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明,劉小龍,呼順利,石錦鵬(陜西北元集團錦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 神木 719319)
電石(碳化鈣)主要用于有機合成工業(yè),如:乙醛、醋酸、聚氯乙烯等。近年來,電石大量用于鋼鐵脫硫,使電石得到新的用途,在電石制乙炔方面的潛力還很大,電石乙炔很有發(fā)展前途。近年來,電石行業(yè)內造成嚴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密閉電石爐漏水,常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電石爐漏水不僅直接導致停機問題,對于生產效率、電石產量等產生負面影響,還會提高設備的維護與檢修的成本,提高生產過程中的電能消耗,違背了現階段化工企業(yè)積極推進節(jié)能降耗、提質增效的目標,對企業(yè)轉型產生不利[1]。因此,電石企業(yè)必須對密閉電石爐漏水問題進行高度重視,對其漏水的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制定出對應的防治措施。保障密閉電石爐生產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工業(yè)碳化鈣制作原料為白灰與碳素,通過輸送配料系統(tǒng)及均勻混合而進入密閉電爐中,利用電弧熱及電阻熱,爐料在1 800~2 000 ℃高溫下呈現熔融狀態(tài)而制成。CaC2的生成反應式如下:
這是一個吸熱反應。為完成此反應,必須供給大量的熱量。金屬長期在高溫環(huán)境下運行,使金屬發(fā)生塑性變化和應力松弛,發(fā)生的組織和性能變化,主要損壞部位為接觸元件、底環(huán)、水冷護屏、中心爐蓋、爐蓋、水冷密封套底座等。冷卻循環(huán)水漏入電石爐內,石灰遇水大量粉化,石灰遇水會放出大量的熱,粉化石灰導致爐料透氣性變差,發(fā)生塌料,嚴重時會發(fā)生燃爆危害,使設備受損同時危及操作人員生命安全與健康,造成企業(yè)經濟損失[2]。
水在遇到高溫的物料時會出現劇烈性膨脹,若是水出現了汽化,在標態(tài)下,其體積則會膨脹1 244.44倍左右,而電石爐表面料面的溫度到達700 ℃,體積就會膨脹4 433倍左右,若是到達了2 000 ℃的液態(tài)電石熔池,其體積則會膨脹10 356倍左右。所以,一旦出現漏水,且漏水到了爐內的料面以下,發(fā)生劇烈反應,大量氣體排不出去形成塌料,造成設備損傷導致漏水[3],圖1展示了密閉電石爐爐蓋漏水處切割剖面圖。
圖1 密閉電石爐爐蓋漏水處切割剖面圖
(2)密閉電石爐漏水后可以發(fā)生系列化學反應進而產生爆炸性氣體。水和高溫的碳可以發(fā)生H2O+C=H2(g)+CO(g),當深入熔池與電石產品進行接觸后,則會產生乙炔,2H2O+CaC2=Ca(OH)2+C2H2(g)。以上三種氣體于空氣中的爆炸極限分別為:C2H2(2.1%~80%)、H2(4.0%~75%)、CO(12%~74%)。因為三種氣體在爆炸極限范圍相對較大,于是極易和空氣混合進而形成混合型的爆炸氣體,最終引發(fā)爆炸安全事故。
(1)焦粉水分不達標、白灰氧化鎂高、粉末大,氧化鎂含量高時爐料易板結,物料透氣性差,引發(fā)塌料,燒壞設備、絕緣損壞連電刺火,導致爐蓋、中心爐蓋、水冷密封套底座、底環(huán)、護屏漏水[4]。解決辦法:一是從源頭把關,嚴格控制原料質量指標,烘干焦粉水分≤1%,白灰氧化鎂≤1.5%;粒度8~50 mm;二是定期進行料面處理,防止料面板結導致透氣相差,引發(fā)塌料噴料造成設備連電刺火漏水。
(2)爐內翻電石燒壞設備、絕緣損壞連電刺火,導致爐蓋、中心爐蓋、水冷密封套底座、底環(huán)、護屏漏水。解決辦法:一是控制電極工作長度,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操作,加強人員操作技能培訓,提高操作技能;二是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每小時出爐一次,且做到三個爐眼輪流出爐,杜絕因長時間不出爐或操作不當造成翻電石現象發(fā)生。
(3)循環(huán)水水質不達標,導致結垢、材料腐蝕引發(fā)漏水。解決辦法:選擇密閉冷卻水系統(tǒng),控制循環(huán)水進水溫度30 ℃為宜,加緩蝕阻垢劑,控制水中的氯離子,減少氯離子對不銹鋼的腐蝕。
(4)檢修技能差,絕緣處理不達標,焊接技術不過關。解決辦法:一是嚴把檢修質量,規(guī)范安裝絕緣,絕緣管必須套入絕緣墊內,用電焊機打絕緣,不起弧為合格;二是加強檢修人員焊接技能培訓,合理選用焊材;對使用多年的設備采用挖補焊接,清除水垢,打磨腐蝕部位后重新焊接。
(5)錯誤性操作導致水進入熔池:第一,漏水過程活動電極或是料層表面存在積水時活動電極,都會使水隨料層松動而進入到料面下的高溫區(qū)域,甚至流入電石熔池,進而導致噴料或者燃爆;第二,漏水過程閥門關閉不及時,或閥門標識不清,導致漏水閥門誤開,引發(fā)水進入料面下的高溫區(qū)域,發(fā)生噴料或者燃爆安全事故[5]。解決辦法:一是嚴禁在料面有積水的情況下活動電極,用干料將電極周圍圍實,防止水流入電極熔池,將積水及濕料及時耙出,待水分蒸干后作業(yè);二是閥門標識對應準確,準確判斷漏水部位,用彩鋼瓦將漏水接出爐外。
依靠科技發(fā)展,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保障人員安全。
(1)在電石爐二樓增設智能巡檢機器人,避免人員直接巡檢存在的安全問題。
(2)增設自動打爐門裝置,提高安全指數。在爐蓋上,進行爐門自動開閉裝置設置、料面自動化處理裝置設置等,由機器代為操作,降低人為操作風險,避免操作人員出現安全事故。
(3)增設保護隔離裝置。一是在爐子周圍設置硬隔離墻、甲級防火門,門禁管理設置密碼、指紋鎖,設置權限由專人管理,對需要巡檢和觀察的人員實施保護;二是嚴格控制處理料面準入條件不超3人作業(yè),即處理料面、檢查爐況2人作業(yè),1人監(jiān)護,穿戴好防火隔熱服、全頭盔等個人防護措施。
(1)嚴格按照《電石行業(yè)準入條件(2014年修訂)》和GB/T 32375—2015《電石生產安全技術規(guī)程》進行操作。(2)針對電石爐漏水導致安全事故,國家、地方及相關企業(yè)都進行了制度規(guī)范的制定,以降低事故的發(fā)生率與危害度,但依舊存在部分企業(yè)重視生產而忽略安全,存在制度與規(guī)范執(zhí)行不到位的嚴重問題,各企業(yè)要牢固樹立安全一失萬無的理念,杜絕事故的發(fā)生[6]。
(1)提高電石爐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水準,強化人員技能培訓,對工藝指標進行嚴格控制,利用精心、熟練的操作減低漏水的發(fā)生概率。
(2)當氫含量高、爐壓波動大、大塌料、料面溫度高、循環(huán)水量和溫度變化等漏水時,應及時關閉電石爐,在未完成爐內積水及帶水爐料處理時,禁止活動電極及料面處理;未對爐內的氣體進行有效置換時,禁止打開爐門;電石爐漏水后未將凈化系統(tǒng)置換至氫含量<4%,CO含量<12.5%時,嚴禁開爐門;人員依舊處于不安全區(qū)域時,禁止活動電極。
(3)在檢修過程中,禁止活動電極,液壓系統(tǒng)斷電、掛牌,關閉液壓進出閥門上鎖,爐內焊接作業(yè)必須分析合格,CO濃度≤16 mg/L,料面空洞必須夯實,料面鋪設鐵皮、耐高溫防火毯,穿防火服、全頭盔、攜帶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儀,時間超過15 min時,更換作業(yè)人員,確保處于安全狀態(tài);處理料面時嚴禁人員在爐蓋上作業(yè),控制人員不超8人。
牢固樹立培訓不到位則意味著重大安全隱患的存在的思想理念,針對電石爐漏水引發(fā)的安全事故,制定防范措施,舉一反三排查,吸取別人的事故就是我們的教訓,加強人員培訓,提升人員實操技能,使人人掌握并遵照執(zhí)行,實現零事故目標。
安全是員工最大的福利,是企業(yè)最大的效益。密閉電石爐工作溫度非常高,一旦發(fā)生漏水問題,輕則影響企業(yè)生產產品、生產效率、提升能耗,重則對員工人身安全產生重大威脅、造成設備的損壞等,因此必須對其高度重視。密閉電石爐漏水發(fā)生安全事故,從高溫環(huán)境金屬組織性能變化、原材料標準控制、人員行為因素、管理制度執(zhí)行、人員操作技能培訓、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組織定期開展事故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能力,利用現代科技代替人,從而使安全向零事故管理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