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夢霞
摘要:《孤獨的割麥女》是華茲華斯的名作。本文通過描寫割麥女的聲音和動作,來呈現(xiàn)華茲華斯從察覺考驗和磨難到重拾勇氣和信心的心路歷程。這可分為兩個小部分:憂郁的歌聲和彎曲的脊背;憂郁的歌聲卻鼓舞人心和彎曲的脊背卻不折不撓。
關(guān)鍵詞:憂郁的歌聲;彎曲的脊背;考驗和磨難;勇氣和信心
引入
這首詩歌被著名詩歌批評家吳立福稱作是短詩中的最上品以及它也是華茲華斯《憶蘇格蘭之行》中第八首詩歌。[1](P141) 其語言雖然簡單,但是文學(xué)內(nèi)涵豐富,正如現(xiàn)代學(xué)者約翰·單比所言,該詩“氣度恢宏,內(nèi)涵復(fù)雜”。[2](P122~123) 伊格爾頓從國家政治和社會道德兩個層面進行深入研究。王萍從后殖民理論角度探討其主體。[4](P105~117) 還有從生態(tài)批評角度分析,認(rèn)為它傳達的是人與自然應(yīng)和諧相處的理念。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關(guān)注割麥女的聲音和動作背后所蘊含的深意,來解讀詩人當(dāng)時的心路歷程。
1察覺考驗和磨難
在《孤獨的割麥女》中,孤獨而悲傷的割麥女形象深深地印在詩人的腦海中。華茲華斯開始察覺到生活中充滿了考驗和磨難。因此,這是他心靈之旅轉(zhuǎn)變的開始。
1.1 憂郁的歌聲
詩歌的第三節(jié)特別突出了這首曲調(diào)的憂傷。少女用蘇格蘭獨有的當(dāng)?shù)胤窖詠磉M行歌唱。詩人雖未能明其意,但是音樂無國界,詩人發(fā)揮想象。首先,“是把遙遠的不幸訴說”告訴我們割麥女的歌聲與過往的不幸往事有關(guān)。同時,“憂傷的音符不斷涌流”又透露出這往事帶來的沖擊力之大,時間之長久。其次,“是把古代的戰(zhàn)爭詠吟”可知這是一首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抒情歌曲。有評論者認(rèn)為,這里的戰(zhàn)爭可能是卡洛登戰(zhàn)爭,[4](P111)也可以說少女的歌是一支被征服民族之歌。[5](P180)最后告訴我們割麥女歌聲中的憂傷是來自人們習(xí)以為常的東西,比如:生老病死,饑餓,痛苦,悲劇,遺憾等等。正是因為它的共通性,才引起了詩人的共鳴:他意識到了生活中的磨難是綿綿不絕的,從而徹底打動了詩人。
正如評論家杰弗里所說:少女的歌聲很甜美,但卻是憂傷的。[6](95) 而華茲華斯從少女的歌聲中找到了共鳴,就像杰弗里認(rèn)為“從某種意義上講,詩人在寫自己的內(nèi)心”。[6](98)
1.2 彎曲的脊背
“彎腰揮鐮,操勞不休;我凝神不動,聽她唱歌”描繪了一幅銘刻在讀者心中的圖畫。一個美麗的蘇格蘭少女,低頭憂傷淺吟,彎腰揮動著手臂,鐮刀下落,一刀又一刀。其彎曲的脊背就像承受著生活的重擔(dān),雖然艱辛,但是一直在堅毅地負重前行。這不僅是詩歌中在割麥的少女這樣,我們在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各有各的不幸。而華茲華斯曾在法國生活過兩年,見證了法國大革命的興起。當(dāng)時他備受鼓舞,也加入了其中。但因為經(jīng)濟窘迫,被迫回到英國。最后,他對法國大革命徹底失望了。于是,他借助大自然去進行自我治愈。所以詩人看到割麥女彎曲的背脊,也想到了自己曾被生活無情的打壓。從這種程度上來說,華茲華斯和割麥女合為一體,密不可分了。
2. 重拾勇氣和信心
割麥女憂傷的歌聲引起了華茲華斯的情感上共鳴:孤獨感和失落感。從開始察覺考驗與磨難,加深了對其的認(rèn)知,再到最后重拾勇氣和自信。
2.1 憂郁的歌聲卻鼓舞人心
割麥女的歌聲雖然很憂傷,但也鼓舞人心。在第二詩節(jié)中,詩人再次重點突出描寫割麥女歌聲的鼓舞人心。他沒有直截了當(dāng)?shù)厥稣f她的歌聲到底是如何之甜美,而是通過無限的遐想,把她的歌聲與鳥的不同聲音進行了巧妙對比。眾所周知,夜鶯是美,希望,喜悅的一種象征。而布谷鳥是春天的吉祥使者,給人以無限希望和愉悅。它們都以其悠揚婉轉(zhuǎn)的聲音而舉世聞名,備受現(xiàn)代人的廣泛喜愛。但是任何鳥兒都比不上這位少女的優(yōu)美歌聲,這間接表現(xiàn)其歌聲的穿透力,渲染力和富有生命力。
經(jīng)比較,少女鼓舞人心的歌聲更能給旅人以及詩人帶來勃勃生機和徐徐活力。它仿佛在冬天里點燃了一把火,溫暖著詩人的心;仿佛在黑夜點燃了一盞燈,照亮了詩人前行的路。這歌聲還讓他重拾信心和勇氣。
2.2 彎曲的脊背卻不折不撓
割麥女的背脊雖然彎曲,但也不折不撓。詩歌最后描寫了詩人對割麥女的情感狀態(tài)。詩人將割麥女當(dāng)作伯樂。就是割麥女讓詩人這匹千里馬重拾勇氣和信心。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詩人告別割麥女,開始人生之道?!吧健弊置嬉馑际翘K格蘭某高地的山,實則卻內(nèi)含深意。此山可比喻為人生的山峰。[7](P612) 攀登人生之峰時,詩人一路上遭遇種種艱辛和阻力。他有該承擔(dān)的責(zé)任,該履行的義務(wù)。他也許會被生活的負擔(dān)所壓垮。從這種程度來看,割麥女彎曲的背脊和詩人為負擔(dān)所累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都是默默承受著。可以看出,詩人也是孤獨的。[8](P79) 這世界每一個靈魂都是孤獨的,緣分會讓兩個陌生的靈魂碰撞,有些撞出了火花,有些撞得支離破碎。而詩人和割麥女就是有緣撞出了火花。詩人的靈魂從割麥女這個伯樂這里得到了提升,乃至圓滿。他會以最飽滿的熱情,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最熱情洋溢的姿態(tài)去挑起生活的重擔(dān),肩負自己該肩負的責(zé)任,履行自己該履行的義務(wù)。同時,以不折不撓的姿態(tài)去勇攀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結(jié)論
正如華茲華斯在他的抒情歌謠集所提及的“所有好的詩歌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詩里無比簡單的聲音和動作表達了極致的情感。割麥女憂郁的歌聲和彎曲的背脊暗示著生命中充滿了考驗和磨難。然而,憂郁的歌聲卻鼓舞人心和彎曲的背脊卻以不折不撓卻讓詩人重拾勇氣和信心。割麥女之于詩人,就像千里馬之于伯樂。詩人從割麥女那里重獲新生。他要像割麥女那樣不折不撓地活著,敢于挑戰(zhàn)自我,勇攀人生高峰。
Works Cited
[1] 伍蠡甫. 西洋文學(xué)名著選 [選]. 上海: 上海黎明書局,1932. 141.
[2] Dandy, John. The Simple Wordsworth: Studies in the Poems 1979-1807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0. 122~123
[3] Eagleton, Terr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8. 21.
[4] 王蘋. 告訴我她在唱什么: 孤獨的割麥女后殖民解讀[J].外國文學(xué)評論,2011,(3).
[5] Carruthers, Gerard. Scottish Literature [M]. Edinburgh: Edinburg University Press, 2009. 180.
[6] Finch, Geoffrey. Wordsworth’s Solitary Song: The Substance of True Art in “The Solitary Reaper” [J], Ariel-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1975, (3): 95.
[7] Dalgish, Gerard. Random House Webster’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Z].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1997. 612.
[8] 陳明安. 詩歌《我如行云獨自游》所蘊含的快樂哲理[J]. 湖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7,37(4):79~81.
(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