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亞
采訪姜思達的那天下午,我們到達他家和離開他家短短的5分鐘路程中,妖風奇雨追著頭頂潑灑,其余時間陽光和煦,云朵鑲著銀邊。這種吊詭的氣候怪象,仿佛這個被妖魔化的人的現(xiàn)實觀照。
但那天的姜思達很平靜,從表情到衣著,一反他在大眾眼里的出格。他著一身米色素凈的棉麻褂子,披頭士的蘑菇頭發(fā)型,臉上一層狀若素顏的粉底,整個人很乖巧。
熟稔一些之后,姜思達露出了他的原本面目,略帶得意地問我:“我是不是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樣?”
我突然意識到,他今日的乖巧恰好就是他出格的一部分。無論是在西寧電影節(jié)上穿裙子,還是隨意讓粉絲在身上作畫,抑或和驢打架之后把模特裹成一根蠟燭,和今天的素凈一樣,只是不同表象的呈現(xiàn),出人意表是殊途同歸的目的與本質(zhì)。
如果只截取姜思達輿論的表層,“出格”是他唯一的大眾標簽?!俺龈瘛崩锇恕白於尽薄ⅰ肮詮垺?、“神經(jīng)質(zhì)”、“辣眼睛”,但實際上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這個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出格是懸浮著的。
他過著一種幾近老土的生活。姜思達的家位于朝陽公園附近,是個一樓復式。他喜歡這里的理由是,每天都能看到樹。門口的院子被他媽媽種上了番茄和草莓。說到這個,姜思達懸浮的一面又露出來了:“我覺得我媽應該種一點洋氣的品種,比如奶油羅馬生菜。”
他經(jīng)常去朝陽公園遛彎兒、看老頭鍛煉、和老頭一起鍛煉?!捌孑庹f站隊事件”爆發(fā)時,他的第一反應是,沖到朝陽公園怒劃4個小時的船。
我們聊天松弛了以后,他的東北話開始爭先恐后地往外蹦,手也不自覺地開始摳腳丫子。這與他人稱“名媛”的派頭格格不入。
他的人際半徑小而穩(wěn)定,經(jīng)紀人是大學同學秦嶺,工作室人員的流動會讓他難過。他和秦嶺從未因為運營和商務事宜發(fā)生過齟齬。唯一的一次矛盾,是秦嶺把他扔在了西寧陌生的社交場合里,他覺得自己被遺棄了。他經(jīng)常濃烈地喜歡誰、欣賞誰、幫助誰,最后卻還是落腳在自己的圓內(nèi)。
他也孝順至極,叛逆這件事于他已然在一些事情上耗盡。他和媽媽住在一起,以一種平等又寵溺的方式與媽媽相處,在公眾號里成系列地描寫媽媽的摩登與天真。在去年母親節(jié),他的全景式微綜藝《陷入姜局》籌劃了一個活動,把15位媽媽的照片投上了北京三里屯的廣告牌。
你很難想象擁有姜思達這樣一個兒子,是什么樣的感受:他比大部分“兒子”走得離社會更遠,卻又與自己更近。
我比較驚訝的是,他生活里會打架,不是嘴仗,是真的拳腳往來。他也會得意洋洋地評價自己家的貓:“它很兇,它出去打架未必會輸?!彼?jīng)在自己的播客,詳述他兩次打架的經(jīng)歷:一次他打了對方三耳光,一次他的假發(fā)被薅掉了。事件的發(fā)生與結果并不重要,他也不介意詳細描述輸?shù)木狡然蜈A的快意,重要的是,這可以成為一段戲謔的談資。
這些貼近地面的松快,又成了他懸浮的一種修飾。他想表達的似乎是:你看,我和你們想象的不一樣吧。
姜思達的粉絲群主體是年輕人,以在校大學生為多。我對他們的觀測是,他們對姜思達,不同于對愛豆的頂禮膜拜,他們的“喜歡”更多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自我投射、小眾文化的身份認同,摻雜著好奇、迷惑、小心翼翼。
他們和姜思達的距離那么遠,又那么近。遠是因為,姜思達這幾年做的很多事,都站在先鋒的風口浪尖,在“公序良俗”的邊緣越飄越遠。有不少人在姜思達離開《奇葩說》之后就漸漸脫粉了,因為“看不懂他在做什么”。
近是因為,姜思達又幾乎是透明的,全方位的。
在行為藝術《見面會》上,他讓粉絲在他近乎全裸的身體上作畫;喊粉絲去朝陽公園“躺下”;還曾經(jīng)找來幾個黑粉,面對面給人當面吐槽的機會。
他始終沒有把自己置于神壇,而是開放性地展開自己這個人類樣本,讓人可以近距離觀察,參與性很強。
意識形態(tài)方面也如此,他長期碎片化地、如若無人之境地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他的心情與狀態(tài),有詩歌,有囈語,有丑態(tài),有裸露。
甚至他的“做作”,他都能理直氣壯地認領。在他家采訪時,我們參觀衣帽間,他拿起一個Marni的皮發(fā)箍說:“這個發(fā)箍花了一萬多塊,就因為它好看,我真是腦子壞了。”一會兒他又搖頭晃腦地說:“可能我買這個,就是為了今天能說這句話,體現(xiàn)我的品位和闊綽?!?/p>
談到有黑粉評論他“每天很病態(tài),欺騙女大學生”,他捂嘴笑著說:“我覺得他說得又刻薄又準確。”
他仿佛有自己透明的一層場域,像紅酒杯一樣罩著他的情緒,讓他可以在任何場合收放自如。
他時時讓我想到陀翁在《地下室手記》這本書里用于注腳的、括號內(nèi)的內(nèi)心獨白:這是一句蹩腳的俏皮話,然而我不想刪掉它。我把它寫出來,是認為它一定十分俏皮??涩F(xiàn)在我自己也看得出來,這只不過是想卑劣地顯擺一下自己——可我就是故意不把它刪掉!
從肉體到精神的橫向,姜思達足夠敞亮,連細如發(fā)絲的、隱蔽的、陰暗的、嫉妒的、微妙的心理活動,他都會全盤托出。
還有一種縱向的敞亮是,姜思達的情緒可以無縫切換。在采訪之前,他就端起紅酒杯,給我打預防針:我一會兒可能會嚎啕大哭哦。
當天他并沒有,但當我受邀去參加他在X美術館的特展晚宴,剛吃了一口前菜時,坐在我斜對面的姜思達眼淚奪眶而出。他不停地喃喃:“我覺得這一切都不屬于我了?!倍谶@之前的一分鐘,他還在歡暢地舉杯。
這是我第四次看他邃然落淚,前幾次是在社交媒體上。如此近距離地觀測他風云突變,內(nèi)心還是會受到震撼。在晚宴哭完的一小時后,他跑到特展的活動舞臺上,向人群大聲叫囂:“愛我吧!讓我們一起做愛吧!”
“愛我”作品《皇后》。
他仿佛有自己透明的一層場域,像紅酒杯一樣罩著他的情緒,讓他可以在任何場合收放自如。
這份敞亮很重要。在一些情況下,這種敞亮可以置換成“真誠”,讓你無法置喙他肉眼可見的“缺陷”,就像你無法對手無寸鐵的人開槍。在另一些情況下,它可以等同于“自我”,這賦予了他“怪”的特權,能讓環(huán)境快速地適應他、讓觀者對他的“正?!遍撝到档阶畹停路鹚绾喂终Q都天經(jīng)地義。
在某些時候,這種敞亮又會釋放“親和”的信號,消解姜思達的某些神秘性。這會讓關注他的人有一種錯覺,仿佛進入姜思達內(nèi)心,是一件沒有門檻的事。姜思達說他經(jīng)常收到私信:女孩表示想和他做閨蜜。
從我的觀察來看,得到他的禮貌相待,并非難事。但實際上,接近姜思達的門檻極高??邕^門檻的訣竅,與條件、資源、地位無甚關系。姜思達靠的是嗅覺,他會聞到同類。所以,當姜思達站在你面前,你會忐忑不安,你不知道他對于你來說,是1+1等于2的難度,還是黎曼假設,永遠解不開。
但姜思達的一部分,連他自己也是困惑的。
2019年的香港書展,在奧斯卡最佳美術獎獲得者葉錦添的講座上,讀者提了一個問題:自己是學藝術的,可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希望葉錦添能給一個方向性的指導。葉錦添絲毫沒有猶豫,冷酷地回答她:“真正的藝術家天然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p>
姜思達在提到自己的特展時,語焉不詳。他沒法說出很具體的描述與感受。很多時候,他用“我不知道”來形容他的創(chuàng)作。
他給自己的特展取名也很隨意,叫《愛我》,這起源于他的8幅丙烯畫,他畫了對他意義重大的8個人。你能在這8幅畫里,不可言傳地感受到這8個人與姜思達的情感濃度,以及個性特征。
在我看來,姜思達擁有與生俱來的藝術敏感,是葉錦添口中的“天然”。他的含糊其辭沒有說謊,因為他的確不知道為什么,就像健康的人,無法解釋自己的眼睛為何能看見。這里面還帶著一種觀望和膽怯,他不敢把自己定性為“藝術家”。
參加奇葩說第一季的時候,姜思達21歲,一夜成名。之后他做了很多節(jié)目:《透明人》《陷入姜局》《僅三天可見》。把訪談做到頭之后,他又開始觸碰藝術。電影藝術:與西寧電影節(jié)聯(lián)名,出了九部短片;各種行為藝術;繪畫藝術:在X美術館開特展。
他卻始終害怕面對專業(yè)的人,如果面前坐的是知識分子,是畫家,是作家,哪怕是迎面走來的三里屯潮男型女,都會引發(fā)他的恐懼。而這些都在他的斜杠范圍內(nèi)。
盛名扶搖直上得太快,攤子鋪得太大,他不太有時間,或者不太有膽量,去確認自己的坐標,所以索性先把自己當成半瓢水,試試分量。他在專業(yè)與藝術面前,有一股年輕的、來自敬畏心的怯。
與他近距離接觸的約10個小時內(nèi),我覺得他對愛,也有一份怯,仿佛端著一碗滾燙的湯,被灼傷也不放棄,他饞那碗湯的鮮美。
即便我和姜思達在網(wǎng)絡上聊得很投機,但我能感到初見面時,他的防備與試探。那幾天,正在他的特展籌備期,紛至沓來的采訪,讓他對預設與普遍的問題感到厭倦。此時我一個具象的發(fā)問,比如他的微信頭像為什么是法尤姆畫版,反而讓他非常愉悅地瞬間卸下了防御。他說:“從來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
作為一個亞文化的標簽,一個存在主義的模版,姜思達作為一個自然人,是孤獨的。
盛名扶搖直上得太快,攤子鋪得太大,他不太有時間,或者不太有膽量,去確認自己的坐標,所以索性先把自己當成半瓢水,試試分量。
他曾做過一期和黑粉對話的節(jié)目,和討厭他的那些人視頻或面對面聊天。那些黑粉有理有據(jù):你沒做錯什么,但我就是不喜歡你。掛掉最后一個脫粉的老粉電話之后,姜思達哭了。
后來他在很多場合表示,他并不在乎那些討厭他的人。但從他的行為上來看,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比如他面對提問的回答,迂回了很多。比如,在被我問到自己受女大學生喜愛,是否因為既有男性的距離又有女性的共情時,姜思達緊張了,他說我們不能這樣定義男性和女性;
被問到自己的藝術是否在“金線之上”時,他想了幾秒說:“有些在,有些不在?!?
被問到過幾年后,是否會懷疑自己的藝術作品時,他說:“有可能和我看從前的文章一樣,真,且蠢?!?/p>
被問到:“你是真的覺得女裝很美,還是僅僅為了達到一種驚世駭俗的效果”時,姜思達的回答我沒有太能理解:“我姑且把它理解成一種平衡,美與嘩眾取寵的平衡?!贝颂幉⒎琴H義,因為在姜思達眼里,“嘩眾取寵”本身是一種能力,他認為這是本領。
這是他態(tài)度最堅決的一句回答,但這是一句口號式的挑釁,并不觸及那些可能冒犯的核心。
姜思達補充說,他現(xiàn)在對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一個人的看法前后不一也實為正常。他非常敏銳地意識到了自己的中庸。
我認為他并不是刻意妥協(xié),而是他渴望愛與理解,“回避尖銳”因此潛移默化地潛進了他的條件反射。他也不是不真誠,正因為他真誠,所以他反復質(zhì)疑自己的答案。
所以我有點兒理解,他在特展開幕那晚的魂不守舍。他高傲、矜持、落淚、快樂,四處流竄,每一份都聲嘶力竭。他在人群里和他的親朋好友、和粉絲們勾肩搭背,握手擁抱。我甚至懷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有這樣一個夜晚,這個孤島上的所有人都毋庸置疑地愛他。
“愛我”作品《思路不能斷》。
姜思達在“粉絲見面會”上收到的禮物。
他穿著粉色的紗質(zhì)長裙,坐在臺階上,兩頰緋紅地靠著旁人的肩膀,注視人潮涌動的舞池時,我偷偷看他側(cè)臉上忽明忽暗的光斑,暗自想:他是個怪胎,可他還是想要很多很多愛,他又有什么辦法。
在采訪之前,我對姜思達的通感形象是煙花。坐在他身旁,那種感覺更具象了。我在姜思達身上,能聞到前所未聞的脂粉氣。這股陰柔與生理性別所產(chǎn)生的化學反應,仿佛煙花里的黑火藥。
煙花綻開時,瑰麗而盛大,所有人都不禁為其巨響與色彩側(cè)目、目瞪口呆。而煙花散盡,除了一地紙屑,還有無盡的孤獨。倏忽煙花霽,到處恨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