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某富二代與某網紅女主播的“愛情故事”,不僅讓大家吃了一個連環(huán)“大瓜”,更是迅速衍生出“寶,睡了嗎”等一系列土味情話主打的“寶體語錄”。人們在調侃之余不禁要問:為什么親密關系中男女心理感受會差距如此之大?
錯把拒絕當考驗
男方強調他們在見面的時候,女方就說她自己是他的女朋友,而女方卻并不承認這一說法,這個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這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心理暗示來解釋,這個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學家巴普洛夫也曾經說過,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jù),但由于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于這項內容。鐘情妄想是心理異常癥狀中,屬于思維內容障礙的一種臨床癥狀。當然,日常生活中多數(shù)沒有達到病態(tài),只是堅信某人對自己產生了愛情,即使遭到對方的嚴詞拒絕,也會認為對方是在考驗自己對愛情的忠誠,因此需要在言語行為上一直表現(xiàn)殷勤,以通過對方的考驗。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男女雙方本是舊識。這個事件中男方滿足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他花了很多時間,但還沒追到;二是他太想做成這件事,但偏偏就是得不到。換言之,女方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遺憾、留下了不圓滿。
有個心理學效應正好可以解釋這種現(xiàn)象:蔡格尼克效應,是說我們會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而已經處理完成的事情則不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在事情尚未處理完的時候,潛意識會不斷的提醒我們去完成,這種提示逐漸變成—種動機,而且這種動機會讓這個事件給我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驅動力也就產生了?!暗貌坏降挠肋h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越是得不到、越是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而當事情處理完成后,潛意識就會告訴我們,事情結束了,你的動機得到了滿足,驅動力就隨之消失了,我們不再在意那些曾經讓我們朝思暮想的事,因為它已經圓滿了,或許到那時,“圓滿”的關系也就隨之結束了。
過度自戀的人只活在理想世界
“我難道不是你的真命天子嗎?”有些過度自戀的人不愿意相信女孩會拒絕他?!案哂谝话闳恕钡膬?yōu)越感,就是過度自戀。過度自戀的人只活在自己理想化的世界里,和自己“理想化的別人”打交道,而不是和“真實的別人”打交道。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的自戀破滅,他又無法一下接受現(xiàn)實的話,就會陷入無盡的憤怒的情緒化當中,被憤怒折磨著做出許多破壞性行為。這個時候,深陷情緒之中的人,是看不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也看不到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要的,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打擊手段迫使對方屈服,從而使自己獲得心理上的“勝利”??墒枪簟⑼{、暴力溝通將徹底導致關系的破裂。成長就是通過深入了解自己,使我們能夠覺察一些行為背后隱藏的需求,而不是在親密關系中犯錯,受傷卻渾然不知,對自己或伴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