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米
梵蒂岡的一座城就是一個國家,更是一座匯集藝術珍品的“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的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不足一千,但它是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杰出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共同的“藏身之所”。讓我們一起去這座隱秘之城挖掘藝術寶藏吧!
在中世紀的歐洲,為了彰顯天主教的榮耀和教皇的權威,教皇們總是不惜成本地召集最杰出的藝術家前來梵蒂岡,為這里設計建筑、制作雕塑、繪制壁畫,讓這座城散發(fā)出藝術的璀璨光彩。
米開朗琪羅的獨處
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米開朗琪羅,就不會有梵蒂岡輝煌的藝術。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它的大穹頂正是出自米開朗琪羅的手筆。
十六世紀,好大喜功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嫌原來的圣彼得大教堂狹小殘破,便下令建造新的教堂,宣示至高無上的權勢。
當時前來應聘的都是聲名顯赫的藝術家。在修筑教堂的一百二十年里,他們的方案不斷被修改,只有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穹頂“一稿通過”。
這個巨大的穹頂直徑達四十二米,整座教堂加上穹頂高一百三十七米,如果你有力氣爬到穹頂?shù)淖罡咛?,可以把羅馬城盡收眼底;當然,如果你站在羅馬城內任何一個地方眺望梵蒂岡,這個天青色的穹頂肯定是天際線上最醒目的標志。而當穹頂建設完工時,米開朗琪羅已經離世二十多年了。
圣彼得大教堂進門處的第一件雕塑是米開朗琪羅在二十四歲時創(chuàng)作的《圣母憐子》,他不僅把二人雕刻得仿若真人,更把圣母刻畫成年輕女性的形象,看上去比懷中的兒子還要年輕,卻絲毫不讓人覺得別扭。不得不承認,只有天才才能具備如此的膽魄,迸發(fā)出如此神妙的靈感!
有趣的是作品完成后,人們并不知道這件雕塑出自誰手,難免有人張冠李戴。米開朗琪羅一氣之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跑到雕塑前,拿出鑿刀在圣母胸前的綬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他要讓世人看到這個光輝的、走向不朽的名字。
米氏杰作的誕生地
真正讓米開朗琪羅聲名大振的杰作,保存在梵蒂岡教堂的西斯廷禮拜堂里。
那是米開朗琪羅三十三歲時受教皇委托為禮拜堂創(chuàng)作的天頂畫。他從《圣經·舊約》中取材,正中間的九幅從上帝創(chuàng)造宇宙萬物開始,第四幅《創(chuàng)造亞當》是天頂畫中最為人稱道的部分,它展現(xiàn)的是人類最榮耀的一刻:上帝帶著自信和慈愛把手指伸向了剛剛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類——亞當。隨著這輕輕一點,人類從此擁有了希望和思想。亞當眼神清澈,身體修長而健美,這正是人類最美好、最單純的模樣!
接下來則是亞當和夏娃受到蛇的引誘,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人類從此開始了艱難的塵世生活。四周的畫面上是男女先知和耶穌的祖先,他們共同構成了人類精神的輝煌畫卷。
歷史上表現(xiàn)這些場景和故事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但從沒有人畫得如此莊嚴、恢宏,如此激動人心。
不過,即便像米開朗琪羅這樣的天才,也會在構思、布局、上色等諸多方面彈精竭慮。除了研磨顏料這樣最基礎的粗活兒偶爾有助手幫忙,這五百多平方米的畫幅幾乎全由他一個人完成。
整個天頂耗費了畫家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數(shù)年孤獨又艱苦的工作讓他的身體受到損傷——由于仰頭太久,以至于他的頭很長一段時間都低不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西斯廷禮拜堂,我建議你仰望天頂畫的時間稍長一點兒,等你的脖子感到酸痛的時候,你一定能對畫家創(chuàng)作的辛苦有更加深切的體會。
在天頂畫完成的二十四年后,米開朗琪羅再一次受邀來到了西斯廷禮拜堂,這一次,他繪制了寬十二米、高十三米的壁畫——《最后的審判》。負責審判的基督是畫面絕對的中心。他的容貌俊美、神情平靜,動作堅定有力。圣母此時在基督的保護之下,顯得溫和美好。
基督下方是經過審判的凡人,左邊的被救贖者被天使接引升天;右邊的墮落者則被魔鬼拉進地獄,那些意欲逃離的墮落者則被冥河的船夫打入冥河,陷入無望的掙扎。
如此宏大的《最后的審判》共耗時六年完成。
米開朗琪羅停留過的地方總會留下奇跡,他還在梵蒂岡留下了別樣的一筆——你看那些守城的衛(wèi)兵就知道了。他們身著紅底的黃藍彩條制服,據(jù)說這艷麗端莊的制服正出自米開朗琪羅當年的設計。
先知的智慧與建筑的沉思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一樣對米開朗琪羅頂禮膜拜,總有一些藝術家意欲與他一決高下,比如比他年輕八歲的拉斐爾和比他晚出生一個多世紀的貝爾尼尼。
就在米開朗琪羅繪制天頂畫的同時,拉斐爾在旁邊的教皇簽字廳繪制著他的不朽巨作《雅典學院》。他用出奇的想象力讓當年雅典最杰出的科學家、哲學家匯聚一堂,其中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伊壁鳩魯、芝諾、第歐根尼、畢達哥拉斯、托勒密、赫拉克利特……在人類哲學史、科學史、數(shù)學史上,每一個名字都閃閃發(fā)亮!
人們認為梵蒂岡唯有拉斐爾有資格與米開朗琪羅平分秋色,所以在梵蒂岡博物館的門楣雕塑設計上,特意讓他們二人一左一右并排而坐!
貝爾尼尼是十七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同時也是建筑師,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廣場就是他的杰作。
他把廣場設計成由二百八十四根巨柱構成的柱廊,像是兩條巨大的手臂溫柔地護衛(wèi)著廣場。柱廊頂棚上塑著一百四十位圣人像,共同護衛(wèi)著圣彼得大教堂。
教堂內部的青銅華蓋也出自貝爾尼尼之手,華蓋高二十多米,繁復的裝飾顯得富麗堂皇,讓人眼花繚亂。由華蓋向上望去正是由米開朗琪羅設計的教堂大穹頂。陽光從穹頂?shù)奶齑盀⑾聛?,讓被鍍了金般的華蓋更加光彩奪目。
在梵蒂岡,能與米開朗琪羅如此“短兵相接”而不輸氣勢的,大概只有貝爾尼尼了吧!
梵蒂岡博物館存放著歷代教皇搜羅的藝術杰作,想要了解教皇們的品位,只能靠你自己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了。最后,給你一個小小的提醒,梵蒂岡禁止游客或居民的服裝露出膝蓋以上的部位。如果你準備在夏天出行,可要注意著裝禮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