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黨需要我,我就要發(fā)好光和熱”他回憶起那段歲月,沒有感嘆工作危險不危險而是風輕云淡地說:“組織上讓干什么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p>
藍天野(1927- ),原名王潤森,漢族,河北饒陽人,1945年9月23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榮獲“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全國德藝雙馨獎·終身成就獎”和“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稱號。2021年6月29日榮獲“七一勛章”。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作為戲劇界唯一的代表,滿頭銀發(fā)的藍天野一身正裝,被攙扶著緩步上臺,眼含熱淚、神情莊重地接過了這枚象征至高榮譽的勛章。他是創(chuàng)建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的元老,從藝70多年,皓首丹心,初衷不改,創(chuàng)作了大批戲劇經(jīng)典,培養(yǎng)了許多后備人才。鮮為人知的是,早在抗戰(zhàn)末期,他已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
“1944年冬天,蘇民拉著我,說咱們一塊演個話劇”
1927年,出生在河北饒陽的藍天野,剛剛滿月就隨家人遷到了北平。因為家道殷實,他受到了不錯的教育。他經(jīng)常跟著母親在戲班子里聽戲,耳濡目染下,藍天野漸漸愛上了京劇。
1944年,藍天野考入北平藝專,一同考入的還有小他一歲的高中同學蘇民。蘇民原名濮思荀,是著名演員濮存昕的父親,也是日后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第一代演員與導演。
“1944年冬天,蘇民拉著我,說咱們一塊演個話劇?!睋?jù)藍天野介紹,那時抗日戰(zhàn)爭步入尾聲,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長,而話劇的表演形式,就具有強烈的鼓舞性,也是最具感染力的。加上藍天野對話劇也很感興趣,便答應出演,只不過他沒想到這一演就是幾十年。
解放后,藍天野所在的華大文工二團改編為中央戲劇學院話劇團,到了1952年,新中國百業(yè)待興,屬于人民的專業(yè)文藝院團逐步開始籌建,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以下簡稱北京人藝)應運而生。他成為了人藝的建院成員。建院初期,北京人藝的很多演員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們都積累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
“北京人藝建院后,很長時間沒有排戲,第一件事就是全院分成四個大組,下去體驗生活?!彼{天野回憶道,1953年夏天他們?nèi)ソ紖^(qū)演出,晚上演戲,白天幫老鄉(xiāng)收麥子。后來,體驗生活也成為北京人藝的特色之一。藍天野拿曾文清一角舉例,曾文清會畫畫、寫詩,還養(yǎng)鴿子。為了接近這個角色,他還專門去請教,怎么把鴿子拿在手里,它既不動,又讓它舒服。
北京人藝1958年排演了話劇《茶館》,劇本剛出爐的時候,老舍先生興奮地給當時人藝的演職人員朗讀劇本,凡是從事舞臺專業(yè)的人員全都去聽了。當時老舍先生投入的狀態(tài),讓藍天野記憶猶新。他回憶說:“老舍先生念劇本,可說是繪聲繪色。他當時一邊念一邊就給你講,為什么這個人出場是這樣,這兩個人的形體應該是怎么樣的。其實一般清末的人,形體是什么樣子,我們大概心里是清楚的。但是老舍先生講出來,感覺就不一樣,不同身份的人形體是有細微的差別的?!?/p>
藍天野被分配到的角色是秦二爺,他立即開始了深入北京城平民生活的體驗,三教九流之眾,引車賣漿之徒,他們身上都有可以吸取的營養(yǎng),藍天野不斷豐富自己的角色人物小傳,琢磨表演的細節(jié)。
“組織上讓干什么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
戲劇是藍天野一生鐘愛的事業(yè),一個個作品,一個個角色為他的生命賦予光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jīng)最愛的是繪畫,走上戲劇這一行其實是為了做好黨的工作?!拔疫@一輩子都聽黨的話?!彼{天野說起自己的經(jīng)歷常常會這么說。
1945年,藍天野在國立北平藝專學習繪畫。6年前離家出走的三姐石梅為了迎接抗戰(zhàn)勝利突然從解放區(qū)回到北平,在中共華北局晉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務是在大城市發(fā)展地下黨的力量。藍天野家成為北平地下黨的一個聯(lián)絡點。
藍天野在石梅身邊接觸到革命思想,在石梅的影響和帶領下開始參加革命工作。因為從小生活在淪陷區(qū),藍天野經(jīng)歷過日本帝國主義軍國統(tǒng)治下老百姓的悲慘生活。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和石梅對解放區(qū)的介紹讓他更愿意接受革命思想,愿意為黨工作。
“那時候我還太年輕,什么也做不了。”藍天野說,當時18歲的他做不了太多工作。石梅用短波收音機收聽解放區(qū)電臺的信息并記錄,藍天野則負責刻蠟板、油印宣傳資料,石梅再拿去散發(fā)。除了進行抗日宣傳工作,藍天野還成為北平地下黨的交通員。他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從西直門到西山,把淪陷區(qū)的物資和文件送給解放區(qū)的同志,又從那里拿回給北平地下黨工作人員的各種物資。
他回憶起那段歲月,沒有感嘆工作危險不危險,而是風輕云淡地說:“組織上讓干什么干什么,黨怎么決定我就怎么做。”就連藍天野這個名字也是聽黨的話改的。從北京轉(zhuǎn)移到解放區(qū)的路上,為了安全組織上臨時要求改名字,他就將原名王潤森改為藍天野,并一直用了下來。
看到他逐漸成熟起來,石梅開始讓他做更多黨的宣傳工作,并介紹他入黨。雖然沒有儀式,沒有宣誓,但藍天野至今清清楚楚記得那個日子——1945年9月23日?!熬拖袢藭浀米约旱纳?,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
解放前,藍天野在演劇二隊,明面上是屬于國民黨,但是實際上是由中共地下黨領導的。由于是軍隊編制,他當時身穿國民黨少校軍官的制服,給當時的工作帶來很多方便。他借此掩護向解放區(qū)傳遞文件和物資,還護送一些進步人士到解放區(qū)。
1948年白色恐怖加劇,國民黨特務加緊了對演劇二隊的監(jiān)視。華北局晉察冀城市工作部來人,傳達中央指示,讓演劇二隊立即撤退。此時,國民黨派來一個姓董的新隊長,藍天野等人研究了一個對付他的策略?!拔覀兙蛯Χ犻L說,您剛來給大家謀點福利吧,過中秋節(jié)放三天假吧,放完假之后咱們好好干。董隊長一聽就同意了。”就這樣,從第一天開始,每天走一撥人,不走的就陪著董隊長打牌。到了第四天該上班了,演劇二隊的人都走光了。
“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要德藝雙馨,永遠是德在第一位”
1949年10月1日,作為開國大典“蘇聯(lián)文化代表團”接待組成員,22歲的藍天野不僅親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開國大典,還在當晚“蘇聯(lián)紅軍歌舞團”獻上的開國慶典演出中第一次近距離見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貞浧甬敃r的情景,藍天野由衷地表示:“新舊社會的不同,現(xiàn)在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而我是經(jīng)歷了幾個時期的。經(jīng)歷過軍閥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還在淪陷區(qū)嘗過當亡國奴的滋味,所以我知道舊中國是什么樣。我知道為什么解放軍、共產(chǎn)黨能勝利,國民黨會失敗,這有必然的原因?!?/p>
1987年,年滿60歲的藍天野因病從北京人藝離休,此后20多年,他離開了話劇舞臺。離休后,他仍心系話劇事業(yè),堅持多年來為青年演職人員講授劇院傳統(tǒng)、戲劇表演理論和技巧。接受過他教學指導的有童超、狄辛、林連昆、宋丹丹、濮存昕等眾多藝術(shù)家。
2011年,為慶祝建黨90周年,已經(jīng)闊別話劇舞臺許多年的藍天野進入劇組,重排獻禮劇目《家》。他說:“這么多年沒登臺了,當時心里的確有些忐忑,但只要劇院需要,我就要發(fā)好光和熱?!痹谂啪毱陂g,藍天野不慎摔傷,造成手指骨折,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钡诙?,依舊堅持帶傷出現(xiàn)在排練現(xiàn)場。這一年,他已經(jīng)84歲了。
北京人藝優(yōu)秀導演唐燁回憶,2012年,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并紀念建院60周年,北京人藝創(chuàng)排了現(xiàn)實題材大戲《甲子園》,藍天野受邀擔任該劇藝術(shù)總監(jiān),言傳身教啟迪青年演員特別是剛?cè)朐旱男卵輪T。當年每天9時30分排練,藍天野總會比所有人早到15分鐘,充滿儀式感地沏好茶,打開劇本提前準備當天需要排練的內(nèi)容,并等著大家的到來。哪怕他自己對人物有一些新的想法,他也會跟導演商量:“導演,有個地方我想調(diào)整一下,你看可以嗎?”作為一名早已是德高望重的藝術(shù)家,他始終帶著探討的態(tài)度來進行創(chuàng)作。
藍天野曾多次提到,要在舞臺上、熒屏上塑造出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表演方法很重要,但是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文化修養(yǎng)和生活積累。他堅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無論角色大小,一上舞臺,就有義務塑造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演《茶館》時,曾有一個觀眾的評價讓藍天野印象深刻,他說:“看了你們的戲,我才知道革命為什么發(fā)生?!彼{天野說,這比夸他們演得好更高興。觀眾看了戲能有所思考,這讓他感覺到,演員這個職業(yè)是有意義的。
藍天野認為,演戲演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養(yǎng)。他曾對年輕的演員們說:“做演員要在生活中培養(yǎng)廣泛的愛好,但不要玩物喪志;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要德藝雙馨,永遠是德在第一位。”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藍天野熱心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北京人藝老干部處副處長楊桂芬說,藍天野老師平時吃的用的都很簡單,但每年的“共產(chǎn)黨員獻愛心”捐獻活動他都踴躍參與;無論是汶川地震,還是青海玉樹地震,都捐款數(shù)千元;他還將自己的畫作義賣,所得款項全部用于救治唇腭裂兒童;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災害”發(fā)生后,他第一時間捐款2萬元;2014年,得知“南鑼鼓巷戲劇節(jié)”因資金短缺面臨困境時,當場捐出3萬元,熱切關心和扶持民營戲劇演出。
兢兢業(yè)業(yè),不圖名利,盡職盡責,無私奉獻,藍天野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藍天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我特別激動,趕上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代,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參與進去,能為黨的文藝事業(yè)多做一點事?!?/p>
藍天野如今已94歲高齡仍活躍在話劇舞臺,成為中國話劇界的楷模。他說:“只要黨需要我、觀眾需要我,我就要發(fā)好光和熱?!?/p>
(責編/彭思貝 責校/李志琛、陳小婷? 來源/《“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為黨和人民發(fā)好光和熱》,郭冠華、劉微/文,人民網(wǎng)2021年6月30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