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正如宋代名人蘇軾所言,竹子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可謂撐得起高雅,接得上地氣。自古以來,竹子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竹編造物,一根竹,百種用,貫穿古今之靈氣,編織藝術之經(jīng)緯。
地處川西平原的崇州市道明鎮(zhèn),就是一個以獨特的竹編文化遠近聞名的“竹編之鄉(xiāng)”,在這里,竹編制品不再只是普通農具,而是更前衛(wèi)、時尚的生活用品,更可喜的是,新一代道明人接過了老一輩的竹編手藝,又一次為道明竹編拉開了產業(yè)大發(fā)展的序幕,道明竹編第三代非遺傳承人楊隆梅(圖1)便是其中的領跑人和佼佼者。
慈竹環(huán)繞,小河流淌,翠色洗眼,青綠扶搖,道明竹藝村(圖2)彌漫著世外桃源般的超然和幽靜。這里的人們依竹而居,以竹為器,世世代代以竹為生。隨處可見的竹元素,構成了自然的點線,天然的色塊,立體的美景,無限的空間,宛若一幅“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篼”的別致圖畫。
沿著蜿蜒的鄉(xiāng)村小道漫步探尋,一個轉角,就與“竹夢揚帆·楊隆梅工作室”不期而遇。竹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與簸箕、背篼等老物件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進入“楊隆梅工作室”內,卻讓人眼前一亮,竹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這種感覺很奇妙,明明是古老的竹制品,卻有著現(xiàn)代和時尚的味道。竹編燈,光影四漏,竹香流瀉;竹編罐,精美奇巧,玲瓏典雅。在這里,竹籃也搖身一變,簡約的提手上點綴一個精致的大紐扣,成了時尚用品……精美的瓷胎竹編器具、富有設計感的竹編家居、小巧的竹編創(chuàng)意手伴,還有各種異形的竹編裝飾,上百種純手工竹編制品讓人眼花繚亂。(圖3)
楊隆梅是個時尚的姑娘,高挑的身材、秀氣的五官,頗具古典氣質,像極了古畫中的嫻靜淑女。而看她熱情地為游客講解,敏捷地演示著竹編技藝,卻分明又透著現(xiàn)代女性的睿智與朝氣。
崇州道明鎮(zhèn)這塊土地和竹子有著兩千年的不解之緣,傳統(tǒng)竹編就有15個大類、500多個花色品種,楊隆梅在此基礎上,又開發(fā)出新的花色品種,拓展使用空間。在她的工作室里,既能體驗親自原創(chuàng)設計竹編生活用品,還能欣賞旅游文創(chuàng)產品,特別是廣闊的戶外空間,楊隆梅打造的非遺農事體驗中心和“竹編民宿”(圖4)更是新奇。竹條包裹的空間,精密細致的編織,既給予了整座建筑別致的裝飾與點綴,又使得建筑獨具透氣性和環(huán)保性,堪稱曲徑通幽,匠心獨具!
在楊隆梅工作室里,不僅可以親身感受郁郁蔥蔥的竹子化為纖細柔嫩的竹條,變身精巧奇妙的竹編全過程,還能體驗竹藝、品茶休閑,真切地感受大型竹編工藝的濃郁藝術氛圍。而這位“90后”姑娘也樂此不疲,她一邊展示道明竹編的編織技法,一邊講解著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
工作室中央的長桌上,楊隆梅在給游客們演示一款新創(chuàng)意的文創(chuàng)產品“五福鈴”(圖5)的編制過程,同時還通過直播平臺與網(wǎng)友實時分享。竹條與竹絲是編平安扣的原材料,楊隆梅說,她手中的這些原料,已是前期十幾道工序加工的結果,全是手工完成,一棵完整的竹需經(jīng)過破竹、烤色、去節(jié)、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才能變成可編織的篾(劈成條的竹片)。
她麻利地將幾根短竹條呈放射狀中心交叉擺好開始“起底”(圖6),噴水后,她把變軟的竹條在手中彎曲起來,左手固定,右手調整竹子間空隙,再把竹絲穿插“編織”(圖7),壓一挑一,經(jīng)緯交錯,使竹絲之間相互服從。根根竹絲在楊隆梅手中細密而緊致依勢成形,不一會兒便有了雛形。開始“鎖口”(圖8)了,在她的手中,剛才還活蹦亂跳的竹絲竹片仿佛聽到命令一般,整齊劃一地聚攏,所有接頭之處瞬間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渾然一體,一個小巧可愛又靈氣十足的竹鈴鐺就呈現(xiàn)在眼前。
楊隆梅一邊編織,一邊為游客講解竹編工藝的“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講解在經(jīng)緯編織的過程中,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各種技法巧妙運用,才能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編竹者必先成竹于心中,才能以手為筆,執(zhí)筆熟視?!彼悄菢拥貙W?,纖細的手指在細細的竹篾間上下翻飛,一席素衣的她,亦如這竹世界中翩然降臨的仙子,古韻悠悠。在美好事物的氤氳熏陶下,時光在她身上刻下了歲月靜好的模樣,這模樣,是任外界的紛擾匆匆,仍然保持著對初心與本真的執(zhí)著堅守的氣質。
這樣精巧時尚的文創(chuàng)小竹編,是楊隆梅開發(fā)的系列產品,別看產品小巧,卻對她有著特殊意義。2019年12月,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成都舉行,在此期間,四川非遺精彩亮相,楊隆梅現(xiàn)場展示的道明竹編技藝受到李克強總理的特別青睞。李克強總理現(xiàn)場買下她編的一款“平安扣”(圖9),贈送給了友人?;貞浧甬斕飕F(xiàn)場的情形,她說:“總理拿起道明竹編端詳后,我向總理介紹了道明竹編的編制技藝,并道出平安扣代表著平安如意的寓意,總理聽后連連夸贊!”“總理買這對道明竹編平安扣,讓我十分意外、激動與興奮!”
徜徉道明竹藝村,所見所聞讓人感受很深,道明人憑借一雙巧手,不僅將一根根頂天立地的竹子,變成了尋常百姓吃穿住行的日用品,還把它們變成了富有生活氣息和審美品格的藝術品,這個自古聞名的“竹編之鄉(xiāng)”,以其代代相傳的竹編文化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竹編)之鄉(xiāng)”。
在大家的印象中,從事竹編的大多是年紀較大的傳統(tǒng)手藝人,年輕人鮮有涉足,而“90后”楊隆梅卻讓人看到了道明竹編人的新銳力量。說起自己的入行經(jīng)歷,楊隆梅滿是感慨。在祖輩們生活的年代,道明人家家農閑時間編竹器,戶戶挑著扁擔賣竹器。楊隆梅的爺爺楊繼軍就是從這樣的“扁擔郎”開始,白手起家,成立了繼軍竹編廠,主要生產竹編包裝,因為產品質量好,廠里的生意非常紅火,逐漸成了當?shù)氐闹窬幋髴?。生于竹編世家的她,兒時最熟悉的就是吱吱嘎嘎的聲音,從小竹子就是她的玩具,聰明伶俐的她仿佛對竹編技藝天然敏感,玩著玩著就熟悉了竹編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時代交替,更新?lián)Q代,當竹籃子、竹涼席等產品離我們遠去,竹編如何才能重返生活?日常生活中竹制品的蹤影漸漸減少,行業(yè)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竹編手藝如何傳承下去,是老手藝人的惦念,也是楊隆梅這代新竹編人的責任。
楊隆梅意識到,道明竹編要發(fā)展,還需要在傳統(tǒng)文化和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我覺得只有按照現(xiàn)代生活的需求和審美,在編織技法上、表現(xiàn)形式上、承載內容上做出改變,多做創(chuàng)意、旅游和藝術欣賞品竹編,才能提高竹編產品的附加值?!比缃竦臈盥∶饭ぷ魇抑窬幷箯d里,上千種竹編制品令人耳目一新,與老一輩人常做的竹器竹簍不一樣,這些竹編竹藝制品明顯更符合現(xiàn)代生活的需求和審美,這正是楊隆梅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成果。
年輕的道明人,承接編織技藝,注入前衛(wèi)理念,擴展竹編產品,更需要的是現(xiàn)代營銷與宣傳方式。帶著對竹編事業(yè)的滿腔熱忱,楊隆梅開始用新思維來推廣她的竹編文化,她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手機等新媒體快速傳播信息的特點,堅持線上與線下經(jīng)營雙管齊下,利用網(wǎng)店和微店作為銷售窗口在網(wǎng)上推廣,利用短視頻和直播進行在線交流教學,使更多的人了解竹編、喜愛竹編。在當?shù)卣幕块T的支持下,她走進社區(qū)、走進學校,為年輕人和小朋友講解、推廣竹編文化,還多次受邀到國外進行展示。越來越多的人對道明竹編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年來,有上萬人次通過楊隆梅了解、愛上了道明竹編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楊隆梅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也吸引了一批年輕人歸來,除了管理、銷售外,楊隆梅積極組織免費教學,成立竹編合作社,在不流失竹編老藝人、傳承竹編技藝的同時,又把新的創(chuàng)作設計理念融入道明竹編產業(yè)發(fā)展里,帶領年輕人努力讓道明竹編煥發(fā)新生?!皠偦貋淼臅r候,廠里有十多個技師都是‘50后,年紀都偏大,而現(xiàn)在發(fā)展到了有60多位技師,并且年輕人占了一大半。作為年輕人,通過努力把竹編的隊伍擴大,覺得挺自豪的,希望以后能夠吸納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把竹編產業(yè)發(fā)揚光大?!比缃瘢烂髦窬幵跅盥∶愤@一代人的傳承下融進了千萬家,裝點著人們的美好生活。
道明竹編,縱是竹之稟性,橫為人之感性,經(jīng)緯間是歷史與傳統(tǒng)積蓄下的技術,亦是生活的藝術。看似柔軟的篾絲,依然有著屬于竹的堅韌,在交錯編織之間,手藝人指尖縱橫劃下的深刻紋理,是為創(chuàng)造完美竹編的堅持。穿越兩千年時光,歲月更替,光陰流轉,像楊隆梅一樣的道明人始終如一,靠著匠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傳承,把道明竹編寫進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讓竹編成為川西乃至四川不可取代的獨特文化藝術符號。
(編輯 高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