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幼兒園里有這樣一處清雅幽靜的小溪流。早上來園晨檢等待時、午飯后散步時,我和孩子們都會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有一天散步路過時,孩子們對這個靜謐的小溪產(chǎn)生了想去玩一玩的興趣。
“溪水好干凈!我能看見里面有小魚在游?!?/p>
“水真好玩,它摸起來涼涼的?!?/p>
“當我的手指伸進水里,會有一圈一圈的波紋?!?/p>
孩子們的對話引發(fā)了我的思考:在小溪這里怎么玩水呢?玩水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回到班級,我和孩子們進行了討論。抓小魚、玩水槍、打水仗、運水游戲、撿小石子打水漂……孩子們對玩水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設想。小小的溪流是幼兒園的環(huán)境資源,也是孩子們的探索基地。追隨著孩子們的興趣,我和孩子們一起改造和調(diào)整了溪澗環(huán)境:溪邊路滑,孩子們鋪上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沒有打撈工具,孩子們在班級里尋找了合適的探索工具,并呼吁爸爸媽媽帶來了漁網(wǎng);需要運水,孩子們從幼兒園的“材料加油站”里搜集了各種各樣的裝水容器……隨著幼兒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教師可以把孩子們探索的發(fā)現(xiàn)、獲得的經(jīng)驗制作成可互動式的展板,展示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過程,為幼兒提供深入探究的平臺。從此小溪不再是一個觀賞型的區(qū)域,而是一個真正能讓孩子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探索樂園。
(一)我們抓魚咯
在眾多玩水游戲中,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抓小魚。每次路過小溪,那成群在溪池里穿梭游動的小小身影,泛著橙色光亮,星星點點地在水里跳動著,也在孩子們的心上跳動著。于是我們把抓小魚作為第一個小游戲。
我問:“用什么工具抓小魚呢?”軒軒說:“我家里有捕魚網(wǎng),可惜沒有帶來。”小凱說:“我覺得可以用碗抓魚。”紫悅說:“也可以用勺子舀小魚?!逼渌變赫f:“可是這些東西都在家里呀,這可怎么辦?”
“家里有這些工具抓小魚,那我們的班級和幼兒園里會不會也有合適的工具呢?”我提出了建議。于是孩子們開始在班級、幼兒園里尋找合適的捕撈工具。
樂樂在娃娃家找來了一只小奶鍋,婭婭在美工區(qū)拿了一個裝材料的小籃子,軒軒在材料收集站找到了兩個塑料瓶,小恒問食堂的奶奶借了一把大湯勺,牧之笑瞇瞇地說他要用手把小魚抓回來……
于是我問孩子們:“捕撈工具有了,那么抓小魚還要注意什么呢?”
悠然說:“要小心安全,不能掉到水里?!毙t說:“要和洗手之前一樣把衣袖拉高,不要弄濕衣服?!?/p>
帶著搜集到的捕撈工具,我們來到小溪邊,開始了抓小魚的游戲。孩子們圍著小溪,時而蹲下,時而追逐,童聲笑語穿越在溪流兩畔……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其明顯特征?!苯處熞獮橛變禾峁┮恍┯腥さ奶骄抗ぞ?,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立足幼兒發(fā)展的需求,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逐步深入探究水資源。
(二)好玩的打撈游戲
當大家都在追逐小魚時,我發(fā)現(xiàn)牧之用小網(wǎng)撈起了一些飄落在水池里的梧桐葉。一片、兩片、三片……這時飄來一個塑料瓶,當他伸手想去打撈時,塑料瓶子順著水流漂向了水流的另一側(cè)。對面的孩子看到也加入了打撈的隊伍,水面時而泛起一圈一圈漣漪,時而涌起一層一層波浪,時而濺起一點一滴水花,孩子們快樂極了。
一百個孩子有一百種語言,有趣的打撈游戲帶給孩子們不同的探索與體驗。那他們眼中的水紋是什么樣子的呢?我讓孩子們回到教室將這些經(jīng)驗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表達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用語言加以說明,講述給教師和同伴聽。雖然小班幼兒的繪畫技能還不夠成熟,但是稚嫩的筆觸、童言童語的描述,都是他們仔細觀察小溪,大膽進行藝術(shù)表達的表現(xiàn)。
(三)游紙船咯
一天散步,我們遇到了伊伊姐姐的班級(大四班),他們折了許多小紙船。哥哥姐姐們熱情地把折好的小船送給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們?!拔覀円黄鹑バ∠镉渭埓?!”一個大班的哥哥提出建議。于是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同進行了游紙船的游戲。在探究的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紙船可以漂浮在水面,水的推力可以幫助紙船游得更遠……
針對前一階段幼兒游戲和探索發(fā)現(xiàn),我們進行了分析和梳理。孩子們開放式地探究了“讓小船游得遠”的方法,他們的操作方法是敲打水面、用手在溪水里打轉(zhuǎn)、向前推水、用扇子扇風、用勺子和漁網(wǎng)助推小船……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探索是遞進的,獲得的經(jīng)驗也是層層深入的。當幼兒對水的波紋和推力產(chǎn)生興趣時,他們會進入聚焦探索,在觀察、比較、操作、實驗中了解水的流動性,感受水的推力,探索能讓小船游得更遠的辦法。
4.給植物喝水吧!秋高氣爽,好幾天都沒有下雨,小溪周圍植物的葉子變得繾綣發(fā)黃。熱心的樂樂說:“我們?nèi)ソo小花小草喝水吧?!焙⒆觽儚牟牧蠀^(qū)選擇了臉盆、塑料瓶、勺子等容器準備取水喂植物喝水。探索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勺子盛的水最淺容易打翻;臉盆裝的水最多,但是裝滿后會很重一個人拿不動;塑料瓶裝滿水量很合適,蓋上蓋子不容易翻灑,給植物澆水的時候也比較容易控制水的流量。
幼兒任何一段有價值的經(jīng)歷,都應該是既有趣又有效的。在給植物澆水,選擇容器運水的過程中,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比較了不同容器裝水量的多與少、感受了輕與重。幼兒通過比較、概括水的特性,促進了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獲得了重要的數(shù)理經(jīng)驗。
(四)沉下去浮起來
有一天媛媛在小溪邊撿石子打水漂時,發(fā)現(xiàn)石頭沉入了水底。石頭丟進水里會沉下去,那么還有哪些東西也會沉下去呢?于是,我們把在小小蘇州灣散步時撿到的小樹枝、梧桐葉、鵝卵石、泥土塊帶回教室。對這些“寶藏”的沉浮進行了猜想。
軒軒說:“我猜樹葉、泥塊會浮起來,因為它們很輕?!?/p>
媛媛說:“鵝卵石會沉下去,我在小溪那里試驗過了。”
一帆說:“梧桐葉會浮起來,小紙船也會浮起來。我看到過?!?/p>
我根據(jù)幼兒的想法設計了游戲記錄表,讓幼兒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猜測,并引導幼兒在班級里尋找想要探究沉浮的物品進行實驗。
經(jīng)過多次嘗試和比較,幼兒發(fā)現(xiàn)輕與重、大與小并不是決定沉浮的唯一原因。重量很輕的胡蘿卜小塊會沉下去,但是重量較大的木制積木會浮起來。“沉下去的東西可以浮起來嗎?”我以提問的方式再次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鼓勵他們大膽猜測,同時提議他們也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和媽媽。
(五)顏色變變變
早上區(qū)域游戲時,芯言在美工區(qū)玩顏料,她發(fā)現(xiàn)紅色的水和黃色的水倒在一起變成了橙色。一旁的小恒也把幾種顏色的水倒在了一起。呀!又有新的顏色出現(xiàn)啦!
變出各種顏色的過程,是幼兒不斷嘗試、獲得直接經(jīng)驗的過程。教師要提供給幼兒反復、多次嘗試的機會,并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了水的特性、沉浮現(xiàn)象、顏色變化的秘密……
孩子們對水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烈,他們不再滿足于班內(nèi)的探索。于是我發(fā)放了調(diào)查表,邀請家長一起參與我們的活動,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和水有關(guān)的小實驗,嘗試和孩子們一起做一做。
周一,彭彭很神秘地告訴我們,他可以把橙色的水變回無色。只見他在水里滴入了幾滴碘伏?!笆浅壬 焙⒆觽冃老驳亟械?。“現(xiàn)在我要把它變回無色了哦!”彭彭笑瞇瞇地說。只見他拿出一小顆維C片,放入水中進行攪拌。慢慢地,水真的變回了無色。
孩子們驚訝極了!“老師,這是什么原因呢?”一些孩子問我。
于是我問彭彭:“你能回答他們嗎?”
彭彭說:“因為這個小藥片是維C,爸爸媽媽說它可以還原碘伏。”
我表揚了彭彭帶來科學小實驗的行為,同時鼓勵其他幼兒積極分享有趣的實驗。于是,樂樂把洗潔精小魚的游戲帶到小溪里玩,讓小魚能游得更遠;小馬帶來了和媽媽一起制作的水中花,讓漂亮的花朵開放在小溪里……
秋天到了,孩子們路過小池塘,發(fā)現(xiàn)里面有吹落的小樹枝和落葉,在小小的池塘里靜悠悠地漂蕩著。孩子們產(chǎn)生了清理小溪的想法,生發(fā)了“打撈樹葉”“清理小溪”等活動。天氣越來越冷了,原來成群游動的小金魚也悄悄躲了起來。孩子們提出要把班級的烏龜養(yǎng)在小溪里,讓它陪伴著小溪,讓小溪不再孤單……
孩子們從最初的初識小溪,到后來的了解小溪,最后發(fā)展為保護小溪。這整個過程是孩子們對小溪感情的升華,也是他們探究興趣與能力自然生長的成果。
環(huán)境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師要讓幼兒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成長,以幼兒的興趣為基礎,以幼兒的經(jīng)驗和思考開發(fā)資源、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不斷展示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整個水資源的活動,從幼兒路過小溪產(chǎn)生興趣,到討論玩水,到產(chǎn)生愛護水、珍惜水資源的意識,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過程。作為教師,在幼兒與自然資源互動的過程中,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自主權(quán),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中的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不斷積累經(jīng)驗,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