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之前發(fā)布的《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隨著5G、AI及移動互聯(lián)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視頻已全面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著我們與世界的連接方式、溝通形式和融合態(tài)勢,而2020年也成為了“視頻社會化元年”,“電商直播”與“視頻生產(chǎn)”成為當(dāng)下互聯(lián)網(wǎng)中兩大重要的增長點。普通人也擁有了通過視頻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機會,視頻的信息與傳播技術(shù)整體提升了社會的“可見度”。回到DIY話題上,越來越多的玩家在裝機時也開始考慮主機的視頻剪輯能力,那么作為剪輯關(guān)鍵組件的CPU該如何選擇呢?
對于有視頻剪輯方面需求的玩家來說,處理器是DIY方案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其性能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剪輯效率。目前主流的DIY方案大多以6核以上處理器為主,如果有更高的4K視頻剪輯需求的話,那么更高端的8核及以上處理器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如果玩家選擇Intel平臺,那么旗艦級的酷睿i9 11900K也只有8核心16線程,與之規(guī)格相似的AMD處理器則是銳龍7 5800X,這兩款處理器也是當(dāng)下玩家們考慮較多的中高端處理器。我們先來看看這兩款處理器在規(guī)格方面的差異。
Intel酷睿i9 11900K依然采用了14nm工藝,從上代的10核心縮減為了8核心,DIE的面積有所增加,功耗方面的問題有些不容樂觀,雖然其TPD僅為125 W,但實際上這只是保守的默認狀態(tài),在這個功耗設(shè)置下,11900K并不能發(fā)揮全部的性能。而在開啟ABT技術(shù)和各品牌主板中的多核心增強功能后,它的滿載功耗可以輕松超過270 W。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360一體式水冷都很難壓制住滿載的11900K。反觀AMD銳龍7 5800X方面則輕松得多,由于采用了7nm先進工藝,它的默認滿載功耗可以很標(biāo)準(zhǔn)地控制在105 W水平,即使超頻狀態(tài)下也可以很好地控制在140 W左右,搭配一款主流水冷或者200元級風(fēng)冷就能很好釋放其全部性能。
酷睿i9 11900K和銳龍7 5800X都同為8核心16線程的處理器,但我們都知道,在多線程技術(shù)方面,Intel的超線程技術(shù)的效率不如AMD的SMT同步多線程技術(shù),在單核性能接近的情況下,同樣核心數(shù)的Intel處理器在多線程的表現(xiàn)上是無法超過AMD處理器的。雖然酷睿i9 11900K的單核心性能較強,但受困于較高功耗和溫度,多線程的性能發(fā)揮有一點欠缺。從基準(zhǔn)測試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雖然R7 5800X在單線程測試中略弱于11900K,但在多線程方面卻是可以小勝11900K的。
在大家關(guān)心的價格方面,AMD銳龍7 5800X國行價格3199元,剛剛過去的6·18促銷更是降到了3000元以下。即使是現(xiàn)在,搭配主流B550主板的板U套裝在3500元左右就能入手,價格很香。而Intel酷睿i9 11900K國行首發(fā)價高達4699元,目前的價格更是上漲到了4999元以上,配套的Z590主板最低也要1100元以上,這個價格相信已經(jīng)和性價比沒什么關(guān)系,需要信仰足夠強大的粉絲才會購買了。
總而言之,從規(guī)格來看,采用7nm工藝的AMD銳龍7 5800X似乎并沒有從來勢洶洶的Intel酷睿i9 11900K那里感受到什么壓力,接下來就看看實際測試PK的情況吧。
我們使用PugetSystems的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腳本來檢測和對比酷睿i9 11900K與AMD銳龍7 5800X在Premiere Pro中的表現(xiàn)。該測試很好地覆蓋了處理器的單核心和多核心方面的性能對比,同時也能很好地反映搭載了這兩款處理器的整機的剪輯性能。
從測試來看,搭載了AMD銳龍7 5800X的主機得分比搭載酷睿i9 11900K的主機高出了3%,由于其他配置一致,所以可以得出差距皆來自處理器,能夠很明顯地看出銳龍7 5800X的剪輯性能是強于11900K的。在這里,除了多核心性能和AMD同步多線程技術(shù)表現(xiàn)較好外,銳龍7 5800X的32MB超大三級緩存也是功不可沒的。
視頻剪輯不可避免地也會有圖片處理的相關(guān)操作。我們也通過PugetSystems的PugetBench for Photoshop腳本來檢測和對比酷睿i9 11900K與AMD銳龍7 5800X在Photoshop中的表現(xiàn)。和Premiere Pro不同的是,Photoshop更看重處理器的單核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