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美育政策的百年流變與當代啟思

      2021-08-27 09:16劉國權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以文化人中國共產黨

      [摘 要]中國共產黨的美育政策因革命形勢、社會發(fā)展、教育方針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1921—1949年時期,立足于服務革命、服務工農兵,積極開展美育;1949—1978年時期,著眼于政治工作需要,審慎對待美育;1978—2012年時期,致力于“四有”新人的培養(yǎng)而重視強化美育;2012年至今,錨定于美好生活的實現(xiàn)和美麗中國建設而全面發(fā)展美育。黨的美育政策的百年流變對于當代美育建設具有重要指導價值和啟示意義。繼續(xù)破解“五化”的桎梏,才能實現(xiàn)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美育方針政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4-0001-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0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美育工作,著眼于人的“按照美的規(guī)律建造”、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實現(xiàn)和“美麗中國”建設,強調要加強美育工作,提升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與中華審美風范。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求美、尚美、崇美的民族??酌虾搿袄锶蕿槊馈薄俺鋵嵵^美”之德行、老莊尋“天地大美”“至美至樂”之真樸,近現(xiàn)代王國維倡“情育”、蔡元培舉“五育”、魯迅彰“美化天物”。在中華大地上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潤中孕育而生的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為國家和民族立“生成”之大德、樹“合和”之大人、成“中和”之大美的使命和任務[1]。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美育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華美育精神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立足國情、把握規(guī)律,推進美育方針政策逐步走向完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美育發(fā)展道路,使人的全面自我占有和全面自由發(fā)展成為現(xiàn)實,為人類由“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一、1921—1949年: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感召“革命者”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確立了推翻剝削統(tǒng)治、消滅階級區(qū)分、廢除私有制和組織工農兵的目標,并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將該目標落實為具體的革命綱領[2]。由此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的一切政策和革命行動都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實現(xiàn)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為目標。這就決定了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政策以培養(yǎng)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參與者、支持者為目的。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李大釗既是黨的早期領導人,又是中國現(xiàn)代新美術革命的先行者、推動者。他們二人以美術革新推動政治變革,帶領“中國早期共產黨人以美育扛起了民族思想革命的大旗”[3]。毛澤東同志作為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和書法家,對美育價值功能的認識更加深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銜接、革命現(xiàn)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美育實施原則,對美育的革命性、實踐性、民族性、普及性提出了要求,并對理想美育人、情感美育人、文藝美育人、多樣美育人等發(fā)出了系列工作指示和具體的指導[4]。

      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對在美育過程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革新人民群眾思想、點燃人民群眾革命熱情的功能作用有著充分認識,所以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美育政策,用以培育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和廣泛的無產階級革命擁護者。蘇區(qū)建設時期,黨的美育政策凸顯了宣傳屬性,設教育部、藝術局等機構主管俱樂部、報刊、博物館,組織劇團展演、巡回演講及其他文藝活動,并在軍隊中通過廣泛設置俱樂部以對士兵進行娛樂教育。在1929年的古田會議上,黨第一次提出了“文藝是宣傳手段、文藝為革命斗爭服務”的文藝工作方針,指引著蘇區(qū)文藝的蓬勃開展[5]。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為中國文藝和中國美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使命任務、目標取向定下了總基調: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協(xié)助革命工作、革命斗爭和民族解放[6]。在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全黨上下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把美育視為有力的思想武器,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進行宣傳弘揚,對社會風氣和社會現(xiàn)實開展批判改造。這一時期,黨的文藝思想、方針、政策、制度較為系統(tǒng),美育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歌劇《白毛女》、小說《暴風驟雨》、詩歌《王貴和李香香》、歌曲《東方紅》等一大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集中涌現(xiàn)。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結合國家局勢和革命形勢,以東北為文藝基地和美育重鎮(zhèn),組織開展面向全國的文藝活動、美育活動[7]。如將魯藝遷至黑龍江地區(qū)繼續(xù)培育藝術人才,設立東北書店,面向全國解放區(qū)大量發(fā)行革命讀物,組建文工團赴全國各地工廠、農村、學校、部隊進行宣傳教育和文藝展演。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美育政策和美育工作向處于“兩種命運、兩個前途”斗爭旋渦中的中國人民傳播了真理、教育思想,起到了指引方向、凝聚心力的積極作用,堅定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徹底推翻“三座大山”、實現(xiàn)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信心與決心。

      二、1949—1978年:為社會主義改造和鞏固革命成果培育了“社會主義勞動者”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教育重任在肩。面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鞏固革命成果的艱巨任務,毛澤東同志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工作,指出新中國實行無產階級新文化的教育,用文化教育工作提高群眾的政治和文化水平對于發(fā)展國民經濟極其重要;就培養(yǎng)“新后代”“新主人”“共產主義新人”提出了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三好”教育目標,強調教育要兼顧青年的工作、學習和娛樂、體育、休息等各個方面[8]。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育始終作為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位列于國家教育政策之中。如1951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1952年教育部施行的《小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1955年召開的全國文化教育工作會議、1955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發(fā)展教育方針的報告》等,都明確提出通過德智體美并育,促進青年一代(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957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發(fā)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談到知識分子問題時只提及了德智體三育,沒有提及美育,標志著美育開始淡出國家政策。但要注意的是,未提及美育并不意味著否認美育,講話仍然強調要在斗爭中追求“真的、善的、美的東西”。講話發(fā)表前,教育界圍繞“全面發(fā)展”“均衡發(fā)展”和“因材施教”,“三育說”“四育說”“五育說”和“六育說”,以及德智體美育的順序問題展開過長達數(shù)月的討論,《人民教育》等報刊開設了專欄發(fā)表有關文章和介紹討論盛況[9]。在討論中,就有一些教育家認為美育應包含在德育之中[10]。作為《人民教育》的創(chuàng)刊號題詞人和長期關注者[11],毛澤東同志對這次討論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當時“思想政治工作減弱”的偏向和“馬克思主義不那么行時”的情況,對教育方針進行了闡述。講話發(fā)表后,周恩來同志在北京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大會上談到,一些學者在學術研究中,都從育德視角對革命文藝和美育的功能作用進行了闡述。從“三育”方針提出的前因后果來看,美育并非被“取消”,而是被“包含”在德育之中,協(xié)助德育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李嵐清同志曾對此指出,建國初期從“五育”回到“三育”,不是認為美育不重要,而是把美育作為德育的一部分,提高了美育的地位[12]。但不可否認的是,1957年講話之后,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由有到弱、逐漸降低,因經常被擠壓、被忽略而陷入發(fā)展的停滯階段;1966年“文革”開始后,美和美育更是被“造反派”稱為封資修的“專屬物”“破爛”,成為學術研究“禁區(qū)”和人們談之色變的“毒草”。美育被取消、被剝奪的影響和后果是慘痛的,導致今天的美育在“五育”中仍屬于薄弱的一環(huán)。

      三、1978—2012年:為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造就“社會主義新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讓美育的命運出現(xiàn)了轉折,一批美學家和美育工作者開始呼吁美育的獨立地位和特殊價值,推動美育重回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如1980年第一屆全國美學大會召開后,朱光潛、洪毅然等就向黨中央呈遞了聯(lián)名信,建議在教育方針中恢復美育的地位。1981年元月,湖南人民出版社主辦的《美育》雜志創(chuàng)刊,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播發(fā)了消息,國家新聞出版局也發(fā)布了簡報,在社會上引發(fā)熱烈反響[13]。隨著撥亂反正和思想解放的持續(xù)深入,美育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1981年2月,全國總工會等9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議》,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五講四美”之風潮;1982年通過的《憲法》在“德、智、體”后加上了“等方面”;1983年,中央與各省市區(qū)成立“五講四美三熱愛”委員會;1984年,全國首屆美育座談會在湖南省召開;1985年,呂驥、賀綠汀等37位音樂界人士聯(lián)名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在教育工作方針、政策、法令中確定美育地位”的建議。在學界的努力下與人民的期盼中,美育于1986年先后進入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七五計劃”和《義務教育法》,與德育、智育、體育并立,標志著被忽視了近30年的美育再次回到了國家教育方針;1986年底,原國家教委又成立了藝術教育委員會,專門負責各級各類學校教學改革中的美育工作。此后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guī)劃(1989—2000年)》、國家教委工作會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教育法》、黨的十五大、《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黨和國家重要會議、法規(guī)、文件中,或者將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等并列,或者在德智體后增加了“美”或“等”字,進一步證明美育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暫時而是長期地回歸到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之中。

      1999年是我國當代美育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從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目標出發(fā),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實現(xiàn)德智體美四育在教育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統(tǒng)一、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指出美育在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助益智力開發(fā)、促進全面發(fā)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新中國歷史上首次對高校美育的實施進行了具體工作部署[14]。隨后黨的十六大、《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年)》、黨的十七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等重要會議、文件,也都立足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充滿生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對“四育”并舉或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行了強調。

      這一時期,美育在教育方針中的回歸和在教育政策中的不斷強化,從根本上得益于黨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教育工作認識的不斷深化,以及建設、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社會主義新人”的現(xiàn)實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后,鄧小平同志在1980年《關于目前形勢與任務》的報告中,肯定了第四次文代會用“文藝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取代“文藝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提法,為美育擺脫德育的附庸身份、找回其在教育中的獨立性價值提供了根本思想保障。這次會議上,鄧小平同志還提出了“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人去奮斗”“主要是靠人”“人的因素重要”[15],為教育的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夯實了基礎。1987年“四有”新人的提出,及此后黨和國家系列政策文件中用“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取代“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表述,“更加凸顯了新時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這一中心和主題,以及對人才政治素質的更高要求……充分體現(xiàn)了黨對新形勢下人才培養(yǎng)的認識已日趨成熟”[16]。江澤民同志于2000年發(fā)表的《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胡錦濤同志在2010年新世紀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先后提出了“正確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堅持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的統(tǒng)一”等重要論述,進一步拓展了社會主義新人理論的內涵與外延。

      四、2012年至今: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培養(yǎng)“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新中國從落后于時代、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人民群眾從溫飽不足、小康富裕到對美好生活懷有更多向往,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有了新的目標使命”“面臨新的機遇挑戰(zhàn)”“需要新的變革創(chuàng)造”[17]。立足于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著眼于“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钡臍v史任務,堅定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追求目標,習近平同志于2012年提出了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睘榛緝群摹爸袊鴫簟?,闡釋了以“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具體表征的“美好生活”,并以“兩山”理論、“生命共同體”理念等生態(tài)文明思想不斷推進著“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中國夢、美好生活和美麗中國的實現(xiàn),需要“青年一代跑出更好的成績”[18],也“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19]。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擔當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教育培養(yǎng)工作,持續(xù)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同志對美育的特殊性質、獨特作用、教育功能和時代價值有著極為科學的把握和十分深刻的認識,所以在要求“五育”并舉、相融、共生的基礎上,尤其強調美育的改進與加強。如在2014年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對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價值意義,優(yōu)秀作品的內涵標準,社會主義文藝的創(chuàng)造導向、靈魂內核和領導保障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這次會議是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后,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核心就文藝工作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對于新中國的文藝工作、美育工作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性的意義。會議上提出的“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zhàn)勝丑惡”“堅守文藝的審美理想、保持文藝的獨立價值”“讓人們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等重要論述,對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美育工作者賦予了更多使命與責任,也指明了前行方向和具體進路。又如,習近平同志在2018年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明確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在同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習近平同志關于美育重要意義、基本原則、目標追求的精辟論述和重要部署,指引著有中國特色、世界眼光和現(xiàn)代化水平的美育理論研究與美育實踐探索,引領中國美育邁入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這是中央決議文件首次具體談及美育教學,意味著美育不僅在教育方針中與其他幾育并立(地位上的“平等”),而且要在教育實施中對美育持續(xù)改進、重點攻堅、補齊短板、提高水平(實踐中的“平衡”)。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學校藝術教育破解現(xiàn)實難題,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制定了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美育體系的目標;2019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高等學校美育體系的“兩步走”策略;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學校美育體系的“兩步走”策略。美育文件的高頻次、系統(tǒng)性出臺,全方位地解答了新時代美育為何做、誰來做、做什么、怎樣做等問題,對美育工作的當下研究實踐和未來探索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和深遠影響。

      五、當代啟思:強“三性”、去“五化”,建設人人尚美崇美的“審美王國”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美育理論研究和美育實踐探索取得了巨大飛躍和諸多成績,直接推動了青年一代辨美丑、識善惡、知真?zhèn)文芰Φ奶岣?,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也在客觀上助益了物質生產(如激發(fā)了勞動者的自覺勞動意識)、科技創(chuàng)新(如提升了科技工作者的直覺靈感力、聯(lián)想想象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力)、經濟發(fā)展(如促進了消費者的審美消費、改善了市場的營商環(huán)境)、國家建設(如助益了和諧社會建設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和人民幸福(如引導了人民正確看待“他律與自律”“生產與消費”“勞動與閑暇”)。但當前我國美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五化”,即將美育“固化”為西式美育、“窄化”為藝術教育、“虛化”為德育手段、“減化”為學校美育、“淺化”為優(yōu)美教育。想讓美育在教育方針中的地位得到持續(xù)鞏固,除了政策中的“平等”,還需要實施上的“平衡”。所謂“平衡”,就是先下大力氣改善美育在五育中的薄弱現(xiàn)狀,全面激發(fā)美育的功能作用,而后再“平等”推進五育的并舉與相融。具體舉措就是強“三性”、去“五化”。

      強“三性”,就是讓美育更具“正當性”,于政策制訂中不可被取代;更顯“獨特性”,在實施過程中不能被取代;更加“多樣性”,于教育對象視角不想被取代。去“五化”,一是始終堅持我國美育的馬克思主義美育理論根本指導性、中華美育傳統(tǒng)傳承創(chuàng)新性和西方美育思想啟示借鑒性。進一步加強“勞動生產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建造”等馬克思主義美育理論教育,尋找美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根源;更充分挖掘“禮樂教化”“中和中庸”“文質彬彬”“溫柔敦厚”等美育傳統(tǒng)及傳承文化根脈和文明基因;辯證地看待西方美育思想,尤其是席勒以來的西方多樣化美育觀,避免因席勒首提“美育”而固化了對美育概念、淵源、價值的理解,立足于我國國情、歷史和文化對其批判性地加以借鑒。二是不斷拓寬美育的手段形式。藝術教育不止于音樂、美術、舞蹈教育,還包括電影、電視、攝影、書法教育等[20];美育也不止于藝術教育,還有勞動成果美、人物身心美、生活環(huán)境美等社會美教育和山水、星辰、江海等自然美教育。三是系統(tǒng)把握美育與德育的關系。美育因其審美性而獨立,能陶冶情感、溫潤心靈、激發(fā)創(chuàng)造、完善人格;但審美理想、審美價值、審美取向內蘊著“無用之用”“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和“無功利的功利性”。美丑的概念、標準、區(qū)別歸根到底由社會存在所決定,所以美丑與真假、善惡在現(xiàn)實中總是纏繞交織在一起的。美育不可避免地要內在育德與輔翼德育,但美育決不能從屬、附庸于德育;美育除了育德,還有更廣闊的作用空間和更高遠的人生論意義。四是整體強化學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學校固然是美育的主體,能體系化、持續(xù)性地開展美的理論教育和美的實踐養(yǎng)成,但“日常生活審美化”時代的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前者如家庭的親密關系、整潔溫馨,后者如社會的風氣良好、講美崇美,對于學校美育效果的鞏固具有極大作用。五是積極開展壯美教育和崇高教育。美的基本范疇包括優(yōu)美與壯美、崇高與滑稽、悲劇和喜劇等,意味著美的教育需要全方位和多樣化。“兩個大局”迫切需要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出勇?lián)笕蔚臅r代新人。這個“新人”不僅要向往美好、享受美好、珍惜美好——這是優(yōu)美教育的功能與目標,更需要為了實現(xiàn)美好而敢于直面斗爭、勇于迎接挑戰(zhàn)、志于永久奮斗,乃至為了信仰和理想不惜犧牲生命、奉獻一切。勇敢、奮斗、犧牲、奉獻等精神品質正是壯美教育和崇高教育的產物。

      當前,黨和國家正錨定于構建高水平、現(xiàn)代化的美育體系而持續(xù)發(fā)力,眾多學者也自本世紀初開始持續(xù)呼吁以學科建設推動中國美育事業(yè)的發(fā)展[21]。通過回顧黨的美育政策的百年流變,并以其當代啟思推進政策的完善、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學科構建、優(yōu)化師資隊伍、指引學理研究、豐富實踐形式,必將切實推動新時代的美育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最終建成人人尚美、崇美的“審美王國”。

      參考文獻:

      [1]趙奎英.“立大德”“樹大人”“成大美”——中華傳統(tǒng)美育精神與中國當代美育目標探討[J].中國文學批評,2020(4):47-57.

      [2]肖甡.論中共“二大”的重大成就及其歷史地位[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49-53.

      [3]劉偉冬.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新美術運動”發(fā)展歷程述略[J].藝術教育,2020(11):7.

      [4]顧昭明.毛澤東美育思想及特點[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2(9):65-67.

      [5]胡云霞,林子.蘇區(qū)文藝建設及其影響[J].四川戲劇,2014(11):25-28.

      [6]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849.

      [7]趙韞穎.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延安新文化運動中的戲曲改革精神在黑龍江地區(qū)的傳播[J].民族藝術研究,2016(5):46-51.

      [8]潘懋元.毛澤東同志教育思想試述[J].廈門大學學報(文史版),1954(5):102-116.

      [9]錢聞.對教育方針的討論提出幾點意見[J].人民教育,1957(1):34-36.

      [10]修海林.美育在我國教育方針中的存在及其理論表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2(7):58.

      [11]本刊編輯部.回憶毛主席對《人民教育》的親切關懷[J].人民教育,1977(2):26-27.

      [12]李嵐清.關于音樂的社會功能問題[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1):3.

      [13]陳望衡.我與《美育》雜志[J].美育學刊,2014(2):13-28.

      [14]李瑞奇.新中國成立70年來美育在教育政策中的嬗變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9(5):157.

      [1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6.

      [16]王先俊.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發(fā)展變化述評[J].中共黨史研究,2003(5):34.

      [17]姜玉洪,劉國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代背景與價值立場[J].學術交流,2019(3):58.

      [18]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9(9):7.

      [19]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北京:人民日報,2017-10-28(1).

      [20]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2).

      [21]高洪.以學科建設推動新時代中國美育事業(yè)發(fā)展[J].美術研究,2020(5):6.

      (責任編輯:劉新才)

      猜你喜歡
      以文化人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法作品選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勝利閉幕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
      以文化人:“兩個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的價值目標
      以文化人 增強自我凈化能力
      文化新論四題
      讓課堂“以文化人”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
      阜新市| 石阡县| 三亚市| 云和县| 桑植县| 石首市| 蒙城县| 西峡县| 宝兴县| 岱山县| 喀喇沁旗| 河南省| 炎陵县| 龙门县| 大余县| 永顺县| 台东市| 呼伦贝尔市| 德昌县| 黎平县| 雅江县| 中阳县| 本溪市| 临江市| 溧阳市| 舞阳县| 泸水县| 西华县| 唐海县| 中牟县| 澄城县| 新密市| 滦平县| 岳阳县| 邹平县| 习水县| 平南县| 江达县| 广灵县| 吉木乃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