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改 呂學澤 劉毅 王梁 楊衛(wèi)芳 秦琛強 李興民
摘 要:北京油雞是北京地區(qū)特有的肉蛋兼用型雞種,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以外形獨特、肉質鮮嫩、肉香濃郁而著稱,是我國優(yōu)質的地方雞種,2020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本文主要從北京油雞遺傳育種、影響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肉質的因素、雞肉風味物質研究及雞蛋品質研究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北京油雞的規(guī)?;B(yǎng)殖、雞肉品質控制及產品開發(fā)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北京油雞;遺傳育種;肉質;風味;品質
Recent Progress in Genetic Breed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Beijing You Chicken
ZHAO Linggai1, L? Xueze2, LIU Yi1, WANG Liang2, YANG Weifang2, QIN Chenqiang1, LI Xingmin1,*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Beijing Animal Husbandry Station,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00 years, Beijing You chicken is a dual-purpose chicken breed for both meat and egg production, originating from Beijing. It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appearance, fresh and tender meat and strong meat flavor. As a local breed of high quality chicken in China, it has obtained a 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 for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2020.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large-scale farming, meat quality control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Beijing You chicken,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cent progress in the genetic breeding of Beijing You chicken,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and the study of the meat flavor substances and egg quality.
Keywords: Beijing You chicken; genetic breeding; meat quality; flavor; quality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323-077
中圖分類號:TS251.1?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123(2021)04-0057-07
引文格式:
趙靈改, 呂學澤, 劉毅, 等. 北京油雞遺傳育種與品質研究進展[J]. 肉類研究, 2021, 35(4): 57-63.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323-077.? ? http://www.rlyj.net.cn
ZHAO Linggai, L? Xueze, LIU Yi,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genetic breed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Beijing You chicken[J]. Meat Research, 2021, 35(4): 57-63.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10323-077.? ? http://www.rlyj.net.cn
北京油雞又名“中華宮廷黃雞”,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原產于北京城北側安定門和德勝門外近郊一帶,以外形獨特、肉味鮮美而著稱,是我國優(yōu)質的地方雞種[1]。
2000年北京油雞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2],2001年北京油雞被列為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重點保護品種,2020年北京油雞成為繼“北京鴨”之后,第2個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的畜禽產品[3]。北京油雞曾一度瀕臨滅絕,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經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從民間搜集種蛋,經過孵化、飼養(yǎng)、提純、繁育等工作,形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外觀和性能一致性良好的群體,使得北京油雞這一品種得以保留[4]。北京油雞經過長期選育而成,遺傳性能比較穩(wěn)定[5],通常將“三羽”(鳳頭、毛腿和胡子嘴)及“五趾”作為北京油雞的主要特征[6]。北京油雞屬中等體型,較快大型肉雞體質量增長慢,但肉質鮮嫩、味道鮮美,燉煮雞湯風味更佳,且較白羽肉雞營養(yǎng)價值更高[7-8]。20世紀90年代北京油雞曾出口日本,被日本稱為“天下第一雞”[9]。目前眾多學者對北京油雞進行了研究,但缺乏對這些研究成果的歸納總結。本文主要從北京油雞遺傳育種、影響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肉質的因素、雞肉風味成分及雞蛋品質研究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北京油雞的規(guī)模化養(yǎng)殖、雞肉品質改善及其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北京油雞遺傳育種研究
北京油雞外形獨特,肉質鮮嫩、肉味濃郁,是我國優(yōu)質的地方雞種。許多學者對北京油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以北京油雞為種質資源的分子遺傳標記及表達調控研究[10-11]、北京油雞品種及遺傳資源多樣性研究等[12-13]。
目前,國內外對北京油雞遺傳育種的研究多集中在與肌肉品質性狀相關的分子遺傳標記、篩選等方面[14-15]。
1.1 與雞肉品質相關的育種研究
李晶等[16]利用傳統(tǒng)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和基因組最佳線性無偏預測(genomic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GBLUP)2 種方法對北京油雞的胴體和肉質等性狀進行遺傳參數(shù)估計。對于某些性狀,傳統(tǒng)的BLUP方法與新的GBLUP方法得到的遺傳力與遺傳相關估值存在較大差異。
初芹等[17]對北京油雞4 個品系種雞集中開展魚腥味基因FMO3突變位點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結合嚴格的登記和選留制度,剔除了北京油雞4 個品系中魚腥味基因的不利位點,并對后代種雞和配套雜交生產的商品雞進行檢測驗證,未發(fā)現(xiàn)含T位點的個體,表明北京油雞種群完成了魚腥味不利基因位點的剔除工作。李金龍[18]分析不同組織和不同體質量組北京油雞基因組DNA甲基化水平的差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體質量與個體肌肉組織基因組DNA甲基化的關系。結果表明,北京油雞個體中肌肉組織的甲基化水平顯著低于卵巢組織;北京油雞肌肉組織基因組DNA甲基化水平與個體體質量之間呈顯著負相關,該研究分離鑒定出14 個可能與體質量有關的特異性甲基化片段。付睿琦[19]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對北京油雞不同發(fā)育階段肌肉發(fā)育和肌內脂肪代謝的分子機制進行研究,篩選調控肌肉發(fā)育與脂肪代謝的關鍵蛋白,初步鑒定北京油雞胸肌肌內脂肪調控中最為關鍵的蛋白為乙酰輔酶A?;D移酶2(acetyl-CoA acyltransferase 2,ACAA2)、膜聯(lián)蛋白A2(annexin A2,ANXA2)、載脂蛋白A-I、Ras相關蛋白,共同調控肌肉發(fā)育和脂類代謝的關鍵蛋白為ACAA2、ANXA2、糖原蛋白1、蘋果酸脫氫酶1、磷酸果糖激酶。
1.2 北京油雞遺傳多樣性研究
張會永等[12]研究北京油雞保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進化機制,結果顯示,北京油雞保種群體共鑒定出295 849 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標記,核苷酸多樣度為0.205 9、保種群體的平均觀察雜合度為0.200 4、近交系數(shù)為0.026 5;對前200 個受到強烈選擇的基因進行功能注釋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差異基因主要富集在細胞形態(tài)分化、心血管系統(tǒng)、分泌系統(tǒng)、蛋白質磷酸化等信號通路。楊宇澤等[13]對北京油雞2 個世代群體的11 個微衛(wèi)星座位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北京油雞F0和F1代平均觀測雜合度分別為0.594和0.588,平均預期雜合度分別為0.592和0.604,近交系數(shù)FIS平均值分別為-0.007和0.033,群體間基因分化系數(shù)FST平均值為0.029。北京油雞群體F0和F1代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態(tài)性,防止近交現(xiàn)象和群體分化的產生,維持了北京油雞群體遺傳結構的穩(wěn)定性。
張健等[20]測定3 個雞種(北京油雞、太行雞、壩上長尾雞)的138 個個體mtDNA D-loop全序列,結果顯示,在所測定的mtDNA D-loop序列中,共檢測到70 個變異位點,組成49 種單倍型,其中,北京油雞、太行雞和壩上長尾雞的單倍型數(shù)分別為14、24、21 個,均有品種特異的單倍型,結果表明,3 個地方雞種遺傳多樣性豐富,群體間存在明顯遺傳分化。晁哲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文昌雞與北京油雞HSP90AA1基因中存在7 個SNP突變位點,雞HSP90AA1基因啟動子區(qū)存在1 個CpG島,該CpG島在文昌雞和北京油雞胸肌組織中具有不同的甲基化模式和水平。該研究結果為北京油雞和文昌雞系統(tǒng)選育、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表觀遺傳學依據(jù)。張劍等[22]采用29 對微衛(wèi)星標記對北京油雞保種群進行遺傳多樣性檢測,結果顯示,共檢測到171 個等位基因,觀察等位基因數(shù)平均5.90 個,多態(tài)信息含量和期望雜合度的平均值分別為0.53和0.59,表現(xiàn)為高度多態(tài)性,除少數(shù)幾個位點,其余微衛(wèi)星位點都處于基因平衡狀態(tài),說明北京油雞保種群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
1.3 北京油雞免疫功能研究
耿立英等[23]研究結果表明,42 日齡北京油雞和來航雞脾臟質量、組織結構及其miRNA表達譜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北京油雞脾臟的平均質量為1.98 g,顯著高于來航雞;差異表達的miRNAs可能通過對靶基因的調控參與T、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和免疫器官的發(fā)育過程,進而導致2 個雞種脾臟質量、組織結構和免疫應答能力的不同。劉璐等[24]通過對北京油雞和白來航蛋雞不同免疫性狀的比較,發(fā)現(xiàn)2 個品種的炎性細胞因子變化規(guī)律、血液載菌量和DNA甲基轉移酶在盲腸的表達等性狀均呈現(xiàn)顯著差異,北京油雞對沙門氏菌血清抗體和細胞免疫應答較為迅速,表明北京油雞對沙門氏菌的抗性優(yōu)于白來航雞。周偉[25]利用雞SNP60芯片對北京油雞群體進行拷貝數(shù)變異(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檢測,篩選與免疫能力相關并存在CNV的基因或相關區(qū)間及位點。結果顯示,雞16號染色體SNP位點rs16057310、Gga_rs15788237、Gga_rs15788101和CNV2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抗體含量有關,位于這些區(qū)域附近的基因CD1b、TRIM27、ZNF692及MHC位點與免疫功能相關。
遺傳育種工作對于保持北京油雞特有的遺傳性狀、改善雞肉品質、風味及提高其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中歐地理標志協(xié)定》的簽訂與生效,我國已有100 個地理標志產品得到保護,該協(xié)定將會促進我國諸如北京油雞等優(yōu)質農副產品的發(fā)展。
2 不同品種雞之間屠宰性能及雞肉品質對比研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雞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地方品種雞正逐漸占據(jù)世界雞肉市場的主導地位,成為家禽生產的主流[26]。據(jù)中國畜牧業(yè)協(xié)會統(tǒng)計,中國2018年黃羽肉雞產量約占雞肉總產量的34.5%[27]。不同品種雞在屠宰性能、肉質及風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如北京油雞與白羽、黃羽肉雞[1,28]以及不同優(yōu)質雞種之間[29]雞肉品質的研究。
巨曉軍等[8]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品種雞(安卡雞、隱性白羽肉雞、文昌雞),北京油雞的胸肌pH值最高、失水率最低,必需脂肪酸含量顯著高于安卡雞、文昌雞。不同品種雞的肉品質和風味物質含量差異較大。孫研研等[27]比較京星黃雞103和純種北京油雞在屠體性能、肉品質和肌肉主要營養(yǎng)成分上的差異,結果表明,京星黃雞103的體質量、胸肌質量、腿肌質量均高于純種北京油雞,90 日齡京星黃雞103胸肌肌內脂肪和粗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北京油雞,胸肌脂肪酸組成無顯著差異。以純種北京油雞為父系、矮腳黃雞為母系培育而成的京星黃雞103與純種北京油雞相比生長速度較快,且基本保持了純種北京油雞的肌內脂肪含量高等優(yōu)良特性。Zhao Guiping等[30]研究120 日齡北京油雞和AA肉雞胸肌的脂質特性,結果表明,北京油雞的磷脂含量
(5.77 g/kg)顯著高于AA肉雞(2.14 g/kg),甘油三酯含量無顯著差異,北京油雞雞肉中花生四烯酸、必需脂肪酸和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顯著高于AA肉雞。
初芹等[31]比較16 周齡北京油雞商品雞與純種北京油雞的外貌特征、成活率、體尺、屠宰性能之間的差異,結果表明,商品雞具備北京油雞的“三羽”和“五趾”特征;0~16 周齡商品雞和純種北京油雞成活率均在93.5%以上;北京油雞商品雞體尺性狀與純種北京油雞之間差異不顯著;北京油雞商品雞的屠宰率、半凈膛率和全凈膛率顯著高于純種北京油雞。
由以上研究可知,北京油雞與其他品種雞的屠宰性能、雞肉品質的差異不盡相同,如北京油雞與快大型雞相比,其雞肉中的必需脂肪酸和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顯著高于AA肉雞;純種北京油雞與其商品雞相比,屠宰性能、雞肉品質之間無顯著差異,甚至有些指標低于商品雞,如京星黃雞103的體質量、胸肌質量、腿肌質量均高于純種北京油雞,90 日齡京星黃雞103胸肌肌內脂肪和粗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北京油雞。育種工作者可選取北京油雞作為種質資源,對北京油雞進行品種選育,培育相應專門化品系的同時通過雜種優(yōu)勢預測和配合力測定,篩選出優(yōu)良的配套系,既充分保留北京油雞的外貌和肉質特點,同時又提高了屠宰性能,使北京油雞更加滿足市場化需求。
3 影響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雞肉品質的因素
3.1 飼養(yǎng)方式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雞肉品質的影響
林下果地生態(tài)養(yǎng)殖通過給雞提供足夠的飼養(yǎng)場地,保證其自由活動空間且在樹林中可以采食到一定數(shù)量的蟲、草、土壤礦物質等,可自由接近水源、食物和陽光。林下果地生態(tài)養(yǎng)殖具有降低生產成本、降低雞疾病發(fā)生概率、改善雞肉品質、降低林果蟲害發(fā)生等優(yōu)勢[32-33]。
孟林等[34]研究表明,板栗園行間種草放養(yǎng)北京油雞可減少補飼量且北京油雞活體質量、屠宰率、腿肌率、胸肌率等屠宰性能指標有所提高,胸肌和腿肌的粗蛋白質、氨基酸和5-肌苷酸(5-inosine monophosphate,IMP)
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也有所提高。李文嘉等[35]研究表明,飼養(yǎng)至20 周齡時,放養(yǎng)組北京油雞的腿肌率、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含量和胸肌與腿肌中粗蛋白質含量、IMP含量均顯著高于籠養(yǎng)組,而北京油雞活體質量、腹脂率及粗脂肪、飽和脂肪酸、總脂肪酸含量均顯著低于籠養(yǎng)組;飼養(yǎng)方式對肌肉水分含量無顯著影響,林下放養(yǎng)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雞雞肉的化學組成。呂學澤等[36]研究飼養(yǎng)方式對北京油雞雞肉風味的影響,結果顯示,放養(yǎng)條件下北京油雞雞肉中IMP、L-谷氨酸含量高于集約化飼養(yǎng)。毛培春等[37]研究發(fā)現(xiàn),與林下光板地放養(yǎng)比較,林間種草放養(yǎng)能夠提高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和雞肉品質,其中腿肌率、胸肌率、腹脂率分別提高19.23%、12.00%、100.00%,腿肌必需氨基酸含量顯著增加20.89%,胸肌鈣含量顯著增加29.99%。Fu Dezhi等[38]研究不同飼養(yǎng)方式(散養(yǎng)、籠養(yǎng))對26~40 周齡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和肉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大部分性狀沒有明顯變化,部分性狀存在差異,其中,26 周齡散養(yǎng)組腿肌、胸肌纖維直徑顯著高于籠養(yǎng)組。
3.2 飼糧中不同添加物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雞肉化學組成的影響
在飼糧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如復合益生菌[39-41]、亞麻籽[42-43]、硒[44]、新鮮菊苣[45]能夠改善北京油雞的屠宰性能、改變雞肉的化學組成,提高雞肉的營養(yǎng)價值。
樊海苗等[41]研究復合益生菌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各處理組(對照組、桿菌肽鋅組、復合益生菌組)北京油雞屠宰率、半凈膛率、全凈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無顯著差異,復合益生菌組和桿菌肽鋅組北京油雞胸肌粗脂肪含量較對照組分別降低36.67%和28.81%,粗蛋白質含量分別提高1.78%和2.00%。趙丹陽等[43]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9%亞麻籽,北京油雞肌肉中n-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顯著增加且不影響肌肉的抗氧化特性;飼糧中添加
200 mg/kg VE飼喂北京油雞8 周,肌肉抗氧化特性有所降低。齊志國等[44]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0.5 mg/kg亞硒酸鈉和酵母硒均可顯著提高北京油雞蛋雞的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和總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張建偉等[46]研究日糧中添加地頂孢霉培養(yǎng)物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肉品質及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響,結果顯示,392 日齡時,實驗組北京油雞的胴體質量、腿肌質量、腿肌率、胸肌中丙氨酸、異亮氨酸、總氨基酸含量和棕櫚油酸、亞油酸、α-亞麻酸、γ-亞麻酸、總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胸肌中膽固醇的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鄭明利等[47]研究日糧中添加不同比例菊苣草漿對北京油雞生長性能和屠體性能的影響,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日糧中添加菊苣草漿對北京油雞生長性能、屠體性能(除腹脂率外)等指標無顯著影響,5%菊苣草漿組的北京油雞平均日增質量、屠宰率及全凈膛率均高于對照組、8%和10%菊苣草漿組。晏志勛等[48]研究飼糧中銀杏葉添加量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2%和4%銀杏葉粉末組的胸肌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3.3 其他因素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雞肉品質的影響
梁克紅等[49]研究發(fā)現(xiàn),北京油雞雞肉中的蛋白質、脂肪、VE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隨日齡增加而減少,VA含量則隨日齡增加而增加,IMP含量在成年雞和老母雞(360 日齡)中較高。劉杰等[50]研究表明,北京油雞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與飼料轉化率、采食量顯著相關,RFI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等屠宰性能顯著相關,對低RFI的選擇能增加胸肌和腿肌沉積,減少腹脂的沉積;RFI與肉色、pH值等肉質性狀相關,對RFI的選擇可能會改變肉質性狀。陳靜茹等[51]研究表明,真空包裝北京油雞雞胸肉在4 ℃冷藏6 d過程中,不飽和脂肪酸、IMP、5-鳥苷酸(5-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的含量不斷下降,揮發(fā)性鹽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不斷上升。呂學澤等[52]研究不同趾型(雙五趾、單五趾和雙四趾)北京油雞產品品質的差異,結果表明,雙五趾油雞腿肌保水性顯著優(yōu)于其他趾型,腿肌硬度、膠著性和咀嚼性顯著低于其他趾型,雙五趾油雞腿肌的剪切力、內聚性、彈性顯著高于其他趾型,不同趾型間北京油雞風味物質無顯著差異。屈佳欣[53]研究宰后成熟對北京油雞雞肉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宰后成熟過程中雞胸肉pH值持續(xù)下降,9 h達到極限pH值;蒸煮損失率在宰后成熟2 h時最大,9 h時最低;硬度在整個宰后成熟過程中呈先增大后逐漸恢復的趨勢。
由以上研究可知,北京油雞的屠宰性能、雞肉品質與飼養(yǎng)方式、飼糧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日齡、貯藏方式、趾型等因素有關。其中,放養(yǎng)方式可提高北京油雞的屠宰性能,如腿肌率、胸肌率的上升;放養(yǎng)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雞雞肉中不同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如增加肌肉中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降低粗脂肪、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飼糧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雞肉品質的影響不盡相同,且同一添加物的不同添加水平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應根據(jù)所測指標來選取合適的添加物及添加水平。目前,對影響北京油雞屠宰性能、雞肉品質的研究多集中在飼養(yǎng)方式、飼糧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等方面,而對宰后貯藏過程中雞肉生理生化變化的研究相對較少,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這對于延長雞肉貨架期、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4 北京油雞的風味研究
風味是肉制品食用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風味是食物刺激味覺和嗅覺受體而產生的綜合生理反應。雞肉中的風味物質分為揮發(fā)性風味物質和非揮發(fā)性滋味物質兩大類[54]。北京油雞雞肉的風味與品種、日齡、部位、養(yǎng)殖模式、貯藏方式、加工方式等因素有關。目前,對北京油雞雞肉中風味物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呈味核苷酸[55]、脂肪酸[56]、游離氨基酸[57]含量的測定。
陳繼蘭等[58]研究不同品種、性別、日齡和部位雞肉IMP和肌內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及變化規(guī)律,結果表明,北京油雞IMP含量顯著高于AA肉雞,IMF含量也存在顯著差異;母雞IMP含量有高于公雞的趨勢,IMF含量主要隨體質量增加速率變化,無固定性別的趨向;IMF含量隨日齡的增加呈逐漸增加的趨勢,IMP含量無此變化趨勢;胸肌IMP含量顯著高于腿肌,IMF含量顯著低于腿肌。姜琳琳[59]研究北京油雞、白羽肉雞、快大黃雞肌肉中的化學成分及與風味的關系,結果表明,北京油雞中的鮮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另外2 個雞種,必需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高于其他2 個雞種,這些成分的差異可能是造成雞肉風味不同的重要原因。丁奇等[60]研究北京油雞、三黃雞、奔跑雞、散養(yǎng)雞的雞湯中游離氨基酸的種類及對呈味的貢獻,結果表明,4 種雞湯中均鑒定出17 種游離氨基酸,其中,北京油雞雞湯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為9.32 g/L,
對滋味有貢獻的氨基酸為11 種,且谷氨酸的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為16.68。孫月嬌[61]研究表明,北京油雞雞肉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種類隨日齡的增加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酮類化合物、酯類化合物和雜環(huán)類化合物種類明顯增加;在4、-20、
-50 ℃條件下,隨著貯藏溫度的降低,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種類逐漸增多。秦琛強[62]對北京油雞煲湯工藝及雞湯風味物質進行研究,結果表明,240 日齡北京油雞的最佳煲湯工藝為煲湯時間3.85 h、料水比1∶3.5(m/V)、食鹽添加量0.3%;雞湯滋味變化是由于鮮味氨基酸谷氨酸、甜味氨基酸丙氨酸以及雞湯中存在的一些多肽類物質引起的,此外雞湯中的亞油酸含量也會影響雞湯的滋味變化,雞湯中的醛類物質是雞湯產生的特征性香味成分。王天澤等[63]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北京油雞雞湯中游離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組成及含量,研究發(fā)現(xiàn),北京油雞雞湯中鮮味、甜味游離氨基酸含量為54.52%,遠高于苦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較高且TAV大于1;IMP對鮮味貢獻較大,其含量和TAV遠高于5-腺苷酸和GMP。張劍等[64]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術研究北京油雞和科寶肉雞胸肌中小分子代謝物與肌肉風味形成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北京油雞和科寶肉雞胸肌差異代謝物共46 種,其中北京油雞表達上調的差異代謝物14 種,表達下調的差異代謝物32 種;代謝通路分析顯示,氨基酸代謝、脂肪酸代謝和半乳糖代謝等代謝通路在不同品種雞胸肉風味形成過程中起主要調節(jié)作用。
由以上研究可知,對北京油雞雞肉風味物質的研究多為非揮發(fā)性滋味物質種類及含量測定,且更多的是依附于雞湯這一產品形式,也有學者通過GC-MS技術檢測雞湯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的種類。對于北京油雞雞肉風味物質的研究,可將GC-嗅聞(GC-olfactometry,GC-O)技術和GC-離子遷移譜等技術結合,進一步確定北京油雞雞湯的特征性風味物質,此外還可進行風味重組等研究,開發(fā)更多雞湯新產品。
5 北京油雞雞蛋品質研究
北京油雞雞蛋的大小適中、口味純正、蛋清黏稠、蛋黃比率高、無腥味。近年來,隨著北京油雞開發(fā)利用和養(yǎng)殖推廣工作的開展,北京油雞品種得到高度認可。目前,對北京油雞雞蛋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養(yǎng)殖模式[36,65]、不同品種雞蛋間的對比[66]及不同產蛋階段雞蛋風味差異[67]等方面。
呂學澤等[36]研究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北京油雞雞蛋風味物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放養(yǎng)條件下北京油雞雞蛋中鮮味氨基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集約化飼養(yǎng),膽固醇含量則相反。齊志國等[44]研究發(fā)現(xiàn),飼糧中添加0.5 mg/kg亞硒酸鈉和酵母硒均可提高北京油雞蛋黃、蛋清和全蛋的硒含量,且酵母硒較亞硒酸鈉的蛋硒富集效果更好。鄭明利等[47]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菊苣草漿可顯著提高蛋質量及蛋黃色澤,而對其他大部分蛋品質指標無顯著影響。王瓊等[65]比較散養(yǎng)與籠養(yǎng)模式對北京油雞產蛋性能和雞蛋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散養(yǎng)方式降低了北京油雞的產蛋性能,散養(yǎng)組平均產蛋率比籠養(yǎng)組低5.49%;散養(yǎng)組臟蛋率上升、蛋黃顏色加深,蛋白高度、哈氏單位和破蛋率下降,但散養(yǎng)方式對蛋殼品質及化學組成影響不大。孫研研等[68]對不同品種雞蛋的品質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北京油雞與栗園油雞、矮腳油雞相比,在常規(guī)蛋品質方面,北京油雞的平均蛋質量為50.18 g,比栗園油雞高3.72%,比矮腳油雞低3.94%,蛋黃顏色淺,3 個品種雞蛋的蛋殼厚度、蛋殼質量、蛋殼強度及蛋殼比率等指標均無顯著差異;在營養(yǎng)成分含量上,3 個品種雞蛋中的卵磷脂、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及整體感官評價均無顯著差異。張俊楠等[69]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產蛋量北京油雞熟蛋黃中的醇類、醛類物質含量差異不顯著,而高產組芳香族物質含量顯著高于低產組(P<0.05),高產組烷烴類物質含量極顯著高于低產組(P<0.01)。晏志勛等[70]以北京油雞當前常用的2 種蛋用雜交組合作為研究群體,對北京油雞2 種配套組合整個產蛋周期蛋品質進行比較和分析,得出2 種配套組合的雞蛋均具有良好的蛋白高度和蛋殼品質,蛋黃比例高,除個別周齡、個別指標外,2 種配套組合雞蛋的蛋品質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均很好保留了北京油雞優(yōu)良的蛋品質特性,組合2的高峰產蛋率為73.2%,比組合1高6%。張麗靜等[71]研究表明,在雞胚蛋孵化期間,蛋白質含量從孵化開始逐漸增加,10~16 d蛋白質含量比鮮蛋提高2.19%,在孵化后期,蛋白質含量略有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47.85%~51.20%,能夠為人體提供更為豐富的必需氨基酸;脂肪含量降低約1.5 倍,膽固醇含量降低約5.5 倍。張劍等[72]研究純種北京油雞在整個產蛋周期中全蛋的卵磷脂和腦磷脂含量,分析磷脂類物質在個體和家系中的分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雞蛋中磷脂性狀在個體及家系間的變異系數(shù)較大(9.03%~20.70%),父系在磷脂性狀中具有重要作用,卵磷脂和腦磷脂的遺傳力屬中等遺傳力。
由以上研究可知,北京油雞雞蛋品質與飼養(yǎng)方式、蛋雞產蛋數(shù)量及飼糧中的添加物等因素有關,其中,散養(yǎng)模式下,雞蛋的破蛋率下降、蛋黃顏色加深;不同產蛋量北京油雞蛋黃中風味物質的種類存在一定差異;通過在飼糧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可達到在雞蛋中富集某種營養(yǎng)成分的目的,可針對特定人群補充相應的營養(yǎng)物質。
6 結 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yōu)質雞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北京油雞的養(yǎng)殖規(guī)模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相比于快大型雞,國內外對北京油雞的研究相對較少且眾多學者對北京油雞某些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單一,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目前,對北京油雞的研究多集中在遺傳育種、飼養(yǎng)方式及飼糧中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對其屠宰性能、雞肉及雞蛋品質的影響等方面。為了使北京油雞產業(yè)更好更快發(fā)展,還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深入研究:1)應加強北京油雞宰后成熟及貯藏過程中雞肉的生理生化變化及品質形成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品質控制體系;2)為防止北京油雞雞肉摻假事件的發(fā)生,應加快北京油雞雞肉鑒別技術的發(fā)展;3)可將GC-MS技術、GC-O技術和GC-離子遷移譜等技術有機結合,進一步確定北京油雞雞湯的特征性風味物質,此外還可進行風味重組等研究,開發(fā)更多雞湯新產品;4)北京油雞以生鮮銷售為主,應加快北京油雞相關產品的研發(fā),如將北京油雞和藥食同源食材有機結合,開發(fā)一系列具有保健功能的藥膳雞湯,可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研究其精深加工對于提高北京油雞產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華貴. 北京油雞風味品質及部分重要經濟性狀候選基因研究[D]. 北京: 中國農業(yè)大學, 2008: 1-2.
[2] 陳國宏. 中國禽類遺傳資源[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4.
[3] 田杰雄. 繼北京鴨之后 北京油雞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ER/OL]. (2020-08-06) [2021-03-20]. http://k.sina.com.cn/article_1644114654_61ff32de020011o8y.html.
[4] 陳繼蘭. 北京油雞的保種和研究利用[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06(11): 109-111.
[5] 徐淑芳, 劉華貴, 劉景政, 等. 國家級保護品種: 北京油雞[J]. 農業(yè)新技術, 2002, 12(6): 30-31.
[6] 張劍, 初芹, 陶士軍, 等. 北京油雞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C]//2010年全國家畜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 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 2010: 10-13.
[7] FAN Mengdie, XIAO Qunfei, XIE Jianchun, et al. Aroma compounds in chicken broths of Beijing Youji and commercial broiler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66(39): 10242-10251. DOI:10.1021/acs.jafc.8b03297.
[8] 巨曉軍, 束婧婷, 章明, 等. 不同品種、飼養(yǎng)周期肉雞肉品質和風味的比較分析[J].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8, 30(6): 2421-2430.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6.048.
[9] 陳繼蘭. 北京油雞的保種和研究利用[J]. 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 2007(3): 37.
[10] 李文娟. 雞心臟、脂肪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基因表達及與肌內脂肪含量的相關研究[D]. 烏魯木齊: 新疆農業(yè)大學, 2005: 3-4.
[11] 羅桂芬, 陳繼蘭, 文杰, 等. 雞A-FABP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及其與脂肪性狀的相關研究[J]. 遺傳, 2006, 28(1): 39-42. DOI:10.16288/j.yczz.2006.01.009.
[12] 張會永, 李國輝, 殷建玫, 等. 基于RAD-seq技術分析北京油雞的遺傳進化[J]. 中國畜牧雜志, 2020, 56(6): 61-66. DOI:10.19556/j.0258-7033.20190904-08.
[13] 楊宇澤, 張劍, 路永強, 等. 北京油雞群體世代間遺傳結構分析[J]. 中國家禽, 2020, 42(7): 105-108.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20.07.020.
[14] LIU Jie, LIU Ranran, WANG Jie, et al. Exploring genomic variants related to residual feed intake in local and commercial chickens by whole genomic resequencing[J]. Genes, 2018, 9(2): E57. DOI:10.3390/genes9020057.
[15] LI Xinghua, NIE Changsheng, ZHANG Zebin, et al. Evaluation of genetic resistance to Salmonella pullorum in three chicken lines[J]. Poultry Science, 2018, 97(3): 764-769. DOI:10.3382/ps/pex354.
[16] 李晶, 王杰, 康慧敏, 等. 基于BLUP和GBLUP方法估計北京油雞胴體和肉質性狀遺傳參數(shù)的差異[J].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20, 51(1):
35-4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20.01.005.
[17] 初芹, 張劍, 張堯, 等. 北京油雞種雞魚腥味基因不利位點的剔除[J]. 中國家禽, 2019, 41(10): 10-13.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9.10.002.
[18] 李金龍. 北京油雞不同組織和不同體重個體基因組DNA甲基化
分析[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 2014: 47-52.
[19] 付睿琦. 利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北京油雞肌肉發(fā)育和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D]. 北京: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3.
[20] 張健, 郝文文, 張傳生, 等. 不同雞種mtDNA D-loop區(qū)的遺傳多樣性研究[J]. 中國家禽, 2018, 40(21): 17-20.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8.21.004.
[21] 晁哲, 吳望軍, 邢漫萍, 等. 雞HSP90AA1基因SNP檢測及啟動子區(qū)CpG島的甲基化研究[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9, 46(2): 504-51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9.02.021.
[22] 張劍, 初芹, 張堯, 等. 利用微衛(wèi)星標記分析北京油雞遺傳多樣性的研究[J]. 中國家禽, 2014, 36(7): 47-49.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4.07.013.
[23] 耿立英, 潘素敏, 陳娟, 等. 北京油雞和來航雞脾臟差異表達microRNA的鑒定與分析[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 49(4): 754-764.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6.04.014.
[24] 劉璐, 李建超, 劉冉冉, 等. 不同品種雞對腸炎沙門氏菌人工感染初期免疫應答反應的差異[J].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15, 46(6): 903-9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6.005.
[25] 周偉. 北京油雞全基因組CNVs及其與部分免疫性狀關聯(lián)分析[D]. 揚州: 揚州大學, 2013: 43-44.
[26] 張英, 白杰, 張海峰. 雞肉制品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J]. 肉類研究, 2009, 23(8): 72-75.
[27] 孫研研, 宗云鶴, 麻慧, 等. 京星黃雞103與北京油雞屠體性能及肉品質比較[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20, 47(10): 3242-3248.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0.10.023.
[28] 周小娟, 朱年華, 張日俊. 品種、日齡及飼養(yǎng)方式對雞肉肌苷酸和肌內脂肪含量的影響[J].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0, 22(5): 1251-1256.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0.05.019.
[29] 馬敏, 張增榮, 杜華銳, 等. 放養(yǎng)條件下不同品種優(yōu)質肉雞肉品質比較分析[J]. 中國家禽, 2015, 37(21): 53-54.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5.21.011.
[30] ZHAO Guiping, CUI Huanxian, LIU Ranran, et al. Comparison of breast muscle meat quality in 2 broiler breeds[J]. Poultry Science, 2011, 90(10): 2355-2359. DOI:10.3382/ps.2011-01432.
[31] 初芹, 張劍, 張堯, 等. 北京油雞商品雞與純種油雞性能對比分析[J]. 中國家禽, 2016, 38(6): 50-52.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6.06.012.
[32] 魏剛才, 劉俊偉. 山林果園散養(yǎng)土雞新技術[M].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1: 6-10.
[33] 張惠. 飼養(yǎng)方式對雪山草雞肉品質的影響[D]. 南京: 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29-35.
[34] 孟林, 毛培春, 田小霞. 板栗園行間種草放養(yǎng)北京油雞的肉品質和效益評價[J]. 中國草地學報, 2012, 34(6): 95-100. DOI:10.3969/j.issn.1673-5021.2012.06.016.
[35] 李文嘉, 孫全友, 魏鳳仙, 等. 飼養(yǎng)方式對北京油雞生長和屠宰性能、肉品質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響[J].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9, 31(4): 1585-1595.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4.015.
[36] 呂學澤, 楊衛(wèi)芳, 王梁, 等. 不同飼養(yǎng)方式下北京油雞產品風味和營養(yǎng)物質差異研究[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9, 40(4): 52-56.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19.04.010.
[37] 毛培春, 孟林, 郭強, 等. 林間草地放養(yǎng)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及肉、蛋品質的影響[J]. 河南農業(yè)科學, 2015, 44(1): 130-134.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15.01.029.
[38] FU Dezhi, ZHANG Daixi, XU Guiyun,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rearing systems on meat production traits and meat fiber microstructure of Beijing-you chicken[J]. Animal Science Journal, 2015, 86(7):
729-735. DOI:10.1111/asj.12347.
[39] 郭王勇, 鞠振福, 靳昕, 等. 復合益生菌制劑對肉雞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影響[J]. 飼料研究, 2019, 42(9): 26-29. DOI: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19.09.007.
[40] 謝文惠, 姜寧, 張愛忠. 復合益生菌制劑對肉雞生長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指標的影響[J].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8, 30(1): 360-367.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1.043.
[41] 樊海苗, 王海宏, 曾另超, 等. 復合益生菌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和肉品質的影響[J]. 中國飼料, 2021(1): 53-58. DOI:10.15906/j.cnki.cn11-2975/s.20210112.
[42] ANJUM F M, HAIDER M F, KHAN M I, et al. Impact of extruded flaxseed meal supplemented diet on growth performance, oxidative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broiler meat and meat products[J]. BioMed Central, 2013, 12(1): 13. DOI:10.1186/1476-511X-12-13.
[43] 趙丹陽, 吳雨珊, 李軍國, 等. 飼糧添加亞麻籽和維生素E對北京油雞肌肉n-3多不飽和脂肪酸富集和抗氧化特性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20, 32(11): 5243-5254. DOI:10.3969/j.issn.1006-276x.2020.11.029.
[44] 齊志國, 張鐵鷹, 付瑤, 等. 不同高硒飼糧對北京油雞蛋雞生產性能、蛋品質、蛋硒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9, 31(10): 4537-4544.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10.017.
[45] ZHENG Mingli, MAO Peichun, TIAN Xiaoxia, et al. Growth performance,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meat and egg qual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Beijing-you chicken on diets with inclusion of fresh chicory forage[J]. Ita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9, 18(1): 1310-1320. DOI:10.1080/1828051X.2019.1643794.
[46] 張建偉, 宮曉瑋, 王梁, 等. 日糧添加地頂孢霉培養(yǎng)物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響[J]. 中國家禽, 2019, 41(22): 32-36.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9.22.007.
[47] 鄭明利, 毛培春, 田小霞, 等. 日糧中添加菊苣草漿對北京油雞生長性能、屠體性能及蛋品質的影響[J]. 草學, 2018(增刊1): 3-5. DOI:10.3969/j.issn.2096-3971.2018.增刊.002.
[48] 晏志勛, 初芹, 曾另超, 等. 飼糧添加銀杏葉對北京油雞屠宰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J]. 飼料研究, 2021, 44(1): 39-41. DOI: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01.011.
[49] 梁克紅, 朱宏, 仇菊, 等. 不同日齡的雞肉營養(yǎng)品質差異[J]. 食品工業(yè), 2020, 41(7): 313-316.
[50] 劉杰, 王杰, 劉冉冉, 等. 北京油雞剩余采食量與屠宰性能及肉品質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7, 44(9): 2675-2681.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7.09.020.
[51] 陳靜茹, 王梁, 呂學澤, 等. 北京油雞肉4 ℃貯藏過程中的品質及風味變化[J]. 肉類研究, 2018, 32(8): 1-6. DOI:10.7506/rlyj1001-8123-201808001.
[52] 呂學澤, 賈亞雄, 胡彥鵬, 等. 北京油雞多趾性狀與產品品質相關性研究[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6, 43(9): 2441-2446. 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9.032.
[53] 屈佳欣. 宰后成熟及超高壓處理對北京油雞肉品質的影響[D]. 北京: 中國農業(yè)大學, 2016: 39-44.
[54] 趙文華, 王桂瑛, 王雪峰, 等. 雞肉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9, 40(21): 337-343; 351.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9.21.055.
[55] NGAPO T M, VACHON L. Umami and related components in ‘chilled pork for the Japanese market[J]. Meat Science, 2016, 121: 365-374. DOI:10.1016/j.meatsci.2016.05.005.
[56] KONG Yan, ZHANG Lili, SUN Yi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free amino acid, organic acid, and nucleotide in commercial vinegar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7, 82(5): 1116-1123. DOI:10.1111/1750-3841.13696.
[57] MELLA O, ROSE D, WELLER C. Effects of malting and fermentation on the amount of reducing sugars and soluble proteins and free amino acids in White Macia and Red Tannin Sorghum flours[J]. Tanzania Food and Nutrition Journal, 2013, 13(1): 1-8.
[58] 陳繼蘭, 文杰, 王述柏, 等. 雞肉肌苷酸和肌內脂肪沉積規(guī)律研究[J].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05(8): 843-845.
[59] 姜琳琳. 不同品種雞的肌肉化學成分及其與風味關系的比較
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yè)大學, 2006: 22-25.
[60] 丁奇, 趙靜, 孫穎, 等. 4 種雞湯中游離氨基酸的組成及呈味貢獻對比分析[J]. 精細化工, 2015, 32(11): 1260-1265.
[61] 孫月嬌. 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肉雞肌肉品質和揮發(fā)性風味物質形成的影響[D]. 北京: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4: 44-45.
[62] 秦琛強. 北京油雞煲湯工藝及品質變化研究[D]. 北京: 中國農業(yè)
大學, 2020: 4-5.
[63] 王天澤, 譚佳, 杜文斌, 等. 北京油雞雞湯滋味物質分析[J]. 食品科學, 2020, 41(8): 159-16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90505-022.
[64] 張劍, 曹婧, 耿愛蓮, 等. 基于氣相色譜-質譜技術的雞胸肉代謝組學研究[J]. 中國家禽, 2021, 43(2): 7-14.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21.02.002.
[65] 王瓊, 張代喜, 傅德智, 等. 不同養(yǎng)殖方式對北京油雞產蛋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J]. 中國家禽, 2014, 36(1): 12-15; 21.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4.01.009.
[66] 唐詩, 賈亞雄, 朱靜, 等. 三個品種雞蛋的蛋品質比較[J]. 中國家禽, 2014, 36(23): 14-16.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4.23.007.
[67] 張劍, 初芹, 王海宏, 等. 北京油雞不同產蛋期雞蛋品質分析及變化規(guī)律研究[J]. 中國家禽, 2010, 32(16): 10-13.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0.16.017.
[68] 孫研研, 江琳琳, 石雷, 等. 北京油雞及相關品系和配套系雞蛋的蛋品質比較[J]. 中國家禽, 2019, 41(22): 57-60.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9.22.012.
[69] 張俊楠, 王喜瓊, 李鳳寧, 等. 不同蛋雞品種和產蛋量對雞蛋風味物質的影響[J]. 中國家禽, 2018, 40(7): 6-9.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8.07.002.
[70] 晏志勛, 初芹, 張劍, 等. 北京油雞不同配套組合產蛋率及蛋品質研究[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20(9): 56-60.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9.08.0119.
[71] 張麗靜, 付勱, 陳繼蘭, 等. 北京油雞胚蛋孵化過程中營養(yǎng)成分
變化[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9, 40(19): 291-295; 300.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9.19.050.
[72] 張劍, 初芹, 徐淑芳, 等. 北京油雞雞蛋中磷脂性狀的相關規(guī)律研究[J]. 中國家禽, 2016, 38(10): 11-15. DOI:10.16372/j.issn.1004-6364.2016.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