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
對于維生素A、B、C、D、E我們都很熟悉,然而要再往下接,維生素家族的下一個成員就直接到維生素K了。中間的維生素F、G、H、I、J都去了哪里?讓我們從“維生素”這個名字說起。
喂雞發(fā)現(xiàn)了維生素
1886年,腳氣病在荷蘭士兵和海員中泛濫,因此,科學家克里斯蒂安·艾克曼選擇用雞做實驗,以尋找可能的致病菌。艾克曼發(fā)現(xiàn),雞飼料一度從糙米變成了精米,而小雞的腳氣病癥狀正是在吃精米時出現(xiàn)、喂糙米時消失。最終,艾克曼確定在糙米里存在可以治療腳氣病的物質。1912年,卡西米爾·豐克成功分離出了這種物質,并把它命名為“維生素”。
維生素最早寫作“Vitamine”,即拉丁語中的生命“vita”+胺“amine”,大概意思就是生命所需的胺類?!熬S生素”這個概念剛出現(xiàn)時,定義就非常寬泛:生命所需的胺。
曾經計劃的維生素A~Z
最早,維生素指的是生命所需的胺類?,F(xiàn)在,我們認為維生素指的是三大營養(yǎng)素之外(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體內微量但對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的物質,人體自己的合成量往往不能滿足需要,可是一旦缺乏就會引發(fā)特定的疾病。在發(fā)現(xiàn)維生素的歷程中,人們有過一套起名計劃。
1915年人們發(fā)現(xiàn),豐克所命名的“維生素”,實質上包含了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兩種物質。這兩種物質分別被命名為維生素A和維生素B。當時人們決定,以后如果發(fā)現(xiàn)了新的維生素,就按著字母表A到Z這么排下去。
從維生素F開始混亂
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都按照這個規(guī)律出現(xiàn)了,然而到F時出了問題。
20世紀20年代,人們發(fā)現(xiàn)維生素B不是一種物質,而是一群物質??茖W家很快找出了其中兩種,并把它們叫作“維生素F”和“維生素G”。不過,由于這兩種物質都是從維生素B里分離出來的,所以很多人也叫它們“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
不久后,“維生素F”又被撿起來,作為人體必需脂肪酸的名字。隨著研究的擴展和深入,人們又意識到必需脂肪酸實際上是脂肪的組成成分,而脂肪不算是維生素,因此必需脂肪酸被剔除出了維生素的行列,“維生素F”這一名稱再次被廢棄,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正式場合再用。
龐大的維生素B家族
在發(fā)現(xiàn)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后,維生素B家族不斷添丁,B3、B4、B5、B6……B17陸續(xù)問世;還有人因為發(fā)現(xiàn)其中一種因子是雞需要的,就把它命名為維生素Bc(“c”就是英文單詞“雞”的首字母)。
不過,現(xiàn)在知道的維生素B,大概只有B2、B6和B12,其余雨后春筍一樣長起來的B族維生素們又紛紛消失了。論其緣由,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們實際上是其他維生素的混合物,同時也存在不同研究者重復命名的問題。
總結一下:維生素F、G、H、I、J以及后面的維生素大部分因為重名、實質上為混合物、不符合維生素定義而被開除了“維生素籍”;少部分擁有了更潮的名字,比如泛酸、葉酸、生物素。
由于維生素的命名歷史是如此的混亂,看不過眼的國際營養(yǎng)科學聯(lián)合會終于接管此事,并于1978年確定了現(xiàn)在的維生素命名原則??傊?,維生素家族的混戰(zhàn)就此終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