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新疆塔城地區(qū)7件(套)館藏明清鎖子甲胄(塔城地區(qū)博物館藏1套和塔城地區(qū)檔案館藏6件套)材質(zhì)通過便攜式X射線熒光儀(pXRF)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一體機(SEM-EDS)進行初步檢測分析,結果顯示鎖子甲胄主體部分的材質(zhì)是鐵,其配飾、配件或裝飾物等涉及鎏金、純銀、銀銅合金、黃銅和紅銅等不同材質(zhì),織物材質(zhì)是絲和棉這兩種。
【關鍵詞】 鎖子甲;pXRF;SEM-EDS;材質(zhì)
【中圖分類號】G2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5-0104-02
基金項目:《塔城地區(qū)博物館藏金屬文物保護修復方案》(文物博函〔2017〕253號)。
一、前言
鎖子甲是古代戰(zhàn)爭中使用的一種鎧甲,《唐六典·武庫令》記載“鎖子,鐵甲也”,故宮博物館藏的近300件清代鎖子甲,幾乎都是鐵質(zhì)的,另外還有1件銅片鎖子甲,李賀的《貴主征行樂》也有記載“黃銅連鎖甲”,更稀有貴重的是金質(zhì)鎖子甲,一般是貢品或賞賜之物①。有些鎖子甲附有織物,清代有稱為“鄂勒伯克”“間有用綿”的鎖子甲②。我國現(xiàn)有一定數(shù)量的鎖子甲,主要保存在各地博物館,但未見對其材質(zhì)進行科技檢測分析研究,現(xiàn)應塔城地區(qū)金屬文物保護修復項目要求,對其館藏7件(套)明清鎖子甲胄的材質(zhì)通過科技檢測進行初步分析研究。
二、塔城地區(qū)館藏鎖子甲的形制特征及檢測分析
現(xiàn)有新疆塔城地區(qū)7件(套)館藏明清時期的鎖子甲胄,分別來自塔城地區(qū)博物館藏1件(套)(文物登記號為000067,簡稱67)和塔城地區(qū)檔案館藏6件(套)(文物登記號分別為0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和000006,簡稱01,02,03,04,05和06)。文物特征概要如下:
文物67,一套鎖子甲胄,包括鎖子甲衣和鎖子頭盔各一件。鎖子甲衣,立領長袖直身中長款,領子外織物套鎖環(huán),內(nèi)覆兩層織物,領子和衣身是通過一根繩子穿連成一體。頭盔的帽體呈半球型,表面覆有用銀白色鉚釘固定、表面呈金黃色、主體是銀白色的裝飾物。(頭盔裝飾物分三部分:尖頂裝飾物,中間裝飾物和帽檐裝飾物,尖頂裝飾物表面金黃色比中間和帽檐裝飾物的更深更亮一些),下掛簾狀連鎖環(huán),底部有兩個綁在一起的織物系帶。
文物01,包括一件鎖子甲衣、一頂鎖子頭盔和兩個護臂。鎖子甲衣是方領七分袖直身中長款,頭盔帽體呈半球型,表面覆有銀白色裝飾物(分別位于尖頂和帽檐處),用銀白色鉚釘固定,下掛簾狀連鎖環(huán)。兩個護臂形制相似,護臂甲片上均覆主體為銀白色、表面呈金黃色且用銀白色鉚釘固定的裝飾物。
文物02,一頂連鎖環(huán)帽和一件鎖子甲衣,小高領七分袖直身長款到膝,領口前開襟頂尖處各有一銀白色掛鉤。
文物03,一頂連鎖環(huán)帽和一件鎖子甲衣,小高領七分袖直身長款,領口前開襟處各有一長一短的掛鉤,長掛鉤呈銀色,短掛鉤是黃色。
文物04,一件鎖子甲衣,小高領七分袖直身中長款,領口前開襟帶一個銀色掛鉤。
文物05,一件鎖子甲衣,方領中袖直身短款。
文物06,一件鎖子甲衣,方領直身七分袖常規(guī)長度。
7件(套)鎖子甲的外觀顏色顯示,鎖環(huán)和頭盔主體金屬材質(zhì)可能一致,鎖環(huán)、帽子裝飾物和掛鉤等應屬不同金屬材質(zhì),文物67甲衣領及頭盔上附有織物。根據(jù)鎖子甲的材質(zhì)類型,金屬部分的檢測選用美國熱電集團尼通公司生產(chǎn)的XL3t便攜式能量色散型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簡稱便攜式熒光儀),相關織物材質(zhì)通過蔡司SUPRA55 VP掃描電鏡進行檢測分析。
XL3t便攜式熒光儀現(xiàn)普遍應用于我國文博行業(yè),通過實驗室模擬試驗和考古現(xiàn)場已證明此儀器完全滿足對文物的無損、原位、快速和多元素同時分析等要求③,金屬樣品一般情況下可直接測量,只需注意檢測點是否有代表性,檢測部位表面保持光潔,必要時進行拋光處理④?,F(xiàn)對不同部位的檢測結果如下:
根據(jù)相應的檢測結果及表1和表2中的內(nèi)容,有以下幾點說明:
1.采用抽樣式對表格中未涉及的鎖子甲胄及配件或配飾等其他所有部位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均為鐵,暫未見其他元素。
2.67頭盔裝飾物主體和鉚釘?shù)闹饕匾粯忧液炕鞠嗤?,是銀銅合金;裝飾物表層主要成分是金且含有一定量的汞,說明表層應是鎏金層,含有銀銅是因為主體是銀銅合金,鎏金層較薄,便攜式熒光儀檢測時有一定的穿透性,所以在數(shù)據(jù)上有所體現(xiàn);根據(jù)金的含量來看,尖頂裝飾物的較高,中間和帽檐處的基本一致,可見尖頂處鎏金層較厚;頭盔系帶裹線的金屬,從含量上看很可能是純銀,這樣高的純度說明應經(jīng)過了精湛的提純工藝。
3.01頭盔裝飾物同一部位主體和鉚釘?shù)闹饕匾粯忧液炕鞠嗤?,都是銀銅合金,但不同部位的裝飾物含量不同,尖頂比帽檐處的銀含量高;01護臂裝飾物主體和鉚釘主要元素一樣且含量基本相同,表層也是鎏金層,含一定量的銀銅也是因為主體的干擾。
4.02甲衣兩個掛鉤主要元素一樣且含量基本相同,也是銀銅合金;而03甲衣的黃色掛鉤則是銅鋅合金的黃銅;05甲衣有一些紫紅色的鉚釘,經(jīng)檢測后發(fā)現(xiàn)是純銅,便攜式熒光儀檢測時有一定的檢測范圍,因為鉚釘直徑稍小,有部分鎖環(huán)也進入了檢測區(qū)域,所以含有一定量的鐵。
67鎖子甲胄涉及衣領及頭盔系帶的織物,采用掃描電鏡二次電子成像工作方式觀察織物纖維,纖維不需要預處理工序,將微量樣品粘在導電膠并固定在樣品臺,離子濺射鍍膜處理后放入樣品倉觀察,可以根據(jù)呈現(xiàn)出的不同表面形貌形態(tài)以此來判斷纖維種類⑤,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掃描電鏡二次電子成像纖維檢測結果
三、小結
通過檢測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000067鎖子頭盔上所有的銀白色裝飾物主體和鉚釘材質(zhì)均相同,為銀銅合金;金黃色表面是鎏金層,尖頂處顏色較深是因為鎏金層較厚;頭盔系帶的所有纖維材質(zhì)為絲,包裹絲線的黑色金屬很可能是氧化后的純銀絲;000067衣領織物的纖維材質(zhì)有絲和棉兩種。
2.000001鎖子頭盔尖頂處和帽檐的銀白色裝飾物與鉚釘材質(zhì)對應一致,雖都為銀銅合金,但尖頂處的銀銅比例較高;000001護臂銀白色的裝飾物主體和鉚釘材質(zhì)均一致,為銀銅合金,表面金黃色為鎏金層。
3.000002兩個銀白色掛鉤材質(zhì)一樣,是銀銅合金;000003的黃色短掛鉤是銅鋅合金的黃銅;000005的紅色鉚釘是紅銅。
4.其他未單獨列出的材質(zhì)均為鐵。
使用便攜式熒光儀時,對古代金屬材質(zhì)進行檢測時需多用幾種測試模式,例如鎏金層,鎏金不但是使用了金,還涉及能證明鎏金工藝的汞元素,用此便攜式熒光儀的貴金屬和常見金屬等模式在譜圖上可見汞峰,但沒有汞的數(shù)據(jù),而在電子金屬模式下其檢測數(shù)據(jù)和峰值都可見,所以選用電子金屬模式為最佳。
便攜式熒光儀對鎖子甲胄及其配件等材質(zhì)的主要元素檢測分析及掃描電子顯微鏡初步判斷纖維種類,這對鎖子甲胄保護修復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注釋:
①(后晉)劉昫等撰,陳煥良,文華點校:《舊唐書·第4冊》,岳麓書社1997年版。
②江措主編:《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集成》,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③崔強:《便攜式XRF在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的文物原位無損分析研究》,2013年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④余榮臺等:《淺述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應用》,《佛山陶瓷》2006年第9期。
⑤高一川:《天然纖維的成分與形貌分析》,2012年浙江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
牛功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文博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科技考古、文物保護修復、文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