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宇
關掉電視,腦海里母親躺在病床上女兒面對窗外絮絮叨叨說話的場景卻揮之不去。這是電影《春潮》最后的一個片段,這也是劇中郝蕾扮演的那個叫郭建波的中年女子最長的一段臺詞。這部影片講訴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三代人。沒有丈夫的姥姥,獨自扶養(yǎng)孩子的單親媽媽,從沒見過父親的小女孩……這樣的三個人本應該是相依為命,互相取暖的。然而電影里呈現(xiàn)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姥姥雖然對孫女照顧的細微周到卻永遠都在抱怨和咒罵自己的遇人不淑、女兒的潦倒無能、孫女的忘恩負義;中年的母親雖然每每在母親的謾罵中忍氣吞聲時刻關注自己女兒的情緒卻在和女兒獨自相處時偷偷溜出去和情人幽會、在夜晚睡夢中暗自期盼自己的母親被抓走消失、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一團糟時毫無規(guī)劃的恣意尋歡;年幼的孫女雖然品學兼優(yōu)看上去開朗陽光卻在因為看見同學一家歡歌笑語而滿心哀傷、在姥姥傾訴不幸時伶牙俐齒的反駁和譏諷、在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母親不在后暴跳如雷的大聲譴責……
一幕幕的生活片段,讓這一家三口的傷疤被赤裸裸地揭開。人到晚年的姥姥,中年的媽媽,童年的孫女。三個女人各有各的不幸,卻又不幸得那么一致。姥姥因為不幸的婚姻變成了控制欲極強的悍婦。媽媽想逃離原生家庭的陰影,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過好這一生。更可悲的是,此時的外孫女,已經在媽媽和姥姥的對抗中深諳世故。
“你什么時候才能明白?家庭不是戰(zhàn)場。
你的勝利也不是真的榮耀。我不想讓我的女兒,走回我小時候的軌跡。所以我才避免跟你吵架你懂嗎?”這是整部影片讓人記憶最深刻又最有感慨的一句話。片中的郝蕾,始終在用沉默回應,但可惜,她沒有找到去和媽媽、去和自己的童年和解的方式。希望在鏡頭之外她可以真的學會讓自己的孩子不再重復自己的不幸。
這部影片讓我聯(lián)想到最近的一個熱點新聞.一位合肥的年輕媽媽在離婚四天后重返家里看望自己的孩子時,帶著兩個幼兒從二十四樓縱身一躍。她的身后,是硝煙彌漫的家,是為了掙個是非的執(zhí)念,是活著的人一生揮之不去的罪孽。這個母親是可憐的,卻也是可恨的。她用一個勇士的決絕,讓兩個孩子被動的結束了生命。這場仗,以最慘烈的方式終止在孩子們墜落時的懵懂中。
曾經在學校做了好多年班主任,遇見最多的問題學生都難免會有一個太過于明辨是非的家長,他們總是一副“你被我抓了現(xiàn)行,還有什么資格反抗”的姿態(tài),在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窮追猛打步步緊逼。這樣的家庭平日里自然也是煙熏火燎的,就這樣戰(zhàn)爭之火慢慢的把孩子心里對家的渴望,對父母的依靠烤的脆生生的一掰就斷了。
生活中所有的情感難題,幾乎都逃不脫孩子和父母的關系。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用一生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就因為原生家庭那份黑白分明的較真從此失去了心的柔軟。在長大成人后,往復輪回的用一個戰(zhàn)士的姿態(tài)搭建自己的家庭,制造一個新的戰(zhàn)場和一群不會愛的子女。
現(xiàn)如今很多家庭關系中,人們都在用自己以為的愛,用自己覺得對的的方式行進著。而這往往才是痛苦的根源,彼此付出的的不是對方想要的,這些不斷的付出甚至是“犧牲”自然也無法感動對方,于是各自都筋疲力盡的關上了心門。
當代生活的節(jié)奏已經讓我們追逐奔跑的氣喘吁吁了,如果回到家這個用來避風的港灣里依舊把自己包裹的棱角分明密不透風,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你埋怨你的他或她咄咄逼人對你毫不憐憫呢?他們和你針鋒相對,只是他們以為你是一個戰(zhàn)士,戰(zhàn)士自然喜歡迎接挑戰(zhàn)……
看完我的這些文字,今天的你是否還要穿著戰(zhàn)袍回家呢?
倘若,你是一位母親那么就為自己換上一襲可愛的圍裙,讓廚房和餐廳都充滿童趣和溫暖吧!倘若,你是一位父親那么就給自己一頂魔術帽,讓你愛的人在帽子里發(fā)現(xiàn)鮮花和巧克力吧!倘若,你是一個孩子那么就讓自己學會擁抱和感恩,讓你的父母在你的擁抱和感謝中更加柔軟……
(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湖中學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