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歌
踩著真實的泥土,走向鄉(xiāng)村的深處。早起,在田間地頭,和正在鋤草的劉富貴聊一通玉米和灌溉;二大頭(綽號)把我拽進他新蓋起的小院,摘下一根長滿嫩刺兒的黃瓜塞在我手里;嚼著脆生生、甜滋滋的嫩黃瓜,跨進李老師(退休已近二十年)家的大院子,坐在鋪著新油布的大炕上,盤起腿,和幾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起喝恒山茶;輕輕剝著李師母炒得焦香的葵花籽,聽他們閑聊隨意撿拾起來的一個又一個話題。晌午,院子里小黑(看門的狗)輕吠三聲,紅漆門裂開一條縫兒,王正寶(村里小超市的老板)家女人露出頭來喊了一聲:“在不在?”一看沒人搭理,轉(zhuǎn)身嘟噥著:“死哪兒去了,手機也不拿!”
我要講述的好人張三,是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硬勞力,四十出頭的年紀,上有爺爺下有孫子,整日從早忙到晚,體力充沛,干勁兒十足,妥妥地養(yǎng)活著一大家人。集中精力的勞動和掙錢,并沒有耽誤張三扎扎實實地做著一個名符其實的好人。
一個偶然機會,我認識了張三,并迅速與他熟絡(luò)起來。張三的爺爺今年已經(jīng)九十五歲,解放前曾參加過地方武裝攻城克地,解放后一直在村里擔(dān)任大隊干部。聽老人家說,他第一次入黨是在一九四五年,后來入黨證明找不到了,又在一九五八年入了一次黨。前幾天,張三的爺爺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在紀念章頒發(fā)儀式上,我再次見到老人家,他的身體和幾個月前一樣硬朗,說起話來條理清晰。如同上次見面,老人家緊緊抓住我的手,準備從頭到尾向我講述他八十多年來對黨的真情實感。
張三是村里第一批自費購買農(nóng)機的人,時至今日,拿這些農(nóng)機掙錢的同時,他一直在默默無聞地做著好事兒。他免費把自己的農(nóng)機提供給貧困戶,免費幫村民修理農(nóng)機,免費培訓(xùn)鄰村農(nóng)民如何使用農(nóng)機。張三認為,能不收錢的盡量不要收,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好人需要成本。
張三經(jīng)常在家擺上好吃好喝的,一撥一撥地請人吃飯,但他從不請那些好吃懶做的人。他有自己堅守的原則,凡是能和他坐在一起吃飯的人,必須是有那么一點兒出息的人,或者能一起謀事兒,或者可以一塊兒攬活兒,我張三可以挑頭兒,但一定不占大家一分錢便宜。張三常對人說,錢是大家掙的,不能裝在一個人口袋里,那樣會惹禍上身。
張三早婚早育,兒子結(jié)婚也早,孫子今年都已經(jīng)三歲多。村里與他同齡的人大部分都生了二胎,張三卻一直嚴格執(zhí)行計劃生育政策。前年,張三帶著婆娘從外省孤兒院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女孩兒,和自家孫子一起拉扯,一家人其樂融融。張三說:“咱一輩子遵紀守法,只要上面規(guī)定不能干的事,咱堅決不會干?,F(xiàn)在國家放開二胎,我兒子可以再生一個。過幾年再放開三胎了,我繼續(xù)支持他生。國家戰(zhàn)略,一定要落到每一個老百姓身上才是打贏了?!庇腥藛枏埲秊槭裁匆I(lǐng)養(yǎng)孤兒,他說:“我那外省親戚跟我說了,城里有些有錢人三天兩頭給孤兒院捐款,咱正缺個女兒,養(yǎng)大和親生的一樣樣的。”
張三的爹媽信奉佛教,從二十幾歲就吃素,常年累月往附近寺廟布施。張三和媳婦兒兩個人很孝順父母,去父母家必先刷牙漱口,父母去哪里參加佛事活動,倆個人一定會親自送過去,無論多忙,都要再接回來,幾十年如一日。張三家院子里常年備有干土、沙子和碎石,大雨過后,他會立刻開著三輪車去填平附近下陷的路面。冬天路面結(jié)冰,他早早推著小平車在一條條小路上撒沙土防滑。對于張三這些善行,村民們都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開始幾年還時常聚一起夸夸,十幾年過去了,人們嘴上已經(jīng)很少再表達什么,但是,大家心里都沉淀下對好人張三恒久而深刻的感恩。
張三初中畢業(yè)后到大城市的建筑隊做過各種雜活,在魚目混珠、人多嘴雜的群體中,他一邊學(xué)習(xí)生存發(fā)展的本領(lǐng),一邊提煉做人做事的標準?;卮褰Y(jié)婚生子后,張三進城讀夜校、參加成人高考、讀函授大學(xué),再苦再累也要堅持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直到現(xiàn)在,只要有能學(xué)點兒正氣東西的培訓(xùn)班,張三總要積極報名,即使自己不能成行,也會動員他兒子去學(xué)。我問張三:“你為什么這么愛學(xué)習(xí)?”張三咧開嘴一笑,答非所問:“現(xiàn)在這社會,一天一個樣兒。特別是你們城里的人,好像越來越讓我們農(nóng)村人搞不懂了,呵呵?!睆膬鹤由闲W(xué)開始,張三買學(xué)習(xí)用品都會買兩套,一套給自己的兒子用,一套給鄰居的兒子用。張三從前的老鄰居家境貧寒,孩子多,男人身體不好,女人又懶散,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張三就一年接著一年地為他家排憂解難。四年前,張三的兒子高中畢業(yè)后學(xué)了汽修技術(shù),在鎮(zhèn)上開了個汽車修理鋪。老鄰居的兒子考上了二本大學(xué),張三就主動借給他三萬塊錢。張三對老鄰居說:“二本也挺好,去讀吧,好好讀幾年,爭取考個研究生,到時候我們還幫你。我們要盡量讓孩子去多讀幾年書,也許這是你家改變現(xiàn)狀的唯一機會了?!焙萌藦埲f話的時候總是習(xí)慣把聲音壓得很低,不管你是我要幫助的對象,還是你剛剛幫了我一個大忙,張三都是一視同仁,從不對你高聲說話,語速以慢為主,聲調(diào)以低為主。我問張三:“你這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yǎng)的?”張三知道我問什么,就很認真地告訴我說:“尊重別人,最重要的是放低自己。你別看我們村就這三幾千口人,聰明的、能干的、豁的出來的和占盡便宜的,比比皆是,想在這地界撈個好名聲,不認清自個根本不行。”質(zhì)樸的天真終會擊潰鉆營的維護,好人的視野永遠要比自私的人更加開闊。好人張三用心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坦坦蕩蕩,瀟瀟灑灑,讓人佩服。
我講述到這里,你一定要問:“你說的這個張三長什么樣子?”那我告訴你,好人張三身高不足一米六,身材削瘦,面色黝黑,如果他此刻開著他那輛又高又大的拖拉機迎面而來,你會以為那是無人駕駛!
昨天晚上,張三提溜著一大袋子豬頭肉,他女人在后面跟著,兒子媳婦兒一人手里端著一個大鐵盆,浩浩蕩蕩地走進李老師家。原來,李老師的大孫女高考成績出來了,六百零一分,這成績在全縣都是好成績。張三召集來劉富貴、二大頭和王正寶,為李老師慶祝一下。我是座上客,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喝的高度酒。七八個人盤著腿坐在大炕上,電風(fēng)扇吹得嗡嗡響,男人們都光著大膀子,端起杯中的酒,許多話要說出來,許多關(guān)于鄉(xiāng)村振興的想法也要說出來。
在這片好人終有好報的熱土上,脫貧攻堅戰(zhàn)已經(jīng)取得勝利,鄉(xiāng)村振興的號角又吹響了。這個不知名的小村子,有許許多多的張三,他們默默無聞地活著,平和的心態(tài),平常的日子,平凡的人生。我喜歡這淳樸的民風(fēng),吹在每個人的臉上,溫柔且滋潤,清爽而自然。在這里,大家都愿意圍著好人轉(zhuǎn),在好人身邊汲取更多的正能量。在這里,好人張三們會受到無聲的擁護和衷心的愛戴。他們正在用善良和正直呵護著自己的家園,在新時代的春風(fēng)里,一邊流著汗水,一邊露出笑容,十分努力地生活著、奮斗著,決心要把自己的家鄉(xiāng)建設(shè)得更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