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
①生活中經??梢月牭饺藗冋f:車到山前必有路。有人說這是老祖宗留下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有人說其實是樂觀主義的勸人方法而已。平常生活的交流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對這句話提出質疑:君不見有些人屢遭危難,最后被逼上絕路而自殺嗎?然而你要是細細地去分析和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人們只要聽到自殺者的事件后,幾乎都會惋惜地說,其實本來用不著死,只要怎么怎么,不就解決了嗎?
②我在十多歲時,父親被關進監(jiān)獄,全家七口人,只靠母親在建筑公司挖坑刨土掙三十多元錢養(yǎng)活。大妹因小兒麻痹癥而殘疾,走路一瘸一拐,上級卻逼著她下鄉(xiāng)勞動改造,那真是要逼我們全家走上絕路。鄰居們都在暗暗地盯著,預計我們全家會在哪一天自殺。但我們卻活得一包勁兒—十多歲的我走進工廠做學徒,十多歲的二妹自愿報名頂替殘疾的姐姐下鄉(xiāng),殘疾的大妹和十來歲的二弟到街道生產自救小廠干活,哈哈,我們全家有四個工人階級了!
③一個有知識的鄰居驚恐萬分地對我說,你們這么小就不讀書去干活,一輩子不完了嗎?然而我們沒完,因為我們兄妹晚上在一起看書學習講故事,用漂亮的詞兒說就是自學。后來我成了寫文章的作家,弟弟妹妹們有的當上大商場的經理,有的是大公司的財會總監(jiān),有的是設計部門的繪圖員……總之,個個都優(yōu)秀。
④“車到山前必有路”,還有一個相似說法是“天無絕人之路”。當然,我應該感謝我的母親。記得有個親友因為家里被盜或是火災什么的,跑到母親面前哭喊“天塌了”。母親聽完他的哭訴,卻冷靜地說了句:“你不是還活著嗎!”我能從無數(shù)坎坷中走到今天,正是母親這種“你不是還活著嗎”的精神強力支撐。
⑤那么,為什么有很多人“車到山前沒有路”呢?嚴格地說是他們還沒到山前,只是遠遠地望著重重疊疊的障礙,就灰心喪氣,停止前行??墒?,倘若你能勇往直前地走,一直走到似乎是路的盡頭時,逼到你喘不上氣來,你就能迸發(fā)全力去大口喘氣,你就會驀然發(fā)現(xià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當然,問題并非那么簡單,就拿我個人來說,命運曲折而艱難,似乎永遠將我逼到“山前”。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到三十來歲時我還“獨立寒秋”,所有的女人見了我都嚇得拔腿飛跑。無論多么熱心的媒人給我介紹,都是談一個“黃”一個。政治的打擊使我努力工作掌握優(yōu)秀技術,經濟打擊使我拼命干活甚至憑一口氣潛進大海捕魚捉蟹,愛情的打擊卻令我不知所措。謝天謝地,我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在關鍵的時刻,我能用幽默用激情用難以置信的樂觀去打動或感動一個女孩子,竟然就成功了。你想想,我是個受打擊下的倒霉蛋兒,怎么會幽默?怎么會有激情?怎么會樂觀?這是妙不可言的奇跡—奇跡有時就是“逼”出來的。認真總結,應該說是“車到山前‘逼有路”。
⑦感謝老祖宗給我的這句比金子還珍貴百倍的名言:車到山前必有路。對這個樸素的哲理,盡管很多人有一種含糊的樂觀—你就大膽地往前走吧,天塌不下來!但我的理解卻是:我們生活著的世界相當坎坷,你必須勇往直前。
(選自《雜文選刊》 2019年第9期)
閱讀
練習
1.閱讀文章,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是如何論述的。
2.文章第②段寫父親進監(jiān)獄事例,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很多人“車到山前沒有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文章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其好處是什么?
(李傳鵬 設計)
參考答案:
1.本文運用俗語“車到山前必有路”作為論述的話題,作者列舉自己家庭遭受打擊,母親和其他兄妹及早當工人,以及母親說的話“你不是還活著嗎”等實力論據(jù),最后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車到山前必有路,世界相當坎坷,你必須勇往直前。
2.作者寫自己的親身經歷,不僅使文章論述內容更加真實,也能使文章增添說服力。
3.嚴格地說是他們還沒到山前,只是遠遠地望著重重疊疊的障礙,就灰心喪氣,停止前行。
4.正反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5.畫線處運用了反問和排比修辭。運用排比和反問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思,激發(fā)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