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利用師生互動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的方法:通過師問生答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通過師生合作梳理文本。
【關鍵詞】師生互動 閱讀教學質量 《兩莖燈草》 教學片段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1-0078-0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教材文本進行深入對話、討論的過程。教師要在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學習反應和認知體驗,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獲取新的知識,提升文化修養(yǎng)?!秲汕o燈草》是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物描寫一組》中的第三篇文章,它節(jié)選自清代諷刺小說的典范——《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代表作品。《儒林外史》塑造了嚴監(jiān)生這個吝嗇、守財?shù)牡湫腿宋镄蜗??!秲汕o燈草》描寫了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情景,被譽為人物描寫的“千古絕唱”。教材編者希望學生通過對《兩莖燈草》這篇課文的學習,達成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嘗試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下面,筆者以《兩莖燈草》教學為例,探索在師生互動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通過師問生答激發(fā)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指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碧釂柌粌H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且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的有效互動手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促進和形成師生互動,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在師生互動中強化情感體驗,最終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教學片段1】
師:《兩莖燈草》一文選自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它是一篇古代白話文,與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和用語習慣不太一樣。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朗讀。在朗讀過程中,請注意思考以下問題。(如圖1)
師:同學們,剛才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思考過老師提出的問題?請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生1:我圈出了“監(jiān)”“侄”“喉”“嚨”“痰”“揩”這幾個生字,因為我不清楚它們的讀音和意思。
生2:我是這樣連線的——
生3:我找出了兩個通假字:(1)到了中秋已后,醫(yī)家都不下藥了?!耙选蓖ā耙浴保押骩]以后。(2)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澳恰蓖ā澳摹保抢颷]哪里。
生4:這篇幅課文主要講述嚴監(jiān)生臨死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覺得費油,伸著兩個指頭不肯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一莖,才斷氣的故事。
師:朗讀完課文,你對嚴監(jiān)生有什么樣的初步印象?
生1:嚴監(jiān)生非常節(jié)儉。
生2:嚴監(jiān)生非常吝嗇。
師:嚴監(jiān)生到底是一個節(jié)儉的人還是一個吝嗇的人?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嚴監(jiān)生。
在閱讀教學之前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明確閱讀方向。在學生朗讀后教師通過師生問答、應和互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走向深度閱讀。
二、通過師生合作梳理文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承擔點撥者、引領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币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合作者的心態(tài),圍繞著教學目標,與學生積極互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和文本架構。
(一)師生合作互動,分析人物形象
俗話說:“小說的人物就是小說的靈魂?!痹凇度辶滞馐贰芬粫校瑓蔷磋飨壬ㄟ^刻畫眾多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來諷刺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敗。嚴監(jiān)生是吳敬梓先生筆下吝嗇、守財?shù)牡湫腿宋镄蜗?,分析、體會該人物形象可以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小說的思想感情。
【教學片段2】
師:要想知道嚴監(jiān)生到底是一個節(jié)儉的人還是一個吝嗇的人,我們首先要了解“節(jié)儉”和“吝嗇”的含意是什么。同學們,誰可以幫助老師解釋這兩個詞語的具體含意?(學生紛紛查閱字典)
生1:我查到“節(jié)儉”的含意是:生活花銷有節(jié)制,不大手大腳,不鋪張浪費。
生2:我查到“吝嗇”的含意是:對自己的財產(chǎn)過分看重,該花的不花,該用的東西也舍不得用。
師:明白了“節(jié)儉”和“吝嗇”的含意,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嚴監(jiān)生的家境如何。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可以體現(xiàn)嚴監(jiān)生的家境的詞語。
生1:嚴監(jiān)生生病后,家里可以請得起“郎中”“醫(yī)家”,說明家里是有錢的。
生2:嚴監(jiān)生家里請了“管莊的家人”和“奶媽”,說明家里是富裕的。
師:同學們說對了,嚴監(jiān)生的家境是富裕的。在《儒林外史》一書中,吳敬梓先生是這樣描述嚴監(jiān)生的家境。(如圖2)
師:一兩銀子≈600元人民幣,十萬兩銀子≈6千萬元人民幣,嚴監(jiān)生家里有十多萬兩銀子,可以稱得上大富豪了。而一兩銀子=十文錢,一文錢可以買兩大捆燈草,一盞燈一莖燈草一個晚上的燈油只花2毛錢。嚴監(jiān)生臨死前站了一屋子的人就點了一盞燈,可他連一莖燈草2毛錢的燈油都不舍得用。對照一下“節(jié)儉”和“吝嗇”的含意,同學們應該知道嚴監(jiān)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異口同聲)嚴監(jiān)生是一個吝嗇的人。
通過師生合作互動,學生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和教師一起分析課文人物形象,加深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提高了分析理解能力。
(二)師生合作互動,梳理課文脈絡
梳理課文脈絡簡單來說就是厘清課文的順序和層次。梳理課文脈絡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課文情節(jié),理解作者的寫作意思,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師生合作互動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課文脈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片段3】
師:通過朗讀,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兩莖燈草》這篇課文描述了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情景。請同學們找出描寫他臨死前狀態(tài)的句子,體會他的狀態(tài)。
生1:“嚴監(jiān)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說明他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
生2:“到中秋已后,醫(yī)家都不下藥了”,說明他已經(jīng)病入膏肓。
生3:“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說明他差不多陽壽已盡。
生4:“嚴監(jiān)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說明他已經(jīng)朝不保夕。
師: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狀態(tài)就是奄奄一息、病入膏肓、陽壽已盡、朝不保夕,但是為什么他“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呢?從這個“總”字你體會到什么呢?
生1:體會到他心里還有牽掛。
生2:說明他有強烈的未了的心愿。
師:嚴監(jiān)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引發(fā)了屋里人怎樣的猜測?嚴監(jiān)生又有怎樣的反應?請同學們找出相關語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師生共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合作完成了表格。如表1)
師: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嚴監(jiān)生的標志性動作是什么?
生1:嚴監(jiān)生的標志性動作是“伸著兩個指頭”。
師:嚴監(jiān)生臨死前“伸著兩個指頭”,惦記的不是兩個親人,不是兩筆銀子,不是兩位舅爺,而是燈盞里兩莖微不足道的燈草。這充分印證了嚴監(jiān)生是一個愛財勝過愛命的守財奴、吝嗇鬼。
師生合作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成為梳理課文脈絡的參與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和思想內涵的理解。
(三)師生合作互動,學習課文的謀篇布局
謀篇布局就是對文章的結構、組織等做整體謀劃,先寫什么,再寫什么,讓文章各部分形成層次清晰的有機整體。教師可以和學生合作互動,分析課文布局的精妙,讓學生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片段4】
師:我們是從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標志性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中讀懂了他守財、吝嗇的性格。假設作者沒有描寫大侄子、二侄子、奶媽的猜測,直接讓趙氏公布答案,會怎樣呢?
生1:假如課文去掉大侄子、二侄子、奶媽的猜測,文章就會干癟、無趣。
師:這就是作者謀篇布局精妙之處。作者通過描寫大侄子、二侄子、奶媽的猜測,在情節(jié)上層層鋪墊,設下伏筆,不斷設置懸念,讓故事一波三折,直到最后才通過趙氏揭開讓人意外的謎底。文章運用對比、側面烘托等手法,使嚴監(jiān)生守財奴、吝嗇鬼的形象更加豐滿,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們知道如何描寫、刻畫人物了嗎?
生2:設置特定的情境。《兩莖燈草》就是以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情境作為特定背景。
生3:反復描寫一個標志性的動作。課文中反復描寫了嚴監(jiān)生的標志性動作“伸著兩個指頭”。
生4:設置懸念,結局令人意外。作者通過描寫大侄子、二侄子、奶媽的猜測,在情節(jié)上層層設置懸念,可是謎底竟然是“兩莖燈草”,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師:同學們,請你們運用剛剛掌握的描寫人物的方法,試著寫一寫自己觀察過的特點鮮明的一個人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寫作時“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教師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中精妙的謀篇布局,使學生在寫作時對文章的組織、結構進行整體謀劃,寫出一篇結構完整、富有表現(xiàn)力的習作。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的認識結構得到發(fā)展。可見,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點燃學習熱情,激活學習思維,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內涵,獲取新的知識,最終達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瑞士)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M].王憲細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作者簡介】溫科玲(1982— ),女,壯族,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防城港市防城區(qū)江山鎮(zhèn)中心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