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世紀的英國山水畫在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羅·桑德比創(chuàng)作的《陽臺上的溫莎城堡》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水彩畫之一。通過城堡下人們的活動以及天空和水面,它給人一種溫暖和諧的感覺,其繪畫結合了水彩、水粉畫和其他繪畫工具。將光感融入畫面中,畫面簡潔、整體,對18世紀的山水畫有了新的認識。在未來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更應該遵循自然,加強畫面的感染力,更好地投入到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中。
關鍵詞:保羅·桑德比 水彩 貢獻
一、保羅·桑德比簡介
保羅·桑德比出生于1730年,是英國繪畫史上第一個使用水彩繪畫的人。一開始他只使用單色繪畫和素描,后來他的創(chuàng)造性研究和實驗使水彩繪制成為可能。他的繪畫方法是用水彩畫素描,他還喜歡在風景畫上添加一些字符,使它們更加生動活潑。慢慢地他的繪畫技術受到了重視,并受到后來水彩畫家的贊譽,被譽為“英國水彩繪畫之父”。1752年,他開始創(chuàng)作描繪花園和城堡的水彩畫,并孜孜不倦地研究水彩畫技巧。在倫敦定居后,他在皇家陸軍學院擔任美術教師近30年。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他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并成為當時繪畫技術的權威。他改變了過去水彩畫的局限性,充分體現(xiàn)了水彩顏料和技法的豐富表現(xiàn),擺脫了地形圖的束縛,成為英國水彩畫的先驅。英國早期的水彩畫作品,大多采用墨水淡色或筆淡色,具有嚴格而多變的復雜亮度變化,以顯示環(huán)境空間的深度,從而產生灰藍色的對比變化,顏色簡單但沒有光的影響和陰影顏色形成對比。桑德比不僅在表達水彩色彩方面邁出了一大步,還根據(jù)主題風景的需要,利用水彩和水粉顏料賦予了水彩畫陽光和空氣感。
保羅·桑德比主要從事繪畫方面的教學工作,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基于鄉(xiāng)村風光,在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中活躍著人物,形式簡單,色彩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畫面充滿了鄉(xiāng)村田園情調。在此期間,水彩藝術的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色彩技術和水彩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及不同程度的干濕繪畫創(chuàng)新上,豐富了水彩藝術的表達。在色彩方面,由于對自然風光的追求和對田園風光的描繪,他突破了前人在色彩使用方面的先河,將色彩放在首位,以追求光和色彩的效果。盡管在他的照片中保留了早期英國水彩畫傳統(tǒng)的痕跡,但在樹木、天空、光和顏色變化上賦予了時間感,這是前所未有的。他用大量宏偉的水彩畫展示了祖國的山脈與河流。
二、水彩畫在英國的發(fā)展
自然環(huán)境。英國是海洋性氣候,天氣多霧且潮濕,光線變化多,景色轉瞬即逝,水分緩慢蒸發(fā),有利于色彩的順暢連接,非常適合水彩畫工具和材料的生產。另外,水彩畫作為一種高透明度的材料,也特別適合表現(xiàn)英格蘭的霧氣、浮云、煙雨。英國獨特的氣候為水彩畫的興起和發(fā)展提供了獨特的條件。
社會環(huán)境。實用性需求促進了水彩畫的興起和發(fā)展。第一,英國的貴族追求紳士風度,注重修養(yǎng),注重良好的教育。由于水彩畫操作簡單,因此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兒童,尤其是女性的必修課。這促進了水彩畫的興起。第二,由于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水彩被用來記錄和調查地形、地貌。在這種情況下,畫家需要繪制越來越多的地形圖。地形圖需要如實地繪制,因此,畫家用筆勾勒,然后用水和顏色涂上輪廓。地形圖是英國水彩畫興起和發(fā)展的主要基礎。對于測量師、制圖師、官員和工程師而言,水彩畫在操作、公共建筑圖形項目和委托設計中描繪道具、地形、防御工事和地質剖面時所提供的便利和效率受到高度重視。由業(yè)余愛好者協(xié)會(成立于1733年)資助的地質或考古探險活動經常邀請水彩畫家隨行,以證明他們在地中海、亞洲的發(fā)現(xiàn)。在無數(shù)英國藝術家的努力下,水彩畫終于成為一種獨立的、成熟的繪畫藝術,并為人們所接受,這一點特別重要。沒有這些英國藝術家的成功實踐,水彩畫在英國就不可能取得長足的發(fā)展。
三、桑德比水彩畫的特點
桑德比在制造繪畫工具和顏料方面進行了連續(xù)的實驗,極大地提高了水彩藝術的技法,顏色變得優(yōu)雅而清新。他是第一位賦予風景主題以生命力的畫家,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的錯覺結合在一起。他把功利主義的地形畫推向了頌揚大自然的多彩詩歌。這些成就不僅使他的繪畫超越了一般風景的藝術性,而且還使他成為抒情水彩風景畫的先驅。他的繪畫技法表現(xiàn)在對自然界和生動場景中光和色變化的貢獻上,使用隱式色塊以及精細和柔和的方法來確立英國古典水彩畫的風格。在桑德比的繪畫中依然能夠看出是屬于古典主義的領域,其繪畫色彩更加傾向于色調,且黃色和黑色使用頗多。
桑德比在繪畫過程中深入觀察大自然,尤其對樹木的繪畫極其認真,他的作品大多選擇鄉(xiāng)村景色,擅長人物與自然相結合的畫面。為畫面增加生氣,如《霍特爾伯里森林的韋克菲爾德小屋西北景觀》,其作品給人以田園般的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麗,也表現(xiàn)了對自然的歌頌。
在這幅畫面中,通過色彩的創(chuàng)作以及使用水彩水粉等工具,極大地豐富了水彩藝術的表現(xiàn)力。 在色彩方面,由于對自然風光的追求和對田園風光的描述,它突破了前輩在色彩使用方面的技法,并追求光和色彩的表現(xiàn)效果。他經常用線條勾勒輪廓,用水彩繪制建筑物、河流等。盡管他在畫面中保留了早期英國水彩畫的痕跡,但他通過展示樹木、天空以及光和顏色的變化來打破先例,這些變化賦予了時間感。他使用了大量的暖色來顯示精美的圖片,在技術中不僅表現(xiàn)出色彩效果,而且在工具中還表現(xiàn)出筆、水彩和水粉畫的特征。英國畫家托馬斯·根斯伯勒曾經贊揚桑德比的繪畫技巧,如果您想欣賞“這個國家的真實自然風光”,那沒有什么比桑德比更好的了。
四、桑德比對水彩發(fā)展的貢獻
(一)對當時藝術界的貢獻
保羅·桑德比之前的大多數(shù)水彩畫都是單調的。保羅·桑德比在制造繪畫工具和顏料方面進行了連續(xù)的實驗,極大地提高了水彩的藝術水平。他的畫改變了他以前的表現(xiàn)方式,顏色變得優(yōu)雅而清新。桑德比是第一位賦予風景主題以生命力的畫家,將作者的感受與自然的變化相結合,并將功利主義的地貌繪畫推向了頌揚自然的色彩豐富的詩歌。這些成就使他超越了一般風景畫的范疇,使他成為抒情水彩風景畫的先驅。他的作品主要是通過自然的色彩和精細柔和的方法來樹立英國古典水彩畫的風格,主要表現(xiàn)自然界和生動場景中光線和色彩的變化。
(二)對未來水彩畫發(fā)展的貢獻
保羅·桑德比的繪畫對未來水彩畫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陽臺上的溫莎城堡》是他的代表作品。在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中,保羅·桑德比先用鉛筆構圖,隨后運用水彩著色,并在風景中點綴一些人物,使得畫面更加貼近生活,富有活力。正是有了這些變化使得保羅·桑德比的水彩作品很受后人的喜歡,水彩畫也在他的影響下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在《陽光下的溫莎城堡》中,作者沒有設計任何的戲劇場面,畫面十分自然和諧。天空占了畫面很大的比例,并且建筑具有強烈的透視感,以避免畫中地面的空虛。角色的活動與天空的暖色相呼應。桑德比描繪了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移動的角色,無論是衣服樣式還是角色姿勢,畫面都生動活潑地予以表現(xiàn)。他使用了大量的暖色來顯示畫面,在技術中不僅表現(xiàn)出色彩效果,在工具中還表現(xiàn)出獨特的水彩畫的特征。站在這幅畫的前面,許多人會想起鄉(xiāng)村生活的無限美好。
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出水彩作品不論是繪畫材料,如畫筆、顏料等,還是繪畫色彩關系以及水彩繪畫的技巧,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保羅·桑德比的繪畫特色。他的畫將水彩與水粉等結合在了一起,推動了水彩綜合繪畫的發(fā)展,使水彩畫面更具有張力。在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技巧方面更加完善和豐富,讓水彩畫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結語
水彩畫發(fā)展至今不過三四百年的歷史,但卻有了長足的進步,而桑德比使水彩畫從其他行業(yè)或者繪畫中擺脫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也使人們開始重視水彩的發(fā)展。同時水彩顏料自身的方便、易攜帶等諸多優(yōu)點,也促進了水彩畫的傳播與發(fā)展。
水彩畫的造型藝術語言非常豐富,語言表達形式多樣。中國當代水彩畫家積極挖掘水彩的造型語言,促進水彩藝術語言的發(fā)展,具有藝術創(chuàng)作的意義。從作品尺寸、色彩、材料和裝裱等方面,對水彩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放棄水彩畫矯揉造作的風格,放棄淡淡的浮動和情感的時尚,放棄對“素描”的興趣和對“小技巧”的自滿,并努力沿著傳統(tǒng)風格前進,以免讓傳統(tǒng)形式顯得僵化。在中國水彩畫家中雖然有些藝術家的畫很難直觀地看出受到桑德比的直接影響,但仔細深入的研究之后便不難看出無論是構圖、表現(xiàn)手法,還是表現(xiàn)技法上,都有著桑德比的影子。桑德比對水彩材料的改進使得水彩與國畫之間有著無比的相似性。因此,水彩在中國又獲得了新的表現(xiàn)形式,使水彩畫更具特色。
參考文獻:
[1]王覺飛.近代英國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1-615.
[2]坐莊偉.歐洲美術鑒賞[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6:245-264.
[3]丁寧.西方美術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劉汝醴.英國水彩簡史[M].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1985.
[5]顧成峰.西方美術理論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6]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7]戴小蠻.風景如畫[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8]朱伯雄.世界美術史[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6.
[9]王宏媛.全彩西方繪畫藝術史[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
[10]成敏,王勇.中外古典藝術鑒賞辭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82.
(作者簡介:王浩,男,碩士研究生在讀,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水彩)
(責任編輯 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