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寧
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承載著非比尋常的重任和意義。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筆者從概念、本質(zhì)、教學等角度出發(fā),理性思考課堂要素的構(gòu)成及其關聯(lián)因素,致力于打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力課堂,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回歸概念看課堂
談及課堂,有教育、課堂、學習、學生、教師五個概念不可回避,必須厘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活動,核心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只有立足于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才能準確地把握課堂的核心追求——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本質(zhì)上是教師喚醒學生問題意識的場域,教師在課堂上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學習中生成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合作化解問題,課堂上所有的活動都圍繞問題而展開。學習應該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會學,即掌握學習的方法;二是在活動中學習,即理解學習的原理;三是在活動中快樂地學習,即感知學習的趣味。學生是有活力的獨特的生命個體,從生命個體的自然需求出發(fā),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教師的價值首先在于引導,引導學生去學習;其次在于指導,指導學生學習;最后在于疏導,疏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樂于學習。教師只有厘清上述基本概念,才能在課堂中真正認同學生的主體地位,構(gòu)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
二、回歸本質(zhì)看課堂
一個高效能的課堂應有四個核心指標:一是學本,即是否以學習為主;二是問題,即是否以問題為線;三是情境,即是否以真實為魂;四是生命,即是否以鮮活為根。
課堂是學習的核心場域,是教師和學生圍繞學習展開互動的“能量場”,是學生學習素養(yǎng)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孵化器”。問題決定課堂走向,解決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價值。什么樣的問題最有價值?毫無疑問是來自學生的問題、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場域,簡言之,學生的校園生活就是由若干個課堂組成的,課堂質(zhì)量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至關重要。從生命的視角看,課堂是由一個個鮮活而獨特的生命體組成的,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一個個“我”的情感,尊重一個個“我”的需要,實現(xiàn)一個個“我”的愿望。
三、回歸教學看課堂
什么是教學?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tǒng)一。教學由學生、教材、教師、學習情境四個要素組成,課堂教學是這四個要素同時介入的過程,不是單一的行為,課堂教學要聚焦教什么與怎么教。有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共要上9500多節(jié)課,如果完成基礎教育共要上13000多節(jié)課。令人深思的是:“學生上了那么多課,為什么教學效能還是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值?”在這里,我們需要澄清一個概念,我們常說課堂教學效率要高,這其實是不精準的。“效率”這個詞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機械在裝置工作時輸出的有用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值;另一種是人或機器在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工作量的多少。比如,一堂數(shù)學課甲老師講了8道題,乙老師講了5道題,從數(shù)量看甲老師教學效率比乙老師高。如果8道題中,學生真正理解會用的只有3道題,那么甲老師的效率還高嗎?因此,談教學效率只能看到數(shù)量,而無法檢測效能,無法看到在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功用。因此,用教學效能的概念觀照課堂,比教學效率顯得更科學、更精準。
有人說,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這句話是對的,但它是基于信息不對稱時代而言的?,F(xiàn)在的課堂教學基于大數(shù)據(jù)分析,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解決,關鍵是怎么教,或者說以什么方式教,這仍然是制約教學效能提升的“瓶頸”,主要原因還是教師缺少方法,特別是缺少科學的指導方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唯有回歸概念、回歸本質(zhì)、回歸教學,理性思考課堂要素的構(gòu)成和關聯(lián),才能真正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學效能。(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