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歌是3-6歲學齡前兒童最先接觸的文學體系,兒歌的內容通俗易懂,節(jié)奏輕快明了,十分吸引幼兒。本文站在幼兒兒歌創(chuàng)編的現狀角度,對幼兒園兒歌及其創(chuàng)編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給出具體解決策略,為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能力的提升提供積極經驗借鑒。通過本研究,筆者希望通過有效的運用兒歌,使幼兒更好的生活與成長。
關鍵詞:兒歌、兒歌創(chuàng)編
兒歌屬于民歌的一部分。兒歌以其通俗易懂的內容,輕快明了的節(jié)奏深受家長和幼兒的喜愛。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幼兒來說,都具有無法替代的教育價值。但是在現代教育中,兒歌的運用方式往往被異化?;诖?,本論文以兒歌為基礎,研究兒歌在學齡前兒童這一年齡階段的運用方式,從創(chuàng)編兒歌入手,通過多種情境下兒歌創(chuàng)編的利用,最有效的找尋童言,找尋初心。
一、追尋價值,樂趣童言
按照兒歌的形式分類,可以大致分為九類。在此其中,游戲歌與幼兒的游戲活動緊密相連,幼兒一邊念唱游戲歌一邊游戲,兒歌給幼兒的游戲帶來了更多的趣味。在筆者訪談中教師也提到,大部分的集體游戲都會以兒歌來進行組織和穿插,這樣游戲就會變得生動有趣,同時有些兒歌里往往會包含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能夠輔助幼兒更好的進行游戲。如早上做完早操后,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進行戶外集體游戲,邊念兒歌邊進行,像《切西瓜》:“切,切,切西瓜,今年的西瓜圓又大,我把西瓜一切二?!被蛘呦瘛冻疵埂罚骸俺疵?,炒毛豆,炒好毛豆翻個身?!敝T如此類的兒歌數不勝數,兒童對此類游戲也是樂在其中。簡短明了的兒歌和趣味的活動結合,使空洞的概念具體化,高深的道理簡單化,繁瑣的事物簡易化,使幼兒在思中學,樂中學。數數歌在教學活動中也經常出現,通過數字與兒歌的精妙結合,在數數唱唱中打開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與早期的數概念,深受教師喜愛。與其不謀而合的是問答歌,通過其一問一答的形式,幼兒在同伴互動中懂得了很多知識,在問答中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和思考,給平淡無奇的講述增添了一絲趣味。
兒歌有三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篇幅簡短,結構單一。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比較單一,認知形式也有限,所以,兒歌的篇幅應該簡短巧妙,內容應該淺顯易懂。我們常見的兒歌,大部分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其篇幅如此簡短,也方便幼兒記憶和傳唱。第二,語言活潑,節(jié)奏明快易唱。兒歌主要通過游戲的方式傳播,兒歌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使得其成為組織游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幼兒對于知識的汲取是十分渴望的,富有律動感、節(jié)奏鮮明、活潑可愛的兒歌語言很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引發(fā)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第三,內容簡單,思想淺顯。當母親在新生兒的搖籃旁陪伴頌唱兒歌時,兒歌開始慢慢的進入幼兒生活中。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從感知到模仿,幼兒開始念唱兒歌,并從中體驗美。但兒歌所表達的內容一般都易于幼兒理解,或者純粹地講述事件,或者用簡單有趣的語言來表達普通的道理。
二、探索實踐,尋找童言
兒歌的價值不是在于能給予兒童什么,而是讓兒童在兒歌的意境中能體會什么。在過程中要兒童處于主體地位,要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索,用兒童化的語言去總結。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自主創(chuàng)編的教育也是十分有效的,創(chuàng)編出適合學齡前兒童的兒歌,需要教師有極高的創(chuàng)編意識和創(chuàng)編精神,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不僅是師幼互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幼兒積極動腦,自主探究的過程。
兒歌的創(chuàng)編可以運用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入園和離園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比較大型的活動,我們可以利用兒歌編創(chuàng)清晨歡迎曲,使平淡的問候變得生動有趣。如我們的歡迎曲可以借鑒《新年好》曲調,歌詞可以變?yōu)椋骸霸缟虾冒?,早上好啊,小朋友們早上?.....”如果老師能面帶笑容的站在門口唱歡迎曲迎接每一位幼兒,幼兒一定會帶著愉悅的心情開啟一天的美好生活。離園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結束環(huán)節(jié),經過一天豐富的活動,幼兒的身心都進入整理放松階段。在離園前的一小段時間里,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唱念近期所學過的兒歌,幫助幼兒平靜心情,以美好的心情回家。
在生活環(huán)節(jié)穿衣服的日常過程中,我和幼兒編的兒歌是:“小手抓住小領子,平鋪蓋好小房子,小小老鼠,爬出洞洞,我的小腳。伸出洞洞?!痹谖缢@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編的是:“吃完中午飯,擦擦小嘴巴,我們午睡開始啦,脫衣服,蓋被子,鉆進被窩睡覺了?!苯處熆梢杂脙焊杞虒W的方式讓幼兒更快的學會自己上廁所,可以在集體活動中滲透有關上廁所的兒歌,如:“小朋友,要牢記,進出廁所守規(guī)則,莫要推來又擠去,看清標記不滑倒,衛(wèi)生安全要記牢,爭做文明好寶寶?!睅椭變豪斫馍蠋鶗r安全第一的原則?;蛘咴谟變侯孪吹臅r候,可以配合兒歌的方式讓盥洗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教師與幼兒共同創(chuàng)編,幼兒積極參與,這樣幼兒不僅對兒歌的內容記憶深刻,如果是生活規(guī)則類的兒歌,幼兒同時也會學習到一定的基本生活常識,在游戲中學習,領悟兒歌的真諦。
作為學齡前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兒歌以其簡單的言語,通俗易懂的含義,易被接受的形式,深受幼兒喜愛。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萬物皆有其特殊的生長規(guī)律,成人亦是,兒童亦是。”因此,兒童的教育要兒童化。兒童要置身于其喜愛的“童話”中,才帶來心理認同感,使其童年生活充滿趣味,讓“童言”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宋維妮.兒歌的教育價值研究——基于兒歌文本內容的調查分析[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11:1~28
[2]黃路明.兒歌與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D].廣西.廣西大學.2008:1~62
[3]李利芳.兒歌研究的多元走向——我國20世紀前期兒童文學研究理論綜述[N].湖南科技學學報.2007-2(2)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機關)幼兒園 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