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秀洋,陳勇忠,龔衍丁
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醫(yī)院倉山院區(qū)骨科,福州 350002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在臨床已經廣泛應用,療效較好,但存在一些缺陷,如骨水泥分布不均勻、骨水泥滲漏、應力性線骨折等[1-2]。該手術對穿刺技術要求較高,穿刺角度要求精準,基層醫(yī)院應用則需要進一步提高穿刺技術。為了尋求一種能夠使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勻的穿刺、骨水泥注入技術,本研究回顧性分析 2018年5月—2019年5月筆者醫(yī)院骨科采用彎角穿刺針(寧波科華潤公司)加液壓注射PVP治療椎體壓縮骨折的手術患者,并與傳統(tǒng)直形穿刺技術進行對比研究,以探討其臨床療效。
納入標準:年齡>18歲;胸腰段的椎體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OVCF),伴腰部疼痛,無神經根、脊髓受壓癥狀。 排除標準:椎體嚴重不穩(wěn)的爆裂性骨折,伴神經根、脊髓損傷,需要減壓手術。
本組PVP手術治療OVCF患者65例,男性43例,女性22例;年齡62~85歲,平均73.0歲。均符合手術適應證。依據(jù)其PVP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彎角穿刺組33例,采用彎角穿刺針加液壓注射PVP治療;摔傷24例,提重物骨折7例,道路交通傷2例。傳統(tǒng)穿刺組32例,采用傳統(tǒng)單側直形PVP治療;摔傷22例,提重物骨折6例,道路交通傷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筆者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彎角穿刺針加液壓注射PVP手術:患者取俯臥位,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規(guī)沿椎弓根穿刺,C型臂X線機透視:正位穿刺針頭約接近椎體中線,側位接近椎體前中1/3 處時,拔出穿刺針內芯,將彎角穿刺針穿入。如穿刺位置不理想,或者椎體骨折部分在椎體的一側,上緣或者下緣,在穿入過程中,根據(jù)穿刺外套筒的位置,可調整穿刺針的進針角度;亦可以根據(jù)穿刺針針芯記憶彎角的方向,二次調整穿刺針尾端的位置、方向,到達理想的骨水泥注入靶點。當骨水泥注入一部分時,可以適度沿弧線退出穿刺針,再次注入骨水泥,以使骨水泥在椎體內均勻分布。當椎體的前后均勻分布時,停止骨水泥注入。拔出彎角穿刺針,插入直形內芯,防止骨水泥滲漏。 待骨水泥固化后,拔出導針及外套筒。
傳統(tǒng)單側直形穿刺針椎體成形術:穿刺要點同上述,穿刺針到達傷椎前中 1/3處,透視下進行骨水泥注入。待充盈接近椎后緣時為止,硬化后,拔針。
穿刺時間(min):單個椎體從開始定位至穿刺通道建立完成時間。 骨水泥注射時間(min):穿刺通道建立后,單個椎體開始骨水泥注射至骨水泥注射完成所用時間。骨水泥填充量:單個椎體平均注入量。單個椎體曝光次數(shù):單個椎體從曝光所用時間。疼痛療效指標比較:術前、術后3d和末次隨訪時VAS比較。術后骨水泥分布情況和骨水泥滲漏情況。根據(jù)術后X線片進行骨水泥分布評價:對側椎體骨水泥分布≥75%為Ⅰ級; 75%>對側椎體骨水泥分布≥50%為Ⅱ級;50%>對側椎體骨水泥分布≥25%為Ⅲ級;對側椎體骨水泥分布<25%,未到對側均為Ⅳ級[3]。Ⅰ、Ⅱ級分布為優(yōu)良狀態(tài)分布。優(yōu)良率=(Ⅰ級+Ⅱ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100%。
病例均獲得隨訪,時間13.6~19.4個月,平均16.5個月。兩組患者穿刺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彎角穿刺組骨水泥注射時間少于傳統(tǒng)穿刺組(P<0.05);兩組患者骨水泥填充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彎角穿刺組單個椎體曝光次數(shù)少于傳統(tǒng)穿刺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術后3d和末次隨訪時,VAS均較術前顯著下降(P<0.05);術前、術后3d和末次隨訪時,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VAS比較分)
65例患者共出現(xiàn)5例骨水泥滲漏,其中椎間隙滲漏3例,椎體前緣滲漏1例,靜脈滲漏1例,均未產生不良后果。彎角穿刺組1例,滲漏率3.03%(1/33);傳統(tǒng)穿刺組4例,滲漏率12.50%(4/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361,P<0.05)。彎角穿刺組骨水泥填充優(yōu)良率為90.91%(30/33),傳統(tǒng)穿刺組34.38%(11/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0.418,P<0.05)。見表4。典型病例見圖1。
表4 兩組患者骨水泥填充情況、優(yōu)良率、滲漏率比較
圖1 患者女性,74歲,摔倒致傷,L3、4椎體壓縮性骨折。入院第3天局麻下行彎角穿刺針加液壓注射PVP治療椎體壓縮骨折。a.L3、4椎體骨折MRI;b.L3、4椎體骨折側位X線片;c.術中可彎角穿刺針正位X線片;d.術中可彎角穿刺針側位X線片;e.可彎角穿刺針正位X線片;f.可彎角穿刺針側位X線片;g.可彎角穿刺針及液壓注射;h.骨水泥液壓注射注入
PVP手術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在各種老年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轉移瘤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4-5]。通過骨折椎體的椎弓根進行穿刺,在骨折椎體內注入骨水泥,達到填充、止痛、穩(wěn)定骨折的目的。優(yōu)良的穿刺技術和骨水泥的良好分布是確保手術效果的關鍵。如果穿刺技術較差,未能精準地到達椎體骨折部位,骨水泥注入后不能在骨折區(qū)域均勻分布,導致術后效果欠佳。臨床上常見椎體壓縮性骨折的部位不在椎體的中央?yún)^(qū)域,靠近椎體的一側、雙側、上終板、下終板等情況,這類型骨折將需要術中更大角度穿刺進針,才能夠精準地到達骨折區(qū)域。其增加了術中穿刺難度,甚至有可能導致穿刺針刺破椎弓根內緣,進入椎管,產生滲漏,損傷神經等。
本研究采用一種新型的彎角穿刺針,針頭端具有記憶彎角功能。根據(jù)術中C型臂X線機透視情況,在穿刺針進入外套筒后,可利用彎角穿刺針的自身記憶彎角,進行二次調整穿刺的靶點。若初次穿刺針進針角度偏下,或椎體壓縮性骨折部位在穿刺針的上緣、靠近上終板,可以利用彎角穿刺針的記憶彎角朝向上方進針,即能精準地到達骨折部位。同理,若初次穿刺針進針角度偏上,或椎體壓縮性骨折部位在穿刺針的下緣、靠近下終板,可以利用彎角穿刺針的記憶彎角朝向下方進針,亦能精準地到達骨折部位。再或者初次穿刺,進針角度不夠內傾,穿刺針尾端不能過椎體中線,無法達到對側椎體。穿刺通道已經建立,外套筒一般不好再做調整。此時,可以調整彎角穿刺針進入方向和深度,將記憶彎角方向彎向椎體對側,增加穿刺深度,即可以過椎體中線,針尾端達到椎體對側骨折部位。故與傳統(tǒng)穿刺組相比存在技術上的明顯優(yōu)勢。
對于穿刺技術的學習,特別是初學者,穿刺基本要點相同,均是保證沿椎弓根進入,不突破椎弓根及椎體,不傷及周圍神經、血管等重要組織?;颊邉?chuàng)傷性質不同,致傷原因不同,引起的椎體壓縮骨折的部位、程度也各不相同?;颊邆€體體型大小差異,胸、腰椎不同節(jié)段的椎體大小、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此時亦可以利用彎角穿刺的記憶彎角,根據(jù)經驗及術中C型臂X線機透視情況,二次調整穿刺針的深度、方向,達到良好的穿刺靶點,這是與傳統(tǒng)穿刺組相比的另一個明顯優(yōu)勢。
液壓注射控制壓力范圍在250~300PSi。通過液壓注射方式注射骨水泥,均達到均等壓力。骨水泥通過穿刺針的末端,在椎體內均擴散,避免推桿末端骨水泥井噴效應的擴散,導致骨水泥分布不均勻,甚至骨水泥滲漏。同時骨水泥的均勻分布保證局骨小梁受力均勻,不會發(fā)生微骨折,減少術后疼痛[6]。彎角穿刺針在椎體內的弧形通道,與椎體解剖結構相似。骨水泥注入后沿弧形通道在椎體內均勻分布,減少術后傷椎體再次塌陷骨折風險。同時對鄰近節(jié)段受應力均勻,也減少鄰近節(jié)段的骨折風險[7],這是傳統(tǒng)穿刺所不具備的。
彎角穿刺針配合液壓注射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不僅能夠使骨水泥較均勻分布,能夠二次調整穿刺位點,多位點注射骨水泥,在降低穿刺風險、減少滲漏、減少再次骨折方面具有優(yōu)勢。同時縮短手術時間,減少X線曝光次數(shù),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