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父母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所學校,年輕的父母都已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忽視教育不注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與方法,從而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不暢,家庭教育陷入被動和僵局,沒有取得很好效果,甚至導致家庭教育失敗。因此,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作為家長要探索和孩子的良好溝通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guān)鍵詞:交流;溝通;家庭教育
孩子來到人間來到每個家庭,家庭就是第一所學校。每對父母是孩子接觸的第一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在學習技能和日常生活中最貼心的老師,很早以前人們早已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尤其在當今學習和就業(y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huán)境下,經(jīng)過親身感受的年輕父母們更加體會到家庭教育對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成長與成才的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家長怎樣與孩子融洽和平而有效地溝通,成為孩子的大朋友,從內(nèi)心了解孩子的需求與渴望,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年輕父母必修的一個新課題。
一、父母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的諸多癥結(jié)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中受到父母的熏陶和影響在形成自己的脾性,父母也會想盡辦法言傳身教的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日常談話就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交流和教育方式??梢姡己玫慕涣髋c溝通在家庭這個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所受的教育非常重要,是影響和決定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給家長提出新的課題,要求家長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及孩子年齡,改變思維模式,改變溝通方式與內(nèi)容,在溝通中,與孩子達成默契,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不是這樣,在家長會或個別交流中,經(jīng)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如何難管教、不聽話。孩子們則抱怨父母不理解他們,他們與父母之間有代溝,父母不要用他們那個時代想法來要求,對父母管教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父母對孩子說教往往就只是批評、埋怨;孩子對父母的教育總是不理解,有逆反情緒,父母與孩子之間越來越不愿溝通,嚴重的影響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極為重要的家庭啟蒙教育失去了其應(yīng)有的作用和意義。
二、造成溝通不暢、難以溝通的原因分析
在家庭教育中交流與溝通,重要性越來越被大多數(shù)家長認可,家長更加重視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并在生活中,摸索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一部分的家庭限于溝通和交流的困境中。
第一,有些家長不能正確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溝通。這些家長在孩子成長中,往往重點關(guān)注了孩子身體是否健康、學習成績好不好等方面,忽視了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
第二,家長在孩子的溝通方式上,“居高臨下”“一言堂”。新形勢下的家庭教育,倡導“父母與孩子”形成“朋友關(guān)系”。家長應(yīng)多與孩子在一起游戲,多與他們談心,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第三,父母在與孩子進行交談時,總是用父母的身份和語氣,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思想,這就不是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了?,F(xiàn)實生活中,按照父母的想法,孩子只是照做就是了,孩子只有接受,使孩子經(jīng)常產(chǎn)生處于不被尊重和被動說教的地位,因此,很容易對家長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嚴重影響了溝通的質(zhì)量。
三、溝通中要講究方式方法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和交流,對孩子幼小心靈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家庭生活中作為家長應(yīng)該采取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語言和孩子溝通,才能使兩代人相處得融洽呢?
1、溝通交流要經(jīng)?;?,使孩子在經(jīng)常性溝通中受到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未上學前,家長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這時家長認為孩子小,還不懂事,大多時間家長是關(guān)系孩子吃飯、睡覺、是否生病等生活情況,他們說什么孩子只是去做就行了,很少與孩子溝通,即使與孩子溝通,也多是說教,教育孩子怎么做人等道理,傳授為主,很少從孩子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角度與其溝通,這種說教是“生硬”而缺乏生動性的。因此,兩代人的交流是一種情感上的交融。這樣父母對孩子的了解也多了,而孩子也更加體諒父母了。并且,家長要隨著孩子不斷成長,根據(jù)孩子不同年齡段調(diào)整溝通的次數(shù)和時間,把交流與溝通作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不是把溝通當做任務(wù),為了完成任務(wù)而去溝通,那樣溝通也不會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時,家長在正常溝通的情況下,要多留意孩子思想波動和情緒變化,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2、家長要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溝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與孩子的交談情境中,家長的語言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是否能夠接受,同時,還要考慮交流的方式。家長應(yīng)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性格等心理特點,選擇適合的交流溝通方式,像講故事、做游戲等寓教于樂的溝通方式,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溝通方式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領(lǐng)悟更多的人生道理,達到家長溝通的目的,受到預期效果。而不要采用說教、命令、安排等方式,否則往往會令孩子厭煩,反而不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3、要把握溝通時語言使用的分寸,放下“架子”,讓孩子感受到與父母站在平等角度與其交流溝通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中,父母要考慮語言的內(nèi)容以及說話的技巧和語調(diào),要多多的鼓勵孩子,將會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會愿意和父母交談,從而更加樂于向父母傾述內(nèi)心想法,和父母成為貼心朋友。說話時語調(diào)平和,多一些朋友之間平等相處的話語,這樣,孩子就能放松緊張心理,敞開心扉地與父母進行交流自己的想法,使父母更容易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對癥下藥”,收到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良性循環(huán)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平. 談溝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J]. 中華少年, 2017(5).
【2】葉小平. 淺談家庭教育中溝通的重要性[J]. 最漫畫·學校體音美, 2018, 000(009):P.227-227.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穆棱鎮(zhèn)光榮小學 王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