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英國秀出伊麗莎白女王級雙航母,并且“伊麗莎白女王”號要到中國南海來晃悠一圈以顯示“航行自由”,挑釁中國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不過這支勉強拼湊起來的航母編隊顯然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而且英國人似乎忘記了,就在5月份,中國的雙航母編隊剛剛聯手巡航了南海進行遠洋訓練,同時還和美軍的航母編隊打了個不大不小的“招呼”。
在一些西方國家眼里,中國的兩艘航母在英美這樣的航母面前是不夠看的。而在國內一些軍迷看來,中國航母的性能也離英法美的先進水平相去甚遠??陀^地說,差距確實有,但中國航母真的就是不值一提的“嬰兒”水平嗎?這個結論顯然是草率而片面的。在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當中,中國處于什么水平,中國航母的發(fā)展又是什么樣的地位呢?
中國海軍期盼航母久矣!當年劉華清將軍在參觀美國航母后發(fā)誓說道,“中國如果沒有航空母艦,我死也不會瞑目,中國海軍,必須建造航母!”
老將軍的夙愿得以實現。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2019年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中國這樣一個沒有一艘航母的海洋大國,短短八年間,就進入了雙航母時代。在新世紀中國海軍艦艇“下餃子”的這段時期,航母的服役是最矚目的焦點和討論最熱烈的話題。
航母噸位在數萬噸不等,由此劃分為輕型、中型和大型航母。輕型航母排水量在1萬至3萬噸,中型航母為3萬至6萬噸,6萬噸至10萬噸都劃為大型航母。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海軍擁有10萬噸級重型航母,數量為11艘,其次就是英國海軍、俄羅斯海軍、中國海軍和法國海軍的4萬至6萬噸級航母。
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不多,能自己建造航母的就更少了。建造航母不是簡單的建屋、建發(fā)電站或者巨大的堡壘,不僅需要發(fā)達且自主的造船工業(yè),還要有完善的航空工業(yè)支持艦載機的建造。中國航母的從無到有,是中國船舶工業(yè)制造體系和技術水平逐步摸索提升的一個過程,是綜合國力逐步強大的體現。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是由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的“瓦良格”號改裝而來。當年將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從烏克蘭購回中國的時候,可以說這就是一艘“空殼艦”,除了艦體外,武器和電子設備早就被拆空,連動力也沒有。
在購買“瓦良格”號之前,中國還曾從國外購買過其他三艘報廢航母。比如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該艦1984年賣給中國時只剩下嚴重損害的艦殼,中國科技人員在其拆解過程中完成了拍攝、取樣、測繪研究的工作,學習了相關的航母技術,對我國后續(xù)研究開發(fā)航母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其后買入國內作為航母主題公園觀光用途的蘇聯基輔級航母“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其結構布局、設計理念等技術也在此后遼寧艦的改造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盡管有了這些微薄的研究底子,但要復活“瓦良格”號仍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大連造船廠的船塢內,滿身銹跡的這艘蘇聯航母一停數年,中國造船科技人員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摸索研究,終于攻克了航母建造的技術流程、工藝、材料等多項難關,在吃透摸透的基礎上還融入了中國人自己的思考與智慧,采用了許多中國自己的技術,這才有了今天的“遼寧”號航母。
如果說建造“遼寧”號還只是在毛坯房里搞裝修,那么第一艘全國產航母“山東”號的建成,就是中國人自己從打地基到起高樓再到全裝修的“一條龍”作業(yè)。
“山東”號航母的建造從塢內鋪底到下水,經歷了兩年時間。作為首艘國產航母,它的鋼材,包括里面的所有設備全部產自中國,實現了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和自主配套。這表明中國已經完全具備建造航母,而且是中大型航母的能力。曾任國產航母工程現場總指揮的劉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透露,國產航母的建造水平已經不亞于美國,比如航母甲板的平整度,世界現行標準為4%,而國產航母達到了3%的超水平。
雖然山東艦是遼寧艦的姊妹艦,外形看上去差不多,但實際上通過引入和改造遼寧艦,以及此后的科研實驗和訓練,中國在航母的建造上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因此山東艦在遼寧艦基礎上進行了大量改進。
與遼寧艦的艦體是利用重型載機巡洋艦“瓦良格”號改裝而來不同,山東艦從一開始就是按照航空母艦的標準進行設計,結構設計更加適合艦載航空兵作戰(zhàn)需求,內部也有更大的空間用來裝載艦載機。同時,山東艦的甲板面積有所增加,艦島縮小,增加了甲板飛機停泊的面積。此外,山東艦上裝備了比遼寧艦上冷卻性能更好的四面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大一些,雷達連續(xù)開機的時間也更長。
可以這么說,就設計建造航母的技術、工藝管理的能力來說,中國已經不遜色于世界上其他可以造航母的國家。
作為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目前中國雙航母與“第一梯隊”美國的福特級和尼米茲級航母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實現追趕還需假以時日。遼寧艦和山東艦本身也不是拿來和這兩款航母進行對標的“目標艦”,但與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和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還是具有一些可比性。那么中國航母的戰(zhàn)斗力究竟如何?
艦載機的性能水平和出動效率是航母戰(zhàn)斗力的一個衡量指標。滿載排水量為6.1萬噸的“遼寧”號航母屬于中大型航母,可以配備50架左右的作戰(zhàn)飛機,其中包括20多架艦載戰(zhàn)斗機。而山東艦的噸位比遼寧艦略有增加,甲板面積也有加大,雖然配備的戰(zhàn)機數量差不多,但戰(zhàn)斗效率卻提升許多。同時,山東艦的滑躍甲板角度從遼寧艦的14度改為12度,更有助于殲-15艦載機的起飛效能。
與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相比,中國的雙航母與其噸位差不多、艦載機規(guī)模也差不多,但中國航母是以爭奪海戰(zhàn)制空權和制海權為主的“正統(tǒng)”型艦隊航母,而女王級航母是更像一款強化對陸攻擊能力的“不務正業(yè)”型航母,有時候更類似于一款超大號的兩棲攻擊艦。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女王級航母選擇了美國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戰(zhàn)斗機作為艦載機,而這種戰(zhàn)斗機美國是配備在兩棲攻擊艦上的。F-35B作為第四代的隱形戰(zhàn)機,比中國的殲-15先進一代,這是女王級的最大優(yōu)勢,但其只是一種單發(fā)輕型戰(zhàn)斗機,而中國的殲-15則是雙發(fā)重型戰(zhàn)斗機。
重型戰(zhàn)斗機就意味著擁有更遠的航程和更大的載彈量。在目前世界上滑躍式起飛的航母中,只有中國航母配備了重型戰(zhàn)斗機,而其他則是輕型戰(zhàn)機?!皣a航母采用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的方式,而多數國家是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我們的這種起落方式,可以使用重型飛機,性能比其他國家使用的飛機要強。”海軍專家李杰認為,國產“山東”號航母在目前的滑躍式航母中,屬于技術比較先進的一艘。
此外,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也是一款綜合性能不錯的航母,這是除美國之外全球其他國家僅有的彈射型核動力航母,但是“戴高樂”號航母的噸位相對較小,且核動力裝置存在設計缺陷,限制了“戴高樂”號航母作戰(zhàn)性能的發(fā)揮,與山東艦相比,可能要略遜一籌。
而在噸位上和山東艦類似的還有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海軍”號航母,但是該艦帶著病體去敘利亞跑了一次,摔了兩架飛機,回來又被砸壞甲板修復無期,所以目前的狀態(tài)不提也罷;能夠和中國、英國一起有望躋身全球航母第二梯隊的還有印度,不過印度還是先把自己的“維克蘭特”號造好了再出來擺譜吧。
當然,評價一艘航空母艦的作戰(zhàn)效能,一般都需要包含其護航編隊在內。目前中國航母編隊可選用的主力護航艦艇包括055型導彈驅逐艦、052D型導彈驅逐艦、054A型導彈護衛(wèi)艦、093型核潛艇、901型補給艦等。這些新銳的國產艦艇性能均十分先進,整體編隊的作戰(zhàn)能力將翻倍提升。
得益于建造時間晚,可以采用最先進成熟的艦載設備,山東艦目前可以算全球先進航母之一,但還不能說具備了超越英法航母的技術條件。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動力系統(tǒng)采用燃氣輪機,法國“戴高樂”號航母雖然噸位較小,但采用核動力系統(tǒng),這兩者比我國目前兩艘航母采用的蒸汽輪機性能總體上要強。F-35B屬于四代機,隱身性能相當突出,這方面也比我們先進。法國的艦載機“陣風”屬于三代半,技術性能也十分突出。
遼寧艦實現了中國航母零的突破,是中國航母之路的“開路先鋒”;在遼寧艦基礎上,山東艦對雷達電子系統(tǒng)和艦載機運作系統(tǒng)等進行了改進和優(yōu)化,體現了人民海軍對航母作戰(zhàn)的更深理解,實現了性能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從遼寧艦2012年入列到山東艦2019年入列,中間相隔不到10年,中國實現“雙航母”可謂神速。
而憑借各型艦載機和護航艦艇,以航母為核心的編隊具備強大的體系攻防作戰(zhàn)能力和態(tài)勢感知能力的速度同樣令人驚喜。中國航母編隊的殲-15“飛鯊”戰(zhàn)斗機,已經進入了夜間起降和夜間伙伴空中加油等“高階課程”,其作戰(zhàn)半徑和全天候作戰(zhàn)能力都得到躍升。
今年四五月間,繼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在中國南海海域展開戰(zhàn)備巡航與戰(zhàn)術訓練后,緊接著“山東”號航母編隊也在相關海域開展戰(zhàn)術訓練。在中國海軍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后,如此高強度的出動,這還是第一次。在中國南海范圍內,中國海軍有兩艘航空母艦在同一海域內出現,形成了罕見的“雙航母出巡”的場景,令外媒感嘆中國的海軍實力今非昔比。
對此,中國國防部官網發(fā)布消息稱,兩艘航母及其編隊艦艇,均是按年度訓練計劃進行相關演訓活動。這似乎暗示著中國海軍航母編隊今后巡航南海,以及前出第一島鏈或者到達其他海區(qū),將成為常態(tài)化。有外媒分析認為,中國海軍“雙航母”的優(yōu)勢正開始顯現,能常態(tài)化保證大型水面艦艇編隊持續(xù)性訓練。
此舉一方面大大加快了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進度,提高訓練質量,增加飛行員數量,為在建中的第三艘航母,以及計劃中的第四艘航母順利服役打下基礎。同時,對于我國捍衛(wèi)在南海的主權,維護中國的海洋權益也有著重大意義。
在目前的雙航母時代,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部署策略可以更加靈活,兩艘航母可以一起行動,也可以一艘在碼頭維修保養(yǎng),另一艘執(zhí)行任務。而當我們的大型彈射型航母服役后,這種優(yōu)勢將愈發(fā)明顯,在南海等局部海域,中國海軍可以輕易形成兵力優(yōu)勢。此外,當我們部署在南海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配備上短距垂直起降戰(zhàn)機后,也可起到準航母的作用。
中國的航母不會去滿世界地宣揚“航行自由”,但當我們的海洋利益受到侵犯時,也絕不會是“樣子貨”。
(摘自《新民周刊》2021年第22期。作者為該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