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東 (合肥工業(yè)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視知覺包含視覺接收及視覺感知兩部分內容,是由眼睛捕獲的光學圖像信息,傳遞到大腦而被接收、處理、分析的過程??梢哉f,視知覺是人類感知物質世界的最重要方式,對構建物質世界的形態(tài)與認知具有導向意義。
視知覺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①視覺注意力,是指事物被持續(xù)關注的難易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兒的心智健康狀況,敏銳的注意力是培養(yǎng)幼兒獲取信息能力的基礎;
②視覺記憶,是指對事物進行分類、整合形成視覺記憶,以增強大腦分辨事物的能力,視覺記憶對提高幼兒背書效率和記憶具有重要作用;
③圖形區(qū)辨,能夠分辨出不同事物的異同點,并在大腦中找到與之匹配的物體,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思考能力和思維邏輯性,為學習成績的提高打下基礎;
④視覺想象,能在大腦中通過思維模擬、構造生成事物的具體形象,可以鍛煉幼兒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對培養(yǎng)幼兒多方位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1.2.1 視覺色彩層面
色彩是視覺感知最直接的影響因素,不同的顏色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
暖色調(如紅色、黃色等)會營造舒適、放松的心理感受,而冷色調(如藍色、綠色等)則會給人冷靜、安靜的感知體。色彩在建筑空間中會給人不同的空間尺度感受,會影響人們對空間尺度的評判。暖色調會使人產生空間距離縮小的感覺,而冷色則會增加人們的空間距離感,兩者的結合使用會起到豐富建筑空間的作用。色彩還會對物體體積的大小判斷產生影響,也就是色彩的面積感受不同。顏色淺的會有放大體積的效果,而顏色暗的則會有縮小體積的效果。
1.2.2 視覺形態(tài)層面
視覺形態(tài)是一種形象與價值展示的表達技巧,不同的視覺形態(tài)會有不同的內在構成方式,視覺形態(tài)的構建要素有點、線、面、體等形狀要素,也有空間、光影、色彩、肌理等抽象要素,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來把握視覺形態(tài)的美感與功能。
幼兒園不同于學校,除了教學空間、生活配套空間外,幼兒的活動空間和游憩空間是幼兒園建筑的主要內容。為了能使幼兒在學習、玩耍的過程中有著更好的空間體驗,在幼兒園建筑設計中要注重空間實用性和空間形態(tài)的視覺美感,結合場地的基本條件,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日照等自然條件,以及幼兒的活動特點和心理感受等因素綜合考量,打造實用、美觀的幼兒園建筑空間。
如圖1所示,合肥萬科城市公館幼兒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沿河西路與淝河東街交叉口,占地面積為3842m。東側與北側緊鄰居住區(qū),西側與南側為南淝河。整體區(qū)位優(yōu)勢突出,道路交通條件較好,公園、商業(yè)等配套設施齊全,自然景觀資源優(yōu)勢突出。
圖1 基地范圍圖
本方案的設計理念靈感來自于“兒童揮舞緞帶”的形象,是貫穿于方案的核心概念,“緞帶”起到了串聯(lián)建筑功能、流線及內外空間關系的作用。一來,通過緞帶將建筑之間相連,起到交通空間的作用,增強空間趣味性。二來,通過緞帶將建筑空間具象化,賦予建筑空間生動、活潑的外在形態(tài)。
如圖2所示,緞帶具有柔軟靈動的姿態(tài),方案將緞帶化身為墻體成為室內空間和流線組織的引導者,將設計概念展開至方案的各個角落,將緞帶抽象化表達,以兒童揮舞緞帶之姿態(tài)融入建筑的優(yōu)雅形態(tài)中,形成特色鮮明,并具有實用功能的幼兒園建筑空間。
圖2 設計理念演變圖
2.3.1 總體功能布局
如圖3所示,該幼兒園功能分為教學單元、行政后勤輔助、音體教室和活動場地四大部分。
圖3 功能布局圖
其中一層為行政后勤等輔助空間,具體含有行政辦公、音體活動、圖書館、后勤等功能。將此類空間布置在一樓可以滿足幼兒及教職工的日常使用需求,降低不必要的交通通行,有利于物資物品的運入運出,提高建筑使用效率。
教學單元則位于建筑的二三層部分,幼兒園的教學單元兼具起居功能,因此對采光通風需要一定的條件,本設計方案以外廊式為主,串聯(lián)不同教學單元,南向的教學單元布置保證了每個房間的采光通風。
活動場地是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核心空間,也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場所,本設計方案的活動場地主要位于場地南側及屋頂,采用地面地上結合的布置方式,分散式的布局可以擴大活動場地的服務范圍。
整體鳥瞰圖如圖4所示,音體教室位于建筑南側,與南側活動場地結合布置,采光較好,圓形的形態(tài)設計也豐富了整體的建筑形態(tài),讓建筑變得更加活潑生動。
圖4 方案鳥瞰圖
2.3.2 室外游戲空間設計
室外游戲空間是幼兒園設計的重點,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場所。如圖5所示,本設計方案采用豐富的高飽和度、高對比度的顏色,以及緞帶設計元素,綜合打造富有特色與藝術氣息的室外游戲空間。緞帶在場地中有幾個不同的作用:
圖5 室外游戲空間
首先,它以矮墻形式分隔確認不同類型的活動場地,較低的高度呼應幼兒的身體高度,有利于人們整體感知緞帶元素在設計中的運用;
其次,它為場地景觀的高差變化提供了良好的過渡和豐富的變化,避免了機械地分割與過于直接的聯(lián)系,使整體空間更加一體化、多元化;
最后,它為場地提供了良好的私密保護,確保了兒童游戲和玩樂的安全,在兼顧美觀的同時也確保了實用性。
2.3.3 室內活動空間設計
室內活動空間如圖6所示,主要包含圖書館、活動空間游戲墻以及交通空間等。
圖6 室內活動空間
圖書館為緞帶型設計,曲線書架為空間分割邊界,圖書置于書架上,書架采用彩色玻璃與木板的虛實結合設計形式,呼應主體緞帶的同時也富有趣味性。
活動空間游戲墻為孩子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空間體驗,孩子可以鉆過大型的孔洞做游戲,孔洞也是小尺度活動空間的補充,而小型的孔洞則作為觀察孔,用來滿足不同游戲的需求,彩色的雙層墻壁可以讓孩子們一起玩捉迷藏,增強孩子們的社交游戲愛好,對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交通空間在滿足通行的基礎上,也在空間形態(tài)上擬合緞帶的設計元素,同時在墻壁上也布置了大小不一的孔洞或相框,豐富步行趣味性。
幼兒時期的孩子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也是一個充滿好奇、不斷探索的啟蒙階段。此時,他們的情感是毫無遮攔、直接表達的,更加的外向、純粹。而活潑、富有樂趣的幼兒園空間形態(tài),則有助于培養(yǎng)適宜幼兒成長的環(huán)境,豐富的空間形態(tài)也會增加幼兒成長歷程的趣味性,使得幼兒對校園生活產生好感。
色彩的冷暖會給幼兒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不同的心理感受狀態(tài)則適宜做不同的事情,即不同的色彩應當分別對應著相適應的功能。在一個需要睡眠、平靜、放松的環(huán)境中,應當以冷色調為主,在一個外向型的空間中,應當分配更多的暖色調配色。在整個建筑及場地設計過程中,應當整體的顏色搭配,做到科學、合理、高效。
幼兒的色彩感知處于發(fā)育階段,會對色彩的感知更加敏感,不同顏色的設置可以用于區(qū)分不同的建筑空間,進而可以對幼兒獲取空間信息具有直接的指引作用。同時,在常見的空間中,也可以通過色彩設置打造出具有特色與趣味性的設計,通過顏色的點綴增強空間的可識別性。
文章以視知覺理論為視角,從視覺色彩與視覺形態(tài)等層面,介紹了視知覺在幼兒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合肥萬科城市公館幼兒園實際案例,該案例通過引入緞帶的概念在建筑和場地中以三維模式展開,為方案帶來了更多活力和靈性。在以上研究基礎之上,提出視知覺理念下的幼兒園設計策略,為此類幼兒園建筑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