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賞析"/>
⊙吳 瑩 [哈爾濱師范大學, 哈爾濱 150025]
卡夫卡始終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秘感,其代表作《變形記》就凸顯了該特點。全書充斥著亂無頭緒的對話和荒誕的插曲,卻以驚人的想象展露了人類主體的異化和生命的虛無。著名接受美學家伊瑟爾認為:“文學文本只是一個不確定性的‘召喚結(jié)構(gòu)’,里面包含著某些否定和空白,讀者能被文本的結(jié)構(gòu)所召喚,并在其可能的范圍內(nèi)充分發(fā)揮出再創(chuàng)造的才能?!薄蹲冃斡洝氛侨绱耍谋局械牟淮_定性和延展性,為我們展開了一個離奇詭異的世界,表現(xiàn)為絕望的生存、異化的人群和悖論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中,不同的人能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變形記》是一個絕望的生存游戲,是現(xiàn)實人生的悲劇。文中格里高爾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職員,為還清父債、維持家庭、養(yǎng)育妹妹,他以超乎想象的熱情投入工作。疲憊的奔波、冷漠的社交、難纏的老板,他承擔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用犧牲自我換來能買到“所有”的銀幣,收獲家人的敬仰,可以說他是成功的,他用金錢標價的人生得到了認可,但他作為人的生命主體卻在干癟衰落。在牢籠一樣的生存困境中,甲蟲成了他的歸宿,化蟲是他對艱難生活的抗爭?;x讓他擁有了短暫的休息,卻也得到了父母、妹妹一遍遍地催促,即使成為蟲也不能擺脫金錢和工作。當蟲形格里高爾千辛萬苦走出房門時,他得到的不是同情與理解,而是周圍人的排斥與傷害,只好“灰溜溜”地退回房內(nèi)。甲蟲格里高爾重新陷入生存困境,無法賺錢、需人照顧,這一切引來家人的憎惡?!按髵叱睍r,格里高爾再次選擇反抗,他牢牢地粘附在畫像上,拒絕改變房中的生活痕跡,但一切都是徒勞,最終以母親嚇暈而結(jié)束可笑的抵抗鬧劇。在空洞洞的“巢穴”中聽見溫馨的起居室里傳出家人要擺脫自己的聲音時,格里高爾“自己殺死了自己”,在負罪感、無力感中悄無聲息地死去。沒有人能夠拯救甲蟲,也沒有人能夠拯救人類格里高爾,甚至他自己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卡夫卡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主要時期為一戰(zhàn)前后,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戰(zhàn)爭讓人看見了自己的無力和弱小,劫后余生的人們撫摸著戰(zhàn)爭的傷疤,開始了痛苦的反思。在《變形記》中卡夫卡描繪了一個怪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生命受到壓迫,這種脅迫源自周圍環(huán)境,甚至源自人的心靈,這是戰(zhàn)爭帶給一代人的隱痛。在陌生感、孤獨感、恐懼感的包裹下,無論主人公如何抗爭努力,強大無形的外來力量和內(nèi)心矛盾始終控制著一切,使人身不由己地伴隨著恐懼與不安,最終歸于滅亡。擺脫了家庭累贅,談起美好將來,老兩口發(fā)現(xiàn),女兒經(jīng)歷憂患,已經(jīng)變?yōu)橐粋€漂亮的少女,在互相會意的目光中他們達成共識,決心為女兒找一個好女婿。紛繁的世事變遷和無力的個人抗爭面前,妹妹即將成為下一個格里高爾??ǚ蚩ㄔ跐B透著叛逆思想、倔強地表現(xiàn)出不甘放棄希望的同時,又表現(xiàn)出對于一切都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的宿命論思想。當人們面對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日新月異的社會,經(jīng)歷過世事無常、歲月變遷,才能讀出作品里讓人心靈震顫的力量。
《變形記》是一本異化人群的寫真集,是殘酷世界的縮影。格里高爾化蟲,為家庭帶來了巨大災(zāi)難,失去了經(jīng)濟來源的一家人重新為自己的生活籌謀,卻遺忘了格里高爾曾經(jīng)是家庭的支柱。退休的父親重回工作崗位,再次成為家庭的掌權(quán)者,面對甲蟲兒子,進行暴力驅(qū)逐、蘋果“轟炸”。曾經(jīng)溫柔善良的妹妹,在悉心照顧甲蟲哥哥卻看不見希望后,剝奪格里高爾的生存空間,多次抵制并逼走“異己”。依附他人的母親,在看見甲蟲兒子后,心存不忍又無力改變,恐懼、逃避看見甲蟲格里高爾,最后順從了所有人的心。當甲蟲格里高爾被琴聲吸引,走出房門,驚嚇房客后,在家中溫馨的起居室內(nèi)全家人一起遺棄了曾經(jīng)的“親人”。現(xiàn)代文明世界中,任何事物、任何關(guān)系都在金錢利益這根繩索的兩端,隨時會被剪斷。有用之人變?yōu)闊o用,失去了對家庭的貢獻,無用斬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冷漠與隔閡凌駕于親情之上,揭示了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親情的失落。
戰(zhàn)爭毀滅了西方人思想中的理性主義的國度。精神的空虛,人性的懷疑,讓卡夫卡思考什么決定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是肉體還是靈魂?卡夫卡的文學世界中充滿了異化的人群,人在金錢面前迷失本性。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善與惡、親情與憎惡,甚至可以為人的價值標價,人在不知不覺中被異化??ǚ蚩ㄕJ為,在社會進程的起始階段,人是自由的,關(guān)注人本身的,而當社會走向復雜,物欲橫流時,人作為生命的主體受到外物擠壓,會逐漸喪失自我。正如馬克思所說:“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比俗鳛楠毩€體,具有雙重屬性。社會屬性中,人總是扮演各種角色,這并不是人本身,卻無時無刻不替代著人的本身。自然屬性中,人是可以無所求于社會而自給自足的,但這意味著它不能變現(xiàn)為社會價值,不能體現(xiàn)自己在社會關(guān)系中的存在感。在工業(yè)社會中,社會屬性逼退自然屬性,人的異化不可避免??ǚ蚩ㄒ匀祟惻で纳嫘问剑接懭俗晕业陌l(fā)現(xiàn)。
《變形記》是一部悖論人生的自傳,是荒謬的真實。一方面,文中女性人物身上充滿悖論。格里高爾化蟲之始,妹妹仔細照料,精心喂養(yǎng),隨著時間流逝,變?nèi)藷o望,情感發(fā)生突變,一心要弄走甲蟲格里高爾;母親面對兒子丑陋的外形與深切的呼喚,永遠在害怕、恐懼,西方文學中慈愛、善良、溫順的圣母形象,在《變形記》中卻無跡可尋。另一方面,小說中格里高爾本身也充滿悖論。從格里高爾人蟲結(jié)合的形象來看,是悖論的。他有蟲的外表、鳴叫、行為,雖然外形獸化,但內(nèi)心仍充滿人類的感情。從格里高爾的人生來看,更充滿悖論。首先,作為人擁有矛盾的生活。他厭惡自己的職業(yè)、痛恨自己的老板、煩惱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但又必須早出晚歸、阿諛奉承、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任;其次,作為甲蟲擁有矛盾的內(nèi)心。人化蟲,身體得到短暫的休息,精神獲得片刻放松,但敲門聲和家人與協(xié)理的交談聲,又催促他離開貪戀的床鋪,想要掙扎著去工作;再次,作為甲蟲還擁有矛盾的蟲性。他喜歡吃腐爛的食物、無意識地爬行,在妹妹和母親搬空房里供人類使用的家具時,他既希望清空爬行時阻礙他行動的家具,又拒絕喪失這些家具對他精神狀態(tài)的良好影響。格里高爾一生都在矛盾、掙扎之間徘徊。悖論是荒謬的真實,從《變形記》來看,無論是故事本身,還是人物遭遇,都虛虛實實,給人一種虛假的“真實感”。
卡夫卡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色彩,他的小說可以說就是他內(nèi)心世界的外化,他的小說就是在解說他自己。如格里高爾一樣,卡夫卡的人生也是悖論的。卡夫卡在《致父親的信》中多處描寫父子關(guān)系,在其描述中,我們可以窺見卡夫卡壓抑的人生。他的父親是白手起家的猶太商人,對待他總是滿腹狐疑、冷嘲熱諷,在父親的不斷訓斥下,他的個性被扼殺,自信被摧毀。他雖然愛好文學,但在父親質(zhì)疑和強制下,不得不放棄文學,成為一名保險公司職員。其許多作品都預示了他與父親緊繃的關(guān)系,以及他對親情的懷疑。卡夫卡在渴望得到父親肯定的同時,又懼怕看見虛假的父愛,對于自己得到的親情也總是感到不確定,這一點《變形記》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ǚ蚩▽τH情反叛又依戀,對工作厭倦又敬業(yè),對環(huán)境絕望又屈從,對自我掙扎又順從,就如格里高爾一般,度過自己荒謬又真實的一生。
卡夫卡用平淡的語調(diào)、冷峻的文字打碎社會為人們營造的和平表象,將復雜、尖銳的社會矛盾剖開給人看,激起許多人心中的漣漪??ǚ蚩ㄎ膶W世界中人類的異化、心靈的探尋、生存的悲劇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有深入的思考,但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感知。一千個人的心里,有一千個《變形記》。作品對讀者是一種審美,對作家是一種命運,對現(xiàn)實是一種渠道。格里高爾的故事結(jié)束了,但人類的故事沒有結(jié)束,世界讓人琢磨不透,社會讓人惶恐不安,發(fā)展的腳步?jīng)]有終止,留給我們探討的話題也不會終止。
①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31頁。
②③ 卓瑪:《卡夫卡與扎西達娃的宿命意識之比較——以〈訴訟〉與〈懸崖之光〉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
④ 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頁。
⑤ 師彩霞:《論〈變形記〉創(chuàng)作的不確定性特征》,《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⑥ 閻連科:《發(fā)現(xiàn)小說》,《當代作家評論》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