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翠婷
【摘要】 七宗罪指的是罪惡的來源有七種,分別是饕餮、貪婪、懶惰、淫欲、嫉妒、暴怒和傲慢。但丁深受基督教文化影響,他的《煉獄篇》通過對比分析“滌罪之人”和他們“所滌之罪”,搭建了具象化的七宗罪與煉獄框架。通過文本細讀,剖析《神曲》的七宗罪。
【關(guān)鍵詞】 《神曲》;基督教;七宗罪
【中圖分類號】I546?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5-0018-02
但丁的《神曲》中彌漫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雖然是中世紀(jì)人文主義的代表作,卻處處體現(xiàn)著基督教的思想文化。其中《神曲·煉獄篇》更是系統(tǒng)地講述了基督教的七宗罪。罪在基督宗教中分為原罪和本罪,本罪則是由于人自身的過失而犯下的罪,這種罪又分為社會意義的罪和個人意義上的罪。社會意義上的罪在《神曲》中就是“惡”,個人意義上的罪主要是基督宗教中所說的“七宗罪”。①
一、饕餮
饕餮即過度放縱食欲,暴飲暴食,過分貪圖安逸。《神曲》中地獄的第三層,住著犯了饕餮罪的靈魂?!霸谶@一層,暴飲暴食的饕餮之輩躺在泥濘里,受著暴風(fēng)雪、冰雹和臟水的不斷襲擊。冥府的三頭狗刻爾勃路斯對著他們狂叫,并用爪子將他們撕成碎片。” ②而在煉獄中的第六層,“這些靈魂,在生之日,口腹之欲都是太過,因此在這里挨餓挨渴,含淚而歌,洗滌他們的罪惡。” ③犯了饕餮罪的人,因為生前過于貪圖享樂,死后靈魂就要下地獄,在煉獄中凈化時還要忍受暴風(fēng)雪和饑渴的懲戒,這體現(xiàn)了基督教的禁欲思想。對于犯了饕餮罪的靈魂的受刑描述,更多的是一種恐嚇。用死后靈魂在地獄中受饑受渴的可怕情形,來告誡人們生前不能貪食,要控制口腹之欲,適可而止。為了通過精神控制的方式促進社會和諧,基督教宣揚犯了饕餮罪的靈魂將下地獄的思想。
二、貪婪
貪婪即過度熱衷于尋求金錢或權(quán)力上的優(yōu)越,是一種失控的欲望。但丁借助維吉爾之口來嘲諷追逐金錢和權(quán)力沒有止境的人們,并披露了教皇等人貪婪的丑陋嘴臉:“命運給人類財富是多么的愚弄他們,而人類追逐他又是多么的劇烈!月亮下的金錢,從沒有使勞碌的人類有片刻的安靜。” ④“那些頂上精光沒有頭發(fā)的是教士,是主教,是教皇,因為他們是特別的貪得無厭?!?⑤貪婪使人丑態(tài)百出、面目全非,代表著宗教正統(tǒng)的教皇、主教等更是因為貪婪借助職權(quán)大量斂財,使教會失去了民心。貪婪的靈魂被綁在地上承受伏臥的懲罰,因為“在從前,我們的眼睛只是盯住地上的東西,不肯旋轉(zhuǎn)眼珠向天上望,因此正義設(shè)下了這種刑罰?!?⑥“盯住地上的東西”指的是對眼前利益的追逐,而“向天上望”則是指向上帝懺悔,收斂自己的貪婪。因此,當(dāng)貪婪的靈魂來到煉獄,便要不斷懺悔以凈化自己的思想。
三、懶惰
但丁認(rèn)為,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 ⑦,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象力及無責(zé)任心等。宣傳不愛上帝是一種罪惡,這固然是基督教執(zhí)權(quán)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而宣揚的理論。而在但丁的《神曲》中,煉獄第四層的靈魂由于“過去的疏忽,過去的怠于向善”而“為速行的欲望所操縱,不能停下來” ⑧,只能通過不斷奔跑的方式凈化靈魂。由此可見,疏忽或者怠于向善在基督教教義中也是罪惡的根源。反而言之,基督教文化推崇積極向善。因此,但丁對抗的只是表里不一、貪污腐敗的教職人員和冷漠的民眾,并非排斥基督教。與此同時,他也信奉著基督教的“棄惡向善”思想?;浇坍?dāng)時處于西方文化中的思想控制鏈頂層,為了促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教義便從思想上將懶惰視為罪惡的源頭之一。
四、淫欲
淫欲指肉體的欲望,過度貪求性愛的快樂,在《神曲》中也指不合倫理的戀愛。地獄第二層居住著帕里斯、海倫、狄多、克里奧帕特拉、特里斯坦、保羅和弗蘭奇斯嘉等被情欲控制的人,他們接受懲罰的方式是被狂風(fēng)刮飛而無法停下來。在煉獄中,荒淫的行為被視為像禽獸一般,而貞潔者受到贊揚。當(dāng)?shù)】吹健吧麍鲋械撵`魂,在狂風(fēng)中飄蕩” ⑨,他原本以為“這種刑罰是加于荒淫之人的,他們都是屈服于肉欲而忘記了理性的” ⑩。而當(dāng)聽了弗蘭奇斯嘉和保羅的戀愛故事后,他卻表示“弗蘭奇斯嘉,你的苦惱使我悲痛而生憐惜” ?。從神性方面來看,亂倫是莫大的罪過,是放縱淫欲的惡果,而但丁卻對弗蘭奇斯嘉和保羅的愛情表現(xiàn)出憐憫、可惜的人文主義情懷。由此可見,基督教中的禁欲思想,到但丁這里已經(jīng)摻雜了人文主義的情感。不過總的來說,但丁還是認(rèn)可基督教的禁欲思想的。放縱淫欲,會破壞社會倫理,引發(fā)社會動蕩,因此淫欲也成為基督教文化中的重要罪惡來源。
五、嫉妒
嫉妒即對才能、地位、名譽、學(xué)識、財富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但丁認(rèn)為這是“對自身優(yōu)點的愛墮落為一種剝奪他人優(yōu)點的欲望” ?。嫉妒的人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一是將失敗歸咎于其他因素,卻不從自身尋找原因;二是通過歪曲事實來保護自尊心,惡意詆毀他人的成就。《圣經(jīng)》中該隱只是因為嫉妒就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亞伯,因此說嫉妒是最卑鄙的罪惡。在《神曲》的煉獄中,嫉妒的靈魂要接受縫眼的懲罰:“又如同瞎子不能感覺陽光,這些懺悔的靈魂也是拒絕陽光的,因為每個人的眼皮都用鐵絲縫合著;有時捕著的野鷹不肯安靜,人便把他的眼皮縫合起來;這兩件事有些相似?!??鷹眼銳利,而嫉妒的人總是盯著別人來作對比,因而以馴化野鷹的方式來懲罰他們。從基督教的教化方面而言,嫉妒容易導(dǎo)致卑鄙、陰暗的心理,暗算別人會引發(fā)災(zāi)難,因此要正確看待他人的榮耀,抵制嫉妒以平衡心態(tài)。
六、暴怒
暴怒代表著失控的情緒以及潛在的暴力傾向。在《神曲》中地獄的第五層,因憤怒而犯罪的人為臟物所覆蓋,在看不到攻擊物時,他們甚至?xí)ψ约合率帧!妒ソ?jīng)》箴言中有不少“發(fā)怒的日子,貨財無益”,“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jié)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為,自己就陷在網(wǎng)羅里”等告誡的話。暴怒中的人民群眾,甚至可以揭竿而起推翻統(tǒng)治階層?;浇烫幱诮y(tǒng)治地位,必然抵制不利于其教化的品性,宣揚暴怒的危害。而但丁在煉獄的幻境中看到一名少年被一群怒火沖天的老百姓虐殺的情景,也表現(xiàn)了他對暴怒的厭棄。從“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角度來講,暴怒是踐踏生命的重要罪惡根源。從懲惡揚善的基督教教義角度來講,暴怒是使小惡走向大惡的催化劑。暴怒會導(dǎo)致事情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因而被視為人類原罪的根源之一。
七、傲慢
傲慢在七宗罪中名列第一,因為褻瀆神明的罪是不可饒恕的。在《失樂園》的敘述中,“路西法曾經(jīng)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熾天使),在未墮落前任天使長的職務(wù)。他由于過于驕傲,意圖與神同等,而墮落成撒旦?!被浇烫岢牡滦允侵t卑,傲慢的人連上帝都敢挑釁,這從根本上來說是充滿競爭性的。傲慢令人變得不可教化,這也是宗教最避諱的,因為只要相信宗教的力量,便能接受宗教思想的馴化。但傲慢動搖了信仰的根基,使任何溝通都付諸流水?!膀湴恋幕浇绦磐窖?!你們既可憐又無用,在智慧上又患了近視病,后退反以為是前進呢!” ? “為什么一條發(fā)育尚未完備的小蟲,便要昂首青云呢?” ?傲慢帶來盲目,使人受到自我的局限,并從內(nèi)在開始通向覆滅。但丁通過使用“在智慧上又患了近視病”及小蟲“昂首青云”的比喻,表明了他對傲慢的唾棄。背負重物,緩慢前行,戒驕戒躁,這便是《神曲》煉獄中對傲慢的靈魂的懲罰方式。將傲慢視為七宗罪之首,也是基督教維護神權(quán)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
八、小結(jié)
七宗罪即七種罪惡的根源,是基督教用以教化信徒提出的理念,但一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直到但丁在《神曲》中以這七種罪惡來源為線索勾勒出十八層地獄的模樣,七宗罪的形象才變得具體鮮明起來。新舊交替之際,但丁借助基督教的七宗罪宣揚了人文主義思想,同時他也系統(tǒng)總結(jié)并傳播了基督教的七宗罪文化。不過但丁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思想上有一定的局限。
注釋:
①楊蓉:《〈神曲〉的神學(xué)思想研究》,《華中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第3期,第23-28頁。
②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頁。
③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頁。
④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頁。
⑤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頁。
⑥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頁。
⑦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頁。
⑧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頁。
⑨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頁。
⑩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頁。
?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頁。
?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頁。
?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頁。
?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頁。
?但丁著,王維克譯:《神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頁。
參考文獻:
[1]楊蓉.《神曲》的神學(xué)思想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7,(03):23-28.
[2]但丁.神曲[M].王維克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2: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