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在北京大學逸夫一樓南與第三教學樓的西邊,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院,這里就是治貝子園遺址。
今天的治貝子園不過是一個四方的院落,比原來園中建筑的規(guī)模小得多了。過去治貝子園建筑中的抱廈、穿堂已經(jīng)不見蹤影;園子附屬的果園已經(jīng)變?yōu)楸本┐髮W的教學新樓和嶄新的中關村大街。
治貝子園門口—尊老子的漢白玉石雕立像。大門上掛著兩塊牌子,左邊一塊是季羨林先生所書“治貝子園”,右邊的一塊上書“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
有趣的是,北京市檔案館存有一份關于朱常祿酒醉砸壞溥侗花園前廳玻璃的檔案,讓我們看到了這里的一個歷史側面。
檔案記載了居住在治貝子園的看園人朱玉秀之子朱常祿,于民國十四年五月十一日因酒醉與朱玉秀爭吵后,用磚頭砸壞溥侗花園(即治貝子園)前廳玻璃的經(jīng)過。朱常祿在警察署的供詞中稱自己時年26歲,“在海甸志貝子花園,即溥侗花園居住,拉車為生,我父朱玉秀在公府者瞻眼管看守花園,溥侗在磚塔胡同居住……”
這個小院,原為清皇室貝子載治之府,故名“治貝子園”。后為其子浦侗所有,浦侗別號“紅豆館主”,喜愛昆曲、京劇,他和張伯駒、少帥張學良袁世凱次子袁寒云被稱為“民國四公子”。此園后來歷經(jīng)破敗、抵押被封,1928年拍賣時被燕大購入,燕大將其改作農(nóng)場,用作農(nóng)學系的試驗地,所以這一帶又稱為農(nóng)園。1952年北大遷入燕回以后在這里開辟了“五四”運動場,修建了三教、農(nóng)園食堂。1995年在三教東側重建有一座小四合院。
侯仁之先生在《燕園史話》農(nóng)園(治貝子園)一節(jié)中,曾經(jīng)對治貝子園有詳細的描述?!稗r(nóng)園所指,就是現(xiàn)在五四運動場及其附近一帶地方……”
侯仁之先生明確了治貝子園在燕京大學時期作為農(nóng)場并得名農(nóng)園的歷史,并指出了其在后來北京大學中的具體位置。
侯仁之先生還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北京大學校園里遺存的治貝子園中舊建筑和物品的變遷做了詳細的描述,“五四運動場北端的體育器材室,就是利用舊日的流杯亭,室內墁地的大理石和云形石溝,至今依然可見。流杯亭迤北的果園,也已改建成了器械操場。由此往東,越過土山,有自南而北的一帶房屋,也都是舊日建筑的殘余……”。在該文的附記中,侯仁之先生對治貝子園流杯亭中“曲水流觴”的云形石溝被安置到圓明園西洋樓遺址中的情況做了記述。
1940年,金勛先生在《成府村志》中,將治貝子園記為蘇大人園,并對該園及其主人在該園的活動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描述。
蘇大人園一節(jié)中很詳細的描述了被其稱為蘇大人園的治貝子園里的情況?!疤K大人園,在成府南頭,該園南向,東臨旱河,西界車庫,南界海甸……該園地形較高一丈有余,有一人工掘挖的水池,夏季大雨時注滿雨水,經(jīng)二三年而不干枯;……池北岸用云片石就土山疊成高臺,上建龍王廟三間,池之東岸為果園,池南為流杯亭。流杯亭北向為三間一抱廈,遠望如戲臺,抱廈內地面用大理石鉆成云形石溝,寬和深約為八寸的半圓形溝;亭東北房內有轆轤磚井由石槽接入流杯亭……再東為正殿五間三卷式共十五間,后殿亦三卷十五間,硬山卷棚頂,東西游廊與前殿互通,前殿盛植牡丹數(shù)百棵……至光緒中葉此園落于溥侗之手……”
治貝子園的原主人載治,原為清乾隆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窯的曾孫,是貝勒綿懿第三子奕紀之子,后過繼給道光皇帝長子奕緯為嗣,咸豐四年(1854年)承襲貝勒,咸豐十年(1860年)加封郡王銜,光緒六年(1880年)因傷寒病去世。
載治有五子,只有溥倫、溥侗長大成人。治貝子園是載治的別業(yè),載治去世后落到溥侗名下。
到光緒中葉時,載治的二子溥侗繼承了這座園子。溥侗,字厚齋,號西園,別號“紅豆館主”,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與張伯駒等并稱“民國四公子”。他對昆曲、京劇造詣很深,在近代戲曲史上非常有名,還在清華大學等學校受聘作為教授昆曲藝術的導師,桃李滿天下。由于溥侗是滿清貴族,因此一向花錢無度,入不敷出。
民國外交部于1916年8月致函北京警察廳要求立即查封溥侗花園(即治貝子園),警察廳隨即對治貝子園進行了查封。這時的治貝子園約有四頃多地,園內有大小水井六眼、各種大小樹木840余棵、大小瓦房共139間。到1928年時,地方法院拍賣治貝子園,燕京大學以45200元購得此園,所得地皮258.1畝,房屋71間。
從此,治貝子園就歸到了燕京大學的名下。因為園子已經(jīng)破敗不堪,燕京大學就將其大部分作為農(nóng)場,農(nóng)園之名,因此而來,今天的農(nóng)園食堂之名也是此名的延續(xù)。
載治之子溥侗(1877-1950年),字厚齋、西園,號紅豆館主,光緒七年封鎮(zhèn)國將軍,光緒三十三年加輔國公銜。溥侗幼年習戲曲,并擅京、昆劇文武各行的演唱和伴奏,精于古典文學和文物鑒賞,通曉詞章音律。1930年到1932年曾在清華大學任教,并在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北平美術學校任教,致力于推廣昆曲;1934年后任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1935年11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監(jiān)察委員、文化事業(yè)計劃委員會委員;1937年后寓居北平,1938年6月,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議院;1939年8月任汪偽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1941年3月,任汪偽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后任汪偽國民政府委員。1950年6月病故于上海。
溥倫,字順齋,滿族鑲紅旗人,同治八年(1869年)生。1896年任鑲黃旗副都統(tǒng),1907年后,任北京崇文門監(jiān)督、資政院總裁、農(nóng)工商大臣、參與政務大臣。1910年任正白旗副都統(tǒng)。民國成立后,任北京大總統(tǒng)府政治顧問,1912年12月任鑲紅旗滿洲都統(tǒng),1915年12月任北京政府參政院參政、參政院院長。1927年去世,年58歲。
朱家纞在《故宮退食錄》中有一篇記溥西園先生(溥侗)的文章,其中有敘述溥倫和溥侗兄弟將北京城里大甜水井的宅邸一分為二的情節(jié)。關于溥倫、溥侗如何劃分載治西郊產(chǎn)業(yè)未見過詳細記載。根據(jù)金勛先生《成府村志》記載,由于宣統(tǒng)年間徐世昌等官僚有將海淀以北幾所園林瓜分肢解的趨勢,于是清皇室加快了將有關園林“賞封”給各王公貴族作為私產(chǎn)的進度。集賢院賞給了溥倫,而蘇大人園已經(jīng)在光緒中葉賞給溥侗,具體何時該園到了溥侗名下,金勛先生在《成府村志》中并沒有做交代。因為溥侗排行第五,號稱鎮(zhèn)國將軍并為治貝子園主人,所以該園也被稱為侗將軍園、侗五園。溥倫雖為載治長子,根據(jù)其擁有附近集賢院、其弟在光緒中葉就為治貝子園主人的情況,溥倫很有可能與治貝子園的產(chǎn)業(yè)無關。
在燕京大學高厚德先生和全希賢先生于1933年整理的《燕大購買房地產(chǎn)契約清單》中,有一宗“所有人”為溥倫、在燕京大學校址范圍內土地為819625畝的民國十一年(1922年)的紅契,民國十四年(1925年)由燕京大學以10000元收購。燕京大學從溥倫手中購得這塊土地,應該是宣統(tǒng)年間皇家賞給溥倫那塊集賢院的土地。
該檔案在《燕京大學海淀校址地產(chǎn)房產(chǎn)簡明表(農(nóng)科)》中,有一宗法院拍賣的財產(chǎn):地258.1畝,房71間,價值45200元,民國十七年(1928年),紅契。并在備考欄里注明“治貝勒園,地方法院拍賣由法院買來”。燕京大學海淀校址中的“治貝勒園”應該是治貝子園所擁有的房地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