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文
樹桂堂徐宅位于吳江區(qū)黎里古鎮(zhèn)滸涇街中徐家弄,原為清代文人徐達源家族所建。
徐達源(1767—1846),字岷江,一字無際,號山民,別號小峨山人,吳江黎里鎮(zhèn)人。嘉慶三年(1798)由太學候選布政司理問,改翰林院待詔。他和妻子吳瓊仙皆為著名學者袁枚的弟子。他廣交名流,和洪亮吉、顧元熙等名賢都是莫逆之交。其畫梅尤為一絕。他還曾將名人投贈之手跡刻成《紫藤花館藏帖》,后來流傳海外,被日本人藏于圣廟之中。他編寫的《黎里志》《吳郡甫里人物考》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而這處樹桂堂徐宅,就是他的家族全盛時期建造的。
原宅甚大,約有六進,現(xiàn)在保留較好的仍有前四進。
其中第三進樓廳下部有圓作的檐枋,兩端雕花卉、仙鶴等,檐枋中部的拋枋鏤刻人物神仙戲文。從內(nèi)容來看,屬于官衙升堂、劉海灑錢、瘋僧掃院等傳統(tǒng)故事。檐枋上部夾樘板透雕夔龍團壽紋。樓廳的一樓設(shè)雙桁鶴頸軒,主體的軒梁和下部的坐斗、上部的荷包梁皆雕鹿、麟、人物神仙,其中以福祿壽三星讀畫、劉關(guān)張三顧茅廬等內(nèi)容最為生動。荷包梁的兩端則做成象頭形,寓意吉祥如意。扁作梁梁端設(shè)夔龍紋和壽字紋,中部雕成倒三角形裝飾,形如古代之包袱一角,故俗稱“包袱錦”。包袱錦的內(nèi)部分為兩段,上段雕有六十多個八角紋格,格子內(nèi)部雕刻不同造型的花卉,下段則雕刻人物戲文。此外,半窗的欄桿以折紋組成漢字,獨具匠心。二樓檐下還有造型別致的雙卷斜撐。樓廳前天井一側(cè)尚存堆塑為主的花窗,樓廳正前方現(xiàn)存一處磚雕門樓,原題“觀國之光”四字。觀國之光,意思是看到天下一片太平和樂的景象。宋《政和鹿鳴宴》有云:“飲酒樂曲,吹笙鼓簧。勉武徒御,觀國之光?!苯褡诸~已毀,但是門樓下枋仍然完整,和樓廳一樣,也有包袱錦雕刻各式花卉。
除了第三進外,更后進的樓廳依然令人驚艷。一樓的檐頭三面雕刻鷺鷥荷花(寓意科舉“一路連科”)、鳳穿牡丹等。廳內(nèi)設(shè)雙桁鶴頸軒,軒梁雕草龍,拋枋和扁作梁的兩端刻人物戲文、山水園林,荷包梁雕八仙的八種法器,俗稱“暗八仙”。扁作梁中部同樣設(shè)包袱錦,雕各式梅花鹿,長窗裙板上鏤刻花瓶清供等。整體木雕細膩傳神,較之第三進更勝一籌。廳前存乾隆間蒼梧知縣王元照題“桂馥蘭芳”磚雕門樓。桂馥蘭芳,喻子孫興旺,人才輩出。
目前,樹桂堂徐宅僅有字額毀壞的“觀國之光”門樓被列入控保名單,但從實際工藝來看,此宅的木雕水準卻毫不遜色,其形式多樣,雖精致卻不似清末民國木雕之繁縟,代表了清中期蘇州木雕的最高水準,以筆者之見,可以說藝術(shù)上勝過了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東山雕花樓(春在樓),而與目前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的西山雕花樓(仁本堂)不相伯仲。且其以欄桿做成漢字的手法,更是蘇州一地之孤例,極具研究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