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吉鋒 曹希榮 楊婕
摘 要 2015年,國有高臺縣三橋灣林場探索應用省力高密化栽培技術,按照株行距1.5 m×5 m栽植梨樹6.7 hm2。在管理中,注重刻芽、拉枝、樹體和枝條固定等技術措施,避免了截枝、疏枝、回縮造成的養(yǎng)份消耗和流失,枝條形成花芽早,樹體負載量大,果品產(chǎn)量高。栽后三年,果園產(chǎn)量達到150 000 kg,效益顯著。經(jīng)過觀察和對比,產(chǎn)量是傳統(tǒng)栽培模式的兩倍,可在同類區(qū)域大面積推廣。
關鍵詞 梨樹;省力高密化;栽培技術;干旱沙地;甘肅省高臺縣
中圖分類號:S661.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03
國有高臺縣三橋灣林場距高臺縣城3 km,林場內海拔1 348~1 354 m,地勢平坦,土壤為砂壤土,土壤pH值8.5左右,地下水位3~4 m。
該林場位于北溫帶干旱氣候區(qū),春季多風少雨,升溫較快,同時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天氣情況多變;夏季較短且氣候炎熱,晝夜溫差大,早晚涼爽,午后炎熱,初夏仍干旱少雨,7—8月雨水有增,易出現(xiàn)局部大雨或暴雨,雨熱同季且降水年際變化比較大;秋季降溫快,初秋天氣晴好,天高氣爽,中秋后易出現(xiàn)寒潮;冬季相對晴朗少風,降雪稀少,且比較漫長。
在作物生長季中,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蒸發(fā)量大。年平均氣溫7.8~8.0 ℃,年降水量70~124 mm,無霜期149 d,年蒸發(fā)量1 923.4 mm。
1 建園前的準備
1.1 平整園地
建園前,應使用激光平地機對土地進行平整,避免建園后因土壤坑洼不平造成旱澇災害。為了節(jié)約用水,按3 333 m2一畦整地加埂。
1.2 培肥地力
采用省力高密化栽培技術定植的梨園,具有苗木栽植數(shù)量多、密度大的特點,對土壤肥力要求嚴格,在建園前一年秋季,就要全園增施足夠的農家肥來培肥地力[1]。每667 m2可按8 000~10 000 kg的標準,在全園撒施腐熟的牛糞或豬糞,同時用機械深翻40 cm左右,初冬時節(jié)灌足冬水。
1.3 苗木和品種選擇
在高臺縣,一直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給苗木灌水,導致梨樹易發(fā)生根基腐爛病。為減少病害的發(fā)生,苗木選擇以杜梨為砧木的半高接梨樹苗。經(jīng)過多年實踐和觀察,早酥梨抗寒性強,耐低溫凍害。同時,其枝條直立,腋花芽結果習性強,是采用省力高密化栽培技術建園的首選品種 。
2 定植建園技術
2.1 栽植密度和配置授粉樹
采用省力高密化栽培技術建設的梨園,以1.5 m×5.0 m設置株行距為宜。對于授粉品種和主栽品種,應按照5∶1的比例進行配置。選擇玉露香梨、新梨七號和蘋果梨作為早酥梨的授粉品種比較適宜。
2.2 開挖定植溝
為了管理和機械作業(yè)方便,應以南北行向挖掘栽植溝,植樹溝寬度60 cm,深度80 cm。挖植樹溝時,要將上部的表土與下部的生土分開放置。溝挖好后,在溝底覆蓋20 cm左右的秸稈或麥草,其上填入20 cm厚的熟土,然后把腐熟的農家肥(牛糞和羊糞最佳)和底部挖出的生土摻勻填入溝內。用剩余的生土在栽植溝兩側起壟成溝,壟高30 cm,溝寬60 cm,最后灌水沉實。
2.3 擇苗和根系處理
選擇根系完整、桿型直立、無病蟲害、嫁接口高度在30 cm以上的兩年生杜梨嫁接苗,并且苗高在1.5 m以上。栽植前,用0.3%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根6~8 h。
2.4 挖穴植苗
4月上中旬,土壤解凍后,按照50 cm×50 cm×50 cm的規(guī)格開挖植樹穴,栽植時,將苗木放入穴內,舒展根系,邊填土,邊輕輕晃動苗木,隨土踏實,覆土到根頸部位,保持樹苗直立,栽后及時灌水。
2.5 覆膜除草
苗木栽植后,在植樹溝內覆蓋0.02 mm的黑色或白色地膜,以此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防止雜草滋生蔓延。
3 樹體管理
3.1 樹形培養(yǎng)
采用省力高密化栽培技術栽植的梨園,樹形以圓柱形為宜,樹高控制在2.5~3.0 m,主干高60 cm左右,主干上直接著生22~26個大中型結果枝組,枝組分枝角度為70°~90°,枝組上直接培養(yǎng)小型結果枝組和短果枝群。
3.2 管理技術要點
苗木栽植后,第一年重點培養(yǎng)中心干,確保中心干高度達到1.5 m以上。第二年,待芽體開始萌動,在芽體上方0.5~1.0 cm處環(huán)割一刀,長度達到枝條粗度的2/3,深度必須達到木質部,達到促進芽體萌發(fā)成枝的目的[2]??萄繒r,苗木頂端30 cm范圍內的枝條由于木質化程度不高,且要促其繼續(xù)生長,不能刻芽;地面以上60 cm范圍內以培養(yǎng)主干為主也不能刻芽;除此之外,其他芽都要環(huán)割到位,否則影響芽體萌發(fā)??萄亢螅矿w萌發(fā)長成15 cm左右的枝條時,用質量較好的竹制牙簽撐枝,一頭插在苗木中心干上,另一頭插在新萌發(fā)的枝條上,確保中心干和枝條的夾角達到70°~90°。所有刻芽范圍內的枝條都要用牙簽撐枝,保證枝條生長一致,平衡樹勢[3]。
3.3 設置防風固定設施
細長圓柱形樹形樹體高大,枝組細密,大風容易造成樹體搖擺晃動,影響到保花、坐果。為了避免花果受害,建園后要栽設固定樁和水平拉線。一般10 m設一個用水泥樁或鋼管制成的樁,水平拉線用細鋼筋(或鋼絲)設置2道,分別在距地面1.6 m和2.0 m處布設。
4 花果管理
4.1 疏花
疏花在花蕾分離至落花前進行。當花蕾分離,能與果臺枝分開時,掰掉花蕾,保留果臺,其余過密花序全部疏除。先疏除弱花、受病蟲為害、坐果部位不合理花序。按弱枝少留、壯枝多留的原則,使花序均勻分布于全樹。
4.2 疏果
一般在盛花后1個月進行。根據(jù)留果的數(shù)量,分1~3次進行。疏除病蟲果、畸形果、小果、圓形果,保留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的優(yōu)質果,通常留第2~4序位的果實。一般一個花序留一個果,若花芽量不足留雙果。在保證合理負載的基礎上,遵循壯枝多留果、弱枝少留果;臨時枝多留果、永久枝少留果;直立枝多留果、下垂枝少留果;樹冠上部、外圍多留果,樹冠下層、內膛少留果的原則[4]。
4.3 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可以改善果面外觀,防治病蟲為害,減少果品農藥殘留,提高果實品質。一般選用專用的紙袋。
5 水肥管理
5.1 施肥管理
5.1.1 基肥
從梨樹栽植第二年起,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按照栽植行方向,開挖寬40 cm、深60 cm的施肥溝,每667 m2施入腐熟的農家肥7 000~8 000 kg,并且摻入過磷酸鈣50 kg,施肥厚度40 cm左右,其上回填開溝土。
5.1.2 追肥
栽植前兩年,每年追施無機肥3次。1)4月初,在梨樹開花前每株施入50 g的尿素等氮素肥料;2)5月中旬,新梢展葉期每株施入80~100 g的尿素或磷酸二銨;3)6月下旬到7月上旬,每株施入氮磷鉀復合肥100~120 g。從栽后第3年起,逐步加大施肥量。
5.1.3 葉面噴肥
結合樹木長勢情況,可在生長期噴施1~3次葉面肥,一般選擇0.5%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0.5%尿素溶液,間隔期15~20 d。
5.2 水分管理
干旱沙地栽植的梨樹水分滲漏嚴重、需水量大,掛果后的梨樹一般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水,自3月下旬開始,每年需灌水8~9次,春水要早灌,果實采收后的越冬水一定要灌足。
6 病蟲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高臺縣的梨樹病害主要是梨樹腐爛病、黑脛病和梨黑星病,梨樹腐爛病和黑脛病的防治方法是在生長季節(jié),刮除病斑,涂5°Bé石硫合劑或福美砷藥劑后,包扎塑料薄膜。為防治梨樹黑星病,可在發(fā)芽前噴5°Bé石硫合劑,或花后全樹噴灑12.5%的特普唑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
6.2 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有梨小食心蟲、蘋果蠹蛾和梨木虱,此外,紅蜘蛛、黃蜘蛛為害也較嚴重。1)梨小食心蟲的防治。使用25%的蛾螨靈3 000倍液噴霧,或濃度5%阿維蟲清5 000倍液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2)蘋果蠹蛾的防治。每年5月中旬到7月中旬,全園噴灑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 000~8 000倍液、2.5%殺滅菊酯乳油4 000倍液2~3次。3)梨木虱的防治。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剛落完花后,用10%吡蟲啉4 000~5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3 000~5 000倍液噴霧。4)紅蜘蛛、黃蜘蛛的防治。紅蜘蛛、黃蜘蛛一般于6月下旬到7月下旬在梨園內為害,選用20%雙甲脒乳油1 000倍液或25%滅螨猛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均有很好的效果[5]。
7 果實采收
高臺縣的早酥梨一般在8月上旬即可完全成熟,并可采收入庫。
參考文獻:
[1] 范益.梨樹種植中高產(chǎn)栽培技術優(yōu)化要點[J].種子科技,2020,38(13):63.
[2] 趙路明.遼西地區(qū)梨樹密植簡化栽培管理關鍵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2020(7):83.
[3] 王越男.密植梨樹成形技術研究[D].邯鄲:河北工程大學,2020.
[4] 魏海斌.青海梨樹優(yōu)良單株選擇及栽培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5] 王改生,關金菊,常凌,等.梨樹高接換優(yōu)早產(chǎn)豐產(chǎn)優(yōu)質栽培技術初探[A].全國第四屆梨科研、生產(chǎn)與產(chǎn)業(yè)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