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軍
(深圳大學藝術學部,廣東 深圳 518006)
CMF設計是賦予產品外表“美”品質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它屬于傳統(tǒng)表面裝飾設計的拓展和延伸。2000 年左右,歐洲設計界提出了產品CMF概念,即產品色彩(Color)、材料(Material)、表面處理工藝(Finishing),把傳統(tǒng)的產品表面裝飾設計帶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形成了以色彩學、材料學、工程學、心理學、美學等為知識體系,將流行趨勢、工藝技術、創(chuàng)新材料、審美觀念等設計元素進行交叉融合,進而賦予產品時尚品質的表面形態(tài)設計過程[1]。
概括而言,CMF的基本內涵即為“對色彩、材料和表面處理工藝進行集成與優(yōu)化,以賦予設計對象最佳的外觀形態(tài)、功能和品質”。CMF 設計是基于CMF基本內涵衍生出的針對現(xiàn)代產品色彩、材料、表面處理工藝以及隱含于表面處理工藝之中的圖紋(Pattern)這四個設計元素的綜合最優(yōu)化解決方案,它使設計對象在現(xiàn)代設計法則與情感交互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美觀與功能的最佳平衡,并形成了最優(yōu)化的用戶體驗[2]。
與傳統(tǒng)設計思維不同的是, CMF設計是通過色彩、材料、表面處理工藝、圖紋四個要素,形成實際上包含CMFP 四個要素的初始CMF設計方案[3];但這種物質性的初始方案,需要通過感官特性的檢驗,契合用戶情感體驗,滿足用戶精神層面需求,形成從“實”到“虛”,“實”與“虛”相融合的終極CMF設計方案。其中色彩、材料、表面處理工藝、圖紋是CMF中“實”的要素,設計師面對這些要素設計構思出初始的CMF方案,并由此延伸出“虛”的感官特征,再以人體的感官所形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為橋梁,進行情感體驗測試,過渡到CMF的終極目標——用戶情感體驗需求上,形成如圖1 所示的基于情感交互的CMF設計思維邏輯關系圖。
圖1 基于情感交互的CMF設計思維邏輯關系圖Fig. 1 The logic diagram of CMF design thinking based on emotional interaction
當人類進入工業(yè)化社會后,家具也由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逐漸轉變?yōu)楣I(yè)生產,蘊涵現(xiàn)代產品的共性屬性。因此,應現(xiàn)代產品市場化需求和商業(yè)化需求而產生的CMF設計,與家具的獨特性及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沉淀相結合,必將在CMF設計構成元素中呈現(xiàn)個性化的內涵特征,使家具從傳統(tǒng)的物質層面走向更高的精神層面,從家具CMF設計的表面形態(tài),滲透到家具的靈魂性內涵,從而迎接情感消費時代的到來。
材料是家具構成的物質基礎和前提,不僅以其自身的特性影響著家具設計,維持著家具的功能形態(tài),滿足著家具的功能要求;而且還是家具色彩、表面處理工藝、圖案紋理的唯一載體,并通過材料的自身特性成為使用者感官觸及的唯一對象。家具具有悠久的用材歷史,經(jīng)過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逐漸形成現(xiàn)今的家具材料簇系;在現(xiàn)今的各種產品類別中,家具用材種類繁多,包括木材、竹材、皮革、草稈等天然有機材料和石材、黏土等天然無機材料[4]以及人造板材、纖維織物、金屬、塑料、玻璃、人造革、人造石材、復合材料等人造材料,各材料之間配搭自由、貴賤相宜、簡繁處置得當[5]。此外,材料特征的不同也促成了不同的成型工藝、連接結構、表面處理方法等。在此僅論述與家具CMF內涵相關聯(lián)的材料方面的特征。
家具材料的感官特征又稱材料質感,它建立在生理基礎上,是人通過感覺器官對材料做出的綜合評判[6]。盡管人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器官[7],但對于家具而言,人們僅關注材料的視覺、觸覺、嗅覺特征;而且當材料無異常氣味時,人們會基本忽略材料的嗅覺特征。因此,在家具CMF設計中,材料的質感主要通過人的觸覺和視覺進行體驗交互。
盡管家具用材種類繁多,但卻均具有生理和物理雙重質感屬性[8];其生理屬性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主體是人,當人通過觸覺和視覺系統(tǒng)觸及到材料表面時,會產生如粗糙、溫暖、細膩、厚重、高雅、華麗、堅硬、冰冷、低俗等刺激信息,形成材料的生理感覺特征[9]。而材料的物理屬性則是指材料的固有特征信息,主體是材料,如材料表面的肌理、色彩、質地、光澤等。
在家具CMF設計中,當人們受到材料的感官特征刺激后,會產生喜、怒、哀、驚、恐、樂等心理反應,即由感官特征衍生出某種情感,亦即形成材料的情感釋義。
當家具的用材確定后,設計師應以前期針對設計對象所進行的市場調查結果為依據(jù),充分解析用戶情感需求的內涵,結合材料的情感特征與材料的適宜性進行合理選材,然后根據(jù)CMF的內涵與設計規(guī)范,進行材料的情感分析,系統(tǒng)化地提煉出家具產品的材料美。在此以明式四出頭官帽椅[10-11]為例,進行家具CMF設計中不同類別材料及其相關情感特性與內容等方面的分析。表1分別以黃花梨木官帽椅和不銹鋼官帽椅為例說明家具材料的情感表達與用戶體驗內容及設計分析規(guī)范。
表1 不同材料官帽椅的情感表達與用戶體驗內容Tab. 1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user experience of yoke-back armchair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長期以來,家具設計用材的基本原則建立在滿足家具結構需求的功能之上,即以“物”的結構受力需要為中心;而CMF設計用材的基本原則是建立在滿足用戶情感體驗需求的功能之上,即以“人”的情感需求為中心。因此,在用材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材料固有特性的符合度,更要考慮材料所承載的色澤、肌理等表面形態(tài)與用戶情感需求的契合度。
一般家具設計中,不外乎以下幾類用材方式與色彩呈現(xiàn),一是同材同色或同材異色;二是異材異色或異材同色;其中最常見的是同材同色和異材異色兩種用材方式與色彩呈現(xiàn)。而在CMF概念中,材料已經(jīng)延伸到色彩、表面工藝、圖紋設計之中,即通過相同或不同材料的固有或人工色澤、肌理等,形成色彩、材料、表面處理工藝、圖紋之間的組合或配搭關系,以對比的方式形成豐富多彩的外觀形態(tài)效果。根據(jù)對比的效果對感官的影響不同,在此引用“對比度”的概念把家具用材配搭方式分為零度對比配搭和調和對比配搭兩種類型[14-15]。
1) 零度對比配搭
所謂的零度對比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CMF的形態(tài)為相同或不同材質,但須同一色彩、同一表面處理工藝與圖紋,如同一種木材的座椅、臺桌、柜子等,相同色彩、相似質感的皮革與人造革配搭的全軟包沙發(fā)或凳子等。另一方面是材料間形成“無彩色”配搭對比,即由黑、白、灰、金、銀色之間形成配搭[16],由于“無彩色”系列具有和任何顏色配搭而不起沖突的屬性,從理論上講也屬于零度對比。
2) 調和對比配搭
調和對比配搭是指按照現(xiàn)代設計的審美法則進行的不同材料及其所承載的不同色彩、圖紋等之間的配搭設計。在實際設計中,一般以家具的結構性主材,即木材、金屬、竹材、塑料、玻璃等,再配搭輔材的形式呈現(xiàn)。當結構性主材料、輔助性配搭材料均確定后,CMF設計應著重于挖掘材料自身的固有特性,努力實現(xiàn)通過設計把材料與當代技術、社會潮流、當代審美觀、文化內涵等方面有機融合;通過材料形態(tài)、特征、質感、色澤及其文化內涵的延伸達到不同部分和諧平衡的理想狀態(tài)[17]。在此僅以家具中常用的木材和金屬為例,進行基于CMF內涵的用材設計表達敘述。
眾所周知,木材是大自然恩賜于人類的天然材料,也是人類最早用于造物活動的材料之一;在人類漫長的造物活動過程中,根據(jù)木材的固有特性衍生出了相應的應用領域、加工工藝與文化屬性。
3.2.1 木材的情感屬性
木材具有物理和生理雙重情感屬性,天然、綠色、可持續(xù)的自然特性是其最突出的物理屬性之一,它擁有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可以幾年或幾十年快速、短周期成材,且擁有低廉的加工成本,被視為家具設計的理想用材。木材以其高大通直,色澤多樣、紋理美觀自然的外觀,吸濕保溫,冬暖夏涼[18-19]等特性深受人們的青睞。
古往今來,人類已經(jīng)習慣于根據(jù)消費者的不同年齡和消費能力來選擇不同色澤的木材,但在實際應用中,面對五顏六色的木材,往往又很難做出決斷。因此,在進行CMF設計時,可以根據(jù)木材的天然色彩,由淺入深地設計一個簡易的常用木材色譜,以便于進行CMF設計分析。表2所示是以漢斯·魏格納設計的Y形椅[20-22]為例,進行的木材色彩、情感特征與適宜消費群的分析示例。當Y形椅由淡色、淺色、深色三類色彩深淺不同的木材構成時,其所表達的情感特征也會有較大的差異,并對應于不同的消費群體。
表2 木材色譜、屬性與適宜消費群關系表Tab. 2 Relationship table of wood chromatography, attributes and suitable consumer groups
總之,對于木材、竹材、石材、草編等天然材料,在CMF設計時,應盡可能地保持其天然的色澤、紋理等自然特性,通過材料的自然之美滿足用戶的情感體驗。
3.2.2 木質家具材料配搭
木質家具是指構成家具的整體或主體構件為木質材料的家具?,F(xiàn)實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木質家具材料配搭方式為零度對比配搭,也稱之為一元配搭,即家具整體完全由某種單一木質材料構成,或雖然為不同材料構成,但其色彩與質感相同或同屬無彩色。這種相同或不同材質,但同色、同質感或同屬無彩色的配搭方式盡管能滿足用戶的基本使用功能需求,但所呈現(xiàn)的呆板、沉悶、單調等情感特征卻無法滿足現(xiàn)代消費者的審美情感需求[23]。
隨著家具用材的多元化,木質材料與金屬、玻璃、皮革、織物、石材、編織等材料之間兩種或三種或同種木質材料間的有彩色配搭逐漸形成,這種配搭也稱之為二元或三元配搭,這種多元材料配搭設計的關鍵在于主體的木質材料與其他配搭材料之間的材質或色彩形成調和對比。在現(xiàn)代審美觀的影響下,只有通過主體的木質材料與其他材料間進行二元或三元配搭,形成調和對比的家具CMF體系才能滿足用戶對木質家具多元化的情感體驗需求。圖2 所示為木質家具配搭類型綜合分布圖。
圖2 木質家具材料配搭類型綜合分布圖Fig. 2 Comprehensive distribution map of matching types of wooden furniture materials
由于與木質材料配搭材料的固有特性與情感屬性各不相同,配搭后這些材料在木質家具中所起的輔助屬性也不盡相同。當與金屬材料配搭時,木質材料多用于構成家具中的主體功能構件,如桌面、臺面、座面等;而金屬材料多以線狀或帶狀形式用于構成家具中的支撐構件,如桌腿、椅腿等。與此相反的是,當與皮革、織物、玻璃、石材等配搭時,輔助的配搭材料多用于構成家具中主體功能構件,如玻璃或大理石臺面、軟包座面等;而木質材料此時多用于構成家具結構支撐構件。
盡管早在公元前8 世紀的古羅馬時期就出現(xiàn)了青銅家具,但直到20 世紀初期,德國包豪斯學院的馬歇爾·布魯耶突破金屬材料應用的傳統(tǒng)思維束縛,運用鋼管彎曲工藝技術設計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把鋼管椅——瓦西里椅(1925 年),標志著金屬材料家具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
3.3.1 金屬材料的情感屬性
家具中常用的金屬材料有鋼鐵、鋁合金、銅合金、不銹鋼等,相應表面處理工藝以電鍍或油漆最為常見。人們通過視覺和觸覺的感知,發(fā)現(xiàn)金屬材料具有光滑、堅硬、結實、涼爽、冰冷、笨重等共性物理屬性,并由此衍生出現(xiàn)代、人造、時尚、科技、理性、冷漠等共性生理屬性[24]。但具體到不同的金屬材料,其情感特性也有個性化的差異,如黑色金屬有厚重、結實、堅硬、永恒之感;銀白色的鋁合金具有現(xiàn)代、時尚、輕盈、雅致之感;黃銅具有高級、貴重、富貴之感;青銅具有古樸、高雅、經(jīng)典之感;特別是集現(xiàn)代、時尚、科技、高檔于一體的不銹鋼材料,使金屬材料的優(yōu)良特性得以充分體現(xiàn)[25]。表3 歸納了金屬材料家具常見色彩、情感屬性與使用場所間的關系。
表3 金屬材料家具常見色彩、屬性與適宜場所或用戶關系表Tab. 3 Table of common colors, attributes and suitable places or user relations of metal furniture
3.3.2 金屬家具材料配搭
金屬家具是指構成家具的整體或主體構件為金屬材料的家具。由于金屬材料在情感特征方面的冷漠、堅硬等屬性,若作為支撐類或憑依類家具用材時,會因金屬表面直接與人體接觸時易產生不適的觸感而不被消費者接受。因此,在支撐類或憑依類金屬家具中,與人體的接觸面多會配搭其他材料,以便改善觸感,從而形成金屬材料與其他材料間的配搭。而對于金屬收納類家具,在收納行為過程中,與人體接觸的時間相對較短,受金屬材料負面情感屬性的影響不大,可將設計的重點放在其使用功能和視覺體驗上。金屬家具材料間的配搭方式與木材相似,亦即為零度對比配搭與調和對比配搭兩種形式。根據(jù)前述的零度對比配搭與調和對比配搭的涵義,亦可形成與木質家具材料配搭類似的金屬家具配搭類型綜合分布圖。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社會,盡管家具等傳統(tǒng)行業(yè)產品服務于人類的本質未改變,但其屬性增添了時代化的新內涵,這就對當代家具設計從業(yè)者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重新反思家具構成的物質基礎——材料,并進行跨時代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已勢在必行。目前,在家具用材設計中還需做以下幾方面改進:1)建立以交互設計理論為基礎的家具CMF設計體系,改變傳統(tǒng)家具設計用材與表面裝飾設計相分離的狀況,突破家具用材的傳統(tǒng)思維邊界,形成以材料為載體、集“材料、色彩、表面處理工藝、圖紋、情感交互”為一體的系統(tǒng)化家具用材設計體系;2)根據(jù)CMF內涵建立與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狀、時尚審美觀、情感消費理念相適應的家具用材設計流程與評判系統(tǒng),提升材料的固有特性與家具產品之間的適宜度、材料情感釋義與用戶情感交互之間的契合度;3)把家具用材及其所承載的色彩、表面工藝與圖紋等與情感相關聯(lián)的要素,根據(jù)CMF的設計規(guī)范有機地融入到家具的靈魂與內涵之中,從而將家具的物質品質和精神境界推向極致,迎接家具情感消費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