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文
肺癌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最近幾年,我國肺癌發(fā)生率逐年提高,所以導致該病癥的病死率逐年上升。臨床針對EGFR 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一般需要通過藥物治療,吉非替尼是臨床常用的一種靶向一線治療藥物,這種藥物可以對患者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進行抑制,實現(xiàn)對晚期肺癌的良好治療效果[1]。也有研究[2]應用安羅替尼進行治療,這種藥物屬于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能夠適用于對肺癌的干預,有效的控制肺癌細胞的增值作用,治療過程中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周期。本文主要研究將吉非替尼應用在EGFR 基因突變肺腺癌治療中所發(fā)揮的效果,同時選擇安羅替尼進行對照,詳情見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入本院治療的54 例EGFR 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7 例。觀察組男/女=13/14;年齡20~64 歲,平均年齡(43.05±11.34)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病程(8.45±2.23)個月。對照組男/女=14/13;年齡21~65 歲,平均年齡(43.37±11.36)歲;病程2~15 個月,平均病程(7.64±2.48)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的《知情同意書》上簽字,臨床資料經(jīng)驗證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中的標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經(jīng)診斷均為EGFR 基因突變肺腺癌,符合診斷標準;②患者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并且臨床配合。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的其他腫瘤疾病或腫瘤遠處轉移者;②對本文所應用的藥物不耐受或過敏者;③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應用安羅替尼(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04,規(guī)格:12 mg)治療,12 mg/次,1 次/d,在早餐前口服。
1.3.2 觀察組 患者應用吉非替尼(AstraZeneca UK Limited,注冊證號H20090759,規(guī)格:0.25 g) 治療,0.25 g/次,1 次/d,空腹或與食物同服。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用藥2 周,之后停止用藥1 周,3 周作為1 個療程,共治療6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病情穩(wěn)定、病情進展4 個維度[3]。如果患者可測量的目標病灶全部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結短軸均<10 mm,為完全緩解;如果患者可測量的目標病灶縮?。?0%,為部分緩解;如果患者可測量的目標病灶縮小范圍在30%~50%之間,為病情穩(wěn)定;如果患者可測量的目標病灶無任何變化,為病情進展。病情控制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病情穩(wěn)定)/總例數(shù)×100%。
1.4.2 不良反應 統(tǒng)計兩組患者高血壓、乏力、手足皮膚反應和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為92.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9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52%,與對照組的14.8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n(%)]
肺癌是臨床上十分嚴重的惡性腫瘤,化療對肺癌是主要治療手段。臨床認為>90%的肺癌患者都能通過化療方案發(fā)揮有效的作用[4]?;熓侄螌τ贓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進行治療也可以發(fā)揮一定的治療作用,雖然這種治療方法不能使患者完全獲得病愈,但能適當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對提高其整體生活質(zhì)量、延緩病情的進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臨床研究認為,化療可以使患者病情的緩解率達到50%。
本文主要研究應用吉非替尼治療EGFR 基因突變肺腺癌所發(fā)揮的作用和效果,分析結果可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為92.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9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52%,與對照組的 14.8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能基本上肯定吉非替尼治療EGFR 基因突變肺腺癌的功效。吉非替尼屬于臨床上常用的選擇性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這種酶通常對來源于上皮的實體瘤進行表達,而且吉非替尼能夠廣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控制血管生成,在體外還能夠增加腫瘤細胞衍生系的凋亡,有效控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侵入和分泌,所以這種藥物具有提升化療和放療激素抗腫瘤的活性。而吉非替尼是我國唯一獲得批準的單藥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進行治療的有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在對患者的用藥過程中屬于一種多靶點的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以有效強化抑制與患者的腫瘤細胞增殖相關的酶。
既往臨床常常應用吉非替尼治療不適合進行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癌癥患者[5]。通過吉非替尼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阻斷蛋白肌酶自身和底物的磷酸化作用,這就能有效阻斷EGFR 的信號轉導通路。還能夠通過抑制有絲分裂的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作用來促使腫瘤血管生成,它能夠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作用。有研究表明[6],隨著治療周期的不斷延長,對EGFR 治療敏感的EGFR 基因突變患者最終會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耐藥性,這就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所以對這一類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也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工作。還有臨床研究通過分析得出[7],EGFR 突變合并不同突變的患者對EGFR TKI 的療效也不一樣。而且合并突變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合并突變會降低療效。作者分析,這可能是因為21L858R突變共存突變發(fā)生率更高,一般會和KRAS、TP53、PTEN 基因突變合并出現(xiàn),所以,導致21L858R 突變接受EGFR TKI 單藥治療的療效略差。所以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這種情況也要進行重視。
綜上所述,治療EGFR 基因突變肺腺癌的時候通過吉非替尼所取得的治療效果要比安羅替尼更好,而且具有較好的治療安全性,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