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忠
摘要: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教學手段的電子化和先進化發(fā)展,促使教學局面發(fā)生了很大改觀。首先闡述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然后詳細論述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借助信息技術提供探究視頻、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熱場音樂、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技術;道德與法治;初中生;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學校教育得到了強大的科技力量和信息技術的有力輔助。大數據的到來,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成熟運用,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是如虎添翼,為初中生的課堂認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學資源與教學局面,因而大數據支持下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神兵利器。
一、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
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技術已經融合了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而成為一個技術整合體,三者的界限日趨模糊。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擁有了直觀化、科技化、先進化和網絡化的認知資源和學習方式。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師優(yōu)化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強大工具。
二、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科學技術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第一生產力”,也是初中生認知興趣的催發(fā)劑和興奮劑,更是道德與法治課堂得以科學發(fā)展的神兵利器。
(一)借助信息技術提供探究視頻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初中生認識社會、討論案例、批評世俗、弘揚正氣、教育自我的思想交流平臺。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初中生提供一段視頻化社會現象,以提升討論資料的直觀性、真實性和刺激性,為初中生的課堂討論和信息交流提供更多、更好的感官刺激、心理暗示和情緒感染。
以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服務社會”為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備為初中生播放一段“群眾自發(fā)吊唁袁隆平先生”的視頻資料,讓初中生親眼看到民眾如何自發(fā)去吊唁袁隆平先生。教師還要以視頻資料為探究基礎引導初中生去討論袁隆平先生一生的巨大貢獻以及大眾為什么自發(fā)去吊唁袁隆平先生。當學生達到思想一致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服務社會”這個關鍵詞,再從“服務社會”的角度去分析和評價袁隆平先生的偉績,并鼓勵學生以袁隆平先生為人生楷模,積極學習、造福社會、無私奉獻。
(二)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熱場音樂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教師吸引、啟迪、感化、教育初中生的思想陣地,因而初中生需要一個打開心門、悅納信息、整合處理、信息輸出的完整過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音樂,用以渲染氛圍、激發(fā)情感、激蕩心靈、啟迪認知,借助音樂藝術之手引導初中生慢慢“入位”。
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尊敬他人”為例,本課主要幫助初中生學會尊敬他人、文明交往、禮貌待人。因此,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利用信息技術設備為初中生播放非常熟悉的《找朋友》或《歌聲與微笑》,用歡快、清新、喜悅的兒歌營造出輕松愉悅、自由快樂的良好氛圍。兒歌的出現不僅能夠讓初中生耳目一新、心曠神怡、精神抖擻,獲得良好的認知狀態(tài),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輸送一些文明禮貌信息,有助于引導初中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主體狀態(tài)之中。
(三)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
道德與法治課堂所研究的內容均是社會問題、思想問題與道德品質問題,因而具有非常突出的社會性、情境性和活動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初中生的問題引入、情境模擬、課堂討論創(chuàng)設出直觀化教學情境,讓初中生在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想、有所得、有所表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自覺交流。
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法不可違”為例,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告訴初中生法律具有不可侵犯性和違法必究的結果。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初中生提供一段網絡上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視頻資料,用閃爍的警燈、刺耳的警笛、威嚴的警察給予初中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和心理暗示,還能夠營造出“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的法治氛圍,幫助初中生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記。另外,教師還要讓初中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討論,列舉一系列犯罪分子的丑陋嘴臉和最終的下場,以此為初中生種下“法律”的種子。
教師是科學技術的認知者、使用者和推廣者,也是初中生知識積累、合作探究和快樂成長的陪伴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以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技術為研究對象,積極促進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科技化、趣味化、直觀化和實效化發(fā)展,并借助信息技術提供探究視頻、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熱場音樂、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活動場景,切實優(yōu)化初中生的認知方式和認知資源,徹底滿足初中生的認知需求與生命訴求,大幅度推動初中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和素養(yǎng)提升。
參考文獻:
[1]魏艷香.信息化與生活化思維融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5):93-94.
[2]農麗.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新作文(教研),2020(4):98.
[3]祁萬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探究[J].學周刊,2021(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