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jié),是孩子們最快樂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他們總能收到爸爸媽媽的祝福和禮物,當然,也少不了收獲品類豐富的玩具。雖然在古代并沒有專門為兒童設立節(jié)日,但古代孩子比起現(xiàn)代孩子可并不缺玩具。翻閱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玩具種類豐富,甚至其中一些延續(xù)到了現(xiàn)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陶響球
古代陶響球是一種原始樂器哦!古人最早把玩具叫“玩物”,“陶響球”是最早的“聲響玩具”。陶響球是空心的,里面裝有彈丸或石粒,搖動時沙沙作響。古代幼兒可喜愛這種玩具了,搖搖它,幼兒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去。聽說這種玩具能夠啟發(fā)鍛煉幼兒的聽覺和視覺,陶響球一直到漢魏時都是古代孩子喜歡的玩具,后來出現(xiàn)的“嘩啷棒”“花棒錘”就是在陶響球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呢?,F(xiàn)代的幼兒搖鈴玩具也能看到陶響球的啟發(fā)痕跡,你說厲害不厲害?
竹蜻蜓
竹蜻蜓出現(xiàn)于1700多年前的晉代。用手搓竹桿,讓它快速旋轉,飛速上升。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經(jīng)讓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它稱為“中國螺旋”。飛機螺旋槳的發(fā)明受此啟發(fā),小朋友們喜愛的哆啦A夢,也是靠頭頂?shù)摹爸耱唑选睂崿F(xiàn)了高空飛行。
撥浪鼓
撥浪鼓是我國最傳統(tǒng)、最古老的玩具之一。說起撥浪鼓的產(chǎn)生,它的歷史可悠久了。撥浪鼓的產(chǎn)生肯定在鼓之后,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中,就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過疑為鼓的器物。到宋代,撥浪鼓已經(jīng)在三個領域出現(xiàn),一是禮樂之用;二是商業(yè)之用;三是兒童玩具。商業(yè)之用則是指“貨郎鼓”,民間貨郎一般是持撥浪鼓招徠顧客的。與此同時,撥浪鼓也成為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縱觀撥浪鼓的古今,這種樂器與玩具的形態(tài)居然沒有什么變化。一種玩具經(jīng)過了兩千多年的流傳,不改初創(chuàng)之型,真是難以置信。
布老虎
布老虎,其實一開始是一種工藝品,在古代民間很火,它又是很好的兒童玩具、室內擺設、饋贈禮品及個人收藏品。
布老虎起源于虎圖騰崇拜。原始社會,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類自身很脆弱,強大的老虎被人們看作是世界上的強者。而老虎不僅勇猛無敵,而且對自己的幼崽特別保護,民間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因此,人們把虎作為生命保護神和繁衍生育的神。老百姓更是把虎看做是兒童的保護神,“小猴孩,你別哭,給你買個布老虎;白天拿著玩,黑夜嚇‘麻胡”。民間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以及新生嬰兒“洗三”(嬰兒落生三天時)、百日、周歲生日、兩歲生日,以及平日里喜歡讓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睡虎頭枕。
陀螺
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兒童玩具之一, 形狀上半部分為圓形,下方尖銳。從前多用木頭制成,現(xiàn)代多為塑料或鐵制。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直立旋轉?;蚶冒l(fā)條的彈力旋轉。傳統(tǒng)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鐵制的倒圓錐形,玩法是用鞭子抽?,F(xiàn)代已有各式各樣的材質與形狀出現(xiàn)。
益智類玩具
古代智趣類玩具很多,有益于啟蒙開智,促進動手能力,七巧板、魯班鎖、九連環(huán)堪稱中國古代三大益智玩具。
七巧板是古老的益智拼圖玩具,可拼成各種人物、動物、橋、房、塔等,是培養(yǎng)幼兒觀察想象力的好伙伴。英國學者李約瑟說它是“東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魯班鎖,民間也稱作孔明鎖、八卦鎖。傳說春秋時代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拆開。兒子忙碌了一夜,終于拆開了,這種玩具后人就稱作魯班鎖。九連環(huán)也是古代著名的益智玩具,《紅樓夢》里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huán)的記載。這些玩具看似簡單,但設計科學巧妙,幾個簡單的部件,就變幻無窮,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甚至還需要大量創(chuàng)新思維。真是妥妥的“燒腦游戲”。
魯迅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從古至今,愛玩都是兒童的天性。很多古代玩具以不同形式留存下來,是寶貴的民族財富,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