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蕓
童年是一本書,書里有我們美好的回憶;童年是一艘船,船里有我們收獲的喜悅;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有我們五彩的生活。在快樂的六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描繪兒童生活的名畫吧!
宋朝的宮廷畫家蘇漢臣很擅長畫兒童,能把嬰孩的形態(tài)、神韻以及游戲時的歡樂氣氛充分展現(xiàn)出來。這幅《秋庭戲嬰圖》,描繪了庭院中姐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著“推棗磨”游戲:一枚鮮棗削去半邊,露出棗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棗上,作三足立于桌上,棗核朝上;另用一根細竹蔑,兩端各插一枚小棗,再將竹蔑小心翼翼擱在棗核上,輕輕一推,便會旋轉(zhuǎn)不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落著轉(zhuǎn)盤、小佛塔、鐃(náo)鈸(bó)等精致的玩具,這些游戲你玩過嗎?
王家訓的國畫作品《戲說》線條有力,干練質(zhì)樸,具有粗細、繁簡對比,生動地表現(xiàn)出孩童天真活潑的特點,愉悅歡快的形象躍然于紙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圖中的小朋友偷偷地穿起了戲劇中的長袍,惹得旁邊的小朋友開懷大笑,你有沒有像他一樣偷偷地穿過爸爸媽媽的衣服呀?
《吃葡萄與甜瓜的少年》是西班牙畫家牟利羅的作品。畫家沒有程式化地運用許多華麗色彩,一切以寫實為主,將破衣爛衫以及地上的瓜皮等物展現(xiàn)得生動逼真。他用樸實的筆觸,使人物面部的歡快表情和環(huán)境的簡陋形成鮮明對比,在對比中突出了畫面中的歡樂氣氛。
《康達維斯小姐像》由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阿于1880年繪制完成。在這幅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小女孩十分可愛,她淡然地坐在樹下,兩只手放在裙擺上,頭發(fā)披散在背部,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這幅畫作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鮮明、溫馨而又甜美。雷諾阿將小女孩的衣物和頭發(fā)用印象派的細碎畫法來呈現(xiàn),模糊不清但是又十分靈動,仿佛衣物在微風中被吹起,使得畫面的質(zhì)感十分細膩。
這幅是法國著名畫家馬奈的作品《吹笛子的少年》,畫中描繪了一位少年吹笛手。少年神情專注,以右腳為重心站立,左腿向外側(cè)伸展,上身自然傾斜,手指在樂器的孔洞上按壓,仿佛悠揚的音符流瀉而出。馬奈是第一個將印象主義的光影和色彩帶進人物畫的畫家,開創(chuàng)了印象主義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