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華婷,宋志雪,楊微琴,李首飛
(黔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貴州 都勻 558022)
紫藍草(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為爵床科觀音草屬植物,別名山藍、紫藍、觀音草等,主要分布在我國貴州省、云南省、廣西省等省。紫藍草全年均可采集,多夏、秋采收,洗凈晾干備用。紫藍草具有多種活性成分,如生物堿、黃酮類化合物、有機酸、揮發(fā)油及微量元素等[1-5]。紫藍草食用安全,可全草入藥,具有清肺止咳、涼血、散瘀等功效[6]。用紫藍草煎水,取煎液煮糯米,米飯呈紫色,有滋補功用[7]。
在貴州布依族、廣西壯族等集居地,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植物資源極為豐富。農歷3月初3、清明時節(jié),布依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的人們普遍制作五色米飯,人們把它看作是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因米飯呈黑(楓香葉)、紅(紅藍草)、黃(密蒙花)、紫(紫藍草)、白(原色)5種顏色而得名五彩飯,又稱烏飯,五彩繽紛,鮮艷誘人。天然色素對人體有益無害,五彩飯各有清香,別有風味。
本文主要以傳統五彩米染制工藝為基礎,分析染色的影響因素,將染色時間、染色溫度和料液比作為影響因子,對糯米進行單因素染色試驗,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做正交試驗.為紫藍草植物色素產品化進入市場提供數據支持。
1.1.1 原料
紫藍草、白糯米(市售)
1.1.2 主要器具
SL3-600A超聲波清洗機(600W)、電子天平、燒杯、恒溫水浴鍋、量筒、蒸籠、電磁爐。
制備染色液→糯米淘洗濾干→染色→濾干→蒸制→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驗證試驗[8]。
1.3.1 制備染色液
將紫藍草洗凈晾干、攪碎,利用超聲波水提法,以提取溫度60 ℃、提取時間35 min、料液比1∶25(g∶mL)的提取方案[9]進行染色液的制備。
1.3.2 清洗糯米
以優(yōu)質糯米為原料,挑選并去除糯米中的雜質、殘碎米粒后,用水淘洗2~3次,直至濾出的水無明顯濁白感。
1.3.3 染色
按照染色液浸泡糯米,使糯米充分吸水,膨脹,并呈亮紫色,再瀝干。浸泡后糯米可充分吸收水分,以便蒸煮時糯米的蛋白變性及淀粉糊化。
1.3.4 濾干、蒸制
將染色充足的紫色米撈出,陰涼處濾干,蒸鍋蒸制。
選取經食品感官評價培訓的10人組成評定小組,從氣味、外觀、適口性、滋味、冷飯質地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滿分100分,最后結果為10人評分的平均值。感官評價表見表1。
表1 紫色米飯感官評價標準表
1.5.1 染制溫度對紫色米染制效果的影響
準確稱取5份淘洗晾干的糯米100 g于燒杯中,料液比為1∶3(g∶mL),在30 ℃、35 ℃、40 ℃、45 ℃及50 ℃條件下染色3 h,濾干上鍋蒸熟后對紫糯米進行感官分析。
1.5.2 染制時間對紫色米染制效果的影響
準確稱取5份淘洗晾干的糯米100 g于燒杯中,料液比為1∶3,35 ℃條件下分別染色1 h、3 h、5 h、7 h及9 h,濾干上鍋蒸熟后對紫糯米進行感官分析。
1.5.3 染制料液比對紫色米染制效果的影響
準確稱取5份淘洗晾干的糯米100 g于燒杯中,35 ℃條件下按照料液比為1∶1、1∶2、1∶3、1∶4和1∶5添加染色液染色3 h,濾干上鍋蒸熟后對紫糯米進行感官分析。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設計L9(33)正交試驗,選用染制時間、料液比和染制溫度3個因素進行優(yōu)化組合,因素與水平表見表2。
表2 L9(33)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表
通過正交試驗得到的最優(yōu)染色工藝做驗證試驗。稱取3份100 g糯米進行平行試驗,在最優(yōu)染色工藝條件下染色,蒸熟進行感官評分。
2.1.1 不同染制溫度對紫色米染色效果的影響
由圖1可知,紫色米飯感官值隨著染色溫度的上升先增大后趨于減小,到35 ℃時感官評分達到最大值80.8分。當染制溫度低于35 ℃時,紫色米染色較淺,色澤較差,且米粒偏硬,咀嚼時無香味;染制溫度為35 ℃時,飯粒完整性好,紫色適當,色澤均勻一致;當染制溫度高于35 ℃時,紫色米染色逐步加深,但米飯光澤度較暗,米飯香氣逐步下降,紫藍草味加重,飯粒出現爆花情況。
圖1 不同染制溫度對紫色米染色效果的影響圖
2.1.2 不同染制時間對紫色米染色效果的影響
由圖2可知,紫色米飯感官值隨著染色時間的增加,先增大后逐漸減小,到3 h時達到最大值82.4分。當染制時間<3 h時,紫色米染色不均勻,有黏性,咀嚼時略硬,有淡淡的紫藍草和糯米清香味和苦味;當染制時間為3 h時,飯粒完整性好,紫色適當,色澤均勻一致,飯粒有黏性,不黏牙,具有嚼勁,軟硬適中;當染制時間>3 h時,米飯的香氣逐漸降低,紫藍草的香味逐漸變濃,偏苦,有黏性或黏性,黏牙、米飯疏松;這是由于染色時間的延長,染色效果逐漸加深,隨著時間的延長糯米的顏色會越深,會影響糯米的滋味和外觀。
圖2 不同染制時間對紫色米染色效果的影響圖
2.1.3 不同料液比對紫色米染色效果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料液的增加,紫色米飯感官評分先逐漸增加后減小,到達1∶3時感官評分達到最大值85.4分。當染制料液比<1∶3時,紫色染色較淺,色彩不夠鮮艷,紫藍草滋味不足;當料液比為1∶3時,飯粒完整性好,紫色適當,色澤均勻一致,米飯?zhí)赜械南銡鉂庥?,帶有紫藍草的香味;當料液比>1∶3時,紫色逐漸變深,變暗,紫藍草香味變濃,苦味明顯。因染色液的增加糯米的色澤和滋味都會有所改變,顏色越深糯米的口感會逐漸變苦,會影響紫色米飯的滋味。
圖3 不同料液比對紫色米染色效果的影響圖
由表3知,各個因素對紫色米染色效果感官品質影響大小為B>C>A,即料液比>染制溫度>染制時間。其最佳染色工藝為A2B2C3,即染制溫度為40 ℃,染制時間為3 h,染制料液比為1∶3。
表3 L9(33)正交試驗結果表
選最優(yōu)方案做驗證試驗。稱取3份100 g糯米進行平行驗證試驗,染色后的紫色米飯感官評分平均值分別為87.4、87.4、88.2。該工藝下紫色米色彩均勻鮮艷,口感新穎獨特。
本次實驗通過單因素試驗分別考察了染制溫度、染制時間、料液比對紫色米飯感官品質的影響,并采用正交試驗對其染色工藝進行了優(yōu)化。結果表明,染制溫度40 ℃、染制時間3 h、染制料液比1∶3時,此工藝染制的紫色米飯具有紫藍草和糯米的濃郁清香味和甜味,飯粒外觀完整性好,紫色適當,色澤均勻一致。本次研究探索少數民族特色食品紫色米染制的最佳方案,為少數民族地區(qū)染制糯米提供基準數據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