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琳 關岫一
摘 要:在眾多的小說評論中,“鐵西三劍客”似乎成為班宇的標簽之一。但從《冬泳》到《逍遙游》,班宇對現(xiàn)實的敘事已經(jīng)漸出東北,走向更廣闊的中華大地,小說的視野亦從上一輩的命運走進當代人的生活,描寫當代人應對困境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從而表達出班宇對當代青年人生活境遇的思考。同時,兩部作品集都延續(xù)了班宇小說獨特的“水”意象,但不同的意境與內(nèi)涵表現(xiàn)了班宇在藝術(shù)上的不斷追求。
關鍵詞:班宇;現(xiàn)實敘事;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6-0047-05
在以往對班宇小說的討論中,許多學者都把他和雙雪濤、鄭執(zhí)并稱為“鐵西三劍客”,有的學者甚至把他們稱為“新東北作家群”[1]。這樣的命名可能源于三位青年作者在最初走上文壇時,所講的都是沈陽鐵西或者東北的故事,都在反映世紀之交東北經(jīng)濟變革所造成的“下崗潮”是如何改寫一代人的共同命運。通過對中國知網(wǎng)的搜索,近三年來共有45篇文章以“班宇”為主題,以“班宇敘事”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能找到5篇文章。這些論文圍繞班宇小說的敘事,大致有以下幾方面觀點:任毅聚焦班宇小說作品中鄉(xiāng)土文學的特點,探究故鄉(xiāng)和作家作品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劉巍和王亭秀月以班宇、鄭執(zhí)、雙雪濤三位來自東北的青年作家為例,分析三人筆下“鐵西敘事”的文化符號和寫作結(jié)構(gòu);劉巖同樣是以東北青年作家群為參照,重點論述了三人針對沈陽進行敘事時的反自動化書寫特征和語言特點;馬芳芳則對班宇東北故事中的衰落氣質(zhì)和廢墟意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近幾年對于三位作家和相關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東北地區(qū)”,多以“工人”“工業(yè)”為切入點,對小說的敘事、情感、寫作手法等內(nèi)容展開分析。
可是從《冬泳》到《逍遙游》,班宇的小說世界開始逐漸擴容。在2020年林喦與班宇進行的“構(gòu)建新先鋒的東北敘事模式”的對話中,班宇表示“并不太想將我的小說跟地域做成一個特別緊密的聯(lián)系,或者說我不想讓大家僅僅從地域角度來對我的小說進行某種程度上的解讀?!盵2]事實上,我們也能從兩部作品的對比中感受到,東北的地理文化對于他而言越來越模糊,獨有的城市生活經(jīng)驗正在逐步消失,他要書寫的是被歷史的翅膀倒影折射的生活空間,這種敘事空間的變化豐富了他的故事的復雜性,也增強了他的敘事的內(nèi)力,使得他的小說意象有了新的張力。曾經(jīng)的老一輩在時代大潮中面對命運多半是一種措手不及,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接受,那么成長起來的“子一代”能不能超越他們的父輩?他們能不能從寒風凜冽中的“冬游”走向自由灑脫的“逍遙游”?本文主要基于這些問題,從摘下“東北”標簽的角度出發(fā),探究班宇筆下小人物跨越時代、地域的生活困境與應對方式,同時思考“水”這一常見意象在班宇小說敘事中的獨特運用。
一、從單調(diào)走向復調(diào):不同困境的現(xiàn)實書寫
《冬游》收錄了班宇的七篇小說,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世紀之交破敗、頹廢的東北,補全了沉默的父一代留下的空白。工廠蕭條、工人失業(yè),這是作家寫給東北的文學記錄,也是留給后代的文化記憶。
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東北重工業(yè)林立,甚至被稱為“中國的魯爾”,完備的福利體系讓一個大型國有企業(yè)好似一個“小社會”。然而隨著國企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一個又一個大型工廠倒下了,曾經(jīng)封閉的小社會瞬間分崩離析,當機器成為廢鐵,無數(shù)工人在失業(yè)下崗、提前退休的困境與迷茫中掙扎。這其中的許多人已經(jīng)不再年輕,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廠流水作業(yè)技術(shù)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技能,部分家庭甚至面臨全家失業(yè)的窘境,靠著“買斷工齡”的資金維持生計。大環(huán)境的變化也帶來了家庭生活的地震,失業(yè)和離異是《冬游》小說集中主人公身上最常見的標簽。“班宇以這個文化地理區(qū)間為基本時空體形式,展現(xiàn)他們物質(zhì)及精神生存狀態(tài)的特殊困境?!盵3]
在《盤錦豹子》里,班宇近乎融合了所有可能想象得到的“命運玩笑”,再現(xiàn)了一個勤勞的普通工人從意氣風發(fā)到被生活逼入絕境的全過程。主人公孫旭庭從老家盤錦來到沈陽鐵西區(qū)的印刷廠工作,吃苦耐勞,頭腦靈活,他幫“我家”用易拉罐修電視天線,印刷廠買回來“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的機器,他和工友們廢寢忘食地鉆研,終于讓機器正常運行。他曾有過春風得意的時刻——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兒子聰慧,還得到了工廠分配的住房。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夫妻離異、孩子叛逆、左臂卷入機器留下終身殘疾、父親去世、給工廠簽來的新業(yè)務被判定違法并因此下崗,最后這個家庭僅存的財產(chǎn)——房子,也因為前妻盜用房產(chǎn)證辦理貸款而處于被拍賣的邊緣。時代與社會的困窘之下,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辛酸在班宇的筆下得到了再現(xiàn)。
《冬游》中的七篇小說,連綴起來就是一幅東北經(jīng)濟轉(zhuǎn)型期間,產(chǎn)業(yè)工人生活的陣痛圖。“他們筆下的人物共享了大抵相近的遭際和命運,他們的敘述也共享了相似的衰頹氣氛和冷峻的美學風格?!盵4]一個個小人物的迷茫、恐慌甚至頹廢,勾勒出90年代東北社會生活的變遷。這也正是80后東北作家們的當代文學史意義。
那么,三十多年后,經(jīng)過變革之后的東北有了哪些變化?當年下崗的老一代工人命運如何?他們的子一代在新世紀中的生活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班宇的第二部小說集《逍遙游》回答了我們所有的閱讀期待。這部小說集收錄七部中短篇小說,依然是小人物的命運故事,離異的小說家、螞蟻飼養(yǎng)員、患病的女孩、追尋彗星的愛人、消失在時間里的父親,老一輩沒有走出的迷茫依然困擾著子一代,他們拼盡全力去掙脫厄運的羈絆,但是他們擺脫不掉那種與生而來的怯懦和悲劇命運。歷史的二重唱以小人物的歷史命運譜寫了時代真實的旋律,再現(xiàn)了兩代人不同的現(xiàn)實困境,讓讀者體認到社會變遷中普通人的艱難與渴望。
班宇在日常生活的敘事中,以平靜的語調(diào)講述了年輕人依舊面臨的就業(yè)困難和家庭危機?!断伻恕分?,隨著新媒體行業(yè)的快速崛起,傳統(tǒng)紙媒從業(yè)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極大沖擊,“年初時,報社改制,我跟領導吵了一架,從此賦閑在家……妻子則繼續(xù)在旅行社做導游,收入不高,工作也比較艱辛......不過她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很少抱怨?!盵5]《夜鶯湖》的故事里,青年男女們組成家庭的道路依舊坎坷,貧窮、疾病、親人的詭異離世好似一團團烏云,讓他們在新的時代里繼續(xù)迷茫。
和上一代人短時集中爆發(fā)的困境不同,《逍遙游》中的7個短篇故事更加細水長流,少了幾分激烈爆發(fā)的情緒,即使面對巨大的痛苦,描寫也總是淡淡的“一片空白”。同樣是親人離去,《盤錦豹子》中描寫了孫旭庭送葬時“砸罐子”的炸裂瞬間,這是那個時代生活不如意的倔強工人最直接的發(fā)泄?!肚薄穭t敘寫了一場無望的挽救與反思。這篇小說的發(fā)生時間沒有明顯標志,似乎處于過渡的時間段里。李迢在母親早逝后,又接連遭遇哥哥李漫因高考前和同學打架傷人入獄,由此導致父親失蹤等事。但他依舊很平靜,平靜中又透露出對現(xiàn)實的無力感。他徒勞地出門尋找父親、徒勞地找人打聽哥哥的境遇、徒勞地四處說情,最后卻只能平靜地整理好家里的衣服和毛毯,送哥哥去勞動改造。而好不容易盼來哥哥提前回家,卻是因為人已經(jīng)不大正常了——半夜大喊大叫、面條吃一半漏掉一半,他再次徒勞地想要哥哥恢復健康,卻只等來了哥哥淹死在淺淺明渠中的噩耗。接踵而至的強烈打擊反倒讓他喪失了悲痛的能力,他不曾大哭大鬧,甚至已經(jīng)記不得自己是怎樣送走哥哥的了。整個家庭完全破碎的現(xiàn)狀,令聽他傾訴的朋友滿晴晴都忍不住哭出了聲,他卻還在朦朦朧朧地反思著自己,“我本以為我是右手,默默照顧,其實不對,李漫才是右手,以為自己是我的負擔。”[6]
這種蒼白的無力感令人格外難過,讓人不由自主地期待:如果李漫沒有和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進而傷人,是不是李老師也不會離開,李漫一個月后是不是也能考上大學擁有更好的未來??烧绨嘤畋救怂f,他希望能把幻想留給幻想,把事實留給事實,現(xiàn)實的生活,有時的確冷靜又殘酷。而小說中大量東北日常方言的恰當運用,無疑為故事的真實性和流暢性增色不少,于嬉笑怒罵間更加鮮明地反映了普通人在不同時代里相似的困境,使讀者不僅不會因過于熟悉而減少了閱讀興趣,反而更容易讓讀者和主人公產(chǎn)生情感與精神上的共鳴,讓讀者從小說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二、從被動到自如:不同生活方式的真實再現(xiàn)
如果說班宇在《冬游》中,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世紀之交經(jīng)濟變革的大潮對于普通人歷史命運的沖擊的話,那么在《逍遙游》中,這個泳者的姿勢和心態(tài)都發(fā)生了變化,從最初的在虛構(gòu)與非虛構(gòu)中的刻意平衡到后來的能夠從容面對自然與現(xiàn)實的沖突,那種不懼風雨、笑納一切驚濤駭浪的泳者的高傲,在與水的自如接觸中,展現(xiàn)了逍遙者自由、不受拘束的心態(tài)。
三十多年前,國有工廠大規(guī)模破產(chǎn)倒閉,這給工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數(shù)不清的困難。治安混亂、生活質(zhì)量下降、家庭關系緊張、社會迷惘不斷蔓延……有些人徹底衰落下去,任生活戲弄,有些人開始重新探索謀生途徑,力圖打破生活中的困境。即使有些人物謀生的手段不那么光彩,甚至放棄了道德底線和尊嚴,但這已經(jīng)是當時走投無路的人們所能做出的最佳選擇?!抖尽泛汀跺羞b游》都鮮明地體現(xiàn)出一種無論現(xiàn)在遭遇了什么,生活總還要繼續(xù)的觀念。
《盤錦豹子》中的孫旭庭,他應對生活刁難時好似一個悲劇英雄,愈挫愈勇,直到再也無力抗爭。左臂因工傷殘疾之后,他先是申請從一線印刷崗位調(diào)到裝訂車間;為了賺取更多的薪水,他又在毫無經(jīng)驗的情況下和主任“出去了可就難回來了”的勸誡中,主動申請調(diào)到銷售崗;在銷售崗位鍛煉幾個月后,他很快為廠子里拉來大量印刷盜版光盤封面的活計,收入翻番,可惜這一場“違法”的風波最終導致他離開了印刷廠;之后他又盤下了一家彩票站,勉強維持生計,他還在彩票站認識了盲人按摩店溫柔的小徐師傅,兩個身體上都略有殘缺的人重新組成一個完整的家庭,讓他感到短暫的溫暖,似乎從前所承受的一切困苦都有了歸宿;直到面對前妻用自家房產(chǎn)證抵押貸款、房子即將被拍賣的現(xiàn)實,盤錦豹子終于爆發(fā)了,拎著菜刀便去追砍前來看房子的人。但是嚇走了這一次來看房的人,以后還會有人來嗎?孫旭庭一家的命運最終究竟走向何方?班宇并沒有給出一個清晰可見的答案,但是為著他永不屈服的奮斗和抗爭,也令人不由自主地期待他們一家最終能夠擁有平靜的幸福。
與孫旭庭悲劇英雄式的抗爭不同,《工人村》更加細致地展示了三十幾年前那批下崗工人們更為普遍的應對困境的方式?!豆哦分性谙聧徆と舜彘_古董店消磨時光的老孫,靠買賣假古董勉強生存,甚至憑借其“神秘”的作風有了點名氣,然而遇到慕名而來的“大客戶”時,仍舊一件真的古董也沒有;《鴛鴦》中的下崗工人呂秀芬、劉建國夫妻倆,一邊依靠警察姐夫趙大明的庇護將色情按摩店經(jīng)營得頗有“成績”,一邊不得不承受他的敲詐勒索;《超度》中裝神弄鬼、騙取錢財?shù)南聧徆と硕镍P、李德龍,自命名為“龍風傳奇”,成了“工人村這片兒辦白事的后起之秀”[7],接收著工人村里無數(shù)人家隱秘的悲傷與絕望;《破五》中剛離婚下崗不知前途的工人“我”和剛釋放的勞教人員戰(zhàn)偉,一個除夕回家卻沒有餃子吃,一個失去了最后的家人——母親,“我”帶著為數(shù)不多的積蓄,看戰(zhàn)偉用母親的死亡撫恤金在地下黑賭場瘋狂地添加籌碼,一夜過去,他由贏轉(zhuǎn)輸最終竟在牌桌上贏了曾經(jīng)工人村學習最優(yōu)秀的孩子,這種“榮耀”讓出了賭場后的他跪在地上哭著呼喚母親。從和命運斗爭的結(jié)果上來說,他們相對幸運,從和混亂的生活抗爭的過程來講,他們比較平穩(wěn)。但如果看向他們的未來,其實這種生活方式早已再無出路。日漸衰敗且無可救藥的工人村,正是那個時代里真實而又絕望的挽歌?!豆と舜濉分械娜宋飩儫o疑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小人物,他們的命運在工人村這個“小世界”中,通過神奇的方式串聯(lián)在一起,而卑微、無奈與無助則是他們共同的特征。
和《冬泳》小說集中留有的“魔幻”“戲劇化”甚至“懸疑”的影子不同,《逍遙游》的故事們似乎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渠潮》中的反抗是十分平和的,甚至看不到一場明顯的憤怒。故事中的人物似乎隱藏了最痛的一部分體驗,在其他人面前的表現(xiàn)總是冷靜而又理智——這也帶著真實生活中的影子,為解決問題耗盡力氣的人們再沒有多余的精力與情緒去喧嚷、哭訴?!断伻恕穭t完全設定在當下社會中,“斜杠青年”式的養(yǎng)殖螞蟻副業(yè),讓這對年輕但貧窮的夫妻多少見到了一些生活中新的希望。雖然養(yǎng)殖螞蟻也存在螞蟻咬破紙箱出逃、最后一無所獲的風險,這背后似乎仍舊隱藏著一場驚天的陰謀,但和上一代人相比,借助著新時代的新觀念、新技術(shù),當人們面對相似困境的時候,更多人都能想方設法,盡量免于喪失自尊和道德底線的窘境?!跺羞b游》中的7個故事大多沒有明確的結(jié)局,但就像《安妮》的結(jié)尾處,一顆彗星劃過天際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一樣,無聲地讓人感受到了希望。
可是經(jīng)受過生活接踵而至的殘酷玩笑后,也有許多人選擇了消極忍受,喪失了和命運抗爭的勇氣。《逍遙游》中的主人公“許玲玲”,在經(jīng)歷了父親外遇、父母下崗離異、母親突然去世、家境貧寒而自己罹患尿毒癥晚期的接連打擊之后,幾乎喪失了繼續(xù)直面生活的斗志?!对颇唷分幸蜇毟F先后被前妻和前妻家庭拋棄的出租車司機余正國,眼睜睜看著“他們?nèi)齻€人挨得很近,互相低聲說著話,十分溫馨,我能感覺到一股家庭的力量正從中涌現(xiàn)出來?!盵8]卻仿佛隔著屏幕在看別人的故事,至于他本人則是連憤怒的情緒都難以產(chǎn)生?!稑屇埂分械念j廢作家,渾渾噩噩度過半生,走過了許多地方經(jīng)過了不少奇遇,可始終陷在仇恨與貧窮漂泊的迷霧里,思考不明白過往,也找不到出路。
無論是激烈的抗爭還是無可奈何的被動承受,個體的渺小與脆弱讓人不由從心底生出無限的惋惜和感慨?!鞍嘤顚﹁F西老城曾經(jīng)的繁榮還擁有記憶,盡管已經(jīng)只是一個尾聲,但他的人文關懷依然降落在工業(yè)文明的記憶中——深情矚目的是在潰敗中被歷史拋出常軌的弱勢群體的命運”[9],思考映射的是當下社會里人們的困境與抗爭。
三、從瘦削到豐盈:“水”意象的張力敘事
所謂意象,即文學意象,“是指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專指一種特殊的表意性藝術(shù)形象或文學形象?!盵10]在班宇的作品中,最常出現(xiàn)的意象總是和“水”有關。其中既有真實存在、流淌著的水,比如《冬泳》中蜿蜒的水渠、《雙河》中的渾河、《梯形夕陽》中從塔吉克斯坦流過來的河、文化宮的游泳池、鐵西區(qū)渾濁不堪的“明渠”、《逍遙游》中秦皇島的大海,也有“我”的意識里虛幻的“水”,例如《夜鶯湖》中夢見的賽龍舟的河、《雙河》里隨著意識若隱若現(xiàn)的河、《槍墓》中夢境里困住自己的湖、《超度》中做完“法事”后,騎著摩托感到自己像在開船的海。從《冬泳》到《逍遙游》,班宇的敘事時空變得更加廣闊,這也使得他的小說意象有了新的張力。一方面,帶有鐵西元素的“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作為獨特的環(huán)境要素參與著小說意境的塑造;另一方面,對于未言明的人物命運和敘事走向,“水”這一意象的含蓄暗示也留給讀者較為充足的想象空間。
翻開中國近現(xiàn)代以來的文字作品,“水”意象其實極為常見。中國現(xiàn)代市鎮(zhèn)小說里有大量關于“水”的描述,如沈從文筆下的沅水、蕭紅的呼蘭河,以及魯迅、葉圣陶、郁達夫、茅盾等人作品中“在家見水,出門即船”的江南水鄉(xiāng)[11]。不同作家的筆下,“水”有著不同的含義,不同的生活成長背景,也賦予作家們對“水”不同的解讀與運用。因此班宇筆下的河流水渠,或多或少都帶著鐵西區(qū)的影子——沒有江南水鄉(xiāng)的明快秀麗,即使被叫做“明渠”,也是與油污、廢水相伴;文化宮的游泳池,水面飄著落葉水底長了水草,還曾發(fā)生過彩燈漏電致人死亡的事故。蕭條的日子里,連水都是一片衰頹之景?!皬U墟的意象牢牢地綁縛著北方人的身心,它意味著普遍衰敗到來之后,寒冷的東北老城內(nèi)化在極度的貧困、壓抑、無助中,把城市的維度壓縮在逼仄的角落里,一座城市的迷茫就在這逼仄的生活空間中經(jīng)久不息地發(fā)酵?!盵12]作為環(huán)境描寫,“水”為班宇部分小說的敘事染上了悲傷的色彩。
《逍遙游》中,許玲玲登上岸邊的高臺,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她看到了海的寬廣,甚至能感受到潮濕的水汽撲面襲來,這讓她的心情得到了短暫的紓解。但對于家庭破碎、身患重病且每況愈下的她來說,大海的寬廣沒能讓她重振精神,只是讓她覺得景色不錯。同行的朋友沒有和她一起登高望遠,海水包圍著孤獨的她,也寓言著生活的重壓即將吞噬這條年輕的生命,并不晴朗的海岸為《逍遙游》更添幾分陰郁的憂愁。與之相似,《冬泳》中文化宮游泳池與充滿油污、雜物的衛(wèi)工明渠交替出現(xiàn)過多次,這里的水陰暗黏稠,與死亡緊密相連,仿佛一張巨大的網(wǎng),將生活中悄然冒出的所有希望一點點吞噬,而風把最后一點痕跡也吹散了。即使主人公曾短暫的浮出水面,四處張望,但是對于已經(jīng)放棄和生活的困境抗爭、甚至已經(jīng)背負人命的人來說,生活已經(jīng)沒有任何希望和出路,沿著岸邊走下去,他們也無法找到美好的歸宿。“水”在溫柔、緩慢地淹沒著他們,在迷茫與心灰意冷之間,裹挾著他們最終漂向注定的結(jié)局。
結(jié)合班宇小說所設定的背景以及眾多人物的命運,現(xiàn)實或想象中“水”的流淌,更具有一種“淹沒我而又支撐我”的獨特意義,對于小說敘事而言,這也是人物命運必然性的交代。不管是水渠河流還是大海,既出現(xiàn)在人物命運中的絕望時刻,也能象征著充滿希望的未來。沒有固定形狀的水,也賦予敘事結(jié)尾多樣的想象空間。
作為線索,“水”貫穿了《夜鶯湖》的敘事。對于“我”和蘇麗來說,“水”曾短暫的淹沒了我們,“我”也曾有一瞬間想長眠于水下,但是最后關頭蘇麗割破了平靜的水面,借著水的支撐將“我”帶回岸邊。站在曾至少兩次吞噬他們親友的文化宮泳池旁邊,他們對著平靜的水面互相傾訴,道盡了隱藏的迷茫與痛苦,兩個人彼此依靠、支撐著對方,當他們的手握在一起時,好像還能感受到彼此正在融為一體?!八倍荚鵀閮扇说纳顜ミ^突如其來而又極其沉重的打擊,但也正是這片“水”,又讓兩個脆弱迷惘的靈魂相遇、相融,徹底放下過去籠罩在心里的陰霾,“仿佛看見了一點點未來?!盵13]最終的結(jié)尾處,“我”和蘇麗在池邊親吻,似乎有人從池中爬上來,這上來的既是我們曾牽掛的人,他們沒有被遺忘在水底,終于讓我們放下心;爬上來的更是曾經(jīng)被愧疚、往事淹沒的“我”和蘇麗。當池水再次“向我們環(huán)抱而來”時,已經(jīng)不再是溫柔的淹沒他們的力量,而是托著差一點陷入“長眠”的他們,走向能看見光亮的未來。與之相類似,《雙河》一文中,水也是貫穿全文敘事的線索。但是與《夜鶯湖》中真實存在的水不同,《雙河》中的“河”在絕大多數(shù)時刻都是一條虛幻的“意識河流”,它隨著主人公的思緒和回憶不停地流淌著、蔓延著,串聯(lián)起他短暫的半生里圍繞著親情、友情和愛情產(chǎn)生的各種糾葛,并最終載著過往的所有真情實感和虛偽欺騙,流向誰也無法預料的未來,將小說中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留下大片空白,任讀者自由想象。
自然界的水同時擁有淹沒和支撐的能力,現(xiàn)實生活正和水一樣,它既能悄無聲息地吞噬掉一個人,也能幫助人們重獲新生。在班宇的作品里,究竟是淹沒還是支撐,取決于主人公是想積極應對生活的困境,還是早已放棄抗爭,甘愿沉淪在時代的洪流中。這也是作家本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思考。
結(jié)語
作為中國近代以來重要的工業(yè)基地,經(jīng)歷過輝煌和衰敗的東北土地上有著豐富的“現(xiàn)實”,也就有著太多可講的故事。正如班宇本人在采訪中曾說過的,2035年,80后東北作家群體將成為我國文學批評界的重要研究對象……東北振興,從文學開始。2065年,文學將進入智能定制模式……2095年,文學的全部概念均被瓦解……同年某地下室,東北作家群體遭逢博爾赫斯,并將其擊倒在地。原因不明[14]。
轟轟烈烈的歷史車輪之下,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命運總是容易被世人遺忘,也很容易被文藝創(chuàng)作忽略。但無論是《冬泳》還是《逍遙游》,無論故事發(fā)生在遼闊的東北平原還是更廣袤的中國大地,班宇始終書寫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像薩特曾說過的那樣,文字除了制造快樂、激發(fā)想象力和刺激感官,還可以讓讀者乃至于全體大眾對社會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更為神奇的是,就連《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曾因“寫作時間距離現(xiàn)實太近”的緣故,導致出版初期鮮有讀者問津,但班宇的兩部作品卻收獲了各個年齡層讀者的喜愛,除了其本人認為的“契合當下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一定還有某種獨特的“班宇元素”,值得未來更多的思考與探究。
——————————
參考文獻:
〔1〕黃平.“新東北作家群”論綱[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60(01):174-182+223.
〔2〕林喦,班宇.構(gòu)建新先鋒的東北敘事模式——與青年作家班宇的對話[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03):10-14.
〔3〕〔9〕〔12〕馬芳芳.尋夢者的鐵西老城故事——班宇小說的潰敗敘事[J].當代作家評論,2019(05):84-88.
〔4〕江怡.論“子一代”的東北書寫——以董寶石和“新東北作家群”為例[J].文藝理論與批評,2020(05):46-56.
〔5〕〔6〕〔13〕班宇.逍遙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20.79,242,27.
〔7〕〔8〕班宇.冬泳[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8. 213,21.
〔10〕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0.
〔11〕邱詩越,昌切.意象修辭與意蘊內(nèi)涵——中國現(xiàn)代市鎮(zhèn)小說“水”意象解讀[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9(05):123-126.
〔14〕張悅?cè)?鯉·時間膠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7.?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On the Realistic Narration of Ban Yu's Novels from Winter Swim to Happy Journey
XU Rui-lin, GUAN Xiu-yi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In the numerous novel comments, Tiexi Three Musketeers seems to become one of the labels of Banyu. However, from Winter Swimming to Happy Journey, Ban Yu's narration of reality has been gradually out of the northeast, but to the broader land of China. The vision of the novel also from the fate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into the live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describing the contemporary people to deal with the plight of two different ways, so as to express Ban Yu's thinking about the life of contemporary youth.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collections continue the unique image of water in Ban Yu's novels, but the different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connotation show Ban's constant pursuit in art.
Keywords: Banyu; Realistic Narratio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