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1.我頭上的光環(huán)都是黨、國家和人民給的,取得的成績都是學校和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如今獲得的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
2.科研成果不為國家所用,就像一把沒有開刃的寶劍,好看卻不中用,這對國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和損失。
3.核心技術買不來、求不來,必須靠我們的智慧和奮斗拼出來、干出來!黨和人民的需要是最強大的動力,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一定要干好。
榜樣力量
20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曾對研制新體制雷達進行過突擊性會戰(zhàn)攻關,但由于難度太大、國外實行技術封鎖等原因,最終未能成功。我國海洋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九,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洋面積.但當時能有效監(jiān)測的范圍不到20%.“大部分看不到、管轄不到,別人進入我們的海域,比如到島礁捕魚、勘探石油、建立鉆井平臺等,或者敵方目標進來,我們都不知道?!薄皠e的國家已經在研制,中國決不能落下,這就是我要做的事?!眲⒂捞箖刃暮V定。
1936年,劉永坦出生于南京一個書香門第,出生不到一年,就隨家人開始10余年的逃難生涯,“那種苦深深印在腦袋里”。取名“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平安順遂最好的祝愿,而且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81年秋天,45歲的劉永坦結束在英國的進修,啟程回國。在外學習期間,他對雷達有了全新認識。此刻,他的心中萌生出一個宏愿——開創(chuàng)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為了迅速形成我國新體制雷達發(fā)展的整體方案,劉永坦帶領團隊,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熬出了一份20余萬字的對海探測報告。這20余萬字不是用打印機打出來的.而是團隊成員一筆一畫手寫出來的,光寫廢的紙摞一起就有半米多高。新體制雷達涉及信號發(fā)射、接收、信息提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每一處劉永坦都要求大家必須實現(xiàn)理論技術的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所以,團隊成員們都稱這項研究是“打鐵”的活,反復錘煉成千上萬次才可以通過。從理論突破到實際應用.劉永坦和他的科研團隊用了22年。
關鍵詞
愛國奉獻 奮斗拼搏 勇于創(chuàng)新
“人”為我用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在昏暗的菜油燈下,母親用慈祥的聲音誦讀詩詞,父親常常告訴他“科學可以救國,可以振興中華”。這讓劉永坦對國家興亡感受深刻.也讓他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之中。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輩子推動國家對海探測領域前瞻布局,劉永坦扎根黑龍江60余載,40年堅持自主研發(fā)新體制雷達,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帶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雷達鐵軍”。黨和人民的需要是他拼搏最強大的動力,國家的需要讓他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