(shù)外三科各10分鐘,老師們都爭搶著來。這種氛圍是到這所學校才感受到的,他特別喜歡。

      我問他今天的課排在第幾節(jié)?他說因為教學管理的事情多,臨時任務隨時會找來,所以他的課是機動的,有時間班主任就讓他先上。

      “忙成這樣,有時間備課嗎?”我想知道,忙碌的他如何保證上課的質量。

      他倒是成竹在胸:“開學前學校通常要安排集體備課,我會打出提前量。備課要做PPT,我都自己做,這樣能有自己的思考。”

      把保持思考的動力和習慣作為追求,無疑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必備的素養(yǎng),這讓我看到了丁輝接下來成長、成熟乃至成才的可能。

      不到半小時,我跟著他走了三層樓,十幾個班級。他不時停下來,跟班主任和學生交流,隨時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吹贸?,他對工作了如指掌、駕輕就熟;對年齡相仿的年輕教師,滿是認同和欽佩。

      走到陸冠群老師的班級,丁輝介紹說,陸老師本來是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的研究生,現(xiàn)在不僅當班主任,教美術,還教數(shù)學??晌抑?,對于藝術專業(yè)的老師來說,數(shù)學應該是專業(yè)上的短板,很難克服。“他抽空就找機會聽老教師的課。有時候趴窗戶上聽,但不會盲從,教學時有自己的設計和思路。”丁輝了解他,知道為了做好這個工作,陸老師付出了怎樣的辛苦。

      路過展廳,學生的書法、插花、陶藝、泥塑和貼畫作品撲面而來,舒展的線條、炫目的色彩和生動的造型里藏著無數(shù)讓人驚嘆的美感、想象、童趣和創(chuàng)意。丁輝介紹,這里都是王重老師和學生的作品。王老師來龍王塘工作兩年了,也是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專業(yè)畢業(yè)的研究生,現(xiàn)在負責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王重老師剛好在,他讓我仔細觀察那些插在瓶中斑斕的花,我這才發(fā)現(xiàn),花兒們都是用廢舊的絲襪、干枯的玉米葉和山上隨處可見的松塔做的,我驚嘆于師生對美的創(chuàng)造力,那種美,原始的質樸與藝術的神奇同在。

      走到于瑛杰老師的班級,丁輝告訴我,于老師在習慣養(yǎng)成上方法獨到。她設計了一個小紙條“今日計劃”,孩子們每天早上進教室要填好,交給老師。說著,我們見到幾個孩子把自己的計劃交給了于老師。我拿過來兩張,看到上面共有8個“小目標”:練習口算和計算;練字;上課積極發(fā)言;主動預習新課;排隊不講話、站齊;按時完成作業(yè);學會一個廣播體操的動作;爭當小老師,幫助其他同學完成任務。每個“小目標”后面還有量化目標和完成情況記錄,比如練習題要做多少道、練字要練多少個、上課發(fā)言多少次……具體數(shù)據(j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確定,定下來就要完成。小紙條顯示,不僅不同的孩子量化目標不同——比如做口算題,有的孩子給自己定的目標是15道,有的就是20道,而且同一個孩子每天的量化目標也不一樣。

      一張張不起眼的小紙條,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目標”,一天天不間斷的堅持,卻指向學生自律、自控力、自我管理等大目標,透著教育的大智慧,呈現(xiàn)著教育該有的節(jié)奏。

      8點,上課的時間到了,丁輝把我?guī)У搅硕晡灏嘟淌议T前,那位“傳說”中跨界教過音樂、上過體育、帶過科技課,現(xiàn)在又教著語文數(shù)學、當著班主任的朱定橋老師出現(xiàn)在我面前。

      朱老師33歲,可看起來只有二十五六歲。他高高的個子,憨憨的娃娃臉,頂著孩子氣的蘑菇頭,穿著一身黑色的運動裝,挺拔帥氣。面對二年級的小朋友,他如鄰家哥哥,說起話來和氣率真,不時俯身傾聽,耐心回復,臉上一直帶著笑??吹贸?,孩子們尊重他,更親近他,都叫他“小橋老師”。

      來之前,范校長只告訴我,短短一年,小橋老師不僅把語文數(shù)學教到了年級第一,班級管理也有模有樣,學生喜歡,家長認可。曾經(jīng)的體育老師是怎么轉換角色的?帶著疑惑,聽完小橋老師的課,我發(fā)現(xiàn),那句帶著偏見的調侃“你的某某科是體育老師教的”,竟真的是偏見。

      第一節(jié)是數(shù)學課,鈴響之前,孩子們早已端坐在座位上,拿出數(shù)學課本專心預習。沒人大聲說話,更沒人打鬧,孩子們瞬間進入學習狀態(tài),平時的訓練有素和習慣養(yǎng)成,此時可見一斑。

      這節(jié)課,小橋老師要領著學生練習幾道典型題,可自始至終,他都沒有“講”課,而是在變著法兒讓學生“講”與練。比如有學生畫錯了圖,他不立刻指出,也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自身的潛力,激發(fā)他們相互啟發(fā)探究;自己則以足夠的定力和耐心,全程“隱身”,只偶爾發(fā)聲:“你畫的圖老師沒看懂?!泵髦獙W生錯在何處,他卻佯作不知。學生信以為真,只好打開腦洞,縷清思路,重新畫給老師看。

      學生若再遇難點,小橋老師依然忍著不出手,招呼同組的小朋友:“來來,你們江家族的人幫幫他?!崩蠋熞话l(fā)話,江家族全員上陣,誰的小腦瓜也甭想閑著,統(tǒng)統(tǒng)開動起來。原來,班里的孩子被分成了若干小組,每個組都由組長的姓+家族二字命名,于是班里有了江家族、王家族、李家族……小組成員之間既有凝聚力還有親情。當然,組長的責任感和壓力也隨之而來。為了捍衛(wèi)“家族”的榮譽,組員們都不甘落后,七嘴八舌,集思廣益,使出渾身解數(shù),一會功夫,就解決了難題。

      小橋老師不忘強化知識點,問被幫助的學生:“這回會了嗎?”學生點頭,他還不“善罷甘休”,繼續(xù)追加任務:“來,重復一遍?!薄巴乐g再說一遍?!睂W生重復兩遍之后,他“不依不饒”,進一步提高要求:“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解法?”幾個回合下來,難點被攻克了,知識點也被夯實透了。

      小橋老師一會兒在黑板上寫“正”字,一會兒給孩子們的書上蓋圖戳,各種“花式”加分、豎大拇指,使得榮譽加身的孩子歡呼雀躍、欲罷不能。小橋老師抓住時機、趁熱打鐵:“再來一道題,大家‘小課堂研究?!薄靶≌n堂”是龍王塘小學獨創(chuàng)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差異,老師將先學會的孩子聘為“小老師”,帶動其他同學。老師只批小老師的作業(yè),小老師再批小組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小老師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學生個性不同,都可以在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在不同學科當上“小老師”。

      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敢上臺,小橋老師不講大道理,只簡單一句:“沒事兒,老師挺你!”然后連拉帶拽,把孩子推到黑板前。學生只好硬著頭皮接受挑戰(zhàn),竟也于不知不覺中克服了膽怯,答對了問題。一旁的小橋老師喜形于色,粉筆一揮,大贊:“非常好呀!加3分!”

      有的小組猶豫不決,小橋老師用激將法刺激:“你們小組要是不會,我可找別的小組了。”孩子們的“斗志”被激發(fā),緊急磋商,派出“高手”到黑板上演示。不過,當某小組兩次都讓“高手”做代表的時候,小橋老師不干了,孩子氣地表達不滿:“你們組咋老是你們倆呢,能不能換一個人呀?”這個小組只好按照老師的思路調整打法和戰(zhàn)略。

      看來,小橋老師雖不“講”課,卻一直都在暗中“導”課。他會給出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呈現(xiàn)評價結果,然后退出舞臺的中心,不露聲色地把控著方向、掌握著主動、兼顧著均衡,給所有孩子參與和展示的機會,想方設法調動每一個“小演員”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自我評價。他是有備而來的老師,也是懷著童心的“導演”。整堂課,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課后,一個小男孩過來跟我聊。他叫卓卓,是班長,上學期語數(shù)外三科滿分。我注意到,剛剛在課堂上,他特別活躍,是小組的核心人物,應該就是“小老師”。當“小老師”就要提前預習,比別人多下功夫。我問卓卓:“你上課回答的那么好,是不是上課前做了認真的預習?”卓卓笑著搖頭:“我暑假就開始預習了?!蔽覇査?,暑假見不到老師,遇到不會的怎么辦?他答:“小橋老師什么事都讓我們自己想辦法解決,到書里找答案,現(xiàn)在我都習慣了。”我追問:“那如果找錯了老師會不會批評你?”卓卓搖搖頭說:“在家里,媽媽總是說我這個不對、那個不行,小橋老師從來不這樣,他總是鼓勵我,讓我去嘗試,不要怕錯?!?/p>

      我問卓卓,如果假期預習新課,是不是就沒有時間看課外書了?卓卓說假期要是看不上一本書就不開心,今年暑假看了3本。書里有句話“現(xiàn)在學習也不遲”他一直記著,他會把每一天都當成“現(xiàn)在”。

      說到讀書,卓卓話題一轉,悄悄告訴我:“我從來都沒去過圖書館,我家住在龍王塘,離黑石礁好遠,每次去要40多分鐘,要是能經(jīng)常去圖書館看書就好了。將來我長大了,也要建一個圖書館?!薄斑@算是你的夢想嗎?”“是的”,卓卓篤定地點了點頭。

      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能把讀書作為一種必需、把去圖書館作為一種向往,多么難得和美好!這讓我想起了上次來龍王塘參加的讀書交流會的主題“一起做讀書的種子”。看來,“小橋老師”們已經(jīng)把讀書的種子播到了“卓卓們”的心田里,經(jīng)過日常的澆水、施肥,慢慢生了根、發(fā)了芽。

      被卓卓的遺憾和夢想深深觸動,我跟他拉鉤:“等放假了,讓小橋老師帶你坐火車去沈陽,我們一起去遼寧最大的圖書館看書。那里好大,有好多書?!弊孔窟B連點頭,眼中滿是驚喜和期待。

      我指了指后面的小橋老師,問他:“你為什么不叫他朱老師,而叫小橋老師?”卓卓想了想,給了我一句答非所問卻深情、可愛的解釋:“朱老師姓朱,他在我心里就像珍珠一樣?!币痪湓?,道出了他對小橋老師的珍惜和愛。也許他想說,“小橋老師”這個稱呼最能表達他對朱老師的愛吧。

      而小橋老師對卓卓們的愛也不只在課堂上。他可以在科技比賽場上帶著隊員連年奪魁,也會叫來女老師幫班里頭發(fā)散亂的女孩子編小辮,還會把自己的外衣披在被雨淋濕的學生身上,給迎面跑來的低年級孩子來幾個“舉高高”……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被孩子們珍愛?

      下午,又接連聽了三位年輕老師的課。

      先是李赫老師五年級的英語課。李老師全程英文授課,語音純正,語速很快,專業(yè)能力了得??梢韵胂?,長期潛移默化,孩子們的口語和聽力都能打下扎實的基礎。這節(jié)課主要是對比中英學校文化的不同,李老師講的很少,更多的時候是調動學生聽說英語,與學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念一致。她說的最多的兩句話是“who can tell me”和“關于英國學校你想知道什么”,目的是引發(fā)學生多說多練。多數(shù)孩子不僅聽得懂,而且說得出,與老師對答如流,語音語調努力模仿著老師。

      之后是江星彤老師二年級的數(shù)學課。江老師領著孩子們復習乘法口訣和計算。她了解七八歲孩子的心理和思維特點,不時在黑板上用思維導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比如用云圖進行知識匯總,提醒孩子們注意進位、錯位和數(shù)位對齊;用起伏向上的山峰表示學習的曲折過程,提示孩子們向著知識的高峰不斷進發(fā)。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老師出題考學生,江老師讓學生自己出題、糾錯、評價,小組之間既合作又競爭。小組名字也很時尚——哆啦A夢組、彩虹小組、特斯拉小組、特種小組……頂著這些有趣的名字,不像在上數(shù)學課,倒像在舉辦party,孩子爭先恐后,希望表現(xiàn)最好的自己,為小組爭得榮譽。沒有輪到的孩子噘著嘴提意見:“我們組還有好幾個沒說到呢!”

      最后是丁輝老師六年級的語文課,丁老師跟孩子們共讀文言文《伯牙鼓琴》。課前,丁輝跟我談到他來龍王塘之后,教學上由重知識到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轉變。這種轉變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比如課始,他就用一句頗有哲學意味的引言“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朋友,你為什么覺得你的朋友是你的朋友”,把學習的重心引向文中的人物關系所體現(xiàn)的情感和價值觀;接下來結合字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思考:俞伯牙與鐘子期身份地位懸殊,為什么偏偏成了朋友甚至知音?為什么鐘子期死后愈伯牙就不再彈琴了?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朋友的標準,懂得知音難覓的道理,進而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

      課后,我采訪一個課上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小女孩,問她在班里有沒有朋友,她爽快地回答有五六個朋友??僧斘覇査袥]有知音,她猶豫了,想了想說算是有一個吧。我又問她,喜不喜歡丁老師的課,她說喜歡,原因是老師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可以與老師辯論。我再問,這么喜歡丁老師,丁老師有沒有可能成為知音?小女孩搖搖頭,明確道:“老師可以成為朋友,成為知音是不可能的。”言語之間,有從語文課中受到的影響。顯然,她理解了“朋友”和“知音”的不同,在選擇面前,有自己的思考和堅持,不會盲從,更不會輕易妥協(xié)。想必,這是丁輝努力要給學生的,不僅教知識,還要以育人為目標,教會學生獨立思考。

      范校長介紹,學校有個年輕的班主任群體,他們自稱“班主任天團”,經(jīng)常利用微信群分享經(jīng)驗。他們一個個身兼數(shù)職,敢于擔當,年輕有為,是學校的希望。第二天,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包括丁輝、朱定橋、李赫、江星彤在內,總算忙里偷閑聚在一起,給了我更多了解他們的機會。

      我先問小橋老師:“聽說你們都是多面手,你大學學的是音樂專業(yè),卻要跨界教體育、科技、語文、數(shù)學,怎么適應的?”

      小橋老師笑著告訴我,他畢業(yè)于沈陽師范大學戲曲藝術專業(yè),學過揚琴等民樂演奏。2010年來到這所學校,既教音樂也教體育,還教過科技。2012—2018年,他帶隊參加大連科技比賽,連續(xù)4年獲一等獎。2018年開始當班主任,教語文數(shù)學。最初他有情緒,不愛干,也不會干,幾次找校長、找街道、找熟人,就是不想當這個班主任,因為自己學科知識懂得少,底氣不足,用范校長的話說,幾乎是“負數(shù)起步”??蓪W校缺班主任,校長也看好他,他只好硬著頭皮干,“干不好就想辦法干好”。

      “想了什么辦法呢?”我問。小橋老師總結說,一是溝通。常跟學生溝通,跟家長溝通,遇事多協(xié)商,達成共識,沒有什么是解決不了的。時間長了,家長都是我的朋友。我們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協(xié)助我一起管理學生。二是小課堂。讓人人都當“小老師”。孩子們都愿意當“小老師”,因為我會讓“小老師”承擔管理的責任,包括衛(wèi)生、學習、紀律的管理,定期評比,互相帶動。課堂上各個組的“小老師”都要先自學,再教同組的同學。比如數(shù)學課,我要求他們必須學會“說數(shù)學”,說明白的前提就是自己學明白。而要想學明白,首先就要承認自己不懂、不會,再努力去研究。說實話,最終他們教得比我好。慢慢地,無論學習還是班級事務,一般都不用我管,孩子們能夠自己管理自己。學校選英語主持,我班學生都自己準備,用最高標準,包括服裝。三是“等”。孩子和孩子不一樣,有些孩子會慢一些,我就順應個性,耐心等。如果沒有這個“等”的態(tài)度,就不可能看到學生的成長。當然,這里的“等”不是空等,而是給予引導。四是多鼓勵。跟孩子們在一起,如果整天板著臉,教育效果肯定不會好,我想方設法逗孩子們開心。每個孩子都有上臺展示的機會,學生上臺表現(xiàn)好,我就又拍照,又展覽,家長看到了都很開心,主動找我,希望多給孩子機會。鼓勵的方式有短時刺激——比如蓋小戳,換獎品;也有長效機制——比如我班設計了“自我成長長進尺”,誰進步了就去上面畫杠,看看誰的“個子”長得最高,一目了然。五是獎罰并用。該嚴格的時候嚴格,該寬松的時候寬松。孩子犯了錯誤,我也要批評加懲戒的。

      “怎么懲戒呢?”我忍不住問。

      “做俯臥撐什么的,孩子們都覺得是享受?!蔽抑溃@當然算不得嚴格意義上的懲戒,而是換了一種強化、教育的方式,難怪孩子們享受其中。其實,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子,對小橋老師而言,又何嘗不是享受呢?提起自己曾經(jīng)教過的一個四年級學生經(jīng)常跑來幫忙,小橋老師不無驕傲:“我一個眼神,他就知道該做什么。見到我就圍著我轉圈,老遠跑過來跟我擊掌。沒當班主任時,沒有這種幸福感?!痹鞠氘斞輪T的他,沒想到成了老師。最開始做班主任時,自己沒信心,想著干好就干,干不好就走。沒想到,第一次期末考試班級成績就考了個年級第二,與第一差距很小,之后再考就第一,一直保持。意料之外的成績,讓他信心倍增。現(xiàn)在,他覺得做班主任很快樂,很充實,冷不丁閑下來還不適應。

      范校長說,當初本來是要讓朱定橋離開的,因為他時不時會讀錯別字。后來想想,應該把他放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再鍛煉一下,給他壓擔子,逼著他成長。后來,他果然肯學習,有智慧,是個“有辦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人”,而這,正是一個好老師的關鍵。

      江星彤是90后,本科學的金融,研究生學的綠色能源專業(yè),并不是教育專業(yè)出身。為什么會選擇來龍王塘做一名小學教師呢?我好奇。她說大學支教的經(jīng)歷讓她有了使命感,也因此喜歡上了教師的工作。她曾在河北秦皇島的一所村小支教,那里地處偏遠,通往城里的車每天只有一班,孩子們很少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有數(shù)不清的問題和愿望。在那里,她充分施展自己,去滿足農(nóng)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支教讓她發(fā)現(xiàn),孩子們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他教的學科,就會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這讓她明白,教育是用一個生命影響另一個生命,是最有意義的工作。支教結束后,她開始自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課程,最終進入到這所學校。

      她管理班級也有自己的辦法。她發(fā)現(xiàn),二年級的孩子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她就充分利用這個特點去達成教育目標。她會讓學生反復確認并分解任務,把大任務變成一個個小目標。完成一個任務再布置下一個,最終完成大目標,養(yǎng)成好習慣。學生心理有了小目標,做起來會覺得“我可以,我能行”,信心逐漸增強。在這個過程中,她鼓勵學生互相示范、小組示范、比賽競爭,最后如黑板上畫的“登頂圖”,大家一起手拉手,攀登學習的高峰。不過孩子終究是孩子,經(jīng)常有調皮或者做錯的時候,這時教師的批評就要把握好分寸,既要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要保護好他們的上進心。

      在她的班里,還有一個一直堅持的儀式,那就是每天午飯時的感恩教育。采訪中,我看到了這一幕。孩子們要用幾分鐘時間感念這頓飯來之不易,才能動筷吃飯,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而“尊重普通勞動者”,恰恰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

      “教育需要堅持和反復,老師、學生雙方要有合力,只有一方堅持,不可能成功”,江星彤談自己的體會,“班里的孩子下課都喜歡圍著我,喜歡擁抱,也不說太多的話,但擁抱時我們是能夠體會到彼此的感情的。班會上,我常常從感情的角度去講道理,通過自己的表情、表演告訴孩子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雖然我不是學教育的,但我相信,只要有心,跟著校長學,就一定能成長?!闭f這些話時,江老師的眼里閃著自信和幸福,我能感覺到,她完全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yè)。

      李赫老師是學英語教育的,現(xiàn)在的工作可謂專業(yè)對口。不過聽說她來之前在武漢一所中學當老師。我問她,為什么會改教小學?她覺得教小學更有意義,這是英語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她該做的事。她覺得教二年級的孩子好有趣,孩子們自學能力強,她用英語教學,孩子們都能聽懂。一次上課,有個孩子居然能說出“天藍色”這個連初中生都未必接觸過的詞。學生的聰明好學也激起了她的教學靈感,她變著花樣創(chuàng)造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比如英文配畫、講英文故事、用英文解詞等,訓練孩子們用英語思維,邊玩邊學英語。“他們現(xiàn)在聽力可好了?!闭f著,李赫老師還給我看了孩子們設計的“英文周計劃”,簡潔的卡通圖畫配上簡單的英文詞句,學生能邊畫畫邊學英語邊培養(yǎng)自律的品格,可謂一舉多得呢!

      李赫老師一直想當班主任,學校還沒批,不過她已經(jīng)提前體驗到了一個班主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小陳是她教過的一個女孩,父母重男輕女,一直想要男孩,對小陳不僅缺少關心,連信任也沒有。小陳郁郁寡歡,只愿意對關注她的李赫老師說心里話,多次說想自殺、從樓上跳下去。有一次上著自習課,小陳竟跑到她的辦公室哭起來。李赫及時找心理老師做沙盤,找家長溝通。小陳沒有朋友,她就化身小陳的朋友,傾聽她的心事,陪伴她學習。疫情期間,小陳每天在線上跟著老師讀單詞讀課文。慢慢地,小陳對李老師有了依賴,感受到了溫暖和力量,現(xiàn)在開朗很多,學習也有了進步。李赫希望,自己能早一天成為“班主任天團”里“名正言順”的一員,陪伴并見證更多學生的成長。

      丁輝總結自己到龍王塘后教育觀念的變化,除了明白“育人”是教育的根本,還知道作為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教育面前人人平等。這里的孩子回到家里可能沒有人能輔導他們寫作業(yè),有心結也沒有人給出建議,老師成了學生最大的依靠。他還懂得,要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和更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當學生有了心理上的獲得感,覺得“我行”,就能建立自信。大學期間,音樂專業(yè)的他經(jīng)常在舞臺上表演,當了老師后,他自覺不自覺地把表演欲帶到了課堂上,教學時“滿堂灌”。來到龍王塘小學后,學校的辦學理念徹底改變了他。以前他以自我為中心,現(xiàn)在以學生為中心;以前只備課,現(xiàn)在要備學生,會根據(jù)課堂生成,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以前下課了會重視自己教案上寫的是否都講完了,現(xiàn)在會重視學生的收獲,探究孩子們掌握了什么;過去重視知識的傳授,現(xiàn)在更注重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他控制自己少講,激發(fā)學生多說;過去追求“我說了”,現(xiàn)在追求“他會了”……他發(fā)現(xiàn),當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內因就起了作用,效果會超預期地好。

      龍王塘小學地處渤海和黃海交界處,擁有獨特的海洋文化。學校絕大部分學生來自不同地域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他們文化多元,流動性大,教育教學難度大??晌覐摹靶蚶蠋煛眰兊纳砩希置鞲惺艿搅藰酚^、自信和進取。他們童心未泯,懷揣夢想,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有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有個性化的教學策略,有主動、迫切的學習愿望和能力……最難得的是,他們能把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發(fā)自內心的熱愛與自己明確的人生規(guī)劃緊密結合,努力實現(xiàn)從“入門”到“入行”的轉型,讓個人專業(yè)成長與學校持續(xù)發(fā)展相得益彰。

      回到采訪的初衷,我終于找到了答案:從某種角度說,“小橋老師”們的成長助推了龍王塘中心小學這所“后發(fā)展”學校的崛起。

      仔細算來,他們來這所學校工作的時間長則六七年,短則一兩年,卻都快速成長為學校“獨擋多面”的骨干力量。除了自身原因,這背后還有怎樣的力量支撐?

      范校長很干脆地回答我:加強教科研。具體來說,一是專家和老教師引領,年輕人后續(xù)跟進;二是以小課堂教學研究為抓手,轉變思想,相信學生可以自己學;三是教師要把“解惑”放在首位,鼓勵學生先自學并發(fā)現(xiàn)問題,再結合本課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煉出有價值的、與重難點相關的問題;四是把每月的績效考核變成培訓,通過自評與他評,激勵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教科研,作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在龍王塘中心小學得到了確認。

      除了學校的作用,這些年輕老師還有開明而有成就的父母對子女自主選擇人生道路的理解、尊重和正向影響。丁輝的父親曾是一名海軍,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上服役17年。丁輝在家里的最小,上面有3個姐姐,但從小父母并沒有過分寵愛他,反倒經(jīng)常教育他不要怕吃苦,男子漢要有擔當、有責任感。李赫也有良好的家境,父親是長江學者,外公外婆都是大學教授,他們都鼓勵女兒做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事。江星彤的爸爸是外企的高管,母親是醫(yī)生,他們都尊重女兒的選擇。當年她到偏遠地區(qū)支教,父母固然牽掛舍不得,卻最終還是支持了女兒……

      三天的采訪結束了,離開龍王塘的時候,氣溫降到零下,大雨轉成了大雪。坐在返程的火車上,隔窗看去,近處的雪花翩翩飛舞,不懼地凍天寒,努力尋找方向;遠處的漁船沉著前行,不畏浪高風急,奮力駛向岸邊。我知道,近海之外有深海,視線之外有大洋。這讓我想起不久前榮獲“2020中國好書”的汪品先院士的《深海淺說》,讀過才知道,原來人類經(jīng)過幾個世紀才弄清海洋有多大、有多深,至于大洋深處的水怎樣流動,直到現(xiàn)在還在爭論。教育領域也如深海,有無數(shù)的奧秘等待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世界也如大洋,有無窮的未知需要探索。期待龍王塘中心小學的“小橋老師”們,堅定初心,繼往開來,不負青春,面朝教育的“深海大洋”,一直在發(fā)現(xiàn),始終在探索,不斷去創(chuàng)造。

      (責任編輯:李晶)

      猜你喜歡
      龍王小橋學校
      腳沒醒
      小橋
      龍王爺爺發(fā)怒了
      學校推介
      格子龍
      我變成了小老頭
      河里沒有魚王
      動物QQ糖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广河县| 双柏县| 岳西县| 土默特右旗| 绍兴市| 潮安县| 武邑县| 台南县| 奈曼旗| 临邑县| 巫山县| 佛坪县| 商都县| 施秉县| 博湖县| 巴里| 昔阳县| 襄樊市| 炎陵县| 临夏县| 新昌县| 家居| 乌拉特后旗| 荃湾区| 隆尧县| 鞍山市| 滦南县| 乌审旗| 平阳县| 徐汇区| 繁峙县| 中宁县| 灵石县| 阳原县| 塘沽区| 青田县| 阿拉善盟| 五莲县| 昆明市| 六安市| 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