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風華正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100年來,老一輩共產黨員懷抱真理、披荊斬棘、敢教日月?lián)Q新天;新時代共產黨員堅定理想、繼往開來、踐行光榮使命擔當。值此建黨百年之際,《職業(yè)》雜志特推出“技能先鋒”專題報道,分享一些大國工匠在技能領域里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等方面的感人故事,展示這些大國工匠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良好形象,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chuàng)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2019年1月,當耿家盛懷揣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榮譽證書,從北京返回云南昆明時,一下飛機的他就被一群人團團圍住,其中有同事,有相關部門的同志,還有云南省各大媒體。一行人在現(xiàn)場拉起了橫幅,歡迎耿家盛載譽歸來。
單獨面對閃光燈,同時接受多家媒體采訪,并有行人時不時“圍觀”,這讓耿家盛很緊張。
“但我更多的是自豪感,我希望能用我的影響力,讓全社會更加關注技能人才,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弘揚工匠精神的風氣?!惫⒓沂⑻寡?。
耿家盛,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明重工)車工高級技師。除此之外,耿家盛還有多重身份,黨的十九大代表、云南省委委員、云南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在這些身份中,耿家盛最知名的身份,就是一名技術過硬的工人。
匠心筑夢始于家風
耿家盛的父親耿鼎,在昆明重工發(fā)展史上是一個響當當?shù)娜宋?。他曾是公司核心技術人才,還當選過全國勞模。
受父親的影響,1980年,17歲的耿家盛考入技校讀書。畢業(yè)后,耿家盛到昆明銑床廠當了一名油漆工。兩年后,他調入昆明重機廠(現(xiàn)昆明重工),改行當了車工,從此便與磨刀結下了不解之緣。
改行之初,耿家盛頗為不適應。俗話說,三分車工,七分刀工。優(yōu)秀的車工,不僅車刀要磨得好,還得會針對特殊工件磨制專用車刀。
“每天都是磨刀,有時候甚至要磨五六個小時以上?!钡⒓沂⒍紙猿至讼聛?。
跟著師傅學了幾個月之后,耿家盛想獨立干活。一天晚上,他一人來到車間,準備好圖紙、刀子、工件,找到一臺車床,偷偷干起活來。結果因為沒有掌握技巧,把車床弄壞了。
車床是當時廠里重要的“吃飯”家伙,車床壞了,師傅們都非常著急,把耿家盛訓斥了一頓。
“又自責又不安?!惫⒓沂⒄f。不過事后,師傅們仍然把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耿家盛,對此,耿家盛心懷感激,更加勤奮地練習技術,遇到不懂的,就請教父親?!白詈玫慕虒W方法,就是父親到車間里親自做一次給我們看,這樣理論和實踐就緊密結合起來了?!?/p>
2003年6月,耿家盛通過選拔,代表昆明市參加了云南省職工技術技能大賽,并斬獲車工工種第二名。10月,耿家盛又代表云南省參加了全國職工技術技能大賽,獲得第14名。
當時,父親作為云南團的技術指導,隨團前往比賽現(xiàn)場,得知兒子名次時,一下子不高興了:“成績還應當再靠前?!?/p>
“我沒聽老師的話提前去熟悉設備,耽誤了20分鐘。若不損失這20分鐘,我至少在前10名以內?!惫⒓沂⒁差H為愧疚。事實上,這個成績已經非常不錯了。
父親的嚴格標準給耿家盛樹立了典范,指引他嚴于律己,不斷地琢磨技術、精益求精。
耿家盛家里有五口人是技術工人——父親是車工,母親是鉗工,哥哥是車工,弟弟是鉗工?!伴e暇之余,我們兄弟幾個就比拼技術,父親做裁判,指出我們的優(yōu)缺點,學習氣氛非常濃厚?!惫⒓沂⒒貞浀馈?/p>
跟隨父親的步伐,耿家盛也成為公司核心技術人才,被評為全國勞模。他的兄弟也不甘落后,弟弟耿家華在耿家盛之后,獲評第二屆昆明市名匠。
全能“刀王”造物有靈
耿家盛似乎天生就有造物的靈性。
車、鏜、銑、刨、磨,耿家盛樣樣精通,是名副其實的全能機床工。“他最牛的時候,利用切削工件的時間差,一個人可以同時開3臺車床,加工不同的零件。這樣,他的工作效率就比普通車工至少高出3到4倍?!蓖略u價道。
多年來,耿家盛磨過數(shù)以千計的車刀,每把車刀都靠手工在砂輪機上打磨,雙手磨起血泡,結成厚繭。他還練就了一手磨刀絕技,能針對加工工件的材質和形狀,磨出自己所需的專用車刀,使用壽命更長,車削出來的工件精度更高。
耿家盛磨制出一種高硬度、高韌性的難切削材料機加工刀片,在加工軋機的關鍵部件——軋輥時,可連續(xù)切削11個小時不更換,為企業(yè)軋機產品年銷售近億元奠定了技術基礎。
在132HC塔機生產任務中,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制作了4件雙“V”形鐵,將主弦桿摞起來,用鏜床加工,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加工塑料擠出絲桿時,耿家盛制作了大型跟刀架,采用分段加工、逐步切入的方法,使底徑的表面粗糙度達到1.6,為企業(yè)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他設計的高硬度合金堆焊機加工刀片,把拉絲機上的核心部件——薄壁卷筒的跳動誤差從0.1毫米縮小到0.05毫米之內,優(yōu)于技術設計要求,解決了行業(yè)中拉絲機卷筒跳動誤差大引起的拉絲產品粗細不均的技術難題,使拉絲機成為企業(yè)的拳頭產品,銷往海內外。
大膽跨界助推轉型
從工業(yè)機械到環(huán)保廁所,并把環(huán)保廁所帶進中國——南亞博覽會,耿家盛把跨界精神演繹到極致。
2016年,轉型中的昆明重工與一家民企達成合作,共同研發(fā)一款環(huán)保廁所。在企業(yè)轉型之初,耿家盛大膽跨界,帶領團隊成員從零基礎學起。
“這次跨界跨得太大了。以前我們主要和鋼鐵打交道,現(xiàn)在我們做環(huán)保廁所,依托的主要是生物降解技術,是完全陌生的領域。”一開始,耿家盛和他的團隊感到焦頭爛額。
遇到陌生術語就查資料,實在不懂就向人請教,耿家盛和他的團隊熬了無數(shù)個通宵之后,終于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了。在只有原理圖,沒有設計圖的情況下,團隊僅用3個月就完成新產品——環(huán)保廁所試制,獲得云南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成果獎金獎。
耿家盛并不滿足于此。在企業(yè)的支持下,他對廁所不斷改良完善,如今,環(huán)保廁所已經發(fā)展到了第四代。雖然還有很多性能上的問題亟待攻克,但耿家盛樂此不疲,一直走在創(chuàng)新的路上。
言傳身教傳承絕技
2012年,耿家盛工作室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授予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獎勵了10萬元工作經費。依托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耿家盛傳技帶徒,將傳承絕技的大師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他自學CAD制圖運用,帶領工作室成員先后完成產品工藝編制和圖紙改進500余項,改進400余項零件生產工藝。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工作室成員每月開展一次“傳絕技”交流活動,將一身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使最頂尖的技術得以傳承。
耿家盛受邀在省內各高校、各地州、國內同行中授課100余場,聽眾達兩萬余人次。他言傳身教,親手帶徒,所帶的徒弟榮獲首屆云嶺技能大師、首屆云嶺工匠等榮譽稱號,新產品研發(fā)團隊獲得“云南省青年文明號”稱號,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頂梁柱,為企業(yè)的開拓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老老實實學技術,踏踏實實往前走,做人就要做師傅那樣的人?!蓖降荞R自輝這樣說。
30多年來,耿家盛以他的執(zhí)著與堅守,詮釋著工匠精神;以他的精致與精細,演繹出云嶺“一把刀”的傳奇。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