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倩紅
摘? ?要:教師能夠自主原創(chuàng)命題是時代發(fā)展、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及高效教學對教師的迫切需要。文章以六個原創(chuàng)命題為例,闡述自主命題的三點基本思路:以教材為藍本,深度挖掘命題;從學情出發(fā),借力打力命題;基于基礎知識點,聯(lián)系生活命題。
關鍵詞:原創(chuàng)命題;挖掘命題;以學定教; 基礎知識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1)7-0043-3
命制試題是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命制一份貼合學情、規(guī)范、科學的試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也能促進教師深入解讀課程標準、把握教材、了解學情,進而提升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研技能。而在這個事事都需創(chuàng)新的時代,教師如何做到貼近時代要求,進行自主原創(chuàng)命題呢?在此,筆者結(jié)合近幾年的命題實踐和探索,講述自己對原創(chuàng)命題的思考,供讀者參考。
1? ? 以教材為藍本,深度挖掘命題
高考命題的依據(jù)雖然是考試大綱,但基本材料是教材,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文字敘述、插圖、例題、實驗等作為原型或背景,加上對隱性知識的深入挖掘或是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來開展命題。
命題思路:
案例1粵教版3-1的教材中對于回旋加速器相關知識只做了簡單的文字敘述,對回旋加速器最大速度的決定因素、運動時間、能量來源等知識點,若只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學生是很難掌握的。教學實踐證明,以相關知識點和合適的配圖命題,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命題1 如圖1是同一個粒子經(jīng)過甲、乙兩臺不同的回旋加速器的軌跡,已知兩臺加速器的最大半徑R相同,所加磁場B相同,所接高頻電源相同,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粒子在兩臺加速器中運動的初速度不同
B.粒子在兩臺加速器中運動的時間不同
C.粒子在兩臺加速器中獲得的最大速度不同
D.粒子在兩臺加速器中獲得的最大速度相同
案例2 教材中用到打點計時器的實驗有四個:“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但四個實驗對打點計時器的應用和考查的側(cè)重點不同。現(xiàn)整合、改編這四個實驗創(chuàng)設出如下新的命題,以此來考查學生對于四個實驗原理的掌握情況和學生的辨析能力。
命題2 打點計時器是實驗室中研究物體運動的必備儀器,運用它可以完成“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等實驗。
(1)如圖2,用甲、乙、丙三個實驗裝置可以完成? ? ? ? ? ? ? ? ? ? ?實驗;
(2)運用裝置丙完成“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 ? ? ? ? ?平衡摩擦阻力,完成“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 ? ? ? ?平衡摩擦阻力;(填“需要”或“不需要”)
(3)如圖丁為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若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圖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為1 mm,精確計算加速度
a=? ? ? ? ? ?(計算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則該條紙帶是完成? ? ? ? ? ? ? ? 實驗得到的。(從題干中的四個實驗中選擇)
2? ? 從學情出發(fā),借力打力命題
從學情出發(fā),以學定教是高效教學的方法之一,應用于命題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會基于一些初級經(jīng)驗,或基于對概念和規(guī)律掌握得不夠透徹而形成的一些錯誤思維定式,在做相應考題時易出錯。教師可以巧妙地依據(jù)學情設計命題,不但可以引導學生走出錯誤的思維模式,又可以推動學生深入系統(tǒng)地理解知識,即借力打力命題。
命題思路:
案例3 在水平面上靜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問題中,大部分學生都可能有水平面內(nèi)物體滑動的臨界條件只與質(zhì)量有關的錯誤認識,即輕的物體總會比重的物體先滑動的思維定式。為了幫助學生打破這一思維定式,命題時特意編制了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人但卻有一個人先滑出,意圖讓學生自主走出錯誤的思維并探尋真正的答案。
命題3 如圖3所示是深圳歡樂谷轉(zhuǎn)盤游戲的示意圖:人平躺在轉(zhuǎn)盤上且頭部盡量靠近圓盤中心隨轉(zhuǎn)盤一起轉(zhuǎn)動,當轉(zhuǎn)盤轉(zhuǎn)動較快時,人會被甩出來,滑出轉(zhuǎn)盤?,F(xiàn)有身高差異較明顯的甲、乙兩人一起體驗游戲,且兩人質(zhì)量相等。當游戲轉(zhuǎn)盤轉(zhuǎn)速加大時,有一人先滑出,則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 )
A.從隨轉(zhuǎn)盤一起轉(zhuǎn)動到滑出轉(zhuǎn)盤,整個過程中摩擦力都做負功
B.身形矮的甲會先滑出,因為他比較胖
C.身形高的乙會先滑出,因為他比較瘦
D.身形高的乙先滑出,因為他的重心點的轉(zhuǎn)動半徑較大
案例4 學生在初學衛(wèi)星運行問題時,總是會受到離心運動和一些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認為衛(wèi)星運行的半徑越大,運行速度也越大。針對學生這一問題,在網(wǎng)上搜尋“嫦娥一號”奔月過程的示意圖,在題干中明白給出“嫦娥一號”在三個不同軌道的運行周期,此題既能幫助學生自主走出錯誤的思維,也會為后續(xù)學習衛(wèi)星變軌問題做好鋪墊。
命題4 圖4是“嫦娥一號”調(diào)相軌道示意圖?!版隙鹨惶枴痹诒荚逻^程中依次變軌會經(jīng)過16小時、24小時、48小時軌道,假定“嫦娥一號”在3個軌道中都做勻速圓周運動,則可以確定(? ? ?)
A.16小時軌道的線速度是48小時軌道線速度的3倍
B.16小時軌道的角速度是48小時軌道角速度的3倍
C.在24小時軌道的“嫦娥一號”是一顆同步衛(wèi)星
D.從24小時軌道變軌到48小時軌道的過程中“嫦娥一號”的線速度先增加后減小
3? ? 基于基礎知識點,聯(lián)系生活命題
以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的物理基礎知識(例如: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牛頓運動定律、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動能定理、庫侖定律等)為核心,結(jié)合恰當?shù)纳a(chǎn)生活實例進行命題,既可以使命制的試題具有應用性和綜合性,也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即物理課程改革的方向“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命題思路:
案例5 平拋運動是高中階段一個非常典型的物理模型,而結(jié)合噴泉、子彈出槍膛、小球從水平桌面飛出等學生常見生活情境,可以使命制的試題有應用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也落實了教學三維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目標。當然,涉及實際問題時,編制試題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嚴密性和數(shù)字的科學性。
命題5 如圖是我國城市道路上常見的灑水車,若噴水口把水水平噴出,不計空氣阻力,下面哪些措施可以增大灑水車灑水覆蓋面積(省略圖示)(? ? ? ?)
A.減小噴水的質(zhì)量
B.增加噴水的質(zhì)量
C.增大噴水口的速度
D.增大噴水口離地面的高度
案例6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學會對規(guī)律的靈活應用,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編題時選用學生比較熟悉的汽車在高速路上運動的情境,不但方便命題,也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命題6 2012年為了讓全民共享交通運輸?shù)某晒瑖胰∠?座及以下小車在法定長假期間的高速公路收費,但車輛的增多也給道路的暢通增加了壓力,大批車輛擁堵在收費站前等待拿卡。若普通車輛減速前的速度為v0=108 km/h,靠近站口時以大小為a1=4 m/s2的加速度勻減速,在取卡機前停車拿卡所需時間t=12 s,然后立即以a2=6 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來的速度(假設收費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試問:
(1)車輛從減速開始到最終恢復到原來速度的過程中,花費的總時間是多少?
(2)為了緩解停車拿卡造成的擁堵問題,后實行不拿卡抬桿放行,但要求過站車輛的車速不超過vt=21.6 km/h, 從減速開始到最終恢復到原來速度的過程中,車輛比之前停車拿卡節(jié)省的時間為多少?
(3)在(2)問題中,汽車因減速和加速過站耽誤的時間至少為多少?
只要教師深入學習課程標準、深挖教材、研究學生、積極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和積累生活中的實例,就可以命制出原創(chuàng)、貼近學情、有實效性、實踐性的題目,不但使教師自己的教學更加精準、高效,也可以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學生跳出題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2.
[2]王益軍,周文良.文字表述題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探討,2006,24(11):47-48.
(欄目編輯? ? 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