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玉,汪瑩瑩,劉淑永
(青島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東 青島 266000)
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始創(chuàng)于1991 年,每年在青島的黃金旅游季節(jié)8 月開幕。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是以啤酒為媒介,融經貿、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大型節(jié)慶活動,是亞洲最大的啤酒盛會[1]。青島西海岸金沙灘啤酒城東接有“亞洲第一灘”稱號的4A 級金沙灘景區(qū);西連有“海上西湖”美譽的唐島灣濱海公園;南臨黃海,與靈山島、竹岔島隔海相望;北依濱海大道,通過膠州灣隧道與青島市區(qū)聯系。園區(qū)占地面積1 200 余畝,作為西海岸新區(qū)城市名片“啤酒之城”的核心載體,自2015 年開始,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每年夏天都在金沙灘啤酒城舉辦。
2015 年第二十五屆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西海岸金沙灘啤酒城首次舉辦,時間為8 月8 日至8 月30 日,共23 d,總客流量達到近200 萬人次,客流高峰日為開幕式,客流量約14 萬人次,會場最高峰約7.5萬余人。
2018 年青島西海岸金沙灘啤酒節(jié)時間為7 月20日至8 月26 日,累積接待游客630 萬人次,客流高峰日達30 余萬人。普通高峰日客流量為10~15 萬人次,平峰日客流量為6~9 萬人次。2019 年舉辦時間為7 月26 日至8 月18 日,共接待游客720 余萬人次。
1.2.1 游客來源地特征分析
據統(tǒng)計,游客主要以本市游客為主,占比54.3%,市外省內和省外游客分別占比24.6%和21.1%。青島市內游客主要以原黃島區(qū)為主,占50%以上,其次為膠南市,市內四區(qū)(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占比17%左右。青島市外省內景區(qū)游客主要以濟南市和濰坊市為主,共占35%~40%。
1.2.2 不同交通方式客流分擔情況
來自不同區(qū)域的游客采用的交通方式不同,進場與離場交通方式也不同??傮w來說,游客進出場主要采用的是小汽車、公交、出租車等方式,其中離場交通方式出租車比例增加明顯。市區(qū)游客主要是以公共交通和小汽車交通方式為主,約占70%;省內游客主要以小汽車和出租車為主,約占55%以上;省外游客主要以旅游大巴為主,其次為小汽車。
高峰在場人數約占日客流量的50%左右,在場人數高峰一般為20 ∶00—21 ∶00 之間。
從到達和離開時間客流分布情況看,客流高峰到達時段為19 ∶00—20 ∶00,離開高峰時間為21 ∶00—22 ∶00。
圖1 游客到場時間分布
圖2 游客離場時間分布
啤酒節(jié)期間金沙灘啤酒城共開放出入口6 處。在北側的金沙灘路上設置出入口3 處,主入口設置在金沙灘路與嘉陵江東路交叉口的南端;西側設置2 處出入口,西側為啤酒城的主停車場;東側設置1處出入口,緊鄰金沙灘景區(qū),便于金沙灘景區(qū)游客進出。從客流空間分布來看,西側的兩處出入口由于緊挨啤酒城的主停車場,分擔客流量約占總客流的40%左右;啤酒城北側面向城區(qū)的金沙灘路設置的3 處出入口分擔客流量約占總客流的40%以上其中,以主出入口為最多;東側面向金沙灘景區(qū)的出入口承擔約16%的客流量。各出入口承擔的客流分擔率與出入口的功能、銜接的道路、客流來源及去向、周邊各類停車設施的配置等密切相關。
保證啤酒廣場及周邊人行、車行交通組織有序,各種不同交通方式組織有機分離,有效避免交通堵塞,保證高峰期內道路交通平穩(wěn)有序運行。
2.2.1 精細化的交通組織
均衡各方向的交通量,合理組織金沙灘啤酒城東、北、西向流量,提前分離客流,減少各流向之間的交織,避免出現某些路段流量的過度集中。
2.2.2 智能化的交通管理與引導
建立金沙灘啤酒城客流智能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進出道路、停車場、各重要景點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控,信息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時反饋導覽導視系統(tǒng)、誘導系統(tǒng)等相關信息,有效引導車流人流通行及疏散[2]。
(1)均衡交通流量,實現“東來東走,西來西走”的交通組織模式。利用控制和調節(jié)手段使交通流量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都能在道路網上均勻分布,避免發(fā)生交通擁擠和阻塞現象。車輛各向分流,避免交叉,將車流交通在類別、方向上進行分類,實現“西來西走、東來東走”。(2)合理設置單行交通組織,減少交通沖突,減輕交通擁堵[3]。(3)合理設置潮汐車道。啤酒城交通的潮汐現象明顯,游客到場與離場時間相對比較集中,據此合理設置潮汐車道,充分利用道路資源。
根據金沙灘啤酒城的區(qū)位,周邊交通流主要分三個方向:東向、西向和北向。
3.2.1 東向交通組織流線
由青島市區(qū)方向來的客流通過膠州灣隧道后,大部分沿濱海大道主路,從云霧山路、華頂山路、嘉陵江路左轉進入啤酒城。
3.2.2 西向交通組織流線
青島西海岸新區(qū)唐島灣片區(qū)、膠南城區(qū)、董家口港城片區(qū)以及西南向的市外客流,主要從濱海大道右轉由羅浮山路、青云山路、天目山路、嘉陵江路進入。
3.2.3 北向交通組織流線
西海岸新區(qū)的北部片區(qū)、膠州區(qū)域以及從黃島立交下高速的市外客流,主要從嘉陵江路、長江路、珠江路右轉至嘉陵江東路進入。
3.3.1 設置單向交通
啤酒城的停車場主要分布在主入口西側,為避免車流交叉、在主入口處形成大量車流,阻礙人流的通行及安全,同時使車流快速進入停車場,建議嘉陵江東路設置為南向北單向通行,公交車除外,天目山路設置為北向南單向通行。
3.3.2 設置潮汐車道
根據啤酒城客流的進場時間和離場時間相對集中、潮汐現象明顯的特征,并考慮金沙灘路為城市次干路,機動車雙向四車道,道路空間有限等,建議將啤酒城北側緊臨的唯一東西向道路金沙灘路設置潮汐車道。根據“東來東走,西來西走”的交通組織模式,以啤酒城主入口正對的嘉陵江東路為界,將金沙灘路潮汐車道分為兩段。金沙灘路(羅浮山路-嘉陵江路)進場高峰西向東3 車道,東向西1車道;出場高峰時反之。金沙灘路(嘉陵江路-金山路)進場高峰東向西3 車道,西向東1 車道;出場高峰時反之。
3.3.3 充分挖掘交通設施的潛力
打通東側隧道附近的石巖山路,增加東向車流的疏解通道,避免東向交通流過度集中在主路濱海大道,造成道路擁堵,從而影響城市通勤交通。
每年夏天為期1 個月左右的啤酒節(jié)活動期間,金沙灘啤酒城周邊交通組織。
3.4.1 東向車流組織
由東岸市區(qū)方向來的客流,引導車輛從隧道口北輔道下,由金山路進入或從石巖山路穿過經南輔道左轉至金沙灘路或丹霞山路進入,或直接由石巖山路進入金沙灘路進入,或由濱海大道南輔道左轉進入云霧山路或華頂山路到達,避免濱海大道主線壓力過大,同時,控制東向車流到嘉陵江東路以西的交通量,避免車流交叉、形成擁堵。
3.4.2 西向車流組織
由西海岸西南方向來的客流,主要由濱海大道右轉至羅浮山路、青云山路、天目山路進入啤酒城。
3.4.3 北向車流組織
對于由辛安片區(qū)、王臺、紅石崖及膠州等北向來的客流,主要通過疏港高架-南港一號路、嘉陵江路、長江路等道路轉入濱海大道,然后右轉至羅浮山路、青云山路和天目山路進入。啤酒城周邊的全部路外停車場只允許右轉駛入城市道路,以避免車流的交叉,影響道路通行效率。見圖3。
圖3 啤酒節(jié)期間金沙灘啤酒城周邊交通組織
(1)建設三級停車誘導系統(tǒng),加強對小汽車的引導,減少尋泊交通量[4]。(2)加強有關指路標志的設置,尤其是濱海大道(嘉陵江路至隧道口段),實現道路分流,均衡路網流量。在隧道口附近,濱海大道主路和北輔道分岔口設置醒目的指示標志,主要引導東向來車輛進入啤酒廣場,實現區(qū)域路網分流,減輕交通壓力[5]。(3)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公開透明交通組織信息,建設停車APP 導向系統(tǒng),提前知曉啤酒節(jié)期間停車場信息。
客流規(guī)模、客流來源、客流特征分析是大型活動制定交通組織規(guī)劃方案的前提與基礎。通過分析青島金沙灘啤酒城啤酒節(jié)歷年統(tǒng)計數據、客流特征等,對客流來源及分布比例、停車設施的布局、周邊路網設施布局以及場地的區(qū)位特性進行研究,制定了有序高效的交通組織規(guī)劃方案,可為城市舉辦類似活動提供借鑒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