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寶東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一直都受到重視,而其中的作文教學則能對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達到鋪墊效果,如何展開個性化教學依然成為教育工作者目前所要重視的任務。本文從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個性化教學觀念,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情境營造氣氛以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并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一、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個性化教學觀念
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將個性化教學合理地運用到小學語文寫作課堂當中,然后明確教學觀念,在課前就備好課,這樣在實際授課的過程當中才能發(fā)揮出個性化教學的價值并提高效率。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以個性為中心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整個過程。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學習到《小壁虎借尾巴》這一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給學生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比方說從前有一只小壁虎,它一不小心就將自己的尾巴給弄斷了,這時它想要借一條尾巴,但是它是否能夠借到?小壁虎在墻角抓蚊子的時候來了一條蛇,將它的尾巴咬斷了,它掙扎著夾著斷尾跑了,小壁虎覺得沒有尾巴不好看,所以想去借一條尾巴。小壁虎來到河邊,看到小魚在水中搖著尾巴游泳,便問它能不能把尾巴借給自己,小魚拒絕了,因為它要用尾巴游泳。接著小壁虎爬上樹,看到老牛在吃狗尾巴草,便向老黃牛借尾巴,但牛卻說要用尾巴趕蠅子,也拒絕了。接著看到了燕子,又向它借尾巴,但燕子說需要用尾巴飛翔,也拒絕了。最后小壁虎回到家中告訴了媽媽,媽媽讓它向后看,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新尾巴長了出來。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別人的答案未必是真,真理需要自己去找答案。
教師在講完課以后,學生聽完故事便會有一定的興趣,然后教師再貫徹作文寫作教學,讓學生想一想在自己身上是否發(fā)生過丟失非常在意的東西的事情,他們是怎么對待和解決的。這時小學生都會展開回憶,而教師接下來就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以講故事的形式寫在練習冊上。之后讓他們把故事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如此就彰顯出來個性化教學,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從而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
二、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情境營造氣氛
教學情境目前在各階段的教育當中應用比較廣泛,它可以幫助學生任意營造一個氛圍,使他們展開想象或者是真正進入到場景當中。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它能夠將知識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樣就能提供不同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部編版小學教材《荷葉圓圓》一課,它所描繪的就是荷葉的樣貌,那么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在網(wǎng)上多搜集一些圖片和視頻,在上課的時候播放給學生,在他們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再播放適當?shù)囊魳?,這樣就可以營造一個充滿荷葉情境的教學氣氛,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自然會有很大的積極性。在此之后,教師展示一些其他植物的照片和簡介讓小學生觀看,為他們拓展知識,然后對其提出要求,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學習,模仿寫作一種其他的植物。這樣一來就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與寫作能力。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個性化語文寫作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和小組合作這兩個教學方式入手。例如:先給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保證各小組之間在人數(shù)、性別以及成績上的平衡。比方說在學習到《藍色的楓葉》這一文章的時候,如果氣候適宜的話,教師可以給各小組發(fā)布任務,以某種植物為主題,讓他們去學校當中觀察,任何一種植物都可以從它的顏色、長相等方面做好記錄。回到課堂以后,讓每一個小組都把自己所觀察的結果展示出來,在此過程中小學生既可以感受生活也能從合作討論中提高學習興趣,進而為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寫作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小學生在參與的時候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養(yǎng)與能力。在融匯個性化教學以后,將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小學生學習情況、發(fā)展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等有機結合,然后再去創(chuàng)設個性教學方式,如此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