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昕
5月15日,我國火星探測任務(wù)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qū)成功著陸,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
已經(jīng)遠行將近10個月的祝融號火星車,如今在這顆遙遠而神秘的星球上正式開啟探測的“日日夜夜”……
火星的一天一夜,和地球一樣是24小時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什么是“一天”?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童明雷告訴記者,通俗來說,星球自轉(zhuǎn)一周為一天。科學家虛構(gòu)了“平太陽”這樣一個參照點,其運行速度等于太陽在黃道面運行的平均速度,平太陽的兩次連續(xù)上中天,則成為一個平太陽日。
太陽系的行星在自轉(zhuǎn)的同時,還都圍繞太陽做公轉(zhuǎn)運動,因此地球相對恒星背景的運動才更加反映地球的自轉(zhuǎn)。以恒星為參考,春分點連續(xù)兩次上中天的時間間隔,則為一個恒星日。
因此,按照地球上定義的時間尺度,火星上的一個平太陽日為24小時39分35.244秒,地球的平太陽日則是24小時,兩者之間差39分35秒多;在反映自轉(zhuǎn)周期的恒星日方面,火星一個恒星日為24小時37分22.663秒,地球則為23小時56分4.099秒,兩者之差更是達到了約41分19秒。
粗淺理解下來,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大約長40分鐘,相當于祝融號如果在火星上活動36天,就要比地球上的人們晚了24個小時!
童明雷介紹,一個平太陽日與一個恒星日的差值,地球達到了近4分鐘,顯然比火星的2分多鐘更大。這是因為火星的公轉(zhuǎn)周期更長,達到了687天,接近地球公轉(zhuǎn)周期的兩倍。
“火星和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的而是橢圓的,火星軌道的離心率為0.0934,遠高于地球軌道離心率的0.0167,使火星各季節(jié)長度更加不一致,因此更加需要建立平太陽時或恒星時。”童明雷說。
那么,如果想讓祝融號在火星上和地球人過一樣的24小時制,那么火星的秒長就要比地球的秒長要長,平太陽日的秒長相對地球要放大1.02749倍,而恒星日的秒長要放大1.02877倍,這個值來自地球自轉(zhuǎn)速率與火星自轉(zhuǎn)速率之比。
換算起來好像有些復雜。要不,祝融號,還是好好過你的“火星時間”吧。
來源:新華網(wǎng)
火星旅游必打卡景點指南
景點一:奧林帕斯山
它高約2.6萬米,大致相當于珠穆朗瑪峰高度的3倍,是太陽系中已知最高的火山。
它的形成極有可能是因為火星重力小,火山爆發(fā)率高,因此火星上的造山熔巖流動持續(xù)時間比在地球上長得多。此外,火星殼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板塊運動痕跡,這使得上涌的巖漿會在一個區(qū)域上不斷堆積,逐漸行成單一巨大的火山。
景點二:水手峽谷
它靠近火星赤道,長約4000千米,最深處7千米,是太陽系中最深的峽谷。
由于奧林帕斯山所在的薩希思火山省不斷隆升,造成鄰近區(qū)域火星殼的拉張陷落,水手峽谷由此形成。
景點三:北極
這里雖然日照短、寒冷,但地貌豐富,人類可以通過冰蓋的活動,判斷火星氣候變化,分析其演化歷史。
此外,這里還有地球自然界鮮見的高氯酸鹽,它在地球上往往被人工合成用于火箭燃料等。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