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蘭
【摘要】“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高度重視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良好品德的外化表現(xiàn)在各種行為習慣上。在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中,筆者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深化學校德育陣地建設,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德育;建設;習慣
葉圣陶先生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習慣?!彼?,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未成年人首先要培養(yǎng)未成年人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紀律習慣、衛(wèi)生習慣、禮儀習慣、道德習慣等等。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農(nóng)村小學,大部分學生的家長是農(nóng)民,或者是外來務工人員,對于孩子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導致孩子形成了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如,有的學生學習漫無目的、敷衍了事;得到別人的幫助,不會道謝;有的舉止粗野,給教師和同學起綽號;有的恃強凌弱;有的隨便亂扔垃圾、浪費糧食、浪費水和電……若不加強教育,這些行為舉止將伴隨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進入社會,對個人道德素質,甚至對社會風氣造成一定的影響。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這就決定了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學校成為德育建設、習慣養(yǎng)成的主陣地。那么,我們如何利用學校德育陣地建設,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呢?
一、環(huán)境陣地——熏陶感染
環(huán)境塑造人,環(huán)境改變人。我校努力營造人文環(huán)境和物質環(huán)境,熏陶教育學生。來到學校,迎面而來的是平易近人的教師和笑容可掬的學生;學校宣傳欄時刻更換內容,或是學校大型活動的剪影,或是安全教育,或是心理健康知識宣傳,這些宣傳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校訓石、校訓墻、校訓室,娓娓訴說學校的內涵、努力的方向及對學生寄予的希望;教學樓樓梯、過道上布置了學生的美術、書法、手工和教師攝影作品,既美化了校園,又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深受學生的喜歡;教學樓走廊設計成 “禮儀長廊”“藝術長廊”“科枝長廊”和“英語長廊”,學校古老祠堂里懸掛著《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膾炙人口的典故,使學生無時無刻都在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青青的花圃上豎著一塊塊告示牌:學校是我家,綠化靠大家;手下留情,腳下留青;小腳不亂跑,小草微微笑……學生在學校精心打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圍中,豐富了知識,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久而久之,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這樣在學生的心田落地、發(fā)芽、生根。
二、課堂陣地——內化于心
學校力足三尺講臺上,將它變成德育建設的重要陣地,利用一切的機會滲透習慣養(yǎng)成的思想教育。辦好學校思政課,事關教育的根本。
校長作為學校的第一責任人,是學校思政課的首席教師。學校在每個學期開學第一天,都開展校長思政課程講座,讓全體師生享受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
全體教師是學校思政課教師的一員,力求讓課堂上的每一次授課都有目的、有指向、有效率,在授課中將思政元素與文化課程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從思想上受到精神洗禮。如語文課堂上,教師在教學《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時,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課文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在賽馬比賽中,聽從孫臏的建議,調整馬的出場順序從而反敗為勝。教師適時提出幾個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思考:1.畫出齊威王和田忌賽馬的對陣圖,說一說:孫臏為什么要讓田忌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2.為什么孫臏能想到這樣的辦法呢?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明白到要學習孫臏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質,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蠻干,邊做事,邊思考,尋找最佳的方法;又如,數(shù)學廣角——《合理安排時間》,通過研究招待客人、烙餅問題,引出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在《道德與法治》課——《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一文中,教師帶領學生初步了解了家鄉(xiāng),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家長,萌發(fā)了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自豪感;科學課《物體的運動方式》也讓學生產(chǎn)生了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以上種種,由內而外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禮儀習慣、道德習慣……
總而言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jù)各科教材的特點,充分利用滲透手段,通過潛移默化熏陶感染,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課堂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陣地。
三、活動陣地——外化于行
為了讓習慣教育具體化、實踐化,學校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各種活動,為學生提供發(fā)揮所長的機會,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我校堅持“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基 ”的教育理念,同時結合校訓“勤、儉、謙、誠”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開展勤奮好學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每周的班會課、中隊活動課對學生進行勤奮好學的教育。開展優(yōu)秀學生經(jīng)驗交流活動和“一幫一”學習活動,教育學生勤奮學習,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復習習慣和思維習慣;開展勤儉節(jié)約教育活動,提倡在家進行“今天我當家”等活動,提高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體會到父母的辛苦,遏制學生浪費的行為;開展環(huán)保教育活動,每班設立垃圾回收點,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廢紙、廢瓶子。開展“我為學校獻計——節(jié)約用水、用電”活動;開展“垃圾分類”征文活動和繪畫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養(yǎng)成環(huán)保行為習慣;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結合節(jié)日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如,“清明節(jié)”開展網(wǎng)上祭英烈活動、“教師節(jié)”開展尊師活動、“重陽節(jié)”到敬老院打掃衛(wèi)生、“國慶節(jié)”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學會合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學校這塊沃土上,學生如幼苗般盡情享受陽光、雨露、空氣,同時在園丁的細心呵護,精心栽培下,一定能茁壯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