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麗 王錫霞
摘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根植于廣大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又在這平常卻偉大的歷史長河中滾滾向前、日久彌新。最初時候的口耳相傳、結繩記事到后來的聲像廣播、聲情并茂,以至現在以智能設備為支撐的新媒體發(fā)展,都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將以新媒體時代中出現的典型現象之一——李子柒現象,來簡單分析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帶來的影響,進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產生更進一步的思考。
關鍵詞:李子柒現象;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6-200
一、李子柒現象在新媒體時代的產生、發(fā)展
寧靜幽美的田園景象、自給自足的耕種收獲、詩情畫意的生活情趣,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日出日落,手頭上的任何一件東西都好似可以與藝術品相關聯,這樣炊煙裊裊、飄逸自如的生活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向往的吧。
李子柒,就是把這種令人艷羨的生活搬到手機等各種智能設備的屏幕上的人。一部手機、一個支架,把自己的衣食住行描繪成畫卷,拍攝成短視頻,這樣古色古風、仙氣十足的拍攝風格,使得她很快收獲了大批的粉絲,不僅是在國內,在國際網絡平臺上都是極受歡迎的。
李子柒拍攝的視頻內容無論是從服裝造型、生活環(huán)境還是美食制作、人間情趣都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為基礎的,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她與奶奶的交流對話,看似平淡無奇,卻是她們情感的深刻見證,折射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人”為本的特色,也正是因為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內容,才使得她的短視頻更加深受國內外眾多人士的喜愛和關注,她的美食產品也極受消費者歡迎。
當她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獲得成功的同時,也在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她的淡定、從容,對家人的愛與責任,以及她為陌生人捐贈物品等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李子柒憑借個人影響,讓新時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以她為榜樣,形成了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輔相成的“李子柒現象”,而她做的只是凈守己心,淺笑安然罷了。
二、李子柒現象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現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詩經》、《史記》,每字每句都是先人為我們后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還是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覓知音,讓我們尋著古人蹤跡探求生活的真諦,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形式不勝枚舉。
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更趨向于快速、簡便的生活方式,在忙碌的生活中,就連好好品嘗美食的時間都不夠用,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普遍成為人們填飽肚子的工具,更別說跟家人圍坐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由此可見,“快餐”式的文化也應然而生。
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智能設備,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當想出去旅游時,拿出手機看一眼短視頻,暢想自己身在其中,但其實那只是別人眼中的世界,而非你身臨其境的愉悅;當想聽音樂時,拿出手機打開APP,但其實那只是手機里的音響,而非音樂本身帶給你的震撼;當想回憶小時候學過的古詩詞,拿出手機百度搜索,那只是瀏覽手機的屏幕上的字,而非記憶中的書香之氣。
當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在時代變遷中讓人有點不知所措,丟掉了文化的“魂”,就像大樹沒有了“根”,如果不能抓住文化的“魂”,就只能在世界文化大舞臺中隨波逐流、迷失自我。
2、當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現狀存在的原因
某種文化的存在都必然有其內在和外在的諸多因素。當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之現狀,是在時代的車輪不停向前的必然,當今世界每個人甚至每個國家都在追求快速的發(fā)展,要想獲得短時間內的成功,就會忽略生活中的初心,忽略傳統(tǒng)文化帶給我們的本真之美,若不能從本真出發(fā),就只能追求表面的成功,使得文化中的精髓離我們越來越遠。
當前社會生活的飛速發(fā)展,不只是對人的挑戰(zhàn),更是對文化適應性的挑戰(zhàn),需要人們既能不被文化所累,又要發(fā)揚其光輝,所以傳統(tǒng)文化中符合當今時代價值觀、人生觀的內容就很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而很多內容不能適應社會快節(jié)奏的發(fā)展,這樣的內容就會在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
3、面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狀,我們應如何做?
李子柒現象的產生于發(fā)展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fā),李子柒將日常生活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極好地結合在了一起,生活中的一顰一笑,甚至一磚一瓦都是最質樸的人間情懷,卻又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現代人更多的只是羨慕這種桃花源式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用朝九晚五,更無需爾虞我詐。想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就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藝術來源于生活,文化亦是如此,在生活中存在的文化才會是長久的、與人共生的文化,也才能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魂”更深更遠地發(fā)揚、傳承下去。
三、李子柒現象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啟示
1、更好地運用現代媒體技術
李子柒的短視頻,背景是非常美好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她所拍攝的田園、美景、美食制作也不完全是鄉(xiāng)村日常生活的照搬,而是經過精心安排的藝術場景,這就離不開現代媒體技術的支撐,從視頻背景的布置,到拍攝時的各種手法,再到視頻后期的剪輯與制作,每一步都是其短視頻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F代媒體技術為視頻的完整呈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大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作用
任何文化的傳承都離不開人的決定性作用,李子柒現象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人民大眾在文化傳播方面的作用。如果文化淡出人們的生活、不能融入人們的生活,那就不能更好地體現其內在價值。李子柒及她的短視頻之所以能在國內外受到很好的反響,歸根究底就是,她的拍攝是人類、尤其是現代人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這也許是大多數人一生都未能達到的境界,“凈守己心,淺笑安然”。這同樣也是大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的認可,把有人情味、有煙火氣的詩意棲居融匯到現代媒體技術中,使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那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也必將更加驚心動魄。
四、結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能存在于世間五千多年,自世界文明萌芽的初期就可窺見一斑,能夠一直在世界大舞臺上熠熠生輝,說明我們祖國的文化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在流傳的過程中我們要舍棄一些不符合當今時代特色的內容,保留更多的精華。我們要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正如李子柒這樣的人一樣,凈守己心,使我們國家的文化更加自信。