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明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初中生終身體育意識,令其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但是,在實際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參與的主動性并不盡如人意。本文將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性的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主動參與是基于學生個體對體育活動的認知而形成的積極表現(xiàn)。初中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不僅能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滿足自身學習和發(fā)展需求,還能從體育活動中獲得身心愉悅感,從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1 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的現(xiàn)狀
1.1 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不濃
初中生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到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具備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中接受教師的引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容樂觀,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被調查的初中生中,喜歡體育課的學生占比僅為52%,興趣一般的學生比例占40%;而對體育課興趣一般的學生中,有近半數(shù)喜歡參與課堂之外的體育活動。
1.2 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初中體育教學中包含的內容較多,以人教版初中九年級體育教材為例,教材包括了體育與健康的相關理論知識、田徑運動、球類運動以及體操和武術,對于不同的課程內容,初中生感興趣的程度也不盡相同。
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初中生能夠對球類運動感興趣,達到82%以上,對田徑類項目感興趣的學生人數(shù)較少,只有40%;而喜歡體操和武術類的學生占比為53%,其中絕大部分為女同學。
對田徑類項目缺乏興趣的同學普遍認為這部分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而對體操和武術缺乏興趣的學生大部分為男同學,他們認為體操部分內容對自己來講運動量不足,而武術運動項目缺乏實用價值。
1.3 學生主體作用體現(xiàn)不明顯
教師是體育教學中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具有較大影響。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雖然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與學生的預期還存在一定差距。
據(jù)調查顯示,在體育課堂45分鐘時間里,教師用于講授的時間大約占56%,去掉課堂評價時間和其他活動準備時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時間僅為31%,而學生預期的自主探究時間為82%。
2 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性的對策
2.1 基于教材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內容
初中體育教材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力求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平衡,進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于運動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技術動作的演示中,壓縮了學生課堂實踐時間,而且,初中教材內容缺乏及時更新,許多理論知識對初中生缺乏吸引力。
例如:在九年級體育教材的“籃球基本技術”課程中,講到了“運球轉身”,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jīng)掌握這部分的理論知識以及實戰(zhàn)技巧,而在九年級體育教學中再次提及,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因此,要提升初中生對體育教學的主動參與性,教師需要尊重教材,但不能受到教材的桎梏。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將一些新知識和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初中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對教學的主動參與。
2.2 改變體育教學形式,活躍體育教學氛圍
要提高初中生對體育教學的主動參與性,教師需要改變當前“講解加實踐”的模式,將講解和演示過程濃縮到“微視頻”中,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熟悉理論知識和基本動作,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實踐訓練和技術指導。
例如:在足球“基本戰(zhàn)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此部分內容制作成“微視頻”進行教學,只占用學生課前3分鐘左右,這樣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足球對抗比賽中,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的“陣法”。
2.3 積極開展“處方式”分層教學
許多初中生對體育教學缺乏興趣,其根本原因在于許多學生尚未認識到體育運動項目能夠給自己帶來哪些價值。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處方式”分層教學法,這樣能夠讓體育教學更具目標性,學生也會更加積極主動。
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機能測試和生理測試,了解每個學生的素質狀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體育項目,讓學生能夠有目的性地鍛煉。
此外,教師可以根據(jù)測試結果,將學生分層,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運動能力和技能,調整運動項目的難度和強度,讓運動項目更加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不僅能達到鍛煉的目的,還不用超出運動負荷,從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
3 結束語
初中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有較大的關聯(lián)。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加強精準化和個性化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主動參與性。
(作者單位: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