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黑莓的生長習性與果實生長特點,簡單介紹了不同用途的黑莓采收適期,以及果實采收之后的果園管理措施。
關鍵詞:黑莓;采收;管理技術
文章編號:2096-8108(2021)04-0064-02? 中圖分類號:S663.2? 文獻標識碼:A
Proper Harvest and Post-harvest Management of Blackberry
WANG Huan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of Mengyi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Mengyin 276200,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rowth habits and frui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berry, the suitable harvesting periods for different uses of Blackberry and the orchard management measures after fruit harvesting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words:Blackberry; harv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黑莓,素有“生命之果”與“黑鉆石”的美譽,營養(yǎng)豐富且風味醇美,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第3代漿果,成為歐美及澳洲的時尚消費果品。黑莓富含原花青素、SOD、硒、鞣花酸和類黃酮、氨基酸、以及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其中抗氧化物是我們所熟知的藍莓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且黑莓對種植環(huán)境適應性強,較耐低溫和高溫,耐干旱,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易豐產,花果期集中,病蟲害較輕,田間管理相對簡單,生產的重點是抓好夏秋季節(jié)的生產管理,也就是果實的采收及采收之后的管理。
1 果實的適時采收
在山東地區(qū),黑莓一般5月底、6月初開花,花期1個多月,從開花授粉到果實成熟大約需30~35 d,露天栽培一般成熟期在6-8月份。黑莓果實為多汁漿果,極不耐運輸與保存,采摘后4~5 h內必須清洗殺菌速凍保存,否則營養(yǎng)物質就會流失,因而目前黑莓種植多數加工成速凍果,來進行保存或者運輸。但由于黑莓漿果成熟期不一致,必須分批采收,一般間隔1~2 d采收1次,而且要注意在早晨采收,雨天不采收,露水不干不采收。采收后應及時分類包裝,進行速凍或其他處理。黑莓果實成熟的最顯著特征是漿果表面變色,果皮表面由最初的綠色,逐漸轉紅,最后變成黑色,并且有光澤。黑莓采收的成熟度因用途、運輸距離及貯存條件不同有異,通常作鮮果銷售的,掌握在九成熟時采收;運輸距離遠或做速凍原料的可在八成熟時采收;用于加工果酒、果汁、果醬時要充分成熟時采收。
2 采收后的果園管理
2.1 整形修剪
結果后的修剪,在8-9月份主要是剪除結過果的果莖,剪刀要緊貼地面不留殘樁,主是為了降低初生莖的著生部位,使之長勢壯,結果好,并注意將剪下的枝條清理出果園。另外在12月落葉后或早春發(fā)芽前,本著輕剪原則,將病蟲枝和受凍枝全部剪除,并疏去細弱枝和過密枝,再對余下的枝條進行短截,然后均勻地綁縛在支架上。每株可留健壯的側枝10~15個,枝長1.2~1.5 m。如需繁殖,可將冬季剪下的枝條選其強壯者截短埋入土中,將來用做插條。
2.2 肥水管理
果實采收之后進行追肥澆水,增加樹體養(yǎng)分積累,提高黑莓樹的越冬抗寒能力,為次年的高產優(yōu)質打好基礎,按照每667 m2追施腐熟的有機肥2 000 kg,并與復合肥配合使用,追肥時可以采取溝施或穴施的方法,施入肥料之后要進行覆土,并適當的澆水。
2.3 病蟲害防治
因為黑莓屬于漿果,柔軟多汁,清洗不便,加上病蟲危害較輕,因此生產上盡量少用藥。為促進黑莓更好的生長,改善黑莓園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強栽培管理,在種植黑莓時要注意天敵的保護,充分利用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另外選擇高效的生物制劑農藥進行防治,并注意輪換使用藥物,以降低農藥的用量,減少對黑莓品質的影響和農藥殘留。地老虎、赤毛蟲、金龜子等蟲害對黑莓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種植過程中,掌握地老虎等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利用毒餌對其進行誘殺,還可以利用它們的趨光性采取措施進行誘殺,還可以用高效低毒的農藥來防止毛蟲、刺蛾等害蟲,在種植過程中要掌握好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早預防,以減少損失。
2.3.1 金龜子的防治
以成蟲為害取食嫩葉、花蕾,幼蟲為害莖基部的幼芽及韌皮部。防治時可根據成蟲喜歡群集于枝條上為害花、葉的特性,進行人工捕捉;采果前20~25 d,用25 %的甲蟲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噴霧。
2.3.2 莖腐病的防治
莖腐病易從初生莖的傷口感染,莖感病后,木質部變成水漬狀、暗褐色,表皮翹起脫落,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fā)病。防治方法:生長期防止初生莖受傷;采果后清除病枝、病葉等;開花初期噴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春季上架前噴4~5 波美度石硫合劑。
2.4 越冬防寒
冬季極端氣溫低于- 17 ℃的地區(qū)應采取埋土防寒措施。防寒時間不宜過早,一般在完全封凍前進行。埋土時先將黑莓枝條按要求剪截,然后沿行向朝一個方向壓倒,枝條彎曲處堆好枕土,以防壓斷枝條,埋土要拍實。取土要在植株1 m 以外,以防傷根。撤土在春季10 cm地溫穩(wěn)定在3~5 ℃時進行,先撤兩邊土,再撤上邊土,以防碰傷幼芽,撤土后要及時將枝條綁縛在鐵絲上。
收稿日期:2021-06-10
第一作者簡介:王煥興(1963-),男,農藝師,主要從事果樹技術推廣工作。電話:13954938766;E-mail: mkwh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